“后花园”之夜
昨晚,夜行“后花园”,虽无月光,仅有疏星几颗,但因近处无灯火,也有几分夜的本色。
入口处,朦胧灯影之下,但见蒲草葳蕤,满是生机;沿途有几丛黄花,花梗、花瓣与百合相似,昏暗里看不清楚,凑近闻,有几分朦胧的香气。
后邻居的“花园式工厂”,一直被我们称为“后花园”,如今,门卫宽容,附近人可以进来散步。四五排高大的银杏,树下蒲草葳蕤,厂区门前的翠竹挺拔,樱花树绿意盎然,遍地草皮如毡。一个人工湖几近占据了四分之一的面积,湖中鸳鸯、天鹅、麻鸭多只,各种鱼儿更是数不胜数。依据地势修建小桥,通向各个方向的曲径,纵横交错自然相杂,岸边石头,高低屈曲任其自然,确实有拙政园的“无论从哪个角度看,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特点。
空气里有花香,有草味儿,还有家槐的小槐花的味道,绿树多,空气清爽,心情也沉静。登上高桥,南望湖光微波,清风里更有几分凉爽,这有“小江南”之称的后花园,的确是纳凉的最佳所在。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确是这样的,湖水润泽的园林,精巧别致,怎能不让人水润精致、感情细腻?和风沙漠漠落日长烟的苍凉、群山莽莽奇峰独立的磅礴相比,水润小江南顿显其美丽、温婉。
后花园的夜,不是漆黑一片,厂区门前的几根高大的标志灯柱,按着一定的顺序变换出不同色的光来,五根灯柱同一时间呈现的光色恰不相同,刻意设计,给人以变幻莫测之感。厂区门前都有湖水,湖水里亦有同样的五根灯柱,美丽的彩色夜景,因为水的倒影,亦翻了两番。
朦胧中,远处灯光下出现了几处波纹,三只天鹅,至少有一只是白天鹅,向远方游去,身后形成八字水纹,向四周漾开来。它们悠闲划水,自在鸣叫,夜里九点多钟了,莫非还未到就寝时间?
走到往日芍药花丛处,低头细细看,是有残败的花瓣,用手摸摸,小芍药的种子在绿色夹中孕育着。
蛙鸣有一两声,继续走,蛙声此起彼伏,真是到了“稻花香里说丰年”的季节了。有一处的叫声,跟其他响亮的蛙声不同,是未成年的青蛙吗?还是其他品种的青蛙?抑或是青蛙之外的其他动物?他们集中在一处,有四五个类似的声音,不在水里,在岸上的草间,在响亮、清脆的蛙鼓中掺杂着它们的和声,那应该是第二声部的,给蛙声作陪衬的。
停下脚步,侧耳细听,是否掺杂有夏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但的确有几声蛐蛐儿的叫声,大概还要晚几天才会夏虫的交响乐?
后花园东南方向的一片湖水,外侧是附近村的一个小公园,此处水域没有天鹅,这是青蛙的乐园,叫声更响亮。如果天鹅区的青蛙,是开会时的零星发言,那么此处的,便是激烈的热情讨论,不见得有面红耳赤难控制的情绪,至少有自顾自地高谈阔论,这里才是真实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场景。
仓库附近是一大片空白,是千人太极的演出场地,地面上没有一棵树,空气陡然热了一些,少了凉意。不过回转身走时,迎面的清风倒也凉快。散步累了,还可以在湖水岸边设置的藤椅上歇息,水边的凉,水面送来的清风,虽无凭海临风的惬意,一样可以享受到马路上难有的清爽。
真正的夜,都应该是这样的,昏暗、凉爽。
想起小时候在院子里吃饭、纳凉的情景,还没有电灯的时代,为了节省灯油,吃晚饭时几乎都不点灯。那时候菜蔬比较少,拿个馒头就个咸菜或者拿根黄瓜就吃起来,也不需要看什么。晚上到村口大路边纳凉,那叫一个舒服!但小孩儿更喜欢爬到房顶去,大人们被迫上房看护。不小心睡着了的,要大人抱着从梯子上下房;大点的,迷迷糊糊被拍醒了,便在各种叮咛中,闭着眼,手摸着梯子的扶手,一脚脚摸下来。那时候,不敢在房顶上放肆,担心房顶被踩塌了,也担心跑得刹不住车,摔下去。全家人端坐一起,那是极好的讲故事的时间。听到的大多数故事,是父母小时候夜里在敌人扫荡区逃命的真事儿。
“还是六七岁年纪,一听到枪响,大人们马上把被子披到牛背上,拉起孩子跑到封锁沟里,枪子儿就从头顶上穿过,走路慢、喜欢哭叫、走路常常掉鞋子的孩子会遭到大人的怒骂,实在无法出逃的老人就在家里,等着命运的裁决,有时候,会幸免于难,有时候,整个村子都被血洗”,而逃跑的方向,有时也决定了命运的不同,“可能会安然无恙,也可能会被机枪点名”。每次听来都非常庆幸,就是跑不快的,如今再也不会有性命之忧。
那时候满天星星,神秘的夜空充满了无限向往,可惜只听过“张衡数星星”和“僧一行”的故事。后来学习《宇宙里有些什么》时,特别好奇、用心,感觉这应该是小时候的一课,初中才补上。
后来离开老家,每次傍晚回老家,从路灯尽头那一刻起,就陷入了黑暗,身上感觉到了凉意;再后来,得了干眼症后,便极喜欢这黑暗和凉意。真正的田野里的夜,是对身体最适合的。
也许旧时代更适合我们,如今处处不夜城、24小时不打烊的生活,脆弱的人们的确消受不起。
从后花园的夜里出来,亮如白昼的路灯和燥热的空气袭来,何时,能重获真正的“夜”的垂怜,让干眼症和浮躁、干涸的心灵都得到些自然的浸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