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皇者华.创世先祖》:炎帝烈山氏

皇皇者华华夏文明流源史谈第五部  创世先祖

第六章  炎帝烈山氏

文|黄饮冰

炎帝

研究烈山氏族,是一个比较困难的事情,因为炎帝与神农被糅合在一起。但是,炎帝和神农毕竟不是同一个人物。

在中国文化的基因中,有玉、龙、猪、牛,也有一个重要的动物——羊。

我们知道,“家”字是由房子和猪构成的,他反映的是农业定居后,家庭和猪的关系,一个农耕家庭是必须要养猪的,否则家就不成为家。

同样的,“恙”字也是跟羊联系在一起的,“有恙无恙”是古人见面后问的第一问题,就象现代人见面问“吃了没有”一样。“有恙”就是身体有病,因为“心中为羊的事情在焦虑”,人的身体就不舒服,就会生病,那么,把羊的问题放在首位的族群,当然是以羊为主要食物的族群,也就是牧羊族群。所以,研究炎帝文化,需从“炎”、“羊”入手。

一、炎帝族群的文化符号

(一)、炎(即火上,与烤羊的生活方式相联系)

炎帝,是公元前2500年左右,在轩辕用武力恢复神农氏族内部秩序后(除蚩尤因为实力强大,轩辕“莫能伐”),出现的人物。《史记》说“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可见,炎帝是一个力量强大的族群,与“神农氏世衰”的神农氏正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炎”,其义是火光,焚烧。根据《说文解字》释:“炎,火光上也”。所以作为对最高领导人的尊称,“炎”与中原华夏系统的“皇”和东方昊鸟系统的“昊”和东北黄人系统的“黄”是不同的。炎,是在火上烤羊,负责火上烤羊的人,成为族群的首领。

我们知道,“皇”“黄”“昊”都寓含对光明的崇拜,都是用于对最高领导人的尊称,尽管“皇”侧重于对“灯光”,“黄”和“昊”侧重于对“太阳”,但他们都含有对“光”的崇拜,中原系统又称最高统治人为“天子”。

“炎”,源自“火”,反映的是“火”崇拜。《帝王世纪》说炎帝:“有圣德。以炎德王,故号炎帝。”炎德是什么?《左传·昭公十七年》:“炎帝氏以火记,故为火师而火名。”,所以尊称为炎。就是说明炎帝的“炎”,应该指“火”,而不是“日”(太阳)。炎帝的族群,我认为是崇拜火的氏族,即“火”崇拜的族群,保留火崇拜的族群,应该是生活于北部寒冷地区的族群,所以炎帝应该来自北方寒冷地区。

根据《玉篇》释:“炎,热也,焚也”。显然与原始农业的“火耕”技术有关。所谓“火耕”,是指放火烧光荒地上的杂草灌木,然后耕耘播种的一种垦殖手段。可以知道,炎帝时代,炎帝的族群,已经开始从事农业,不同的是,炎帝的农业,不是河川农业,而是山间坡地农业,种植技术就是“刀耕火种”,适用于在山坡开荒种植。

总而言之,“炎”的本质就是“火”。

在古史记载中,“炎帝”也指南方之神。《汉书·卷七十四》:“南方之神炎帝”,这种说法,跟纪日历法有关。《史记》记载,在陶唐帝尧时期,帝尧设立了四个天文观测站,其中一个在南方,观察火星的运动,来确立“中夏”,因为炎帝之炎就是火,所以以炎帝为“南方之神”,是后人给炎帝分派的神职。

(二)、羊(是姜、羌的本源)

我们的先祖,养猪,也养羊。只是后来作为家养动物,猪在汉族农家中普遍一些。养羊多见于山地居民。

从考古资料看:

绝对年代为公元前7000年—公元前5800年的贾湖文化(河南省舞阳县),是公认的狗和猪的驯化家养发源地。在遗址内还发现有马、羊及龟、鹤等动物。

裴李岗(河南新郑,公元前5500~前4900年之间)文化居民农业占有主要地位,作物是粟。饲养业也已出现,有家猪、家狗、家鸡甚至家牛。狩猎仍是重要生产活动。

仰韶文化居民,有较发达的农业,作物为栗和黍。饲养家畜主要是猪,并有狗。也从事狩猎、捕鱼和采集。

红山文化的居民主要从事农业,还饲养猪、牛、羊等家畜,兼事渔猎。

大汶口文化居民区发掘出大量牛、羊、猪、狗等家畜骨骼,说明他们饲养牛、羊、猪、狗。

南方的河姆渡文化居民,养狗、猪、水牛等家畜。

1、在中华远古农业文化中,猪是共同的家畜。因为猪吃人工配制的食物,所以适宜于人工圈养。

2、羊是草食动物,适宜于在草地放牧养殖。是草原居民和山地居民喜爱的放牧对象。而河川平原地带居民,很少养殖羊。

中原地区,公元前7000—公元前5800年的贾湖文化居民、公元前5500~前4900年的裴李岗文化居民、仰韶文化居民,以养猪为主,没有养殖羊,而羊的来源可能是狩猎所获。南方的河姆渡文化居民,养狗、猪、水牛等家畜,考古遗址中可能没有羊的存在。红山文化居民、大汶口文化居民,羊是其养殖的品种之一。可见,华夏文化的主体居民,不是以养羊为主业的族群。

所谓的“羊”文化,应该来自西北方,是炎帝所在的姜姓族群之特色,他们是以牧羊为业并以烤羊为食的族群。

二、姜姓族与羌民族

传说炎帝是上古时期姜姓姓族的首领,姜姓族是远古西部族群的一支。

一般学者都认为,“姜”来自“羌”,认为“姜”、“羌”二字古相通,我认为是先有“姜姓族”,后有“羌民族”,他们的远古源头是羊人——牧羊人。

商周时期所说的西戎的支系“羌”,与“姜”姓族有共同的起源,他们同为西北牧羊族群,在祁连山一带游牧的炎帝族群是羊人的一支,后沿古黄河北岸,游牧到山西历山一带,在农耕族群的影响下,开始放火烧山、开荒种田,开创了山坡农业,同时保留了山坡草地放牧羊群的放牧习惯,在炎帝统治下的这支姜姓族人,号称烈山氏,并按照华夏的传统立为“姜”姓,而被遗留在青海、甘肃的羊人其他各氏族人,后与陶唐帝尧时期被摄政的舜西迁到古三危山的古三苗人融合,形成了新的族群,被称为羌人,以与华化姜姓族相区别。

《后汉书·西羌传》说:“西羌之本出自三苗,羌姓之别也。其国近南岳。及舜流四凶,徙之三危,河关之西羌地是也。”这就证明,羌族是三苗的后裔、姜姓的别支,是三苗和姜姓族的后裔,后来称为羌。

《说文解字》解释:羌,西戎牧羊人也。西戎,中国古代西部的民族,最早分布在今甘肃、青海一带,以游牧为主,和华夏杂处的部分羌人,逐渐从事农耕,与华夏融合。

根据历史记载,羌人的出现,是在商代。相传商初羌人已向商朝称臣纳贡。殷甲骨卜辞中有“羌方”,是商西强国,常遭到商人的征讨,所以又被商朝称作西戎。卜辞中有役使“羌”或“多羌”以及大量以“羌”为祭祀人牲的记载。商末,羌人曾参加周武王伐纣的战争。

羌人是古代戎人中的一部分。《国语·周语》载西周宣王时有“羌氏之戎”,势力强大,曾败王师。姜戎中有申戎,后与犬戎等共灭西周,杀幽王。《左传》载有“姜戎氏”,春秋前期入居豫西,其俗被发,与羌同。学者多以此姜戎即羌人。据说这支戎人是被晋惠公自“瓜州”招引到晋南,把原来是“狐狸所居,豺狼所嗥”之地,开垦出来,虽然当时还是“衣服饮食不与华同,贽币不通,言语不达”,但已进入农耕定居生活。晋国在争霸战争中曾多次得到这支戎人的支助。他们后来都与华夏族融合了。

战国时在今甘肃东部、宁夏南部有义渠之戎,其俗火葬,学者多以为即羌人。他们“筑城数十,自称王”,与华夏诸侯国有交往,常与秦争战,互有胜负。在战国后期朝服于秦,后为秦昭王所灭,设置陇西、北地等五郡。战国初期,居住在河湟地区的那部分羌人,还处在较落后阶段,所居无常,依随水草,地少五谷;氏族无定,或以父名母姓为种号;“不立君臣,无相长一,强则分种为酋豪,弱则为人附落,更相抄暴,以力为雄;杀人偿死,无它禁令”;以战死为吉利,病终为不祥。有戎人无弋、爰剑者为之豪,“教之田畜,遂见敬信,庐落种人依之者日益众”,称雄于河湟之间。爰剑子孙世为酋豪。到爰剑曾孙忍时,秦献公初立,向西发展。忍叔父昂畏秦之威,率种人西南迁。其后子孙分散,便是汉代居住在今甘肃、川西的牦牛、白马、参狼诸羌。忍及弟舞留居湟中,忍生九子为九种,舞生十七子为十七种,羌逐渐兴起。到爰剑五世孙研时,羌武力最强,乃以研为种号;至十三世孙烧当又极豪健,子孙乃更号烧当。汉后统称西羌。

在华夏,姜姓作为炎帝的直系后裔,一直存在。姜姓族(炎帝)和姬姓族(黄帝)、风姓族(神农和蚩尤)一样,是华夏民族的主要源头。

羌民族在中国民族的分化组合历史中也扮演着祖族地位。以后羌族逐渐南迁和西迁。北至现在的青海,西至现在的西藏,南至现在的四川、贵州、云南,都有羌族人民居住。有一种说法是:羌族西迁到西藏的人自称为“乌斯藏”,乌斯就是乌氏,藏就是羌,乌斯藏就是乌氏羌的统称,他们又称为“西藏”,实际上西藏就是西羌。所以现在的藏族,是羌族的乌氏族发展而来,其中也融合有苗族。一部分羌族向南迁的,到四川的与当地的青族融合后叫青羌,一部分再由四川迁到贵州、云南。现在贵州西部的羌族,他们的公开族号为羌,而族人间仍自称为苗。云南的羌族,其来源与贵州西部的羌族大致相同,公开的族号为羌,族人间仍自称为苗。由此可见,羌族是三苗的后裔,也是姜姓的后裔。

三、历山、烈山、连山

《通志.三皇本纪》记载:炎帝起于列山氏,亦曰烈山氏,亦曰连山氏。《鲁语》记载:烈山氏,炎帝之号也起于烈山。《礼记.祭法》以烈山为历山,其注说“历山氏,炎帝也,起于历山,或曰:有烈山氏”。《汉书.律历志》称:有圣德,以火德王,故号炎帝。初都陈,后都鲁,又曰魁傀氏,又曰连山氏,又曰烈山氏。

我已经把神农氏定位为仰韶文化区域,那么,黄河中下游一带,以河南西部、陕西渭河流域和山西西南的狭长地带为中心,应该是神农氏族的氏族统治辖区,而东至河北中部,南达汉水中上游,西及甘肃洮河流域,北抵内蒙古河套地区,是神农氏族统治的影响区域。所以,历山、烈山、连山的记载,就是炎帝的了,炎帝的统治区域,应该在神农统治的影响区域之外或边缘区域。

1、历山在那里?

其实,历山在历史上是存在的。这就是“舜耕历山”的历史记载。

舜是公元前2200年—公元前2100年间的人物,炎帝是公元前2500年前后的人物,相隔300到400年时间,舜耕之历山,应该就是炎帝发迹之历山。

黄帝姬姓族,由东北南下,沿太行山、中条山东麓和古白洋淀西岸之间的平原地带,向南向西发展,形成自涿鹿到晋南的黄河一带许多姬姓国,到黄帝出生时,姬姓族已经到达河南新郑约200年,与神农氏结成了氏族联邦,因为通过200年的血缘交换和融合,姬姓族各氏族已经融入华夏了。

炎帝姜姓族沿古黄河北河北岸东下,再沿古黄河西河东岸向东向南发展,一路也形成许多姜姓国家,在炎帝出生前,姜姓族已经占据历山,成为实力强大的独立农耕氏族联邦。

无论炎黄,他们姓族的迁移路线,都在古冀州的范围里。而舜,“冀州之人也,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于寿丘,就时于负夏”,后在尧的都城(山西临汾尧都)摄政,一生都生活在冀州范围里。特别是做农人,是舜的第一个职业,肯定在家乡冀州范围里。

古冀州,在黄河南河以北、黄河西河以东、黄河东河以西。古人的地理方位是以古冀州为坐标中心,坐北朝南看,古黄河河套地区由西向东流的一段,称为北河,河套向南流的一段,称西河,河南河北之间向东流的一段,称南河,黄河下游,古代是向东北方向流入大海,此段称为东河。《禹贡》所使用的地理方位坐标,跟古人对黄河的分段方位是一致的,也是以冀州为地理中心。

史载,黄帝封参卢(据说是最后一代炎帝)于“潞”,守其先茔,以奉炎帝之祀。“潞”,是古上党地区,今山西省长治市一带。在上党地区太行、太岳之间就有一条河叫姜阝水。可见这里才是炎帝的发祥地范围,而炎帝的历山,跟舜耕之历山,是同一座山,都是今山西中条山之历山(山西省永济市(古蒲州)南的中条山西端之历山)。

历史记载说,炎帝生于历山,长于姜水,就是这里。炎帝生于山西省永济市(古蒲州)南的中条山西端之历山,在上党地区太行、太岳之间的姜阝水长大。

2、何谓烈山?

前面说过,烈山与原始农业的“火耕”技术有关。刘城淮《中国上古神话》则认为炎帝为火神,放火烧山很猛烈,故为烈山氏。郭沫若《中国史稿》认为,烈山是烧山种田的意思,放火烧山,将草木焚为灰烬当肥料,即刀耕火种。

可以知道,炎帝时代,炎帝的族群,已经开始从事农业,不同的是,炎帝的农业,不是河川平原农业,而是山间坡地农业,种植技术是“刀耕火种”,适宜于山坡开荒种植。烈山,就是放火烧山,烈山氏,就是刀耕火种的氏族。

3、何谓连山?

姜姓族烈山氏发迹地在历山,发展农业的技术手段是烈山,但连山指代什么呢?有人理解,连山是两座相连的山,这是从字面上的理解。连,不仅是相连,而且是一座山连一座山,即群山的意思,可能是指姜姓历山氏的先祖的发源地,因为人类的第一生活地,就是大山或群山。

祁连山在西北游牧民族的发展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匈奴在汉武帝时失去了祁连山下肥沃的草原后,哀叹道“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夺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可见,直到汉代的匈奴,也视祁连山为自己的重要栖息地。

作为远古时代的姜姓族,是远古西戎族群中的一支,主要以牧羊为业,他们主要的发源地,就是祁连山。有学者认为,“祁”“祀”古字相通,“祁”就是“祀”,基于此观点,在远古时代,祁连山可能就是连山,是炎帝烈山氏族的发源地,炎帝氏族出于对祖栖地的尊敬,经常回到连山举行祭祀活动,即祭祀连山,连山也就逐渐演变成了祁连山了。所以,连山就是祁连山,是姜姓烈山氏的发源地。

四、姜姓后裔的分化和与其他族群的融合

姜姓从西北东迁南移的过程中,最早与处于运城一带的风姓蚩尤氏族发生摩擦,不少姜姓氏族被蚩尤氏族兼并,在姜姓族中的一支—炎帝烈山氏族在历山兴起后,烈山氏族才成为了姜姓族的核心力量,烈山氏族的首领号称“炎帝”,开始了向东发展,在古涿鹿地区,与姬姓族各氏族发生摩擦,导致炎黄战争爆发,战败后被纳入了神农氏族统治。

在黄帝氏族统治时期,炎帝氏族继续向东发展,到达齐鲁,姜姓在东方形成了华夏大姓。从风姓蚩尤氏族分离出来的姜姓,向南迁徙,成为三苗之一部分。三苗被虞舜迁到西北后,与西北的姜姓族融合,形成了先羌。羌族见于历史记载,是在商朝甲骨文中。羌是商朝西部强族,经常受到商朝的征伐,所以又被商朝称为西戎,即生活在西部用兵之地的人群。

1、华化姜姓

历史上,姜姓曾是东海大族,周代开国功勋太公姜尚姜子牙,就来自东海。《史记.齐太公世家》说,“太公望吕尚者,东海上人。其先尝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际封于吕,或封于申,姓姜氏。夏商之时,申吕或封枝庶子孙,或为庶人,尚其后苗裔也。本姓姜氏,从其封姓,故曰吕尚。”,所以太公望是姜姓吕氏。《史记.陈杞世家》说,“伯夷之后,至周武王复封于齐,曰太公望。”,可见太公望是伯夷的后裔,而伯夷,《中国史稿》说是炎帝的后裔,姜姓,为四岳始祖,是祭山的官。《史记.五帝本纪》说帝舜任命“伯夷主礼(秩宗)”(掌管礼仪的官),后佐禹治水有功,在虞夏之际封于吕。写这一大段话,就是想说明,东海大姓姜姓族,是炎帝后裔,炎帝姜姓东迁到了东海海边。

《汉书.律历志》所说炎帝“初都陈,后迁鲁”的记载,也证明了姜姓族东迁的历程。尽管炎帝族群融入了黄帝族群,但炎帝的烈山氏族是不会消亡的,其氏族统治地位依然存在,炎帝就依然是氏族首领的称号,所以炎帝后裔在行使氏族统治权时,依然用炎帝的帝号,但此后的炎帝已经不是与轩辕联盟的炎帝了,《汉书.律历志》所说炎帝“初都陈,后迁鲁”记载,可能不是炎帝所为,而是炎帝的后裔所为。

2、姜姓与蚩尤和三苗的关系

黔东南苗族史诗《枫木歌》,说苗族始祖姜央(炎)是从枫树树心中生出来的。这里的姜央有学者认为可能就是炎帝,我不以为然。

我认为,“苗族始祖姜央(炎)是从枫树树心中生出来的”的说法,包含两种含义:一是表明姜央与枫的关系,二是表明姜央与姜的关系。

前面已经说过,“枫”是“风”的象征,而“枫”是蚩尤所化,表明的就是蚩尤和中华第一姓“风”姓的关系,即蚩尤来自“风”姓族,蚩尤氏族联邦中,宗主氏族是蚩尤氏族(居统治氏族地位),来自风姓族,我在《华夏创世人物—蚩尤氏》一文中说过,蚩尤氏族在发展的过程中,融合了不少异姓氏族,组成了新的蚩尤氏族,蚩尤的氏族联邦领地北与姜姓族诸氏相连接,蚩尤在向北发展的过程中,吸纳了不少姜姓子氏族,使之成为自己的支氏族。

“苗族始祖姜央(炎)是从枫树树心中生出来的”的说法,可以理解为“姜”从“风”的组织中分离出来,可能反映的是本已融入蚩尤氏族的姜姓,在蚩尤战败后,又从蚩尤氏族里裂变出来,还原成了姜姓,并迁徙到南方,成为了三苗源头之一,融入到三苗族群中。

所以这里的姜央,就不是指炎帝了,因为他虽然来自姜姓,但很早就融入到了蚩尤氏族中,跟烈山氏族没有关系,他们不是炎帝的后裔。但这部分姜人,在从蚩尤氏族分离出来后也可能打出炎帝的旗号,来显示自己的地位,这可能就是传说炎帝后来到了南方成为南方之神的历史由来。实质上,这股从蚩尤氏族分离出来的姜人,与炎帝烈山氏族没有关系。

可见,蚩尤族群,包括蚩尤族群中的姜姓成分,是三苗的族源之一,而炎帝烈山氏族,尽管也是姜姓,但与三苗没有关系。但三苗中有姜姓族的血缘成分。

在尧舜时期出现在华夏东南的三苗,是由南下的蚩尤族群、脱离蚩尤恢复祖姓的姜姓族人、黄帝的后代跟南方人群融合后形成的古老种族。

3、西北故地姜人与北迁的三苗融合,形成羌族

在公元前2200年至公元前2100年的陶唐时期,南方的三苗被华夏强制性迁移到西北的三危山,与遗留在青海甘肃故地的姜姓族其它各支杂处融合,形成了被商周称为“羌”的种族。

五、炎帝烈山氏与神农氏的剥离

继伏羲以后,神农氏是又一个对中华民族贡献卓著的传说人物。除了发明农耕技术外,还发明了医术,制定了历法,开创九井相连的水利灌溉技术等。总之,神农氏是因为发明农耕技术而号神农氏。

可是历史上,不少学者又称他为炎帝、赤帝、烈(厉)山氏,使神农氏成了与黄帝相争天下的首领,充满了荒唐和矛盾。而且现在的中学历史教材中,已经肯定神农氏就是炎帝,将历史的荒唐演义得更为荒唐。

历史上,《世本·帝系篇》是首先把炎帝和神农氏扯在一起称“炎帝神农氏”的,说炎帝即神农氏,炎帝身号,神农代号。

汉高诱注《淮南子·时则训》,提到赤帝时又把赤帝与神农氏合起来,说赤帝即炎帝,少典之子,号为神农,南方火德之帝。

《左传》、《国语》和《礼记》曾提到烈山氏能够播植百谷百蔬。东汉郑玄注《礼记》和三国韦昭注《国语》,都说烈山氏为炎帝。《水经注》卷三十二又把烈山氏和神农氏相并,说谬水西南经过厉乡南,水南有重山,就是烈山,山下有一个洞穴,相传是神农氏的诞生处,所以《礼记》称神农氏为烈山氏。

而有关烈(厉、列)山氏称号的缘起,又有二说。《路史》认为,烈山原字当作列山或厉山,因神农氏“肇迹”于列山,故以列山、厉山为氏。刘城淮《中国上古神话》则认为炎帝为人神,放火烧山很猛烈,故为烈山氏。

根据《白虎通义·号》说,神农氏能够根据天时之宜,分地之利,创作了耒耜等农具,教民耕作,使人民获得很大的好处,故号神农。是老实苦干的农夫的形象。

我认为神农氏的人文标志是不事征伐。如《庄于·盗跖》说神农氏“无有相害之心”、《商君书·画策》说神农“刑政不用而治,甲兵不起而王”,《越绝书》说:“昔者神农之治天下,务利之已矣,不望其报;不贪天下之财,而天下共富之;不以其智能自贵于人,而天下共尊之。”,都表明神农氏不是军事强人的形象,是不可能变成炎帝这样“侵伐诸侯,暴虐百姓”的军事强人的,与英勇善战的黄帝“三战对阵的人物,只能是与黄帝同样势力强大的炎帝。

另外,据《纲鉴》等记载:“炎帝以火德代伏羲治天下,其俗朴,重端悫,不岔争而财足,无制令而民从,威厉而不杀,法省而不烦,于是南至交趾,北至幽都,东至肠谷,西至三危,莫不从其化。”,可以看出,炎帝的称号和神农氏的事迹被混合在一起,是一个十分矛盾的组合。

所以,农业的功绩应该归于神农氏,而氏族国家和氏族国家联邦之间的血腥战争,就应该留给新兴的军事首领炎帝。

根据以上观点,可以对神农氏和炎帝进行分离:

神农氏是中国最古老的母姓“风”姓族的后裔,风姓,神农氏,相传他牛头人身虎鼻,说明牛是神农氏农耕时代的主要图腾,神农氏是首领。

而炎帝,是西北古姓族“姜”姓族的后裔,姜姓族是古西戎族群的一支,以牧羊为业。炎帝的“姜”,不是因为所谓的“姜”水而来,而是由于炎帝的母族是牧羊人而来,姜和羌一样,指的就是牧羊人。炎帝,姜姓,烈山氏(历山、列山、连山)。活动于祁连山到太行山、中条山之间广袤的地区,烈山氏在历山发迹,成为了姜姓姓族的核心力量。

人们之所以要把炎帝和神农氏混合,跟“炎黄”的血缘认同有关。“炎黄子孙”的观点,形成于战国时代。当时,华夏民族已经经历了多次融合,但人们考察后发现,华夏主要源头是炎黄两帝,在考察血缘的源头时,人们没能发现神农氏的血缘,所以当时的学者可能认为只有炎帝与神农氏结合,才能解释这一令人疑惑的历史问题,因为作为中国最早的姓氏族群,神农氏族不可能在民族的血液长河中消失,于是开创了神农与炎帝合一的造说。

对于神农氏的血缘,肯定不会消失,因为黄帝所代表的血统,就包括了神农氏,在黄帝代替神农氏为天子后,黄帝就成了华夏老血统(老神农氏族联邦)的代表,因为黄帝代替神农氏,是同一集体内部领导权力的转换,即领导权力由神农氏族转移到轩辕氏族,而不是血统的更换,而同一血缘,不需要两个代表,只能选择黄帝。而炎帝,是外来血统,而且,在与黄帝轩辕氏族国家联邦结盟后,一直保留相对的独立性,并没有在血统上认同黄帝为祖,在此后,炎黄两氏族为天下的领导权还进行过多次的斗争,黄帝与炎帝集体的刑天氏的战争,黄帝后裔颛顼与炎帝后裔共工氏争帝,都是炎黄战争的继续,炎帝的姜姓后来成为了东海大姓,出了许多对中国历史有重大影响的人物,炎帝血统与黄帝血统一样强大。

黄饮冰2009年9月21日首发于本人网易博客chutianguke 的博客。

作者简介:黄饮冰,本名黄祥文,湖北省孝感市肖港镇人,以研究华夏文明起源史为己任,从1989年开始研究华夏起源史,是华夏文明起源史的独立研究者和中国中心论的倡导者。研究成果有《皇皇者华——华夏文明流源史谈》、《中国中心论——中国是世界人种和世界文明的起源中心和传播中心》、《华夏江汉形成说》(题目待定)。黄饮冰在网易、凤凰、新浪均开有博客,在大同思想网、博客中国和一点资信开设黄饮冰专栏。

(0)

相关推荐

  • “人皇”神农和“魔神”蚩尤出自同一个族群?起底神秘的九黎族群

    原创鄂G游天下2020-07-26 22:34:23 前言:华夏在国家形式出现之前主要是以一种部落联盟的形式存在.九黎就当时的一个部落联盟,主要生活在长江中下游平原一带,它主要由实力发展较好的九个大部 ...

  • 北京大学教授冯志亮谈姜氏历史迁移与人口繁衍

    姜 姜姓是中国第五十五位姓氏,主要分布在山东.江苏和东地区.当今姜姓人口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39%,总人口大约有523万. 得姓始祖炎帝,神农氏,生于姜水(今陕西省渭河支流的岐水,在今陕西岐山之东,源 ...

  • 随州炎帝神农洞,随州炎帝神农洞在哪里

    随州炎帝神农洞简介 随州炎帝神农洞位于湖北省随州厉山镇九龙山南麓.史书记载"神农母安登,感农而生炎帝"于此.在炎帝神农烈山名胜区内,建有炎帝神农洞.炎帝神农碑.炎帝神农纪念广场.炎 ...

  • 纪晓辉丨上古得姓历史久,姜姓树大根又深(五)

    许多姜姓的人并不知道自己能够荣幸为姜姓是一件多么值得夸耀之事.姜姓目前在中国按人口排序上列在第六十位,最新人口统计,人口约为566.1万,占全国人口的0.34%.与位列三甲的李王张的9000多万人大块 ...

  • 《皇皇者华.创世先祖》:兵主蚩尤氏

    皇皇者华华夏文明流源史谈第五部  创世先祖 第五章  兵主蚩尤氏 文|黄饮冰 汉砖-蚩尤像 前          言 蚩尤,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反叛的手段争夺最高权力的人物,但由于蚩尤失败,所以,蚩尤 ...

  • 《皇皇者华.创世先祖》:新农业文明的开创者神农氏

    皇皇者华华夏文明流源史谈第五部  创世先祖 第四章  新农业文明的开创者--神农氏 --由两湖古华人糯农族群到中原神农氏的演变 文|黄饮冰 研究华夏远古族群,一是依靠传说要能弄清楚众多的传说人物,因为 ...

  • 《皇皇者华.创世先祖》:伏羲原来是夫婿(二)

    皇皇者华华夏文明流源史谈第五部  创世先祖 第三章   伏羲原来是夫婿(二) 文|黄饮冰 第四部分:大洪水期间,女娲-伏羲在凫山再传人类和重新创世 与伏羲有关的地方,目前所见到的,羲皇故里天水.羲皇故 ...

  • 《皇皇者华.创世先祖》:伏羲原来是夫婿(一)

    皇皇者华华夏文明流源史谈第五部  创世先祖 第三章   伏羲原来是夫婿 文|黄饮冰 第一部分:传说中的伏羲.伏羲庙及伏羲与太昊 一.传说中的伏羲和伏羲时代 伏羲是传说中的华夏文明的始祖,被尊为&quo ...

  • 《皇皇者华.创世先祖》:女娲不是大青蛙,呙者女性生殖器也

    皇皇者华华夏文明流源史谈第五部  创世先祖 第二章  女娲不是大青蛙--呙者女性生殖器也 文|黄饮冰 游戏三国发了财的易中天,开始游戏中国历史,掌握了话语权的易中天,说女娲是只大青蛙,其根据是什么呢? ...

  • 《皇皇者华.创世先祖》:华夏之源——燧人与华胥

    皇皇者华华夏文明流源史谈第五部  创世先祖 第一章  华夏之源--燧人与华胥 文| 黄饮冰 华胥氏圣像 "三皇"的传说,是围绕华胥氏展开的.他们的血缘联系是:华胥生活于" ...

  • 【老白讲历史故事】上古篇之烈山氏植百谷百...

    [老白讲历史故事]上古篇之烈山氏植百谷百蔬. 相传烈(一作厉)山氏为炎帝之号,其子名柱,能植百谷百蔬.所谓烈山即焚山.烈山氏当即刀耕火种原始农业之发明者.谷为粮食,蔬为瓜菜.能植百谷百蔬,反映了原始农 ...

  • 百家姓故事之231:隗姓,出自炎帝魁隗氏,以国名为氏

    隗氏(Wěi 音委),也可以念成(Kuí 音葵).隗氏在湖北枣阳一带读音为yǔ,四川渠县三板一带读音也为yǔ. 姓氏源流 姓源出有三 源流一 出自炎帝魁隗氏,华夏族最古老的姓之一.按晋,魁隗氏是即神农 ...

  • 梁浩丨夏日烈山榴园村一瞥

    夏日烈山榴园村一瞥 作者:梁浩 炎炎烈日耀碧空 簇簇榴花别样红 房前屋后连山野 大道小径绣丰景 美丽乡村炫靓颜 特色经济冠群雄 昔日荒山秃岭地 今朝振兴排头兵 2021.6.2.  文/梁浩 编辑/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