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所不为 灸之所宜(1)
针所不为 灸之所宜》
陈立新老师2020年12月10日在广州中医药大学讲座文字版
前言:《黄帝内经》是华夏先祖们留给子孙后代的宝贵财富,当我们正确理解内经思想,认知达到一定高度之后,就可以从内经里获得很多关于治病、养生、美容、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各个方面,方法简单而效果显著的道理与方法。重庆立新七针针灸研究所主任陈立新先生,号观督主人,是一位民间针与灸方面的职业玩家,独辟蹊径精研内经十数年,有大量独到的见解和系列研究成果。曾受广州中医药大学领导的邀请,数次前往广州中医药大学杏林讲堂,为中医学子们举行了《七种武器》、《内经医学基础》、《针灸临床的战略战术思想》、《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等讲座。本篇连载文章,是立新先生于2020年12月10日在广州中医药大学大学城校区,题为《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的一个长达三小时之久的全程讲座,根据现场录音略作编辑的文字版,全文系统讲解了艾灸的合理运用、艾绒的鉴别与选择、灸器的运用原理、如何选穴施灸、艾灸时间温度的掌握等内经知识。为了能让读者们更好的理解,我们在某些章节里做了进一步的注解,这部分是现场讲座里没有的。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我在灸法方面的一些感受、感悟。我要讲的内容比较多,先提醒大家一下,我讲什么好,并非就是否定其它。因为经常有一些人来故意抬杠,我讲什么好,他就不乐意了,跑来指责:你说这个好,那其它的难道就不好吗?所以首先申明,我没有这个意思。我夸自己的孩子乖,并不代表在骂别人的孩子长得丑,就是这个道理。
这个图,大家可以看一下,是一个太极,实际上是由两个logo组成,上面一个logo是立新七针的,下面这个logo是立新七灸的。
这两个logo,叫什么名字不重要,我们需要知道的,就是他们代表了一针一灸,一阴一阳。
立新七针这个logo的含义是:脉(脈)。经脉的脉,把这个字逆时针旋转九十度来看,就是天与地了,中间有一支员利针,代表方法。
下边是立新七灸的logo,他其实也是一个太极,大太极与小太极,将左升右降的五色(五行)圆球,穿插其中,来代表阴阳四时五行的变化。
所以今天给大家分享的主题就是“针所不为,灸之所宜”。这是黄帝内经里面的原文,但这句话是有前提的:不能动不动就怪针所不为,不是说我们扎了针没有效果,就是针所不为。扎针无效,要先找原因,如果是医者的认知不到位,那就不是针所不为,而是人所不为。
针灸,人们惯性的理解,扎针就叫针灸。但事实上,灸有灸的功效,针有针的功效,各有各的认知。如果,认知再往上升,升到理论或者思想认知这个层面,我们就会发现,原来针和灸是同样的东西,只是器和术不同,表现的方式方法不同而已。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黄帝内经》的结构,内经是由《素问》和《灵枢》两部分组成。
灵枢,粗看是长篇大论,简略的理解,讲的就是血气;如果从“粗守形,上守神”的层面来理解,其实《灵枢》主要是讲身体结构及调理的方式方法,《素问》更多的是在讲神,血气的变化、四时阴阳五行的变化。内经讲了经脉、经筋、九针,当然也包括灸法、包括一些药,还讲了很多按摩的手法,为什么讲这些?因为一切都在道理里面。
《素问》里面,就是阴阳、四时、五行。其实讲的就是空间,时间,运化。也就是变化。
我们生活在这个宇宙里面,或者太阳系里面,它随时都在不停的变。就刚刚我坐下来,或者我上台那一刻,跟现在,就已经是两个状态了。我们所讲的,所感受到的,都在变化。
所以它其实是一个时空概念,就像这个房间一样,如果这个空间太狭小,太窄了,太低,我们都会感觉到压抑难受;太高也不行,如果这个空间有20米这么高,可能我们也会觉得在这里面,待着不太舒服。
《灵枢》讲的是气路和血路,就是气和血的循行,怎样运行的规律,怎样的节律。然后呢,如果出现了问题,就筹划出一个方法,怎么样让生命能够延续、能够变好,恢复到相对平的状态,维持我们身体、生命的需要。
我们要了解一些人的基本结构,知道人的基本结构,并不代表说你一定要深入了解解剖,把解剖学得非常非常好。我个人觉得,解剖是需要的,但,不需要我们深入。需要我们深入的,是气和血的变化。气血是怎样一个变化,怎样一个状态。在什么状态、什么时空里,气血会怎样一个变化?把这个东西要捕捉到。
这是古人的解剖,说骨是干。骨为干,这个干呢,也可以理解为天干。其实人体人形里面,是有天干地支的,这个骨头的本身结构呢,是由十个天干组成的。地支,则是身体的生长和变化规律。
脉为营。就是血液循环,把分布全身的血管,划分为十二经脉来区分,濡养全身脏腑器官及四肢百骸,周而复始的,这样一个营。
筋为纲。就是提纲挈领的,或者是说抓一点可以牵动全身的,那么就是神经了。无论是手指,或者是耳朵,或者脚趾,刺激一点,全身都有感受,全身肌肉都会跟着抽动,人体所有功能行为,都跟神经有关,同血管一样,也是全身神经划分为十二个分布。
肉为墙。肉,起到保护神经血管脏腑骨骼,以及阻隔外邪,形成分间的作用,也是力量的一部分组成。
皮肤坚。皮肤,也是器官之一,最外层的保护,卫气主要的所在之处,这个很重要,所以它为坚啊。
毛发要长。毛发是身体内部的一种延伸,其状态与身体的血气脏腑经脉经筋这些有关。
谷入于胃。我们吃的东西,水、谷、气,进入身体里面,通过脏腑加工,最后变成血气,然后开始循行,还要通过五脏来运化。
所以这里面,血气要循行,就离不开生命的三要素。这个三要素,在很多很多年前就是科学的认知。生命三要素,是不可或缺的。三要素就是阳光、空气、水。为什么要讲到这个?因为这个水其实就类似我们身上的气血、津液,这些为水。当然还包括一些组织液,包括脂肪,骨髓,这些都包括在里面,它的输布为水。
其实是跟自然界的水一个样子,它是怎样在变化,水是从什么地方流到哪里?在中间怎么样变化?它会渗透进哪里去?然后从哪里又冒出来?我们就去看这个,水怎么样蒸发的,然后怎么样从天上降下来的。看这些,对我们身体有帮助,对了解我们的生命,有帮助。
空气,在身体里就是气血循环的空间和各组织的分间。所谓分间,就是空气间隔,在座的各位,你坐在那里,你旁边坐的谁,你们两个之间有一点距离,太紧太松都不恰当,这为分间。空间呢,就是我们坐在这房间里面的长宽高,这么一个空间。
气和血,要在这里面循行的话,首先,气要腾起一个空间,或者打开一个分间,然后这个血液或者血管,现在科学医学的理解是微循环,很细小的末梢循环,微小的这些血管,它那么细,如果这个地方,受风寒湿或情志饮食等等的影响,导致空间变小或者变紧,局部板结了,那么细小的血液血管,怎样才能够去循环,怎样才能够流过去,就变难了,因为它力量太小,对吧?
所以,空间、分间是非常重要的。
剩下一个,就是能量的出入、盛衰和起伏。能量,在我们人身上,是怎么来的呢?
能量是由饮食,包括呼吸、饮食、睡眠、运动这样子得来的。
血液的循环与输布,我画了一个概要图。就代表我们身体的动脉出去,静脉回流,人体就是这样的规律。身体各个部位血液微循环不是一致的,有的快有的慢,有偏热的有偏温的,有的平滑有的曲折,这都是自然规律,显得异常复杂,但我们划分为十二个区域来统筹和分治,顿时就变得简单多了,这就是十二经脉的意义。
那么人身上除了经脉,还有脏腑,脏腑主内,经脉主外。可以这样讲,如果你把脏腑当成中土,就像国家的中央,它会对周边的四方,四面八方,我们的地方,有帮助。比如说政策的扶持、策略的指导,格局的规划等等。然后地方呢,该生产的生产,该怎么样发展就怎样发展,各就其位,各安其职。那么,整体都会发达,中央强大地方,地方也对中央有帮助。
中央和地方是互助的。谁也不能缺少谁。所以,内经说“土灌四傍”,这是内经的原文,四个字:土灌四傍。中央为土的话,它对于四方而言,就是灌溉。那么四方呢,也要回流,就是我们作为百姓,一定要对中央有所支持。关于这一点,我现在经常会讲核心能量的价值观。
我们立新七灸公益学习微信群,现在有十八个群,基本上都是满员的。不断的踢了很多人不守规则的人出去,在群里,我讲核心能量价值观和整体意识形态要结合起来,一再强调反复提倡,要维护核心。
为什么要这样子说呢?就是因为中土和四傍这样一个关系。统治者是国家的核心,脏腑是身体的核心,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核心,在每一个角度或者不同的层次,不同的系统,不同的圈子里面,都有不同的核心。比如我们在这里,今天晚上现在,此时此刻,我就成了你们的核心。因为我在讲课,你们听课,我就是你们的核心。我讲的东西,你们要想吸收到,要想得到,就必须把神放在我身上。就是你不要去怀疑,不要去考虑信不信这些,先假设他讲的所有的都是对的,只有这样,我讲的东西,才能由耳进入你的身体里面。
过去武侠小说讲灌顶,神功盖世的大侠,把三十年的功力灌给你,从你的百会灌进去。那虽然是臆想虚构的,事实上,如果你神在,真的是可以灌进去,因为我讲的每一句话,可能对你,都有帮助,甚至很大的帮助。
但是你神若不在,或者你坐在这个地方,首先就开始怀疑,那就白学了。其实你怀疑我,对我一点影响都没有,因为我有饭吃,有钱用,我不靠你来养我。但是你这样子怀疑的时候,你坐在这里的意义,就没有了,学不到东西了。就是说,我们去跟一个老师学的时候,先别管他对还是错,我既然选择了,既然来跟他学,就要全神贯注的,把神放进去,才有可能学到东西。安神,其实是安了我们自己的心,让我们自己可以获得能量。
学完以后,你回去,再根据你自己的环境,你的处境,你的状态,去决定,所学到的这些知识认知与技能,要还是不要,要哪些,哪些东西对你有用,哪些没有用。有用的就直接用上,没用的再放一边,不要一开始就拒绝,这是很蠢的一种思维。
所以我讲,关于“土灌四傍”的理解,是一种输布,血液循环的输布,它输布到全身四肢百骸,所有的肌肉,所有的骨骼,所有的筋腱,只要通畅开放,气血就都能输布过去。就像大家都坐在这里听课,只要你心神打开,知识就能进去,你把心神关闭了,知识就进不去。血液能输布进去,血液就能起到濡养作用。否则的话,一个地方输布不到,那个地方就活不成,活不下来,要么就发干,要么最后就坏死。
所以这个血液循环,我们的老祖宗在《黄帝内经》里面,就给我们总结了有十二经脉这样一个循环。我根据十二经脉这样的一个循环规律,画了一个图。
这个图现在大家很熟悉了,就像一个电瓶啊,充电的电瓶,电瓶车,我们骑电瓶车或者是开电动车,这为电瓶,其实就是我们的脏腑。
十二经脉,出去到天部,从胸腹这里到手,再上头,这为天部;然后呢,还有从头到脚,到了脚这边,又回来,回到腹部,回到中央。经过三次出入完成一次循环,周而复始。十二经脉,你不用使劲儿的去记忆哪一条哪一条,你只要明白这个道理就好用,管它叫什么名字呢,就像在座的,你们来了,也像我很多的学生,来了,我不知叫什么名字,你跟我点头打招呼,嗯,我知道这是我学生。
他叫什么名字,我不知道,我只是一个传输者,所以对我来讲其实不重要。你叫什么名字,我叫什么名字,都不重要。大家也一样,今天晚上谁谁谁来讲课,管他谁呢,我去听,好听,我就接受。他叫什么名字,叫陈立新,这不重要,这只是一个代号而已,重要的是听他讲的什么?对我自己的认知能提高多少,这个是最重要的。
刚才在路上,我们范书记问我,吃得怎么样,住得怎么样。我说这些东西不重要,我来的目的,就是把这个讲座完成。如果要讲吃的,那我们专门去吃,对吧?如果要讲住,那我们专门去住五星级的或者大酒店,找哪里有条件好的酒店,我们专门去。我到这里来是来讲座的,所以那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把这个讲座的事情做好。
脏腑和十二经脉其实也是在做这样一个事情,就是,怎样,把循环完成。每一条经脉,每一个脏器,有它的功效,它的功用。我们从这里开始看,肺、大肠,然后呢,我们的脾、胃……胆、肝,这样子转一圈。为什么这样排布?为什么肺到大肠,然后为什么会到胃,再到脾?然后到心、到小肠,到膀胱到肾,为什么会这样子走?
这是古人法天则地而来,就是自然规律。自然规律是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天有日月星辰,地有八方九州,天干地支,脏腑经脉,河图洛书,我们华夏九州也是这样一个规律,把洛书九宫图放在地图上面,看看它是怎么样一个分布,然后人身上是怎样一个变化,对比一下,就能得出十二经脉是这样一个循行。
然后,每一条经脉,各有所属;每一个脏器,各有所主。
就像中国这么大,有很多的省市区县,对吧?再细划的话,每一个地方都有不同的特产,有的地方出粮食,有的地方出钢铁,有的地方出煤。不是一个地方什么都有的。
其实针灸在干啥呢?就是在调控、调配。如同我们的国家是一样的。这个地方出煤碳,但是这里呢粮食产量不够,所以我们就会从另外一个盛产粮食的地方,把粮食调到这边来用,然后把这里的煤拉到需要用煤的地方去,就类似于这样。
在人类社会里,大家为什么要赶集?赶场?现在赶集不太多了。百货商场、百货大楼天天都开着门,你要买什么,天天都可以去买。过去的时候,赶场、赶集对老百姓很重要,每个月逢二、四、六或者一、三、五,就在某地赶集,只限这个时间,大家到了这个日子,都前去某地交流。我去买我需要的,我去卖我不需要的,或者我有多的,卖掉一部分,换一些钱回来。这其实就是针灸的意义。你扎针在干嘛,你就是在调配能量,灸其实也是这样子。
针灸、按摩或者中药或者砭石,都是在起这个作用,只是所表现的方式、方法不同而已。
所以古人对经脉的理解,是很高大上的,这是输布和交流能量的路线。你想要知道病是怎么来的,就一定要懂得人与天地的关系,和各自的规律,你要想知道病该怎样治愈,就一定要先知道经脉,然后了解脏腑,然后明白能量的属性,懂得如何分配和输送。要想真正了解经脉,你就一定要去看社会、看自然、看天地,然后你才能真正理解经脉,经脉其实是一个思想。
所以,反观现在有些讲经脉穴位的书籍和文章,一看标题就知道,一点意义都没有,一分钱不值。
简单的讲,还可以这样理解经脉,比如地图上我们有经纬线,经纬线是哪来的?我们在地上去挖,挖得到吗?挖不到。但是经纬线的意义很重要,其作用是实实在在的,它可以帮我们确定地点,比如计算我们广州在哪里,这里盛产什么,缺少什么,具体的理解方法,我后面还会讲到。
十二经脉主要表现的是血的循环规律,除了血的循环,人体还有气的循环,相对于血的循环而言,气的循环更重要。
在人身上的气,其实是有几种,我们有卫气,还有宗气。我们一呼一吸,就是呼吸的这个气,使劲吸一口气,胸或肚子鼓起来,那个气叫宗气。宗气的意义,去年在这里,我跟大家讲课的时候,已经讲过了,今天就不去赘述了。
卫气与宗气有关,但不是宗气,卫气的循行,如果用载体来讲的话,主要是神经功能,比如感受、变化、强弱等等,但是并不是说神经就是卫气。
大家一定要明白内经思想不是线性思维,前面我们说营血,营气循环,十二经脉,它的载体相当于我们身上的血液循环的血管,血管里面的血,但是实际上经脉又不是血管本身。
什么意思呢?就比如广州,整体上又划分为很多个区,每个区有不同的地理,交通,人口,能量,生产,有不同的管辖范围,不同的制度设定,不同的管理方法,虽然广州里面有很多东西,你若抛开这些划分来看,广州就叫广州,只有一个广州,就是这个意思。这样来理解经脉,理解卫气,比较恰当。
卫气的循行,在内经有一句话“主明则下安”。就是说当领导的,他英明,他在状态的话,那么底下人就会安好。人体的规律,是气行则血行,而不是血行则气行,这个气是卫气,如果卫气循行得好,血液循环才谈得上行得好。
为什么?因为气在前面把路打开了。把分间、空间打开了,血液循环才能够畅通无阻。
很多的医生,就是气血这块道理不明白。好几年前,我到广州来,我一个学员的家属,也是学医的,他对气血一说表示非常不解,问我:“老师,我们很多病人啊,比如中风的,看他的血管,血挺多的,扎一针,那个血,不停的流,说明血液是过来了的,为什么他不能动?
其实就是这个卫气的问题,气的分间是否够,分间够,气的能量呢,够不够,气的能量在不同时间不同状态下是有所不同的,并不是气足的人就一定身体好,还有个度的恰当与否的问题,节律,也就是合于四时五行。这个问题通常被大家忽略了,比如说你饿了,好,我们给你吃的,但是我们拉一些竹子过来,竹子是大熊猫吃的,给你吃,这就不对啊,不是你需要的,不符合你需要。气的状态和规律是这样的,血也是一样。(与后文节律互看)
气的状态,它有这样一个频率或者这样一个节律的讲究,那我们的卫气的节律、频率,跟我们当下的状态合不合得进去?合不进去,我们脏腑就吸收不了。吸收不了,就接受不了,就无法产生帮助,无法形成共振,或者是产生能量。
所以如果是这样的话,就起不了作用,起不了帮助。就比如你需要的是钱,我给你一些破衣服,你需要吃的,我给你钱,但是买不到,周围没有卖的。有意义吗?没有意义。确实你也给了他了,但是呢,你给他的,不是他需要的,所以给了也等于没给,甚至还占位不作为,起副作用。我们的这个针和灸,中药按摩之类,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
气是行分间的,我刚才讲在这个空间里面,如果这个空间高有30米,我们在这里面呆着,这不是我们需要的空间,因为并不是说空间越大越好,这个空间要合适才好,比如我们在这里面如果30米高,可能我讲话的声音就变了,不是这个大小广远了。
如果空间太狭小,比如这里高只有一米多,我们个个都缩在里面,听这个课,然后我讲课的这个声音又变了。场变了,状态、能量也会跟着发生变化,它产生的变化结果,是不是我们需要的,这很重要。
所以分间和空间,是需要恰当的才好,这个为度。经脉经筋气血,它的频率、节律、循行、出入这些,从哪里是开,哪里为合,哪里是枢。在哪里有气街,哪里有血海……你都应该搞得非常明白。但是还有一点,你搞明白了,但掌握运用不好,你依然有很多病搞不定,这就为度。比如一个人需要吃饭,吃一碗他就饱了,你给他三碗,他吃不下。如果需要吃三碗才吃得饱的人,你给他一碗饭,没用,吃不饱。那么你还是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如果说要细讲的话呢,说来话长,所以我们这里不讲具体方法,就讲它的道理,为什么要重视营气、卫气。
卫气,也有循环的规律,循行的节律。
很多学生、很多爱好者看我的文章,或者看内经,很不理解一个问题,就是经脉的循行方向怎么跟卫气循行的方向,是相矛盾的。大家要明白,营气与卫气,一个是在内,一个是在外的,不是在一条线一个点上,他们之间只是覆盖与被覆盖,不是叠合关系。气有气的循行规律,血有血的循行规律,各有各的循行方式和状态。我在讲气的时候,你就去理解气的规律好了,你干嘛非要把血的规律,拿到气里面来理解呢,那当然理解不了。
我们学内经,学中医,一定要有一个立体的思维,我们人体,以及与人体相关的世界,有很多个不同的层面,每个层面还有不同的方位、有不同的系统。这些个层面和系统,纵贯天人地。这样子去思考内经,你脑子里有这样一个架构的时候,你看很多事物很容易就能看到真相,看内经也很容易就能看明白了。
卫气循行,我们在讲灸法呢,为什么要去讲它?因为内经有一句话,“审查卫气为百病母”,意思是说,卫气的状态,决定了百病。
所有的病,如果要治好它,都离不开卫气。你可以不知道卫气,可以不了解卫气的规律,但只要你活着,你一定会用到它,哪怕你就是在患者身上随便捏几下,随便扎几下,随便弄几下,遇巧有效果了,即便你不认可卫气,事实上你也一直在利用它,只是你不知道那是卫气的功用而已。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