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成功人士不发朋友圈了?这5点说到根子上了,脱离奶嘴效应
前不久,原来关系挺好的两位同事小林和小山,不再说话了,搞了一个月冷战,现在都摆出一副老死不相往来的姿态了。
什么原因呢?芝麻大的小事。
小林给小山朋友圈点赞了,小山没给小林点赞,但同一个时间段,小林发现小山却给领导点赞了。小林感觉受到侮辱,拿热脸贴了别人的冷屁股。
于是小林故意给所有人点赞,偏偏不给小山点赞。小山一气之下拉黑了小林,两人心照不宣,谁也不理谁了。
小林和小山,是三岁小孩吗?不是。小林今年36岁,小山今年34岁。两个成熟男人,就为这点破事“恩断义绝”。朋友圈里的点赞之交,其实很脆弱。
世界财富从“二八定律”向“一九定律”转移。米国精英为了防止穷人崛起,分享他们的财富,发明了许多“即时快乐”工具,朋友圈就是一种。精英们称之为“奶嘴效应”,穷人要哭闹,就让他们“即时快乐”,就像给婴儿塞进奶嘴一样。
所以,越来越的聪明人终于明白,要想走向成功,就要吐掉奶嘴,精简无效社交,腾出精力健身和学习,不断精进自己,不断提升自身价值。
越来越多的成功人士不发朋友圈了,越来越多的聪明人关闭朋友圈了。原因也各式各样的,总体有五种情况:
第一,朋友圈已经成为大杂院,人们越来越重视隐私保护。
比如,我前年因为买房,加了一些中介,也懒得去分组,也没有删除。个人的生活信息,不愿意被陌生人看到。
比如,以前朋友圈基本都是朋友,现在“朋友圈”里的“朋友”比重逐步下降,同事、客户、销售、微商、甲方、乙方,等等。认识不认识的一大堆。
有人说,你分组啊。看着上千个微信号,真的懒得分这么清楚,朋友圈又没有实质作用,干脆关闭。
第二,职场关系向朋友圈渗透越来越深,职场人越来越神经过敏。
同事小赵原来挺受领导青睐的,不知道怎么回事突然受冷落了。
后来,领导私下说,小赵发了一张雪景,并配了一首“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小诗。领导刚批评过他,再看到这首小诗,认为小赵这是挑战、蔑视我,于是开始冷落小赵。
小赵挠破头皮都不知道,领导不理他,是这个朋友圈造成的。小赵听说这个原因后,后悔自己手欠,立即关闭了朋友圈。本来无一事,何必惹尘埃呢。
再比如,同事之间,朋友之间,同学之间,你给他点赞,不给我点赞,我认为你对我有意见。我也不给你回赞,你认为我在气你。好端端的关系,就这样被冷淡了。
第三,朋友圈同质化内容越来越垃圾,费眼费时费表情。
朋友圈里都是什么东西呢?无非五大类:
一是朋友(含一面之交的陌生人)的“日常晒”,旅游、美食、萌宠、宝娃,自己的生活压力这么大,哪有这么多闲情逸致关注这些。你自己留着“乐”呗,非要别人点赞,点得手酸,还言不由衷。
二是各种鸡汤、励志、养生、佛语,云山雾罩的,大道理互相还打架,看多了想吐,越看越糊涂,浪费精力。
三是各种社会热点、八卦、财经,题目怎么吓人怎么写。看多了,大同小异,干脆不点开了。
四是各种微商、推销、卖课,都是即时抢购,不买就错失一波良机,后来发现都没啥球用,干脆统统封杀。
五是各种拉票、众筹、砍价,基本都是“友情绑架”,投票了、砍价了,还要把截图发到群里“验明正身”,不知道每天要讨好多少人,不堪其扰。
第四,朋友圈里的各种“装逼晒”,你的开心就是对我的刺激。
有些朋友“晒幸福”,出发点是让亲朋好友分享自己的快乐。但有些人“炫富”,动机不纯,出发点就是想刺激别人,你看我过得“高大上”吧,故意让别人羡慕嫉妒恨,自己才觉得爽。
第五,精准社交理念逐步深入人心,聪明人都开始做交际的减法了。
成功学、人脉学,伴随朋友圈的兴起,确实火了几年。现在的人们,开始慢慢醒悟,你自身没有价值,贵人怎么会白白施舍?很多聪明人终于明白了,自己才是自己的“人脉”,你没有“利用价值”,你在朋友圈里就是一个“人名”而已。
现代社会越来越浮躁,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你没有实力就没有高薪,没有高薪生活质量就要下降,任何人都会“无缘无故、没有回报”地帮你。归根到底,靠自己。与其大海撒网,维护那些不靠谱的人脉关系,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越来越多的聪明人,都开始精简社交、精准社交,减少无效社交、杜绝负面社交,腾出精力,要么锻炼身体,要么精进能力,有的集中精力提职加薪,有的利用业余兼职赚钱。
总之,朋友圈作为当年热门社交载体,也会按照流行事物“抛物线下降”的客观规律发展,盛极而衰,走向落寞,直到新的流行好玩的载体兴起。真正有智慧的人,都明白这种“即时乐趣”吞噬太多时间,少看或关闭朋友圈,防止“奶嘴效应”,发展自己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