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作家】龙杲/种黄豆

 

种黄豆(“回到龚家洞”之一)

作者:龙杲

“清明后,莫种豆”。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到了每年的公历四月五日左右,黄豆该下种了,因为清明节到了。如果过了清明节气,黄豆种子还睡在生产队上的留种仓里,或者还收藏在农户自家装种子的坛坛罐罐中,说明耽误了农时,迟了些。即使抓天时地利抢种,或多或少还是会影响黄豆的开花、结果,最终影响的,是队里这项旱土作物一年的收成。某个农户打算在自家的自留地上,种上一小块黄豆的,也一样。当年我家就有过这样的经历,因种种原因耽搁了农时,导致种下去的黄豆,到收获的季节,长出的豆荚多是瘪的,尽是一些牛皮荚。看着满地的青秆嫩叶,觉得长成了文人比喻的一块鸡肋,留之无用,弃之不舍。
队里的黄豆全部种在村子东岸的浅山窝里,那些山窝远离村庄,远离人烟,清一色的都是旱土,适合种黄豆。近的山窝只有仰天窝,梨树窝,永仙窝,这几个山窝全部集中在菜家洞里,不用翻山越岭,沿着一道窄小的田垄埂,过了铺着木桥的小溪,再爬完数十步的上岭路就到了菜家洞。那几个山窝就像一只手掌上的几根手指,分布在菜家洞里,其形状,菜家洞因此被阴阳地理家称为“五马奔槽”。而且菜家洞甚至还住着本队的两户人家,我平素提到过的玩伴新葫芦和爱伢子,就住在菜家洞里。
中等远近或者是说不远不近的山窝,则一律要翻山。青山窝要翻青山埂,枫树窝要翻枫树埂,烟竹窝要翻响塅坳。那些山埂和山坳,路弯曲陡峭,而且还很窄小,俗话形容是一条野鸡路。一条只方便野鸡行走的道路,崎岖难行可想而知。
最远的山窝要数梅子窝。那里的山太高了,梅子窝感觉就在白云边上。去梅子窝有多条路径,可以从青山窝去,也可以从枫树窝去,还可以从烟竹窝去。翻过了去这三个地方的任意一道山,再经过三个山窝中的某一个山窝,到了一个叫拦门坳的地方,就有那道更高更陡路更长的山埂,如游龙在天,似烈马扬鬃,在前方等着我们去降服,等着我们去踩在脚下。从生产队的集中地点晒谷坪出发,路上不耽误,要两个小时左右才能到达。
在清明前的一段时间,队长会安排劳力到那些山窝去,作种黄豆的前期准备。妇女和老人,或者趁星期天帮家里挣工分的学生,安排铲除两边窝沟的杂草,或者用柴刀砍去窝沟两边山脚下的树枝。铲出来的杂草,用“草抓子”抖尽泥土,连同砍掉的树枝,铺在窝沟、土边,晒上几天,趁天气晴好,集作一堆烧成灰,拌上人畜粪,种黄豆时,作为基肥下到地里,黄豆因此长得旺盛。
铲除了杂草,整好了土边的地块 ,队长安排两个扶犁掌耙的老内手(老内行),驱赶着黄牛,用犁铧把土翻开。一块地翻完,后面耙地的便赶着牛,掌着耙紧跟上,通过一犁一耙,一块块大大小小,松软平坦的土地上,留下一圈圈细密有致的耙痕,让人看着特别的舒服。浅山窝里的土大多带沙性,不粘犁尖和锄头,犁着这样的沙地,牛背起来轻松,人跟在牛后面也轻松,叫应老的老内手甚至一手扶犁,一手挥舞着赶牛鞭,扭动着腰肢,脸上挤眉弄眼扮着“三花”(丑角),唱起了地方花鼓戏《蔡温山耕田》,动人的歌声,熟悉的旋律,惹得整个浅山窝里,到处都是开心的笑声。
那个时候,我家兄弟多,就父母挣工分,生活很是清苦。有时趁星期天,我也曾扛着一把叫“田铲”的农具,或者握着一把柴刀,在队里种黄豆时,跟着大人到浅山窝里铲土边,砍树枝,或者在大人种黄豆造垄时,持着一把瓜勺放黄豆种。
种黄豆的前期工作准备好了,地上干干净净,两边的窝沟整整齐齐,一块块褐色的,形状各异的土地,俗话说像一封书似的,静悄悄地铺陈在浅山窝里。队长巡视着每一个山窝。他站在山埂上,远远望去,满意地说,做事要做得像个事,男人看土边,女人看布边。虽然浅山窝里整齐的土边,不尽是男人的功劳,但队长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种黄豆的日子除了是在清明节以前,选日子时,队长还会放下身段,躬身前去咨询一个外号叫“屎鸦雀”的老者。“屎鸦雀”除了参加生产队的集体劳动,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当有人求他时,偷偷摸摸干些打时、占卦、寻草药的勾当。他闭着眼睛,大拇指扣着另几个手指的一道道节骨,掐算了一番,告诉队长哪天是逢煞日子,哪天诸事不宜,只有哪天才是黄道吉日,宜撒秧下种等等。大家信他,队长也信他,说他一算一个准。种子只有一份,季节也不等人,种下的黄豆要保证从它落地那一刻起,从发芽,长叶,结荚,到最后的丰收,不能有任何的差错。用村民的话说,要一路杏花村,直到看着一块块煎得两面金黄的豆腐,端到桌子上,用筷子夹着送进有时难免吃糠咽菜的口中,才算风调雨顺、大功告成。
种黄豆的日子到了。队长站在晒谷坪上,口中含着哨子,啾啾啾三声响过,全队不管是全劳力还是半劳力,或者男劳力还是女劳力,都从四面八方快速向晒谷坪上集中。少数几个青壮劳力由队长带头,负责挑盛在粪桶里的人畜粪便,其它的劳力都扛上田铲锄头,没有扛田铲锄头的则安排背黄豆种,年龄特别大或者特别小的,就拿着用来盛黄豆种的瓜勺跟在后面。随着队长一声令下,一行人迎着早上初升的太阳,浩浩荡荡地向村子东面的浅山窝出发。
到了要去的那个山窝,大家有时会按照惯例,从进入山窝的第一块地种起,一直种向窝尾,直至一窝地全部种完。有时,也得听队长的安排,比如去的人数较多,队长会把劳力分成两伙,从山窝的中间位置往两头种,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虽然不考虑男女搭配干活不累,但青壮劳力与妇孺老幼肯定会牵扯搭匀。队长最怕的是人多起哄,耽误做事,他常常把“人多尽起哄,狗吠卵子动”这句俗话挂在嘴边。
种黄豆时,造第一道垄的同样需要老内手,首先他会从一块地的中间位置起垄,一垄造完,后面的跟着造的造垄,放的放种,多人同时向一块地的两头展开。如果造的第一道垄位置不对,根据一块地的形状,会影响到后来的垄沟走向,垄沟有可能弯弯曲曲,甚至往某一边斜得厉害,需要“打尖”,就是造一道或几道长短不一的土楔子来补救。这种情况,对于一个种黄豆的老内手来说,一般很少出现,谁非那个人是刚参加农业生产劳动不久的楞头小子。一旦出现这样的垄沟,造垄的人是很没面子的,甚至会挨队长和大伙的骂,严重的还有可能扣除“一缓烟”工分,也就是一天的四分之一。这是造垄人最担心的,用今天的话说,是生活中不能承受之重。种黄豆时,根据土地的肥沃程度,如果相对贫瘠的土地,还需要用拌过人畜粪的土子灰施到地里,以增加肥效。这项施肥的工作,往往都是一个叫慎忠的人来做,他心智不正常,敢一边放拌了人畜粪的土子灰,一边抓起口袋里的炒苞粟(玉米)往嘴里塞,人人都对他避而远之。
造垄人每起造一垄,放种人就跟着放好一垄黄豆种,造垄人再用造垄带出来的泥土盖好上一垄的黄豆种。造垄人脚不停手不住,一边造垄一边往后退,田铲碰到沙土发出沙沙的声音,十分的悦耳。放种人一手端着盛种的瓜勺,另一只手在瓜勺和垄沟间一上一下,一来一往,大家配合默契,所有动作整齐划一,直至一块地种完,大伙才可能伸个腰,站着稍息一会。
造垄要经验和技术,放种同样有很多的讲究。行距虽然是靠造垄人把握,但株距则完全掌握在放种人手里。每株黄豆之间,一般是六七寸的样子,是一个身高五尺左右的成年人,张开拇指与中指的距离。俗话说的是,直行一尺八,横行过只鸭,横行指的就是株距。株距隔远隔近都不行,都会影响收成。有时造垄人造垄太快,前头的走远了,后面的又赶上来了,放种的夹在中间,心中一着急,尤其是小孩子,难免会耍个滑头,种子就下的有些随意,为了图快,下种数量不一,距离远近不一,甚至稀稀落落的。
碰到这种情况,队长心情好时,会吩咐前后造垄的人慢一些,等等放种的人。更多的时候,放种人难免会挨一顿臭骂,但绝不会推倒重来。放种除了距离要大致相等,而且每株投放的种子数量,也大多在三到五粒黄豆之间,太多或太少,同样会影响收成。放种时,而且有一个俗成的约定,一株黄豆放少了,可以加放。但放多了,不管你是一不留神,还是跟不上节奏,心中有气故意为之,从指缝间漏下去十粒八粒,都只能作罢,绝不能用手去捡起来。用手捡黄豆的这个动作,类似小鸟啄食,是种黄豆时极为忌讳的。
种黄豆时,出于对鸟类的忌讳,不但放多了的种子不能捡起来,在整个过程中,不管你是看到了远在天边的大雁,还是近在山前的蓬雀,不管它们是如何的五彩斑斓,还是如何的鸣声动听,都得三缄其口,都得无视它们的存在。因为黄豆种在远离人烟的浅山窝里,对付山上的各种飞禽鸟类伤害刚刚萌芽出土的豆苗,一直是一件很头疼的事。为了对付它们,队里会在每个山窝的不同位置,立上几个披蓑戴笠,手持长竿的“茅影子”(稻草人),直至安排劳力轮守各个种上黄豆的山窝。我刚参加队里的生产劳动时,每年春季都会安排从事这份工作,称为守黄豆,至今还记忆犹新。工作内容包括鸣锣放鞭炮,隔空喊话等,都是守护黄豆一季收成的常规动作。
今天村子东岸的浅山窝里,早已不种黄豆了。地方政府对那些隔远吊近的土地,全部实施退耕还林,地上的树木已蓊郁成林。至于黄豆,除了少数村民,在田埂上种上一排两排“八月黄”,大量的黄豆,不论是作为牲畜的饲料,还是摆上人类餐桌的各种豆制品,据说更多的都是依赖进口,来自千万里外的异国他乡。
也难怪,如今无论是平常的一块豆腐,或者家乡曾作为皇宫大内贡品的酱干,再也吃不出儿时的味道了。

作者简介

龙杲,平江人,农民,文学爱好者。

图片:网络

征稿说明 《潇湘原创之家》

卢宗仁专辑         万辉华专辑     蒋正亚专辑

彭定华专辑          吴标华专辑      易石秋专辑

陈有红专辑         谭伟辉专辑       黄志中专辑

谭湘岳专辑         沈保玲专辑       史建国专辑

朱素青专辑         杨英专辑           柳平国专辑

许光辉专辑         杨辉专辑          弘毅学子专辑

方绪南专辑         龚春林专辑孙美堂专辑

万志勇专辑         甘桂柳专辑      官松源专辑

熊英专辑             刘正年专辑       罗夏龙专辑

秋暖跃马合辑      魏晓晖专辑       方良专辑

何志贤专辑        吴穷专辑             严树林专辑

(专辑持续更新,欢迎作者入驻)

(0)

相关推荐

  • 【同题吟唱】唐绮德先生九秩抒怀征和专辑

    唐绮德先生九秩抒怀征和 寿星简介: 唐绮德,号绮霞斋主.1929年元月生,湘潭县人,退体干部.湖南省诗词.楹联学会会员:曾先后担任省诗协理事:湘潭市雨湖诗社副社长:楹联学会副会长:县嘤鸣诗社社长筹职. ...

  • 赵仁昌:关于地瓜干的记忆(上)

    我的家乡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种植的农作物几乎全是地瓜.地瓜地过去都在岭上,后来地瓜扩种,大部分洼地也都种上了地瓜.其实地瓜不属于五谷,五谷是指黍.稷.菽.麦.稻,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粮食作物.地瓜学名番薯 ...

  • 老烟|蜂拥而至蜜蜂谷

    老烟图文影像工作室 电话:15979382188 微信:zjx5172119 1 7 : 0 7 : 0 9 第20期 蜜蜂谷:除了蜂蜜,还甜蜜 文|老烟  图|祝永红 张宁秋 老烟 关于蜜蜂,除了蜂 ...

  • 打冻场

    作者 袁海善 编辑 伦智英 丰收大队第七生产小队,是一个深藏在长白山脚下皱褶子里,仅有一百四十几口人的小队.人民公社大帮哄时期,全队男女老少一年到头忙得脚打后脑勺子,满屁眼子的农活总也干不完.三忙两忙 ...

  • 散文| 滑头三爷最有名

    燕山诗文 滑头,意指藏奸耍滑,属贬义词.滑头有区别,有人说话办事为人滑,有人干活滑.滑,有人滑的深藏不露,有人滑的表面肤浅. 三爷姓王,在家行三.三爷滑,是干活滑,且滑在众目睽睽之下.三爷高高的个子, ...

  • 【洞庭作家】龙杲/收黄豆(“回到龚家洞”系列四)

    收黄豆 作者:龙杲 到了每年的公历七月,干支历的午月过完,未月开始,天气已经很热了,农事节气刚好是小暑.小暑时节,浅山窝里的黄豆,经过下种,薅草和施肥,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和劳动.在这一系列劳动过程中,其 ...

  • 【洞庭作家】龙杲/锄黄豆(“回到龚家洞”系列三)

    锄黄豆 作者:龙杲 田土承包到户以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内,各家各户自主经营着各自的一亩三分地,除了没有不种上作物的,种什么作物,种好种坏,种多种少,全凭自己作主,没有人管你. 过了谷雨,地里的黄豆长得有三 ...

  • 【洞庭作家】龙杲/看黄豆(“回到龚家洞”系列)(二)

    看黄豆("回到龚家洞"系列) 作者:龙杲 各个浅山窝里的黄豆全部种完了.从种子落地到破土萌芽,大概需要经过五六天时间. 接下来的几天,在黄豆种子未破土萌芽之前,队长会安排一两个劳力 ...

  • 【洞庭作家】龙杲/​“七老潭”记(“回到龚家洞”系列散文)

    "党在我心中"特刊征稿启事 "七老潭"记("回到龚家洞"系列散文) 作者:龙杲 龚家洞彭家大屋的门前,有好大一片总称为黄灯寺的良田.村民们祖 ...

  • 【洞庭作家】龙杲/也说南瓜

    也说南瓜 作者:龙杲 清早起来,在一个文学平台上看到一篇题目叫<南瓜飘香>的文章,一口气看完,感觉作者的文字清新优美,南瓜的诸般妙处和对南瓜的喜好,作者不矫情不做作,描述得恰是正好.在这个 ...

  • 【洞庭作家】龙杲/秋夜宴长寿园序

    秋夜宴长寿园序 作者:龙杲 明月青山夜,高天白露秋.白露时节的夜晚,山边挂着一弯蛾眉新月,高天上闪烁着点点繁星,水汽在地面和花草树木的叶子上凝结成细小的水滴,一颗颗晶莹剔透,洁白无瑕,像是秋天女神的眼 ...

  • 【洞庭作家】龙杲/去了一趟山阳

    去了一趟山阳  作者:龙杲 他提着一个印有"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蓝色袋子在村里晃悠,却不是在搞人口普查,人口普查需要带平板电脑上户,进行现场数据录入,他浅学,吃不消.他的袋子里面 ...

  • 【洞庭作家】龙杲/也是人生

    也是人生 作者:龙杲 这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深秋的下午,我坐在村级综合服务平台的办公桌前,心绪岑寂,目光散漫. 一个村民刚刚来缴纳过2021年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金,他家七口人,二七一千四,七八五百六,一千 ...

  • 【洞庭作家】卢从正/洁净是一种生活品位

    "党在我心中"特刊征稿启事 洁净是一种生活品位 作者:卢从正 每到年关,家家户户要"洒扫庭除".北方称为"扫房",南方叫"掸尘&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