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本事、能文能武的商纣王,如何被司马迁写成了暴君的典型
公元前1046年(武王元年,周文王十五年),周武王联合西方11个小国会师孟津,对殷商发起进攻。商军主力在东南,无法征调,只得将战俘临时武装起来进行抵抗。而此时帝辛已经受到了众多贵族和巫师等的集体反对,军心涣散,周武王以在距离朝歌(今河南淇县)七十里外的牧野与商军交战,商军倒戈而前军攻击后军。商军因而大败,此战就是历史上的牧野之战。
周军随即攻至朝歌。帝辛登上鹿台,穿上宝玉衣,投于火中自焚而死,商朝灭亡。死后头颅被周武王斩下,悬在白旗,两位妻妾的头颅悬在红旗上,被送入周太庙祭拜周人祖先。
周武王在帝辛生前称他为“商王受”,而在建国之后,给他一个恶谥之名纣(“纣”,绑马臀的皮带,引申为残义损善),因此帝辛以“纣王”一名为后世人所知。
历史上,纣王与夏桀一起,被当作是古代暴君的典型。
《史记》里记载:纣王“知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又说他“好酒淫乐,嬖于妇人,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为人凶残成性;杀害忠臣义士,如其叔父比干;囚禁异己,如西伯昌被幽禁羑里(今河南汤阴)七年之久。他为了观察胎儿,竟残忍地让人剖开孕妇的肚子。他想知道冬天光脚过河的农夫为什么不怕冷,竟叫人砍掉他的双脚。
《韩非子·喻老》有记载:“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
《帝王世纪》记载,纣王在位期间,西伯的嫡长子伯邑考在殷商做人质,当时负责替帝辛驾车。但某日,帝辛派人烹杀了伯邑考,并将他做成了肉羹赐给西伯昌,并说:“圣人应当不会吃自己儿子做成的肉羹。”西伯昌最后还是吃了肉羹。帝辛评价说:“谁说西伯昌是圣人?吃了自己儿子做成的肉羹尚且不自知。”
因此,在众多文献中,纣王是一个实行炮烙之刑,滥杀无辜,开设酒池肉林,穷奢极侈的昏暴之君。他与夏桀并论,在中国一直是暴君的代名词。特别是神话小说《封神演义》的流行,“助纣为虐”更是成为纣王的标签,将纣王推上了残暴荒淫的巅峰。
而实际上,纣王继位后,定都于沫 (前1082年),后改沬邑为朝歌(今河南淇县)。在位期间,他重视农桑,社会生产力发展,商朝国力逐渐强盛,对人方(周人称之为东夷)、林方、虎方等用兵,在经历了长期的战争之后最终取得了胜利,并将商朝势力扩展到江淮一带。然而,对人方的战争导致了国内空虚,最终导致了商朝的灭亡。
其实,早在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子贡就对商纣王的暴虐产生了质疑,他说:“纣之不善,不如是之什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后世言恶则必稽焉。”经历史考证,在《尚书·牧誓》中周武王只列举了帝辛的听妇人言、不认真祭祀、不重用亲戚、任用逃犯做官等四条罪状,再有也就是酗酒、相信自己有命在天。而纣王的其余70多条罪状大都是周朝以后逐渐增加,战国时期增加了20项、西汉增加21项、东晋增加13项等等。
特别是司马迁《史记》记载纣王“重刑辟,有炮格(烙)之法”;“九侯女不喜淫,纣怒,杀之”;脯鄂侯尸;剖比干,现其心等事情。这些事情在商周史料中都是没有的。在商周的史料里,根本找不到纣滥杀无辜、嗜血成性之类的记载。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不了解历史真相,为了向世人宣扬“恶有恶报”,便又给纣王增添了不少新的罪状,例如作炮烙之刑、把人剁成肉酱、剖割孕妇之胎等。汉代以后的统治者继续把纣王作为反面形象宣传。
再比如酒池肉林,其实是夏朝桀王的标签却被安在了商纣王的头上。西汉刘向《新序·刺奢》,夏桀为了享乐,动用很多人力物力去修筑用作享乐的建筑:“桀作瑶台,罢民力,殚民财。为酒池糟堤,纵靡靡之乐,一鼓而牛饮者三千人。”韩婴的《韩诗外传》卷四,甚至对这个酒池作了详细描述:“桀为酒池,可以运舟,糟丘足以望十里,而牛饮者三千人。”可以看到桀王的酒池,不单可容纳到三千人同时纵欲豪饮,甚至可以供桀王与其宠妃妹喜在池上泛舟,相当夸张。当然,《韩诗外传》记录的都是一些历史上的趣闻轶事,可信性不高,但在夏桀年代首先出现了酒池,争议不大。
至于为何大家都会将酒池肉林全数推给纣王,这其实都拜司马迁所致。他在《史记‧殷纣王》这样记载:“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自此之后,无论是古人或今人,大家一提起酒池肉林,第一个想起的便是纣王了。
毛泽东评价纣王:“其实他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经营东南,把东夷和中原的统一巩固起来,在历史上是有功的。纣王伐徐州之夷,打了胜仗,但损失很大,俘虏太多,消化不了,周武王乘虚进攻,大批俘虏倒戈,结果商朝亡了国。”“商纣王是很有本领的人,周武王把他说得很坏。他的俘虏政策做得不太好,所以以后失败了。”
那是什么原因使纣王变成残暴荒淫的代言人的呢?
其一,宣传需要。胜者为王败者寇,当时的周王朝虽然灭了商,但并不是一个大国,它要巩固它的政权,稳定和笼络它的民心,自然需要一些政治手段。纣王当然不是没有缺点,于是灭掉商纣王的西周帝王们,以及其后的御用文人们,根据政治的需要,把死去的纣王的事一再编排,终于使他成了一个坏得不能再坏的人。
其二,纣王身边有个妲己,可迎合“女人是祸水”的论调,可以顺理成章地把罪恶之源引到女人身上。如夏桀的妹喜、周幽王的褒姒、唐明皇的杨贵妃一样,成了祸水和替罪羊。《列女传》就把劣迹都归于妲己一人身上,谓之“女祸亡国论”。
因此,商纣王虽不是什么明君,但也并不是像我们所认为的那样暴虐无比。
有时候,我们所看到的历史,未必就是真实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