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草绿,日复一日的凄凉、艰难的生...
又是一年春草绿,日复一日的凄凉、艰难的生活,磨炼着周恩来早成的精明果断、富有条理的办事能力,而改变这一切、拥抱新生活的希望,也无时不在烧灼着他那不甘屈服于现状的心灵。
他把希望寄托在四伯父周贻赓(字曼青)的身上,因为伯父同父亲一样在外谋职做事,但待遇稍好,且无子女负担。几年来,正是四伯父的资助,才使家中常有雪中得炭之感。
1910年,周贻赓在奉天度支司俸饷科升任科员,生活又趋安定一点,便想到要周恩来到东北去,跟随自己生活。这对淮安老家来说,也是一种减少生活压力的好办法。
伯父的仗义援手,使周恩来的生活迎来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1910年春天,周恩来随堂房三伯父周贻谦奔赴东北。
告别了家乡,告别了古城淮安,大鸾翔宇,这一次是真的要飞了,飞向遥远的天际。
出江淮平原,向北,再向东向北,一路上的辗转,使少小离家的周恩来真切地感受到祖国母亲的博大胸怀。
出江河纵横,到白山黑水之间,人文地理的巨大变化使周恩来的视野与心胸顿时变得广阔多了。
他后来说:“12岁的那年,我离家去东北。这是我生活和思想转变的关键。没有这一次的离家,我的一生一定也是无所成就,和留在家里的弟兄辈一样,走向悲剧的下场。”
周恩来刚到东北时,奉天府(今沈阳)一时还没有合适的学校可读,所以他先随三堂伯到铁岭进银岗书院读了半年书。
这年秋天,奉天第六两等小学堂建成。伯父把他接到奉天府,插入这所学堂的高等丁班学习。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