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五脏病机的关系

心与肺

心主血脉,上朝于肺敷布全身,肺主气,宗气贯通心脉助心行血;心与肺在病理上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气和血的失调。

心气虚和肺气虚互为因果,心气虚,心血充养不了肺会导致肺气虚;肺气虚,宗气无力助心行血也会导致心气虚。心肺气虚临床表现为心悸怔仲、面色黄白、神疲乏力、脉细弱、胸闷、咳喘气短、动则加剧、声低息微、自汗、痰液清稀等。

气虚运血无力,引起血液瘀滞,所以心肺气虚进一步发展会出现气虚血瘀之候。临床常见身疲乏力、少气懒言等气虚之症,又有瘫痪、麻木或窜痛等血瘀之表现。

心与脾

心主血脉,脾生血统血;心与脾在病理上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血的生成和运行功能失常。

脾失健运生血不足或脾不统血失血过多,都会导致心血不足;劳倦过度心血损耗,脾得不到心血滋养,也会导致脾失健运。最终都会出现心血不足兼有脾气虚衰的心脾两虚之候。心脾两虚临床表现为食少、腹胀、便溏、心悸、失眠、神疲乏力以及出血症状等。

心与肝

心主血脉,主神志;肝藏血,主疏泄,调节精神情志;心与肝在病理上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血液和神志异常。

肝藏血调节血流量,心行血。肝藏血不足,无法调节脉道血液流量,导致心血虚,心失所养;心血不足,肝无血可藏,导致肝血虚,肝失所养。心肝血虚临床表现为心悸健忘、失眠多梦、眩晕耳鸣、面色不华、脉细无力、爪甲不荣、肢麻筋挛、视力减退、妇女月经涩少等。

心主神志,肝调节情志,长期的情志刺激即会导致心火亢盛也会引起肝火上炎。心肝火旺临床表现为心悸、心烦易怒、失眠多梦、眩晕头痛、口臭、口舌生疮、耳鸣、胸胁胀痛等。

心与肾

心主火,属阳;肾主水,属阴;心和肾在病理上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阴阳水火动态平衡失调。

心和肾生理上的关系是心肾阴阳相交,在上者宜降,心阳往下降温煦肾阴,在下者宜升,肾阴往上升制约心阳,以达到阴阳平衡的状态。若肾气不升、心气不降,动态平衡失调,则心肾不交。临床表现为心烦失寐、心悸不安、眩晕、耳鸣、健忘、五心烦热、咽干口燥、腰膝酸软、遗精带下、舌红,脉细数等症。

肺与脾

脾主运化,肺主气,通调水道;肺和脾在病理上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气和水液代谢功能异常。

脾气虚和肺气虚互为因果,表现为气的生成不足。脾气虚不能运化水谷精微,全身气血津液亏虚,导致肺气虚;肺气虚气的生成不足,脏腑功能低下,同样会导致脾气虚。皮肺气虚临床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便溏、气短、久咳、精神疲惫、乏力、舌苔发白、脉弱等。

脾运化水湿,脾失健运,内生痰饮贮存于肺,会出现咳嗽、喘息、痰鸣等;肺通调水道,肺失宣肃,水湿停聚,会出现水肿、倦怠、腹胀、便溏等。

肺与肝

肺肺气主降,肝肝气主升;肺和肝在病理上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气机升降失调。

肝火犯肺(木火刑金):肝为刚脏,肝气肝阳常有余,肝气郁结化火易上犯于肺,使肺失清肃,临床表现为胸胁痛、易怒、咳黄痰、气逆、咯血等。

肺燥伤肝(金亢制木):肺为娇脏,喜润恶燥,燥邪易损伤肺津使肺失清肃,燥热下行影响到肝,使肝失疏泄,临床表现为咳嗽痰少、喉干声哑、胸胁胀痛、头痛头晕、面红目赤等。

此外,人体气血运行有赖于气机运动,肝肺气机升降失调,会导致气滞进而引起血瘀。

肺与肾

肺主气,通调水道,肾主纳气,主水;肺和肾在病理上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呼吸异常和水液代谢失调。

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吸入外界清气下纳于肾,肺气虚日久,累及根本,肾气亦虚。所以肺肾气虚的结果是肺不主呼气,肾不主纳气。肺肾气虚临床表现为久病咳喘、呼吸困难、动则气喘、呼多吸少、腰膝酸软等。

肺通调水道,肾气化水液;肺失宣肃,水液的输布排泄得不到肺气的疏通和调节,浊液无法肃降到肾;肾不主水,肾气无力化清排浊;都会引起水液的潴留,发为水肿。

脾与肝

脾主运化,生血统血,肝主疏泄,藏血;脾与肝在病理上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消化功能和血液功能失调。

肝失疏泄,肝气横逆犯脾克胃,会导致脾不运化胃不受纳。肝脾不和的临床表现为胸胁胀满、精神抑郁、急躁易怒、纳呆、腹胀、便溏等;肝胃不调的临床表现为胸胁胀满、精神抑郁、急躁易怒、胃脘胀痛、呃逆嗳气等。

反过来脾失健运,水湿内生,日久化热,湿热内蕴肝胆就是肝胆湿热,临床表现为:胁肋灼痛胀痛、黄疸、小便黄、口苦、纳差、舌红苔黄腻等。另外脾气虚弱,筋脉失养而虚风内动,会有手足微搐,肢冷,昏睡露睛,口鼻气微的脾虚生风之候。

血液方面很好理解,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化源不足或脾不统血,都会引起肝藏血不足,导致肝血虚的症状。

脾与肾

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脾阳需要得到肾阳的温煦,肾所藏的先天之精需要脾运化食物不断补充;脾与肾在病理上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消化功能和水液代谢异常。

脾阳虚,脾失健运水谷不化,则会泄泻;肾阳虚,不能温煦脾阳,多半导致脾阳虚,发为五更泻。除泄泻外脾肾阳虚还有腰膝酸软、畏寒肢冷、阳痿早泄、倦怠乏力等症状。

脾运化水湿需要有肾阳的温煦,脾不运湿同样会发为水肿;肾主水司开合,水液的气化和排泄功能有赖于脾气的制约,若肾水失调,就会有小便多、夜尿多、遗溺、水肿等症状。

肝与肾

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共生,所以肝肾同源;肝与肾在病理上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阴阳、精血和藏泄失调。

肾精由气血所化,肾精又能生髓化血,所以肝藏血不足会引起肾精亏虚导致生殖功能减退,肾精亏损也能导致肝血不足导致形体官窍失养,肝肾亏损的临床表现为面白无华、唇甲色淡、头晕耳鸣、眼干眼花、月经不调、经少经闭、腰酸疲乏、舌红少苔等。

前面说肝的病机的时候讲肝阴虚常和肾阴虚常一起出现,就是因为肝血和肾精都属阴,肝肾精血亏损进一步发展就是肝肾阴虚。肝肾阴虚常表现为肝阴不能制约肝阳而导致肝阳上亢,会有腰膝酸软、面红目赤、头晕目眩、胁肋隐痛、女子月经量少、五心烦热、失眠多梦、盗汗等。

(0)

相关推荐

  • 疾病病位传变2——内伤病传变

    哈孝贤 中医思维十  昨天的推文--疾病病位传变(点击阅读原文),介绍了表里出入和外感病传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疾病传变之--内伤病传变. 3 内伤病传变   某种病因损伤内脏所引起的病变,称之为内伤病 ...

  • 【中医基础】(20)脏与腑和五脏与奇恒之腑之间的关系。

    尚仙玄净:"为人子女者不懂中医为之不孝,为人父母者不懂中医为之不慈" 大家好,感恩大家准时来到这里,跟我们一起学习中医文化.上一节,我们学习了脏与脏和腑与腑之间的关系,那么今天这一 ...

  •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病机的关系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病机的关系 原创东坡医生2020-11-25 21:35:04 心与肺 心主血脉,上朝于肺敷布全身,肺主气,宗气贯通心脉助心行血:心与肺在病理上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气和血的失调. 心气 ...

  •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的关系(二)

    原创东坡医生2020-10-28 21:38:43 肺与脾 肺与脾的关系体现在气和水两方面. 肺主气,脾益气,脾运化的水谷精微上输于肺,为肺主一身之气的生成和运行提供物质基础.所以睥为生气之源,肺为主 ...

  •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的关系(一)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的关系(一) 原创东坡医生2020-10-27 21:11:15 脏与腑是表里关系,脏与脏之间也存在着相互资生和制约的关系.五脏分属五行,而五脏的关系不仅仅是五行之间的生克乘侮,还 ...

  • 中医基础理论——脏腑病机之五脏病机!学好中医的必修课!

    脏腑病机 脏腑病机是疾病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脏腑的正常生理功能发生失调的内在机理.任何疾病的发生,无论是外感还是内伤,都势必导致生理功能紊乱而脏腑阴阳气血失调.因此,脏腑失调的病机,在病机理论中占有 ...

  •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与五体、五官九窍、五志、五液和季节的关系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与五体、五官九窍、五志、五液和季节的关系

  • 【中医文化系列】中医基础理论——五脏的关系

    健康梦 中国梦 我的梦 千年国医mv 打开APP,提升3倍流畅度 千年国医人类智慧 脏与腑是表里关系,脏与脏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和制约的关系.五脏分属五行,而五脏的关系不仅仅是五行之间的生克乘侮,还表现在 ...

  • 中医基础理论——基本病机(二)

    中医基础理论--基本病机(二) 原创东坡医生2020-11-11 18:30:41 疾病种类繁多,临床征象各种各样,各种疾病机理变化原理也不同,但总的来说会有一些相同的规律.疾病过程中病理变化的一般规 ...

  • 中医基础理论——基本病机(一)

    中医基础理论--基本病机(一) 原创东坡医生2020-11-09 22:29:12 疾病种类繁多,临床征象各种各样,各种疾病机理变化原理也不同,但总的来说会有一些相同的规律.疾病过程中病理变化的一般规 ...

  • 《中医基础理论》:病机

    病机 病机的概念:病机,指疾病发生.发展及其变化的机理,又称病理,包括病因.病性.证候.脏腑气血虚实的变化及其机理,它揭示了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转归的本质特点及其基本规律. 中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