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秋
北方的秋
文/沙漠里的天
俗话说:“过了立秋往家揪!”也就是说,过来立秋节气,粮食逐渐成熟,豆子响摇铃,稻子笑弯腰,高粱涨红脸,谷子晒黄米,玉树穿白衣……一切都是饱满的样子,一切都是成熟老练的样子,到处一派丰收的景象。但是北方忙碌的秋,是从白露前后收粮食,打板栗开始的。
连绵不断的燕山,把一望无垠的大地分割成无数的沟沟岔岔。远看是山,近看也是山,能种粮食作物的土地大多占据在蜿蜿蜒蜒的公路两边。这里没有南方那一马平川青纱帐的感觉,只有梯田似的大小方框,种上粮食。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迁西人从来不受地理状况影响,用勤劳的精神创造了围山转。围山转上栽种板栗,树下种上小杂粮,粱收树结果,给大山里的秋带来靓丽的风景线。
不必说剪谷穗,拔谷秧的辛苦;不必说撸稻子,摘豆子的腰疼;更不必说收苞米的沉重和瘙痒;只说收打板栗这一项农活,就会让你对迁西人刮目相看。
粮食还没有晾干入仓,板栗树上的栗蒲笼已急不可待地咧开了嘴。也许是一场秋雨的临幸,也许是秋风地召唤,也许是暖阳地沐浴,反正那些玛瑙似的板栗就像被施了魔法,它们跳跃着滑翔地面,给板栗树下镶上了一个个的紫玉宝石。
人们雀跃起来,放下一切杂活儿,奔赴大山。妇女,儿童,老人,还有在外地打工回家的青壮工,扛上竹竿子,挎上荆条笼子,背上尼龙袋子,还不忘灌上一大壶刚从井里抽来的甘甜凉水或是用保温瓶泡上一壶好茶水,留作口干舌燥时的饮品。
大山里,松涛阵阵发出诱人的松木气息。鸟儿唱着动人的歌儿在树的缝隙上下翻飞,漫山遍野的白菊花斑斑驳驳,在绿叶间摇曳生姿,弥漫着花粉的清香。浅黄色的蝴蝶翩翩起舞,时落时停,在赶秋天的盛宴。最活跃的还有翘着伞尾的小松鼠,一会儿在这棵树下,一会儿又到了阳光下的石块儿上,半蹲着两只后爪,用两只前爪捧起板栗啃皮,慢慢咀嚼,这甘甜的新鲜板栗,是每个秋天它们的美食。它呆过的地方总会有一堆儿板栗皮的碎屑儿,听说松鼠的窝是个葫芦头形的隧道,里面会有各种粮食,杂草和板栗仁,储备着过冬的口粮。
板栗盛开的日子,人是最累的。站在树上的男人爬上板栗树的枝榜,两只脚像钉子一样踩在树榜上,双手挥舞竹竿劈打。栗蒲笼和板栗就会噼里啪啦地穿过枝叶,砸到板栗树下。这样的功夫是最锻炼人的,没有爬树功能不行,没有胆量不行,没有伸缩的力量也不行。这属于高空作业,存在着很高的风险,一个不小心,遇到树老洞空,就会连着树榜一起落地,摔伤人是时有的事。所以山里人大多都会烧年香。在除夕夜,放上矮腿饭桌,放上水果或是糕点,点上香,烧几张黄钱,一边告慰祖宗,一边祈祷玉皇大帝和各路神仙,保佑一年五谷丰登,风调雨顺,平平安安。
板栗树下,绿色的,黄色的,红色的栗蒲笼和板栗密密咂咂地铺满一地,一家人齐动手,猫着腰,弓着背,或是蹲着,耗着,一点点围攻。蒲笼放在一个袋子里,栗子放在另一个袋子里,分工合作,循序渐进。到了晌午,暖阳高照,热浪围人,每个人脸上都浸满汗珠,肚子咕咕作响,嗓子里干得直冒热气,大家会围地而坐,拿出早晨从家中带来的糕点或馒头,黄瓜,狼吞虎咽地吃上一些,实在觉得噎,就喝上一些温茶水或是凉水。当然了,富裕的家庭有时也会带上健力宝,安梨汁,板栗露,杏仁露等罐装饮料,边饮边谈笑这丰收的秋,这累人的秋。
知了在树上无力地唱着歌,树下的人疲惫得寸步难行。望着还有很多没有捡拾的板栗发愁。最先急眼的是孩子,望着日已偏西,爸爸还在树上挥舞竹竿,扯开嗓子高喊:“爸,我长大了,一棵板栗树也不要,我不学上树,不学打栗子,我嫌累人!”爸爸透过树叶缝隙,苦笑两声:“熊孩子,有能耐你就好好学习,考上大学,走出大山,买上楼房,你妈我们两个老的走不动了,宁愿把这些板栗树交给村部转包!”妈妈站起身子,理理散落的头发,用长满茧子的手揉揉儿子的头发:“傻儿子,没有这些板栗,你吃穿用啥买?你的学费用啥掏?还有不攒一些钱,爷爷的病怎么治?秋天累些,哪个季节有秋天这样,天天看见钱啊?”
儿子眼睛眨啊眨,望着妈妈,又看看爸爸,用稚嫩的小手挠挠后脑勺,不好意思地笑笑,又继续低下头捡板栗。
树下一袋袋的板栗和栗蒲笼,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下。山路弯弯,碎石颠簸,运输是个大问题。要靠肩扛腰背,那是最难的事情。所以在秋前就需要修路。树的缝隙,是修不了宽车路的,只能修个摩托车路。男人驾着摩托车,放在一档,加大油门轰鸣着山谷。等到月上山头,栗蒲笼还有很多没有运到家,只能明天继续了。
北方的秋是忙碌的,北方的秋是匆忙的,北方的秋是疲惫的,北方的秋也是高兴的。正是有这多板栗树,才养活了一代又一代人。也正是有这些不辞辛苦的朴实山里人,才让全国各地的人们吃上了热气腾腾,甘甜绵糯的迁西板栗。我们是迁西人,喜欢北方的秋,只有这样的秋,才让我们感到日子的充实,生活的幸福!只有这样的秋,才让农村人更快一步,接近城里人的生活和教育,才会让我们的孩子抬起高傲的头,说:“我们是迁西人,我的家盛产板栗,我爱我家的秋!”
原创作品,授权发布(转载必须注明出处)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