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大多由印度传入,仅一本我国本土真“经”,让人当下明心见性
佛经大多由印度传入,仅一本我国本土真“经”,让人当下明心见性
佛,在我国深入人心,几千年来影响力很大,寺庙可以说无处不在。在语言学上,我们在日常生活用语中有很多词汇来自佛学。比如,大千世界、指点迷津,神通自在,刹那须臾,不可思议,回头是岸等等。
因为我们对佛学已经习以为常,所以通常已经感受不到佛学是由印度传入,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佛学是外来的。
按照一般的说法,佛经是佛陀说过的话的汇总,是学佛的依据。对佛经的解释和阐述,在佛学典籍中称之为论。按照这个道理,我国本土高僧大德的讲述,只能称之为论。
但是,从中国佛教史和中国文化史来看,禅宗惠能大师却打破了这个传统,其著作成为中国佛学作品的“唯一”,称为“经”,这本著作就是《六祖坛经》。自六祖惠能大师开始,佛学在中国成长为影响最大的——中国的禅宗。
《六祖坛经》自唐代至今,影响着世界上很多的国家和地区,比如朝鲜、日本、美国等地,受禅宗影响极大。
六祖惠能可以说是位传奇人物,年轻白丁,出身贫苦,没有上过学,不识字,却是我国佛学史上杰出的大师。他出生在我国岭南未开化的山村乡野,后来却被五祖授予禅宗衣钵。
六祖拜师的事迹,还被仿写进入了《西游记》。《坛经》中,惠能说“惟求作佛”,而《西游记》中,孙悟空“只求长生”。惠能被祖师称为“獦獠”,而孙悟空被须菩提祖师称为“猢狲”。为了教授惠能明心见性的法门,五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三鼓为说《金刚经》;在《西游记》中,须菩提祖师将悟空头上打了三下,三更传道。
《坛经》薄薄的一册,将佛的境界一一阐述,惠能大师所证悟的境界,已然是佛的境界。因此,后人才认可其论述为“经”。
佛祖在灵鹫山上拈花一笑,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一宗,传于摩诃迦叶,这就是禅宗的由来。惠能大师,接受了这个传承,将禅宗发扬光大。禅宗与各宗各派,最大的区别在于,禅宗则主张顿悟,而其他各派主张要依照一定的次第渐修渐悟。
六祖惠能原本是岭南新州的百姓,父亲早亡,只有母亲,以卖柴度日。偶然听到客人读《金刚经》,“应无住而生其心”而悟道。
从上面来看,用佛学的术语来说,六祖惠能是“利根性”之人,听闻一句佛经,就能悟道。这与佛祖的拈花一笑是完全一致样的开悟方法,因此后面由惠能承接五祖的衣钵水到渠成。
悟道之后,到黄梅拜见五祖。然后,便有了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从惠能三更领得衣钵之后,可以说是一路度人,而且每次都是简短的话能够让人大悟,直接开示学人当下见性。比如,一路追过来的惠明。六祖说:“不思善,不思恶,这个时候,哪个是本来面目?”由此话,惠明大悟。
在广州印宗大师讲《涅槃经》的时候,六祖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后来,在寺中开示东山法门。与会者,听到讲说,无不醒悟。
在韦刺史的斋会上,在会的善男信女,各得开悟。等等。在此不再列举。
从《坛经》中,惠能一路度人的记录来看,能够当下明心见性的人不在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