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邓散木《篆刻学》:款识

邓先生《篆刻学》上编的最后一章,介绍“款识”。我们来读这一章——因为这一章的内容多是介绍性的,不用多加分析,我们照录原文并简单做附录说明:
(《篆刻学》款识)
款识署于印侧,阴文谓之款,阳文谓之识。款和识不是一回事,差别在于阴阳文。
始于元代赵子昂松雪斋天水赵氏二印侧有子昂二字款,至明季文,何两家踵事增华,张大其制,仿勒碑之例,先落墨后奏刀,顾其款亦仅二三字,或加署年月,从未有长篇累牍者。邓先生认为最早的款识起源于赵孟頫,我们知道,这并不完全正确,因为汉印已经出现有边款,如图:
(汉印里的边款)
到隋唐之后,基于“物勒工名”所出现的官印边款更多了。如:
(隋代和宋代官印里的边款)
邓先生所说的起于赵孟頫的“松雪斋”和“天水赵氏”二印的边款,是文人印署边款的最早记录,但也只是有刻有“子昂”二字边款罢了(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穷款”,只有作者姓名或字号)。
到了文彭、何震,他们沿着赵孟頫开创的方法继续丰富,用刻碑的方法刻制边款,即先在印面用墨写字,然后再沿着墨迹刻制成边款。但不管是文彭,还是何震,他们的边款也是很短的边款,“二三字或加署年月,从未有长篇累牍者。”此外,邓先生还列举了梁袠、程邃、汪关、汪泓的边款。如图:
(明代和清初的边款)
至清季钝丁刱为随手镌刻,以石就刀,自饶拙趣,于是署款之法为之一变。
到了清代的丁敬,开创了随手镌刻边款之法,以石就刀,这实际就是单刀边款的始创,就是一刀一笔画,实际就是“以笔代刀”。如图
(丁敬和他的单刀边款)
亦有于印侧杂刻诗词及论印文字或印文出处者,以西泠诸家为多,其精能者颇有晋唐风格,如蒋山堂,陈秋堂,黄小松,赵次闲,徐三庚等是。由于丁敬的开创,西泠诸家乃至以浙派入手的名家均采用了这种刻制边款的方法,比如“西泠八家”各位以及徐三庚等,都是这样,如图:
(西泠诸家的长边款)
这些边款里,有写长篇诗词的,有讨论印面文字的最早出处的,入印文字,渐有晋唐书法风格。不写墨稿,单刀直刻,一刀一画,丁敬这种单刀边款成为后世边款刻制的主要方法。
邓完白能于印侧信手刻篆分或狂草,不先落墨,融浑自然,其后包慎伯,吴让之等效之。邓石如“以书入印,印从书出”,除了有深湛的书法功力外,刀功自然也惊人,因此,他可以在边款里刻写篆书、隶书(分),甚至能将狂草的笔意很清楚地表现在边款里,包世臣其实不以篆刻闻名,未见他有出色的边款,吴让之刻竹出身,他的刀法更加精湛。来看:
(邓石如和吴让之的边款)
也可以看看吴让之边款的实物,如图:
(实物:吴让之的边款)
这简直是在石头表面上“写字”啊!
黄小松,杨龙石,翁大年等并好以分书署款,然皆先落墨,虽朴茂可喜,以视完白又差一间矣。黄易、杨澥、翁大年等也刻分隶边款,但大部先墨写边款,然后施刻,因此,隶书的朴茂虽在,但如果与邓石如相比,还是差距明显。隶书入印,既需要强大的隶书书法功底,又需要腕力强劲的刀功。如图:
(其他人的隶分边款)
说到边款,就不得不提一下赵之谦。邓先生也这样认为,他说:赵悲盦专攻北碑,其印款转胜其书,有时类汉凿印,有时类六朝造像,有时如武梁刻石,仓颉题名,诡谲变化,莫可名状。
(赵之谦的边款)
赵之谦书法专攻北碑,是石刻书法,与篆刻最为接近,因此赵之谦的边款最具研究价值,邓先生所言极是。看看赵之谦边款的实物:
(实物:赵之谦的边款)
其后黄牧父,易大厂、赵叔孺、李尹桑等并效其体。其实,吴昌硕的边款也值得一说,不过,邓先生没有提及,这里也就先放下等以后有机会再说。
我们一直认为:如果想刻好边款,努力练好书法是不二法则。
至此,我们细读《篆刻学》一书的上编部分全部读完。从下一篇开始,我们开始读技法相关部分,实际,这才是初学者最关心的内容,因为邓散木先生这本《篆刻学》,实际上是“课徒稿”性质的,可操作性相当强。
(0)

相关推荐

  • 几枚邓散木印章

    休闲生活. 玩石养志 印石篆刻系列之二 发表于 15-1-24 中国篆刻网[收藏鉴赏][历代篆刻]    http://bbs.zgzkw.com/forum.php?mod=viewthread&a ...

  • 印文篆刻与边款款识穿越了150年!奚冈先...

    印文篆刻与边款款识穿越了150年! 奚冈先生由于是自用印的缘由,故没有留有边款,但篆刻大家丁辅之于1925年秋天考证此印为奚冈自用印并向朋友同行出示显摆,赵叔孺"拜观"后就用刀把这 ...

  • 海派篆刻家单晓天篆刻选,邓散木高弟单晓天篆刻欣赏

    海派书法篆刻家单晓天,浙江绍兴人,幼年随父定居上海,受家庭熏陶,以小楷为日课.上世纪40年代初分别受业于邓散木.唐云和沈禹钟诸大家,在沪上颇有知名度.其印以古玺.汉印.封泥为宗,不涉明清印派樊篱,固体 ...

  • 细读《篆刻学》:篆刻的“款识”

    读<篆刻学>接近技法部分的尾声,是款识部分.款识如书法创作之落款,是篆刻创作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也就是说,一个人学会刻印,还不算是一个完备的印人,还得学会刻边款.老办法,还是原文照读,另加 ...

  • 细读《篆刻学》:邓散木先生认为这些刀法不能称之为“刀法”

    讲完执刀.运刀,邓先生的<篆刻学>专设了"辟谬"一节,其实就是邓先生针对前人刀法理论中错误的刀法和错误的理论进行了逐一的批评和辩证.原文照读: 前人论刀法者,有正入刀, ...

  • 细读《篆刻学》:看邓散木先生是如何评价自己的老师

    读邓散木先生的<篆刻学>已经到了上编流派部分的最后一篇,邓先生称之为"赵派".实际上,所谓的"赵派"不是赵之谦的流派,而是后世熟知的赵石先生所开创的 ...

  • 细读《篆刻学》:邓散木眼里的秦官印与实际秦官印的差别

    书接上回,在讲完印章起源之后,邓散木先生将话题转向秦代官印.为什么要先从秦官印开始说呢?因为: 三代玺印,大者数寸,小者才至累黍,自天子以至庶人,所佩执者皆得称玺,质以金玉,纽以龙虎,亦各惟其所好.迨 ...

  • 细读《篆刻学》:关于篆刻刀和“印床”

    我们的细读<篆刻学>系列已经读到了全书的最后一章"杂识". 所谓的"杂识",邓先生有解释: 杂识云者,凡工具之选择,印材之判别,制泥拓款之法则,以及 ...

  • 细读《篆刻学》:篆刻用到的那些石头

    接着读邓散木先生的<篆刻学>,说说"印材"的事儿. 古时印材多用铜,尤精者则用玉,或有用金银者,以区别品级贵贱耳.及元代王冕元章始以花乳石作印,一时文人以其易受刀,竞相 ...

  • 细读《篆刻学》:关于印泥

    (注:在印材一节,我们略过了玉印.金印.象牙犀骨印.水晶玛瑙等印.竹木印.磁印紫砂印等石料之外的异材篆刻印材,因为对于一般的篆刻人来说,最常用的印材,还是石料,邓先生关于其他异材的介绍,参看原作即可. ...

  • 细读《篆刻学》:刀法之“如何运刀”

    写在前面的话:邓散木先生的<篆刻学>有"课徒稿"性质,所以,他的很多东西是有强烈个性在内的,他所说的某些"真理"性的东西,往往需要站在其他流派的角度 ...

  • 细读《篆刻学》:篆刻刀法之“执刀方法”

    篆刻技法之中,刀法是较为重要的一项,也是最为篆刻学习者较为重视的一项,本课我们开始学习邓散木先生<篆刻学>一书的<刀法>一章. 刀犹笔也,笔有中锋,有侧锋,刀亦有中锋有侧锋,书 ...

  • 细读《篆刻学》:篆刻章法——“边缘”的处理方法

    这一节是章法这一大章中的最后一节.讲篆刻作品中,印章"边缘"的处理方法和基本原则. 印之有边缘,犹屋之有墙垣也.大抵白文印多于四周略留空地,以当边缘,比如: (白文印逼边的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