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玩圈地,英国唱响大国崛起,明清却难逃灭亡宿命,为什么?
天下左右横跳,银子不停闪耀。
15世纪后期,大航海拉开帷幕。曾经繁华的地中海荣光不再,大西洋贸易方兴未艾。
英国身为大西洋畔最大海洋岛国,赚得盆满钵满。
羊毛和毛纺织品成为了时代先锋,价格水涨船高,温顺的小羊创造了狰狞的资本。
能够换取巨量金币的绵羊,成为了上流追捧的闪闪红星。
绵羊等于金币,更多的绵羊等于更多的金币。
金币是个万人迷,贵族地主不当人。
在工商繁盛的英国东南,地主打响了第一枪。他们开始圈占土地,矜持的贵族也撕开伪善的面皮。
开始,大家还是很有吃相,只占公共土地。耐不住金币太诱人,很快横行乡里,鱼肉百姓的大戏就在英国的土地上成为常态。
小农失去土地成为流民,流民大规模进入城市。
进入城市的流民大多被手工业吸纳,这使得城市开始膨胀。
变大的城市胃口也同样变大,居民消费更多的农产品。
因此,土地越发值钱,圈地运动越发高涨。
英国的城镇化是因为农田变得值钱,中国的城镇化是因为农田变得廉价。
1688年以后,圈地行为变得合法,本来还有点绅士同情心的英国人就彻底扑向了金币,大约10%的英国国土竖起来篱笆墙,原本土地上的农民被一扫而空。
即便如此,此时的圈地风潮还是不值一提,更大的风暴在工业革命和资本上位时产生。
工业革命需求的人口比手工业更为巨大,城市人口的衣食皆来自于土地的养育,城市建立大工厂,乡村建立大农场,一切都是为了赚钱。
有着大把金币的英国资本家,用法律把在圈地运动的中所有的获利,变成了神圣不可侵犯的私有财产。
他们用暴力驱赶农民,保护自己的神圣财产,不读四书五经的英国豪绅比满腹经纶的士大夫更加无耻。
英国圈地运动比明末土地兼并高贵之处在于,失地农民的归处。
圈地运动导致失地流民被资本剥削,而明末的失地流民被地主剥削。
剥削的本质不变,前者更有效率,获利更多。
英国直到1845年,圈地的马蹄才逐渐停下,这个过程持续了四百多年,而非一夕之功。
圈地这是事史书不绝,发生在英国被形象地称为羊吃人。
同时期发生在中国的八旗圈地则是暴风骤雨。
满清入关,一众勋贵对土地的贪婪不可遏制,财富洗牌时刻来临。
1644年,顺治下令:“ 凡近京各州县民人无主荒田,及明国皇亲、驸马、公、侯、伯、太监等,死于寇乱者,无主地甚多……尽行分给东来诸王、勋臣、兵丁人等。”
次年,圈地的范围从京畿扩大到邻近的东南府县。
开始还比较克制,所占为无主荒地,随后就是地图画个圈不管有主无主,土地上一切财产都归属满清贵族。
清朝早期的圈地就是赤裸裸的野蛮抢劫,对社会进步毫无益处,失地的流民无法转换为雇佣工人。
在英国圈地运动中,地主产出农牧产品,流民在工厂中消费和加工农牧产品,局面大体没有崩坏。
马老先生在《资本论》中对圈地大加批判,但是资本饱含血泪是现代人的常识,且被坦然地接受了。
以史为鉴,圈地到处都有,英国却圈出了遍布全球的殖民帝国。
大航海的先行者西班牙、葡萄牙等海洋大国都歇了,英国这个老牌大国依然是欧洲三强之一。
故此,英国的羊吃人,并不是单纯的土地兼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