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为什么偏偏喜欢“小李子”

打造最具人文精神的自媒体公众号

点击上方“老杨品谈”关注

个人微信:yangyu1970s



老杨品谈>>>>>

中国人为什么偏偏喜欢“小李子”

文|老杨

昨天,最刷屏的新闻是小李子终于拿到了他梦寐以求的奥斯卡金像奖。

中国人对于这样一位美国演员的关注度让人感到震撼。我是个一直记不住外国人名字的人,大概像我这样的人很多,所以他才有了小李子这个名字。如果不是当年把“莱昂纳多”译成“李昂纳多”,那我们现在就应该叫他“小来子”了。

中国人热爱的美国男影星很多,但一般都是硬汉的形象,如史泰龙、施瓦辛格。但这些动作片明星只能是奥斯卡金像奖的看客,因为美国电影人认为他们干的都是力气活,不是表演。

奥斯卡金像奖是个表演奖,表演只是电影工业的一部分,但它是最人性化的一部分。没有演员的表演,电影就彻底变成了工业品。这种观念代表了美国人朴素的电影思想,默片时代的电影才是真正的艺术。在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电影的发明人还能怀念童年的快乐时光,很可爱。

相反,中国人就不同了,我们疯狂地追求美国的现代产品——被啃了一品的苹果。

在美国,大腕级的男影星应该是汤姆·汉克斯,《阿甘正传》里的“傻子”阿甘,《荒岛余生》中的查克·诺兰德,《拯救大兵瑞恩》中的约翰·米勒上尉。

但中国人对汤姆·汉克斯并不怎么感冒,而对小李子却情有独钟,为什么呢?

一、有一张中国能记得住的脸。

小李子长了一张奶油小生的脸,尽管在《荒野猎人》中他已变成了一个满脸胡子的邋遢大叔,但这并不影响小李给中国人留下的最初印象。从这一角度说,小李子的形象演变迎合了中国人对男人的审美演变。从漂亮脸蛋到硬汉面孔再到粗犷彪悍。

电影演员是个卖脸的职业。想卖出去的首要条件是人家喜欢。无疑,小李子的那张介于东方与西方之间的脸是中国人喜欢的。想长期卖这张脸就要人们记住这张脸,想让人记住,就要有特点。小李的尖下颌是中国人最熟悉的面部特征,相比汉克斯,小李子的脸更容易让中国人记住。汉克斯在中国观众里是吃了特点的亏,中国人认为外国人都长他那样的脸,所以很难记住。外国人看中国人也一样,都是一张扁扁的、平平的脸,他们也记不住。

日本电影就吃了这方面的亏,日本大师级的导演很多,如黑泽明、岩井俊二等,他们都能得到欧、美电影界的认可。但他们拍出来的电影在欧、美的票房却远远不及欧美电影,甚至连印度电影也比不上。最终日本人总结出了这条经验,比真脸不行,咱们比假脸。在动漫中想把眼睛画多大就画多大,还永远年轻。在动漫业日本一直领先美国,行业老大的地位也一直没人能撼动。

二、平民、草根、屌丝、混混、英雄的结合体形象。

小李子闯入中国人的视野是因为那部二十年前震惊世界的灾难大片《泰坦尼克号》。一百零四年前的泰坦尼克沉船事件的余波在这一百年中都没有平息,这样的题材成就了《泰坦尼克号》,《泰坦尼克号》成就了小李子。

小李子在《泰坦尼克号》中的形象就是平民+草根、屌丝+混混,这样的形象很亲民。这样的形象再加上那段惊心动魄的爱情足以搔动每一颗、那怕是没有热度的心。英雄救美的感人结局更让这一形象牢牢地刻在了每一个观影者的心中。这个悲剧的结局更符合中国人的传统爱情理念,并召唤了中国人刚刚苏醒的爱情之心。

《泰坦尼克号》之后小李子又拍了很多片,包括评价很高的《盗梦空间》,但在中国人心里,小李子永远是《泰坦尼克号》中的小李子。中国人更喜欢用影片里的形象来定义演员,并希望他一成不变。这一点与美国观众正相反,美国人更追求演员对不同人物的掌控。

小李子的电影并不代表美国主流的价值观。美国人不喜欢会算计并不守规矩的小混混形象,相反,他们更喜欢那个傻傻的阿甘,那个刚毅执着的上尉米勒。所以,汤姆·汉克斯多次获得了奥斯卡奖,小李子等了二十五年。

在《阿甘正传》和《拯救大兵瑞恩》之后美国的任何一部电影也没能代替其主流价值观电影的地位。

中国人不喜欢傻傻的,中国人喜欢多变的,到今天也无比崇尚“老炮儿”这样的正与邪之间的形象。

奥斯卡奖不是艺术奖,不是政府奖,也不是专业奖,是工会奖,或者叫行业奖,所以它代表的是行业的利益。每年一度的评选都是在从业者内部进行的,不需要专家,也不需要观众。

比如小李子得的金像奖是美国演员工会提名的,给他投票的也都是演员。这是个中国人很难理解的事儿,同行投同行的票在中国一般搞不成,人脑子能打出狗脑子,一定要找两个专家才能震得住。一年一度的评选是不能空缺,今年的评选美国电影界称之为小年,意思就是没有真正的大片,水平都不高,矬子里拔大个儿,小李子得奖了。


人生不过三万天,

行走江湖几十年。

看淡成败荣辱,

追求快乐一天。

关注身边小事,

感受世界万千。

快乐时光尽在《老杨品谈》。

草根谈世事,凡人品平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