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颈椎脱位的4大原因
颈椎脱位主要表现在局部,如颈部易劳累,局部疼痛、酸胀、乏力;头颈伸屈和旋转功能受限;颈部肌肉痉挛,头颈呈前倾、自身感觉僵硬;损伤节段的棘突和棘突间隙肿胀并具有压痛,椎前侧也可有触痛。引起该病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四种。
1、寰枢椎脱位:寰枢椎脱位的原因可分为先天性、外伤性及充血性三类。先天性寰枢椎脱位主要是由于枢椎齿状突发育障碍和(或)寰椎横韧带的不健全,这是先天性寰枢椎脱位的病理基础改变。
2、颈椎后脱位:作用于面、额及颏部的暴力,如引起头颈部过度仰伸且其强度超过前纵韧带的张应力时,则该韧带首先断裂。随着暴力的持续,可引起椎间隙破裂、后方小关节仰伸、关节囊撕裂,以致因上节椎体下缘在下节椎体上缘向后滑动而出现典型的颈椎后脱位。
3、颈椎骨折脱位:其暴力作用更强,造成的破坏更大,临床症状更严重。常见于屈曲性损伤,椎体的压缩性骨折与小关节脱位几乎同时发生。也可见于垂直性暴力,在引起椎体爆裂性骨折的同时,小关节出现半脱位或交锁征,此种颈椎完全性损伤的伤情多较重,且大多数合并有颈脊髓损伤,仅少数矢状径较宽的“幸运性损伤”者例外。
4、颈椎半脱位:当颈椎遭受屈曲暴力,或处于屈曲位的颈椎受到纵向压缩力时,受作用椎体的前方压应力增加,而颈椎的后部结构受到张应力的作用。椎体的前屈运动过程中,相邻椎体的瞬时旋转中心位于椎间盘中心偏后位置,此时椎体前部为支点,张应力侧为关节囊、棘间韧带、黄韧带等。
弯曲力和压缩力的持续作用可产生两种情况:若压缩暴力较大,有可能导致椎体前方塌陷,有时也可使颈椎间盘后突;若暴力不致导致椎体骨折,张应力侧的关节囊、韧带可撕裂,严重者后纵韧带也同时受损。外力持续作用导致上位颈椎的两个关节向前滑动并分离移位。后方小关节突的这种向前滑动与椎间盘的病理基础有关。若椎间盘在受力过程中功能良好,则瞬时旋转中心不变,后方小关所受的外力主要是牵张力,只有当关节囊撕裂时才有可能脱位。
当椎间盘退变,高度降低,椎间盘周围纤维环及韧带松弛,椎间节段存有潜在不稳因素,暴力过程中,椎体间发生移位或瞬时旋转中心后移或下移,颈椎的弯曲运动在后方小关节突之间产生巨大剪切力而相互滑动,导致韧带的撕裂和小关节囊的撕裂,后纵韧带的损伤也是椎间盘功能受损的原因之一。外力中止后,颈部肌肉的收缩作用可使已半脱位的关节又缩回原位。但也有因关节囊的嵌顿或小骨折片的阻碍而保持半脱位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