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学习笔记258
《灵枢.天年》(第三段,论人体生命的各个阶段及生理特点)
下面再看第三段,277页。这一段是论人体生命各阶段,生命分成不同阶段,论人体生命各阶段及生理特点。各阶段及其生理特点。
我先读一遍。
【原文】
黄帝曰:其气之盛衰,以至其死,可得闻乎?
岐伯曰:人生十岁,五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走。
二十岁,血气始盛,肌肉方长,故好趋。
三十岁,五脏大定,肌肉坚固,血脉盛满,故好步。
四十岁,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荣华颓落,发颇斑白,平盛不摇,故好坐。
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灭,目始不明。
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
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
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
九十岁,肾气焦,四脏经脉空虚。
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
-------------------------------------------------------------
277页。论人体生命各阶段及其生理特点。
“黄帝曰:其气之盛衰,以至其死,可得闻乎?”-
“其气”,是指的生命历程当中的气,也就是人体生命之气。人体生命当中,气有盛衰,到最后死,那就是人体之气就散了。
想问问,在生命历程当中,人体之气,
什么时候盛?
什么时候衰,乃至于到他死亡,全部都耗散?
想听一听这个问题。
具体的回答是讲的人体生命阶段,而这个什么阶段是以十岁为计算的,因为十岁,十年,人体在什么历程当中,他达到一个阶段。
说
“人生十岁,五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走。”- 人从小到大。
“人生十岁,五脏始定”,从小,幼儿,到十岁少年,这个时候,到十岁时候,五脏始定,那就稳定下来了。
一般来说,十岁以前还是十分的脆弱,五脏还很脆弱,所以治疗儿科的话,就要注意到,十岁以前小儿的五脏脆弱,到十岁开始,就已经比较成熟了,比较稳定了。
“血气已通”,这是说的气血运行也已经通畅,其实是说,已经旺盛,因为旺盛才能通畅。跟幼儿不一样,小儿气血脆弱,到十岁之后,气血就开始旺盛了。就不再脆弱,不像幼年那么脆弱。
同时呢,毕竟他还是少年,
“其气在下”,下者上升,所以他还有很旺盛的上升的趋势。其气在下,下者必升嘛!这是自然规律。所以少年,十岁左右的少年,上升之势非常旺盛。
因为其气在下,
“故好走”,也就是其气旺盛,而且其气在下,所以好走。
“好走”就是会跑。用现在的观点说就是跑步,跑得快。甚至于他都不会慢走,用现在概念所说的走。古时候的走,就相当于现在的跑。
因为其气在下,其气上升,所以走气路来很快。甚至于抬腿就想跑,小孩子十岁左右是这样的情况。
“二十岁,血气始盛,肌肉方长,故好趋。”- 这个血气就不是一般的旺盛,而是已经很充盛。
“二十岁,血气始盛”,二十岁气血都开始充盛。
“肌肉方长”,肌肉也长的丰满起来了。
“故好趋”,这个趋,用现在的话是疾走,快走。不像十岁的抬腿就跑,二十岁人,走起来走得很快,步伐很快。趋是疾走,快走。
现在的走跟古时候的走的概念不同,古时候走就是现在的跑,这是二十岁,血气盛,肌肉方长,所以走路走起来很快。
“三十岁,五脏大定,肌肉坚固,血气盛满,故好步。”-
“五脏大定”,这就不是一般的旺盛、坚固的问题。是很坚固,而且已经稳定了。
“肌肉坚固,血脉盛满“,三十岁的时候,看来一切发育都很完整了。
“故好步”,这个步才是我们现在概念上的走。好走路,愿意走。他不像十岁那时候跑,也不像二十岁那走起来非常的迅速,他是一般的走了,好走。
“四十岁,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荣华颓落,发颇斑白,平盛不摇,故好坐。”-
人体这时可就是最盛了,可也就开始衰了。四十岁最盛,可就开始衰了。
怎么样呢?
出现了
“腠理始疏”,腠理开始疏松了。
“荣华颓落,发颇斑白“,面部的荣华也显得不是那么像年轻那样滋润了。现在通俗所说的那样滋润,那样漂亮。他开始有点颓落,有点衰老之像,脸上那个皱纹也起码爬到眼角上去了。
“发颇斑白”,《太素》作“发鬓斑白”,鬓角,应该从《太素》看。鬓角白了。双鬓开始有斑白,有白头发出现了。四十岁可以有白头发出现了。当然有的早一些,有的晚一些。少白头那不算,十几岁他的头发就白了。跟这个不是一个意思。这是说正常的衰老的现象。气血不足了。 所以头发开始出现白发的现象,鬓角发白了,有的出现白发了。
“平盛不摇”,表示他这个稳重的状态。
教材上有注释,说“摇”是上升,他不再上升了。到四十岁肾气则衰了,开始走下坡路了,出现一些走下坡路的现象。所以平稳住了,上升之势不太明显了。
四十岁的人,一般的说,从性情上,从事业上,从工作上,相当来说,都稳定了。
“故好坐”,这跟三十岁的好步,二十岁的好快走,十岁孩子好跑不一样了。到四十岁,好坐。这跟他的生理特点,气血盛衰的情况,都是直接相联系的。
四十岁那个样子,我们在前面讲
《阴阳应相大论》的时候,开始提到过,“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那跟这个意思是相近的。
《上古天真论》也讲,五八四十,丈夫五八的时候,这不也讲过这类的问题吗?“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等等。都是开始走下坡路。
“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灭,目始不明。”-
下面从五十岁开始,就按肝、心、脾、肺、肾,按这个五脏的顺序,哪个脏先衰,哪个脏先衰。
先从肝衰,木、火、土、金、水。肝、心、脾、肺、肾的顺序一脏一脏的,肝先衰,因为升的时候也从春升,少阳春升之气开始升。早升的内脏早衰。少阳主春升之气,人有少阳之气才能升,所以说第一个,五十岁,肝气开始衰,肝叶也开始薄。
同时
“胆汁始灭”,应当作“应当减”。看教材注释5,《甲乙经》、《太素》均作“减”。始减是对的。肝胆相表里嘛,肝气衰了,肝叶薄了,胆汁也减了。
”目始不明“,出现了,五十岁眼睛视力就要衰退,肝开窍于目,肝藏血,血足,目得血而能视,所以首先出现的是目不明。
五十岁的人,一般的都要眼睛花了,是这样的。人家说四十八,眼要花。那四十八,按过去的虚岁,可不也就是五十。一般的说,这是讲的一般的,有的人不到五十就花了,有的人到七十他也不花,这是个别的。多数到这个时候由于肝气始衰,肝血不足,所以可以出现目始不明。
“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
“六十岁,心气衰”,从木而到火,木、火、土、金、水嘛。
“苦忧悲”,这个时候,六十岁的人,就容易产生情绪上的变化,情绪上的什么变化?苦忧悲。有忧愁、悲伤这个情志产生,也有。那个六十岁,当然一般的男之进入更年期,大概就在这个时候。他也没有原因的忧悲,不是说受点什么精神刺激,或者工作不满意,不顺心,而忧悲。不是的,他是一种生理上的衰退的现象。当然这个现象要值得注意。
妇女一般更年期在四十九岁,男子更年期在五十五到六十岁。男子更年期要是出现症状,比女子还要厉害。特别是精神症状,那更了不得。所以也是,虽然他是一种生理的衰退现象,但是这种现象要是不注意好了,就会成为疾病。苦忧悲。
“气懈惰”,气血也开始不足了,不能够正常的,营卫之行不失去常的运行了。按照正常的运行了,它可以滞,可以松缓,可以迟滞,运行得不畅快,所以叫做血气懈惰。
“故好卧”,营卫运行的不通畅,运行的徐缓,缓慢。这个人动作上就好卧了,容易产生疲劳的症状,喜欢卧这样一个情况。这是气血不足的现象。
“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
“皮肤枯”,这个皮肤枯,其实是说肌肉减,皮肤松弛,这个枯是松弛。确实到七十岁的人皮肤容易松弛,肌肉也不坚了。他尽管是七十岁的人,不见得消瘦,但是他皮肤也松弛,他那个肌肉也不坚实了。这个枯是指松弛。
教材有注释6,说在《甲乙经》作“皮肤始枯”,而且下边还有“故四肢不举”。那你故四肢不举,就更说明肌肉也不坚实,所以才有四肢不能举动,举动无力。七十岁的老人,体力不支了。体力不好了。
当然我们现在读的这个《素问》上,没有“故四肢不举”这五个字,就是《甲乙经》有这五个字,可以考虑。因为脾主肌肉,从道理上是通的。
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悮。-
“肺气衰,魄离”,肺藏魄嘛,肺气衰,所以魄也已经离散。
“故言善悮”,这个“悮”,竖心旁的“悮”,跟“误”是一个意思。就是容易说错话。气魄不足了,也精力不济了。所以言善悮。他不想那么说,结果说出的话,跟他心里头想的就不一致了,言善悮。老年人常出现这种现象。
“九十岁,肾气焦,四脏经脉空虚。”-
肝、心、脾、肺、肾(从五十岁起,逐次衰败),到九十岁涉及到肾脏了。
“肾脏焦”,“焦”也就是肾气肾精全枯焦,枯竭,不足,精气枯竭了。四脏经脉空虚,这“四脏”是指的肝、心、肺、肾四脏,没包括脾胃。
因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水榖化生之源。九十岁的人,还能吃饮食。不吃饮食怎么活吗?所以四脏经脉空虚,是说肝、心、肺、肾四脏的经脉都要空虚了,精气都已经不足了,衰竭了。但是脾胃之气还在那维持。
“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
到百岁,那可就五脏皆虚了,肝、心、脾、肺、肾五脏皆虚。
“神气皆去”,五脏藏神,五脏皆虚了,不能藏神了,五脏精、气、神都不足了,神气皆去,就不是不足,而是都已经散失掉了。
“形骸独居而终矣”,神气去掉了,就独留个形骸了,死亡了。
这是一种正常的死亡,正常的规律。所以他是从十岁作为阶段来划分的,来讨论的这个问题。
当然,是不是人人都活到一百岁,不许一百零几岁,不许一百一十几岁,那是不可能的事,所以他还是讲了一个大概。大体的情况是这样。某个人,某个个体还有一定的出入。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