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拯救电视,你信吗?

近日看了一篇文章《【观点】纪录片又一年,这个黄金时代能否被超越?》,文中有一观点:黄金时段:纪录片最有潜力拯救电视。总觉得这话有点大,资深纪录片导演老梁直批这是痴人说梦话。今天我就给大家分析一下,看看纪录片拯救电视这话在不在理儿。

一、别捧杀纪录片

诚然,这些年中国纪录片有了很大的发展,纪录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有了前所未有的提升。有人说中国纪录片的春天来了,接着又有人说中国纪录片的夏天到了。于是乎,普大喜奔,大有纪录片拯救中国电视之势。真会的如此吗?这篇文章是这样分析的,一线卫视是“三驾马车”:新闻、综艺、电视剧。但2017年,纪录片正悄然成为“第四驾马车”。由此可见,纪录片这道菜即使再好吃,它也只是电视餐桌上的一道菜。如今尽管有些精品纪录片频频入驻黄金时段,但也是同之前的空白相比,纪录片由于制作时间长,高品质的纪录片产量还是不高的,因此它很难满足常态播出的需求。

正如知名纪录片学者张同道教授所说,纪录片整体收视率还是比较低,这是一个客观现实。从片种来讲,在全世界范围内,纪录片都不能和电视剧、娱乐节目、新闻三大类型比,纪录片永远比不了。当然不排除个别纪录片可能比电视剧、娱乐节目还火,但是那毕竟不是纪录片的常态,只是偶然现象。如《舌尖1》那样的轰动效应也是绝无仅有。所以我要提请大家注意,在中国纪录片持续稳定前进的发展历程中,我们还是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戒骄戒躁,千万不要捧杀它!把纪录片抬到过高或许会毁了它的前程。

二、舌尖3的警示

说到保持清醒头脑我不得不说说最近播出的《舌尖3》。最近,《舌尖3》播出后,恶评持续升温,大有“墙倒众人推,破鼓乱人捶”的节奏。网上评论槽点多多,直到最后一集播完,豆瓣评分已经跌至4.1分。有人撰文《舌尖3不美味,让我倍加怀念舌尖1》。故然,总导演陈晓卿离开了央视,执行总导演任长箴也不再提纲,《舌尖3》只是吃老本,尽管捞金不少,但无法掩盖对这一品牌的损害。任长箴直言导演陷入了四大误区:1、爱写论文;2、主题模糊;3、煽情故事;4、高喊情怀。其实这些顽疾在时下不少纪录片中并不少见。况且,《舌尖》拍得再好,它也只是商业纪录片,甚至说它就一美食节目,难不成靠美食节目来拯救电视吧?

认真审视当下中国纪录片,同质化仍然严重,结构相对单一,这就是中国纪录片走向成熟与成功的一大障碍,也是危机所在。而纪录片最为宝贵的品质,思想力和批判力,依然乏善可陈。回顾这些年纪录片发展,依然没有几部呼唤时代、载入史册、走向世界的精品力作。依我看中国纪录片先别忙着拯救电视,先拯救自己吧!另一位知名纪录片学者何苏六教授不无忧虑的说:“社会现实类题材精品力作缺席,产业链本身还不健全,商业模式有待进一步探索,产业数据收集困难,资金匮乏,人才短缺,依然是制约中国纪录片发展的诸多因素。”别掉价,也别滥情,别保守,也别过头,踏踏实实做好自己才是中国纪录片发展应有的节奏。(下图为任长箴)

三、润物细无声

纪录片的崛起不完全取决于它纪录片本身,还取决于它所在环境,还取决它的观众。我在10年前的一篇文章《从〈故宫〉看中国纪录片的转机》中写道:“中国纪录片的转机和繁荣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从题材的选择到理念的创新,从政府的支持到市场的运作,还需要纪录片观众群的培育和国家文化战略的规划。”纪录片观众的培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仅需要国民素质的提升,还应在纪录片推广和普及上做文章。所幸的是我们进入了互联网时代,纪录片推广可以借助“微传播”。此外,民间纪录片和社会化制作还是一支不可忽略生力军。作为媒体纪录片的南派纪录片喊了10年,影响力仍不大。就对社会洞察的思想力而言,众多美食非遗纪录片皆不及一部《归途列车》。

我认为纪录片拯救电视是无稽之谈,但纪录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电视。当今中国电视已经进入“后电视”时代。“后电视”还包括网络视频,如《穹顶之下》等。网络传播会给纪录片带来一个长尾效应。虽然我不喜欢《舌尖3》的制作,但其传播还是值得称道的。《舌尖3》播出八天,网络视频点击超过两亿次。网民的吐槽、专家的批评、相关的话题还会产生传播的裂变。后电视时代,纪录片不一定争电视黄金时段一时之长短,还可以从非黄金时段发力,只要作品好,在网络平台上做好分发,在社交媒体上做好推送,依然可以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如若能把握好时代脉博,为民众发出声音,没准还能于“无声处听惊人雷”。

四、在融合创新中发力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大型纪录电影《厉害了,我的国》将于3月2日全国上映。电影《厉害了,我的国》以纪录片的形式,在电影银幕上生动再现了我国在扶贫、生态文明建设、医疗保障、国家安全体制等各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据了解。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2017年春节期间,首次推出《厉害了,我的国》系列节目,通过普通人用自拍晒变化,抒发家国情怀,引发广泛的关注和传播。《厉害了,我的国》也成为2017年现象级的新闻节目。十九大前夕,央视六集纪录片《辉煌中国》策划了以“厉害了我的国”为主题的“内容众筹”活动,普通百姓拍摄上传了上万条视频素材,除了供纪录片挑选使用之外,都以“厉害了我的国”为主题,在电视和网上展播。纪录电影《厉害了,我的国》则以央视电视纪录片《辉煌中国》为基础素材,用电影手法进行剪辑加工。

《厉害了,我的国》是由暨南大学艺术学院影视系教师卫铁执导,中央电视台、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出品。大概是10年前,卫铁同学毕业来到暨大,当时我是面试官。后来他在韩国斧山电影节拿到一笔青年导演资金,拍摄了一部儿童题材的纪录片,首映式还请我去观看点评。那时候他还很稚嫩,没想到10年后这个帅小伙做出了这一番成绩:由新闻到纪录,由电视到电影,《厉害了,我的国》融合国家媒体与个人创作的力量,横空出世。我也倍感欣慰,当初引进卫铁,咱没看走眼。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是纪录人。我相信,后电视必将为纪录片的融合创新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谭天的纪录片研究

纪录片的“微传播”

引领新时代的纪录片——《互联网时代》评析

你了解纪录片预售吗?

评委笔记:纪录片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两种文明观:中日版本纪录片《新丝绸之路》比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