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与治理——中国互联网25年(二)
二、连接与改变
我讲第二个问题——连接与改变。腾讯CEO马化腾提出“连接一切”这么一个理念:连接人,连接服务,连接设备。我们虽然有了互联网,但是在开始的时候,连接并不广泛。我记得我刚刚上网的时候,我可能是中国第一批互联网用户,那时候网速极慢,而且经常掉线,用户体验非常不好。在今天这已经不是问题了,但是在连接上仍然存在各种问题,比如说,某个学校同学要采访我,找一位新媒体专家,那么他们是怎么去找到不认识的人呢?有一个“六度空间理论”,也叫“六度分割理论”,这个理论告诉我们平均通过六个人,你就可以认识世界上任何一个陌生人。有学者在Facebook上做了一个研究,发现其实这两个陌生人要建立联系,不需要六个人,只要4.74个就可以了,也可以说在咱们这个世界里边,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缩短。
移动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两个大的变化:一个变化就是获取信息的方式和习惯的改变。以前我们要看新闻,到了办公室翻阅报纸,回到家里打开电视机。现在不用了,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接收这些信息。我有一次坐飞机,旁边有一个人不知看一个什么影视节目,看得哈哈大笑,似乎忘记这不在他家里。这在以前是不可以想象的,你现在任何一个地方,地铁上,汽车上,随时都可以接收信息。还有一个就是社交方式的改变,以前我们要认识一个人,一定要见面,咱们约个时间见个面,现在我们只要加个微信,就OK了。
移动互联网这两大变化也改变了媒体的商业模式和广告投放,最近这十年传统媒体,大量的广告流失了,出现断崖式的崩溃。以前的南方报,中国最好的报纸之一,它的广告很多,中央电视台广告也很多,第一大广告发布平台嘛,现在广告收入像跳水一样下滑,广告费都去哪里去了?我们来看看这个农家乐饭店,有一天我的朋友张教授到哪里吃饭,老板说你如果把我这里的菜品拍下来并发到朋友圈,攒齐了三十个点赞,他就一个菜给你吃,这店里的菜任你选一款。张教授于是按他说做了,很快就攒了四十个点赞,然后挑了这么一大盘老板送的花椒鸡,吃得很爽。那么,这老板是不是亏了?他为什么不拿这一笔钱去媒体做广告呢?他肯定计算过,无论是电视台还是报纸广告都是一笔不菲的支出,而且效果未必好。我送几个菜客人就给我做广告了,点赞的那些都是吃货。哎呀,张教授也去这家店吃,看起来不错哦,哪天我们组团去吃!老板生意不就来了吗?这叫精准传播。这种网络营销方式就让传统媒体的广告,大量流向了互联网,流向了新媒体。
媒介产品有三种,第一种是内容产品,在座的同学都是学做内容的,你们都可以开公众号、头条号,把你们做的内容上传到网上。你还可以像那痊农家乐老板那样做营销,做服务产品。
还有一种产品大家不太了解,有一年的春晚大家都在电视机前手舞足蹈,摇一摇,抢红包,对不对?那么做这件事情获益的是谁?首先,中央电视台。现在好多人不看春晚了,因为如今过年有更多好玩的东西。但如果既可以看春晚又可以抢红包,这不是很好玩吗?于是在大年三十晚上,人们又回到了电视机前。首先得益的是央视。那么还第二个得益的谁?是腾讯!所以我说央视的总导演不是哈文而是马化腾。或者央视搭台腾讯唱戏。那么,马化腾为什么要这样干呢?这红包可花了5个亿。难道他只是做好事让大家度过一个快乐的新年?其实这5个亿不用他掏腰包,都是商家出的,因为这是一个商家做广告的大好机会。那么腾讯做这事对它有什么好处呢?你们知道如今那些互联网巨头最想做什么事情吗?他们最想做的就是“办银行”,我们叫互联网金融。如果互联网办了银行,他就不差钱了,可以投资开发更多的新产品,可以做智能手机,可以做无人汽车,都没问题,他有的是钱。腾讯几亿用户的钱原来都存在银行里,让你把银行里的钱取出来放在腾讯那里,你们愿意吗?凭什么呀?不少人感觉在网上不安全,还是放在银行里好。你不愿意不要紧,互联网公司有办法。你看人家抢红包你不眼红?你也想抢红包。你出门打车不方便,那就下载一个嘀嘀打车的软件,叫车很方便。抢红包也好,打车也罢,前提是什么?就是要把你的银行卡绑定在上面。这样一来,你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互联网公司的客户,成为腾讯阿里的金融客户。现在我们出门都不用带钱包了,拿手机就行了。在线支付没有比中国更方便的了。抢红包和打车这种产品我们叫关系产品,为了达到某个目的而开发出来的互联网产品,这个产品本身是不赚钱的,但它可以把用户与服务产品连接起来,春晚抢红包这个产品就是我的研究生参与开发的。
许多对互联网经济不了解的人会感到很纳闷,这些互联网公司是怎么赚钱啊?互联网界有一句话这样说,羊毛出在狗身上,让猪来买单。我们使用互联网好些产品似乎大多是免费的,但它总是有办法让你买单的,要么付出金钱,要么付出时间,可以说它是拐着弯赚钱。关系产品就是让你和互联网产品或企业连接在一起,有了用户就不愁没有办法获利。接下来就是了解用户需求,给用户画像,然后做用户分类。比如时尚男女、购房一族,有车一族。通过用户画像了解用户需求,通过用户分群集中推送相关的商品和服务信息。比如说我在当当买书,我买了以后他就会了解我喜欢哪一类书,就可以经常给我推介这类商品。因为它通过你的购买进行数据分析他就会了解你。这说明大数据已经向媒体全面的渗透了。有句话说的好,现在大数据就如同石油一样,是一种资源,一个国家的最重要的资源,那么也是对于商家对于政府来说也是这样。当然数据是要进行处理和转换的,这是一个社交媒体的数据挖掘和转化的流程图,首先它把大量的信息转化为各种数据,然后对这些数据进行分类、过滤和清洗,然后从这些数据里面挖掘用户的需求,比如说知道我们打车不方便,那他们就开发一个打车软件。我们坐地铁或者坐公交离家门口还有一公里,那他们就会提供共享单车。互联网平台会从这个数据里发现用户各种需求,然后它会开发很多产品来满足这些需求,实际上这个数据里可以发现很多价值。
在社会学里面有个很重要的理论叫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就这个理论告诉我们人的需求是有层次的。第一个层次就是生理的层次,就人要吃的饱穿的暖,我们今天基本上满足这个需求。然后我们就要考虑更高层次的需求——安全。晚上我们走出校门要评估一下是不是安全,女生恐怕需要多找几个人,不能一个人出去,她要考虑到安全问题。第三个需求层次是社交的需求,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居住和打拼,我们当然希望认识更多的朋友,获取更多的社会资源,希望能帮到自己。即使谭老师不在你们身边,你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跟他交流、请教。通过互联网你可以获取更多社会资源,因为网上的社交成本低。不过你要会用,经常有人加我的微信,话也不说不知道是谁,我凭什么要加你?你总得自我介绍一下吧?当然你介绍了我也不一定加,我觉得没必要可能也不加。有的老师和同学有个学术问题,想和我讨论一下,我觉得可以呀,或者有个项目想和我合作那我可能会加他,如何由弱关系转为强关系,这里面有许多方法和技巧。
更高级的需求就是尊重的需求。最近有一个大伽形象受损,新东方的俞敏洪尽管是一个很成功的人士,由此他对妇女不尊重,结果在网上受到批评。所以说尊重别人很重要,最高层次恐怕就是自我实现需求,我们就不展开讲了。我们有那么多需求,互联网公司就会挖空心思来满足你这些需求,比如说有一家互联网公司做新闻做的特别厉害,其实这家公司没有一个人是学新闻的,都是一帮IT人,工程师。他们每天天不亮就去中关村上班,去做一些什么事呢?就是把网上重要的新闻抓取出来,然后第一时间推送给你,这就是今日头条。有一次我去北京,本来约了央媒一新媒体部主任吃饭,后来她跟我说,谭老师不好意思,今天今日头条有个活动,我要去他们站台。我说你堂堂央媒居然去给今日头条站台?她说我要他们帮我们吸粉呀,因为他们已入驻了今日头条,当然希望互联网平台力推他们的新闻。由此可见,主流媒体做的新闻也要借助新兴媒体来帮他们传播。
谭天的头条号东行漫记
今日头条自己并不生产新闻,为什么新闻媒体要给它站台呀?因为它用了推荐算法。比如说某老师喜欢看足球,是个球迷,它就专门给他推送足球的内容,第一时间给他推送。你媒体能做到吗?央视播足球你要到那个时间搬个小板凳去坐着守着,等到播出时间才能看。今日头条既了解你又给你推送那么贴心的服务,太棒了。这种推荐系统就是解决用户环境和资讯的匹配。它知道你要什么就给什么,我出差到云南,今日头条的云南频道就马上给我提供云南的资讯,哪里有好吃的,好玩的,我可以第一时间了解。我到广西,它就给我转到广西频道。不管我到哪里它都提供当地最新资讯,而且投你所好。但也有问题,你好这口我就给你这口,别的我不给。这样就形成了“信息茧房”。比方说这个人平时不太关心时事政治,但遇到国家大事你总得知道吧?长此下去你的视野就受到限制,你对这个世界的了解就很狭窄。所以说这个算法是有问题的。因此我们需要优化算法,需要人工干预。比如说全国人民都应该看到的重大新闻,我还是会推送给你。所以机器还是要加人工,还是要不断地优化算法,要做有态度的智能算法,前面说到人的需求是有多方面多层次的,不只是吃喝拉撒那么简单,人有社交的需求啊,有自我实现的需求。除了你喜欢的还会给你推送一些你应该知道的东西。
在连接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现在很多人玩抖音。抖音是什么?短视频颠覆了传统影视的这些观念,你看看好无聊小姐姐,只是萌萌哒,也没啥内容,有啥意思呀?但是你觉得没意思,她的粉丝却很喜欢,又是点赞又是转发,分享到朋友圈和微信群。所以我觉得抖音不只是视频,还是社交。有一位教授告诉我,他老妈每天玩三个小时的抖音。她看完了以后,他后面还有链接的,他还给你推出更有意思的可好玩了,过去只是跳跳广场舞,现在可以拍下来分离给姐妹们和亲友们。空巢老人很孤独的,也有空巢青年,城市里的单身男女,上班一个人,吃饭一个人,他也很寂寞,希望通过分享排解寂寞。你转我,我转你,几个小时一晃就过去了。大量的时间消磨在上面,所以现在抖音给青少年搞了一个防沉迷软件,我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用过。
人以群分,物以类聚,我们可以建立一下连接。连接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说你读到谭老师公众号里的文章,觉得还不错你可以点赞还可以转发;如果你很忙,暂时没时间看,你可以收藏起来慢慢看。你读了之后有共鸣有心得,你还可以写点评论,喜欢的甚至会加好友不喜欢的还跑来喷我,也是一种互动。喜欢的还会加好友,经常有一些不认识的人加我微信,就是想跟我建立连接建立关系。
今天我们不只是研究信息传播,还要研究信息传播背后的关系。比如说在朋友圈里,某个女生今天做了一个新发型,某个男生吃了一顿美食,他们就拍了发到朋友圈,你觉得这些信息重要吗,与国家大事相比根本不重要,但你的闺蜜哥们会点赞,啊——你做了一个新发型,好漂亮啊;哥们的美食是哪些吃的?怎么不叫上我?然后他会跟你互动。这些信息很重要吗,根本不重要,那他为什么会引发点赞、评论,甚至转发等一系列传播行为,这个传播行为是由你和他之间的关系决定的。关系还有强弱之分。你觉得谭天论道这个公众号还不错,你就会关注一下,时不时打开阅读,好的文章你会转发会推荐会留言,还会有更强的关系。或者通过频繁的互动,或者有见地的评论,这位同学就会引起老师更大的关注,这个时候甚至可以提出谭老师我是不是可以加你微信呀?或许有戏,你啥也没有交流就要加我微信,肯定不行。在社交媒体里,怎么从陌生人变为熟人,怎么从弱关系变成强关系,要满足一些条件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