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金融的商业模式不断创新助推经济
从国家文化战略角度,吸引文物回流、推动艺术品市场繁荣、激发文化动力等,是时代赋予的考验和机遇。2016年,科技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下发的《国家“十三五”文化遗产保护与公共文化服务科技创新规划》,鼓励建立艺术品征信体系和艺术品交易评价体系。2018年,北京市银监局和文资委联合印发《关于促进首都文化金融发展的意见》,鼓励建设文化企业信用评级体系,鼓励艺术品金融化和证券化发展,明确提出建立艺术品征信体系。所谓艺术品金融化,指的是研究如何将艺术品作为金融资产纳入个人和机构的理财范围,以及使艺术品转化为金融工具,将艺术品市场金融化等。
现在我们对"艺术品市场金融化"已经有了些了解,但这对于咱们普通百姓到底有啥影响?其实,从中国艺术品市场近年来的发展来看,越来越"正规化"和"大众化"的路线非常鲜明。而艺术品市场金融化后,将会大大降低民众参与门槛。投资者投资与交易的是艺术品的金融份额,可大可小,可多可少,艺术金融从真正意义上让艺术品走进了"寻常百姓家"。
迄今为止,艺术品金融化过程中使用得最广的一种方式。其做法是由信托公司发行艺术品信托产品,之后聘请专 业的艺术品投资顾问进行投资。
过艺术产品的更新换代,扩大艺术品在大众层面的影响力,响应国家号召,实现更高更广层面的精神文明建设。
艺术品金融业务的发展和创新,逐渐改变着我国艺术品市场的投资主体结构,机构投资者在艺术品市场中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有资金实力和专 业人才的机构投资者,重视名家精品的保值增值功能和价格标杆作用,逐步将投资重 点集中到名家的精品力作上,使黄宾虹、齐白石、张大千等名家的代表性作品价格跳跃式提升,极大地提升了市场人气。同时因专 业人才的鉴赏水平较高,也压缩了伪劣仿品的生存空间,有利于规范和净化艺术品市场,优化资源配置。
艺术品是继房地产、股票证券之后的第三大投资领域,特别是股市、楼市震荡之后,能够进入艺术品市场成为很多投资者的终 极目标,中小投资者也冀望能够分得一杯羹。所以,文交所的出现及其发行的低门槛艺术品份额化投资产品曾让他们看到一线希望。然而,几年后,投资者发现看到的不是预期中的收益,而是一幕幕文交所乱象以及巨大的融资“陷阱”。
目前在国内,艺术金融产品主要分为两类:艺术抵押和艺术品基金,前者满足的是收藏者继续投资和流通的需求。但对于银行,抵押服务面临很大的风险和问题,最 大的问题便是估价和变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