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总结丨首马4:27,谢谢你们给我的光
作者丨朱小溪,首马4:27
指导教练丨戚红洁(龙井)
2019京东体育马拉松PB训练营-锡马备赛营北京站学员
在规划锡马行程的时候,回程特意选择了五个小时的高铁,想留出一块完整的时间,记录一下人生首马。
可真到动笔的时候却有点心虚:只跑了一次马拉松,跑龄尚短,感受未经沉淀。细碎记录一下,算是留下一些信息,希望可以对大家有用。
意外的无锡
参加无锡马拉松纯属意外。
2018年6月17日开始跑步,随着跑量的增加,我开始想尝试马拉松。作为中年人的广场舞,国内稍好的马拉松赛事都很火爆,我这样没有成绩的选手报名中签率很低。
同事某天提及了2019年5月的布拉格马拉松,我非常喜欢布拉格,又看到它比赛关门时间长达7个小时,于是便报名了。
安全地完成一场马拉松,成为我 2019 年的第一个目标。
为了实现它,避免运动伤害,我参加了跑步学院为期12周的跑步训练营。报名后才知道,这个训练营学员可以直通2019年无锡马拉松。于是我的人生首马的时间、地点变幻成了三月的无锡,布拉格倒是因为种种原因要放弃了。
70%的冬训
2018年12月30日,元旦假期第一天,训练营开营。我一开始对训练营并不当真,以为就是一些松散的线上课程,开营课要求大家都必须参加,我勉强过去,却有点被震慑住了。
除了姿势跑法的技术理论、马拉松系统训练的知识,还记得第一节课教练强调的三点。这三点,也贯穿了整个训练。
01 心志
一次完整的训练,包含热身操、技术动作、快冲、主课表、冷身操、拉伸等N多个步骤,时间上会是平时自己跑步的两倍。一周六天,周二到周五自己按课表跑,周日团练,只有周一是“国际公休日”,可以休息。
这么大的训练量,这么长时间的投入,需要极强的自律和自我约束。跑马拉松的人都不缺这点心志,但作为跑龄最短的学员,我还是有点颤抖,甚至当场想放弃。工作挺忙,还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我真的觉得自己无法全身心的投入到如此高强度的训练中。
02 感受心流
纠正跑姿是在跟自己的旧习性对抗,旧习性非常顽固,几乎腿一迈就是错的。训练的时候需要集中心神,100%投入和专注,去感知正确的发力,不能戴耳机听音乐。
03 珍惜当下
整个12周课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体系,从2K、10K逐渐过渡到半马周期、全马周期。每周每天的课表都有不同的作用,错过的课程再去弥补也没有意义。
心志、专注、珍惜当下,本身也是我想追寻的一种生活状态。通过跑步来修行这些,我觉得更直观并且更容易控制。因为这个原因,尽管有很大的犹豫,我还是决定调整作息,开始冬训。
“跑课表”就成了接下来三个月的主题。完成课表每天需要1.5-3个小时不等,除了早起,我别无选择。2019年1月,寒冬,我经常看见北京早晨五点的月亮。夜色太黑,不敢去公园,只好绕小区跑。白天走在小区,觉得房子,路,路灯,一草一木都成了我的好战友,无比亲切。
可惜的是,整个训练营的课程我的完成度并不高,这也是这次留下的遗憾。周期性的训练,可以观察累积的身体反应,感知自己能力的逐步提升。
一月跑量还没那么大,加上刚开营的心气足,我还能跟上训练节奏;二月春节假期打乱了训练计划,开始有点落后;三月课表跑量巨增,我放弃完成的次数越来越多。一开始被教练说还不好意思,后来脸皮有点越来越厚。其实现在回想起来真的非常遗憾,越放弃越沮丧。坚持下来,才能看到更大的收获和进步。
训练营的第二个遗憾是没有参加足够多的周日团练。十二次团练我大概参加了八次。团练很重要,教练的指导,队友间的互助练习,是对平时自己锻炼的纠错和加强。每周团练的收获要比自己独自跑时多得多。
120%的比赛
第一次参加马拉松,一切对我来说都很新鲜。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锡马的赛事组织在我看来已经是非常专业和贴心。比如说参赛包里,有一只“我爱锡马”的手套,完赛后方可领到另一只。这小小心思我就很喜欢。
比赛前一天,我还等着教练制定比赛策略,给出配速要求,甚至想着让教练从后台推一节课,我像平时训练一样跑课表就行。然而,教练的主要策略是,没有策略。
她要求我们比赛时不要看配速,不要定完赛目标和时间,也不要想技术动作。跟着身体的感觉跑,顶多看看心率。每个补给点必进,多次少量补充功能饮料,按节奏吃能量胶和盐丸。这么长时间的训练,“因”上努力了,“果”上随缘。
可能因为没有成绩压力,我一直都不怎么紧张。可是比赛的前一天晚上,我突然开始担心第二天可能发生的身体状况:“撞墙”再也跑不动?腿抽筋?于是这些担心开始在我心里愈演愈烈,只能一直强迫自己不许再想。
第二天五点起床,早餐,热身,收拾装备。六点半到达起点,存衣服的时候认识了一位美丽的杭州姑娘,丹丹。我们预计配速相似,相约同跑。有了同伴,我觉得心里踏实一些。
排在倒数第二组。七点半鸣枪,A组菁英跑者们先出发,轮到我们出发时已七点四十多了。参赛者很多,气氛也很热烈。和丹丹一起轻松地跑了出去,偷看配速,是六分半,算是我的中等速度。人群太拥挤,为了节省体力,我尽量避免在人群中穿梭,沿着路边跑。但这样没过多久我已经看不到丹丹了,我开始有些慌张。
随着人群散开,我的速度也提到六分十多秒。这是我训练中比较快的速度,我一度怀疑自己是否应该再慢一些,避免后半程透支。可是,我感觉自己的身体状态一直非常好,不感觉疲惫。
这时我想起了教练说的话,我决定相信自己的感觉,保持配速,按时补给。
发现自己节奏一直很稳,状态也很好。慢慢地我超过了五小时组的兔子。过程中我陆续跟过几个人,也有几个人跟过我,但大家都很快跑散,马拉松始终是一场一个人的战斗。随着公里数的增加,我的信心也在慢慢增强。
到30公里的时候,我开始有点感受到疲惫了,脚有些疼痛。这时心里一直在想教练说的:“马拉松的中点,是在第30公里。”我对自己说,比赛刚完成一半,我刚跑到中点,比赛的后一半才是考验马拉松运动员的地方。我一再地举起手臂,像教练赛前动员的,摆出一个个向上进取的“高能量姿势”,好像身体也真的可以醒一些,在人的极限状态保持斗志,也许这就是马拉松的意义。
越往后跑停下来走的人也就越多,最难的是在37公里,此时走或跑,完赛成绩差距可能不过十多分钟,很多人停下来走。我也想停下来,走几步,但是我担心自己一旦停下就会跑不动了。
补给时,我都是速战速决,跑过停在路边的收容车,我甚至已经开始幻想着自己坐上去,以放弃收场。最终为了抵抗疲惫,我掏出耳机开始听音乐,逼自己跟上节奏,跑到终点,迎接属于自己的胜利。
跑步,独乐乐还是众乐乐
通过参加一次马拉松,认识了很多朋友。有小区的邻居,爱好跑步的同事,更多的还是一起训练的教练和队友。
在为期三个月的训练中,教练的关心和督促无处不在。跑姿,力量训练,运动伤害恢复,心理建设,教练几乎都能拿下。而群里欢乐有爱的队友,更是为训练生活增添了很多乐趣。
完成锡马后大家聚餐,分享这次的感悟和经验。听到好几个队友说,平时都是一个人跑步,参加训练营才第一次尝试一起跑,没想到还挺有意思的。我心里默默地同意:是啊,这是一场一个人的战斗,可谁说这场自我修行就不需要队友呢?
在照相的时候,我举起我的奖牌,笑得开心地啊,像个暴发户一样。
跑步是一场修行
跑完一次马拉松之后,虽然两腿疼了几天,但再次开始跑步时,我觉得自己的步伐更坚定沉着了。
教练说,她跑过六十多场马拉松,其中大概有三分之一的跑崩了的。作为一名马拉松运动员,最宝贵的品质就是坚强,有能力面对一切的可能性。
队友整天在群里欢乐打卡,各种取笑玩闹制造笑点。但是,涉及到跑步打卡,技术探讨,大家又都挺严肃。据说,他们是在“传递快乐健康的生活方式”。
只跑完一个马拉松的我,觉得自己在跑马这件事上并没有什么发言权。一场状态好的比赛确实增强了我的自信。但是,成功、失败都去经历,才知人生况味。
训练和跑步,调整了我的生活节奏,也逼迫我去关心自己、照顾好自己。自律,一心一意,坚强,累积的跑量和跑龄会自然地给你答案。
我希望自己也是一颗星星,如果我会发光,就不必惧怕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