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煎服药以人为本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自煎中药最好当天喝”,说什么“当天喝不完留到次日再服,或煎好后留到次日服。从治病效果与卫生角度来看,这样做很不好。”不好的理由,不是临床有什么不好,而是实验室的不好:“药液中的酶便会因空气、温度、时间和细菌污染等因素的影响而分解减效。不但药效降低,还会滋生细菌,维生素、氨基酸、糖类、淀粉等有效成分亦会被细菌分泌的酵素所发酵,引起水解,导致药液发馊变质”。我生病全是自己治,自己熬药,每剂药至少都要熬三次,数十年不知道喝了多少隔夜的中药,不仅没有被菌到,而且第二次、第三次的药效,有时比第一次的还要好。说“煎煮时这些成分大部分溶解在汤液中。一般服用方法是将两次(一剂药按常规煎两次)药液混合均匀后,再分数次在一日内服完,以确保药效前后一致”的人,是否自己用中药给自己治过病,是否自己熬过药,是否喝过隔夜中药?

中医煎三次,每次的药性有差异,这是临床需要的。病不是死的,是活的,动态变化,药效的作用也应当有变化。有些脾阴虚很严重、顽固腹泻的病人,我学习古代医家的经验,用参苓白术散,要求病人把第一道去掉,只喝第二道、第三道,因为不管什么样的药,第一道药气浓,走窜之性比第二道、第三道大,脾阴太虚,走窜之性越小越好,药才能守、才能静。

从明清开始,中药就熬三次了,第一道的药气浓,第二道、第三代味浓,虽然同样处方,但药性动静有差异,不加分别,不管病机,“两次(一剂药按常规煎两次)药液混合均匀后,再分数次在一日内服完”,不仅造成药材浪费,还不符合因人制宜、因病制宜的治疗原则,特别是大都市通行的煎药机,一剂熬2袋、喝2次,更是违背了辨证论治精神,使紧张的药材资源更加紧张。

与西医不同,真正中医生病之后,大多是自己医治,自己都不敢给自己治病的中医,给别人治病可靠吗?没有给自己治过病、没有自己熬过药,没有喝过隔夜药的人,说“当天喝不完留到次日再服,或煎好后留到次日服。从治病效果与卫生角度来看,这样做很不好”,也太有点想当然了。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只有亲口尝一尝,自己不尝,让实验室尝,就说隔夜中药不能喝,不科学。

方有大小,药有多少,病有缓急,胃有强弱,只讲“两次(一剂药按常规煎两次)药液混合均匀后,再分数次在一日内服完”的一般,轻者疗效差,重者伤胃肠。退休前有位领导,在某大都市的皮肤研究所开了一个处方,医生要求煎二次混合后分两次冷服,一个处方近三十多味药,轻者15、20克,重的30、40克,六十多岁的病人,要一天一剂2次服完,结果一道药喝下去,立马腹痛吐泻不止,急诊住院。中医治的不是病灶、不是细菌病毒,是活生生的人的病,煎服必须要以临床就诊病人的生命客观为根据,遵循《黄帝内经》:“气有多少,病有盛衰,治有缓急,方有大小,……气有高下,病有远近,证有中外,治有轻重,适其至所为故也”的“适”的原则。当然,药馊了、熬焦了,是不能喝的,这是一个生活常识。饭菜馊了,变质了,有点头脑的人都不会吃,何况中药乎!(黄开泰。中药究竟该怎样煎服。上海中医药报,2018年4月20日第16期第11版。)

病情有缓急,脾胃有强弱,药味有厚薄,药量有多少,中药的煎服一定不能机械。凡规定时间、规定喝药量,都不符合实事求是的中医原则。中药煎服,有一般原则,有具体方法,临床中药需要在一般原则内,根据病人的病情、消化能力,确定具体的喝药次数、喝药量。喝药次数、喝药量还要根据病情变化,随时调整,或增加,或减少,以“适”为准。但“适”的把控在病人,医生原则指导,病人随机应变,才能获得最佳治疗效果。机械、僵化,刻舟求剑式的煎服,很难有好的疗效。

1.第一道药先用水浸泡半小时至一小时,加水量宜多,熬好药之后最好淹过药,保证每一味中药都能够熬出来,这是药效的基本保证。

2.大火熬开后改用小火,一般药熬15分钟到20分钟(感冒药15分钟,其它一般20分钟),医生特殊交待的除外。

3.一般药熬三道,熬好一道喝一道,喝完一道后再熬下一道,不要将三道药混合,保证药液新鲜。

4.根据药液的多少,每一道药一次或分次服完后,再加水熬下一次。每道药液倒出后,药渣干着放在药锅内,切勿加水浸泡,防止中药变坏。

5.开始喝药,量不宜大,小量开始,如量太小,可逐渐加量,以胃不难受、不影响吃饭为原则,也就是以不伤胃为标准。每个人的胃气强弱不同,多少量合适,根据自己情况掌握。

6.除非特殊要求,一般饭前喝药,喝热药,不能喝凉药,凉药很容易伤胃。

7.一般慢性疾病,每天喝药二至三次,可以根据病情,适当增加或减少喝药次数。发烧感冒、病重危急等病人的喝药量和次数,根据病情确定,一般宜热喝少喝勤喝,甚至点滴入口即可。不能伤胃是中药煎服重要原则。

8.切忌主观规定一剂药喝几天。按照上述要求,顺其自然,若水加多了多分几次喝,水加少了少分几次喝,多久喝完就多久喝完。

9.在每一味都能充分熬出的前提下,可以调整加水量,加少了可以增加,加多了可以减少。也可以调整喝药量,少了可以增加,喝多了可以减少,最好从小剂量开始,开始就大量喝,恐怕伤胃。

10.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久病、慢性病,喝药千万不要急,少量为佳,病重可增加次数,贵在坚持。欲速不达,只有假以时日,病才能彻底痊愈。量大不仅治不了病,还可能伤胃肠,出现其它情况。(黄开泰。中药煎服有讲究。上海中医药报,2018年4月27日第17期第4版。)

(0)

相关推荐

  • 熬药喝药·黄开泰讲中医天命篇

    文化的意义,不外两类,一类逐利,一类为人.逐利,以物为本,要争要杀,是一条"未央绝灭"之路:为人,以人为本,要和要爱,是一条"无有终时"之路. 沉溺在唯物唯利. ...

  • 执业药师考点9:中药煎煮服用

    李时珍指出":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鲁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 说明古人已认识到煎煮过程中,有诸多因素影响煎煮质量. 01 用具 铁器在煎煮过程 ...

  • 《走进辨证论治》第六章2

    中药煎服应当符合中医理论原则 中药大多是自然的动植物经过炮制而成的饮片,需要再次加工后才能服用.现在一般的加工方法,或为汤剂煎煮,或为散.丸内服,汤剂占临床的绝大多数.1995年版高校教材<方剂 ...

  • 中药煎药与服药方法

    阅读更多血压文章 了解中草药汤剂的正确煎服方法,对患者很有裨益,很多患者不知道如何煎药,这里我们特发送湖北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宋磊.黄馨怡撰写并发表在<光明中医>上的这篇文章,内容科学严谨 ...

  • 中药煎药服药常识(转载)

                                                转自:佛手仙人掌  摘自<中医中药秘方网>   中药给药煎药服药方法 中药的疗效除与剂型的类别有关外 ...

  • 中药虽好,煎煮不易!这里有份“中药煎煮大全”

    很多市民吃中药,却不知道如何煎煮,特别是年轻人,一锅里乱炖一气也是有的.好医还要配好药.江苏省中医院药学部主任束雅春为大家讲解如何科学地煎煮中药. 1.煎煮中药前要不要清洗药材? 一般情况下,中药不需 ...

  • 中药煎煮方法全在这了.快收藏!

    ▲ 华医世界 ▼ NO.01 一般药物煎煮方法 1.选择器具:砂锅.瓦罐.搪瓷.玻璃次之.不可用铜.铁.铝锅.以免发生化学变化影响疗效. 2.煎药用水:洁净为主,也可选择自来水.井水.蒸馏水. 3.煎 ...

  • 高清图解:中药煎煮之法!(一图读懂)

    中药汤剂的煎煮是一门学问,看了这张图,会成为熬制中药的达人! 中药的正确煎煮方法 一.煎药容器以砂锅为最好,搪瓷器皿次之,不锈钢锅更次之,严禁用铁器. 二.中药入煎前一般应先用水浸泡30分钟以上,或遵 ...

  • 中药煎煮,这些细节你注意到了么?

    煎药       煎药是门很深奥的学问.需要学习的内容多不胜数,更有许许多多的小细节,如果一旦将其忽略,就会导致这一锅药煎煮失败.甚至将有益疾病的成分转变成对身体不利的成分. 1.煎药前要浸泡 药物在 ...

  • 再谈中药煎煮

    传统中医认为,煎煮中药首选砂锅!煎煮中药,选择器皿是很重要的,熬药首选砂锅.瓦罐,传统中医认为,煎煮中药选择砂锅.瓦罐,这样才能更好的让中药发挥出它的功效,也不容易出现药材与器皿的化学反应.接下来是搪 ...

  • 中药煎煮时间怎么把握?

    中药煎煮时间怎么把握?

  • 中药煎服指南:一副中药有没有效,关键看这5点

    做价值的传播者,一路同行 \\\\'看完中医,总会开上一些中药,但关于中药的服用,人们有很多疑问."这个中药怎么煎?""每次煎中药的时候,要放多少水?"&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