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火旺 , 泥土情 】/ 孙卫昌
炉火旺 , 泥土情
孙卫昌
农村人的古旧生活方式总是把家庭的大事小情放在冬季来办理,一是农事作务活动暂时缓解,人们多能腾出时间来相互帮忙料理繁杂事宜。二来是过事所需莱蔬便于储放,特别是肉类及冷冻物品容易保存。所谓地闲月天,人从容。一般事情也能遂心如愿,人一辈子无非就是过几个大事,婚丧嫁娶,做满月贺大寿,既要体面,还得节俭,毕竟腰包里的硬货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活又说回来了,如今的居家过岁月过事,只需电话联系一个服务队,把票子码展,说明自家的规模设想,所需要的一切就是一串电话的事,一条龙服务应有尽有,一切搞定。单等日期临近,件件桩桩都会呈现在你的面前。主人只需烟茶招呼,指定地点,什么搭彩棚,摆灶具,甚至连先天请来的执事们午饭,晚饭都由服务队接手料理了。
可是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一家过事,就得动用多半条街道的男女劳力,一切过事用品全靠执事们在各家各户腾挪借用才行。
男婚女嫁是人生的大事,从古到今,人们都非常重视。置办婚嫁妆饰,都是操心劳神的事情,一个宴席需要的物品繁杂琐碎,从莱蔬食物到日用细软,举行仪式的用品亦必不可少,一日多次的跑集镇,奔商店,忘记了的再买,不合适又得更换。特别是在举行婚礼的前多天,男女双方的家人就开始忙碌了。割肉,买菜,购烟酒,请厨师,搭宴棚,张灯结彩贴对联……当然,还有一个重头戏——请大总管。大总管,由主家定,通常是村里或族里有威望,有能力的男人担任。大总管请来了,他会根据过事的规模大小,按各人的特长安排活路,并用大红纸张贴公布,谁干啥,一目了然。
在我们村,我们街道一般人家过事时都有一套非专业的专门人员来组织,只要执事头干文爷一来,那就万事具备,只欠东风了,只要他答应了的事,一定会如期而至的,他除了热心公众的事情外,还常年经手本街巷的大小红白喜事,并知晓了谁家有什么像俱是过事必须要用的,而且只要遇到了困难,他总会出头露面,硬挪硬抬,不想出借的人也碍于他的面情,只好应允,他也总是一句话:谁家也不能把东西置全,但家家都要过事,方便别人也是方便自家。
那时过事最关键的是请执事的第二天早晨,为整个宴席做基础主角的___盘高灶,它是这场宴会的关健所在,宴席的烹炸煎熬,走油锅,烧高汤全凭于斯,我们西社的盘高灶高手是五十叔,他到现场后总是吧嗒吧嗒抽着旱烟,吩咐小工倒水和泥,和泥用的麦秸要稍长些,泥性要窝到盘好,盘高灶用的胡七要挑选结实的,有棱角,等到一切准备停当,他才从后腰梁上取下他的泥瓦刀,慢条斯理的规化位置,预定尺寸,这时主人家灶房的饭食也收拾好了,于是大家先洗手吃饭,饭后开始正式动手起灶台。
记得有一次在他刚吃完饭,正撂碗时,他家里来人说有急事要他回去一趟,他这一走,确实是有紧的要事,一时半会真的来不了咧!盘高灶的话路就暂停下来了,可是时间不等人,过一会大厨师就要上灶,开始宴席的准备工作!主人家急的团团转,总管也着急的不行,这时候不时不响,该找谁呀?当时的我虽然年龄不大,但也多次给人过事帮忙和泥打下手,盘高灶的活路也知晓个八九不离十,于是就毛遂自荐说;叫我试试看。主家和总管虽有疑虑,但也只能这样,总管说;这娃伶醒,就叫他干,或许他还是个好使唤的主儿……
接了这个差事,我用老五爷的瓦刀,重新规化了高灶所用的物件,问清了要用三连锅还是四连锅。首先用干砖垒了三个前低后高的砖墩,这叫步步高升势,也是利于火势向后传递热量的,在砖墩上铺上一块一尺五宽的长板作为基础,在木板上平摆胡七敷上麦秸泥,开始垒灶墙,每页胡七边棱夹泥挤实,第一个锅灶下安顿好吹风道,灶磁位置,再着实闽力立栽墙壁,这时麦秸泥需要随时涂抹外边角,里边角用小长胡七块衬贴抹泥,载立墙时计算第二个锅,第三个锅的距离,预留火道加隔堵墙,两侧保持一致,炉门是垒高灶的关键部位,需要用砖头固定,既要坚固,又得方便搭柴禾或者搭煤炭,一般灶墙以一立胡七上加一堵锅圈为好,锅圈胡七的卧凹形需要用旧砍刀来慢慢削剁,大概成形后用麦秸泥着重糊贴,这时用备好的铁锅尝试着敷泥贴住锅外治泥浆转动,以防露烟,后面的二锅三锅甚至四锅,依次加盖用胡七剁削好的盖沿敷泥抹圆,在各个铁锅的连接处设置(活动)的堵块,以便调节各锅所需的热量。最后在高灶末端堵设出烟口,粗垒一个立式烟囱,等基本成型后,用瓦工用的铁泥壁(工具)大量使用略长丝的麦秸泥重新在垒成的高灶墙壁里外重新再涂一遍浆泥,以起到坚固,美观效果,最后覆盖吹风道,调整好铁炉磁位置,可视其锅底的高低和烧柴还是烧煤而定,待这些步骤基本完成,就能安置全部铁锅加少量水,点火试用,泥面稍干后即可正式投入使用了。
专门应用于做蒸锅,烧碗的矮灶,乡间统称为"地雷",那就简单多了,在主灶不远处,找一干净卫生处,就地挖一小圆型土坑,坑基外面用砖块围成下大上小,高五,六十公分的圆形堵墙,预留好炉门和出烟口,用浆泥涂抹结实,架上蒸锅,糊严锅圈口,以不篡烟为好既可。
关于垒制高灶的经过就是这些,这也是我的第一次亲手干泥瓦匠活计,后来也曾垒过几个,效果也挺不错,这是一种乡情的回忆,也是那个时代的一种动感地带的劳作景象,当人们端上热气腾腾的臊子面,当参加宴席的人们个个吃得嘴角流油,当端起热情似火的肉丸子高汤,我只有欣慰和愉悦!那时的人们是那么的纯淬和热心,待人行事是多么的憨厚与友善,那是流淌在血脉里纯真和豪情。
2020年12月14日
于眉邬岭下
●
【锣鼓曲调】/ 孙卫昌
【偶见订马掌 勾起农耕文化情 】/ 孙卫昌
主一位编 :张主彦
副 主 编:沉 穗
编一位委 :王宏民 万 毅
编委一位 :郭 旭 韩 晓
编委一位 :巨 石 薛光炜
顾主编问 :周海峰 苦 艾
主编顾问 :亓宏刚 蒲家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