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村落】刘家村的建筑古韵
刘家村的建筑古韵
浙江省兰溪市黄店镇刘家村民居始建于明代正统时期,距今有五百八十余年的历史,是兰溪从甘溪到建德大洋的必经之路,为古代兰溪经刘家通往严州的官道。整个村庄的道路均用鹅卵石镶嵌而成,长一华里、宽三米余的古街,展现了刘家村古代繁华的景象。现存有明清代建筑二十余处,其中明代厅堂尚存六座,清代四座。刘氏宝训堂为村上最大的厅堂,建于明朝十五世纪七十年代隆庆庚午年(公元一五七〇年)闰三月。一七五三年后进三间因烧香失火被焚,后于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一七五九年)重新建就三开间三进二天井。圣世瑞徵木门坊,建于乾隆五十年(公元一七八五年),牛腿、雀替等雕刻仙鹿、花草、人物等,工艺精致。门前有一鱼型塘,造型逼真。敬胜堂为前厅后堂楼,专雕门面,前进明间五架梁带前后双步廊,后进楼明间前廊为卷棚式,规模宏伟。整个村庄建筑排列有序,纵横分明,结构别具特色,保存也较完整,为研究明清以来江南古建筑的结构和风格,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刘家村坐西北朝东南,依山傍水,地势高低错落有致,前依朱家沧源溪,背靠后山,像一把庄严高大的“金交椅”,把整个村落环抱其中。后山与梅塔山相连,宛如一条青龙奔腾跳跃而来;右边一条长长的山垅叫白虎垅。村落对面的铁钯山耸峙,飞凤形山起伏,山峦逶迤,与旖旎的白露山相接。加上村口象征“朱雀”的鲤鱼形新塘,及樟树下的石五(谐音玄武)塘、吃水塘,使整个村落形成一个“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为格局的典型的生态环境。
刘家自然村口有五棵距今370余年的古樟树,并有鲤鱼形的新塘,里边的踏步是鲤鱼的腮,一口圆井是鲤鱼的眼睛,小溪上的石条是鲤鱼的翅膀,樟树下洗衣的地方又似鲤鱼的尾巴。整个造型如鲤鱼斗水,鲤鱼跳龙门。象征着刘家村财源不断,如跳动的鲤鱼,一浪高过一浪。蜿蜒曲折的小溪以及樟树下的吃水塘、石五(玄武)塘,还有一口麻石砌成的泉井,还有那远处古老的刘家堰,为刘家村的旱涝保收提供了物质保障。
古代,刘家自然村有九堂三庙一厅一祠一亭一桥一校及五樟五塘一泉一古堰之称。九堂三庙一厅一祠一亭一桥一校,九堂有:宝训堂、光裕堂、承德堂、怀德堂、尚义堂、仁义堂、燕翼堂、敬胜堂(后改名为敬承堂)、敦义堂。三庙有:纪念舒元舆母亲的永隆庙,及观音庙、尊亲庙。一厅为高厅。一祠为义报祠。一亭为一心亭,一桥为八定桥,一校为仪三学校。五樟五塘一泉一古堰,五樟为村前的五棵古樟树。五塘为新塘、石五塘、吃水塘、五午塘、踏脚塘。一泉为村前全部用麻石砌成的四方形边长达6米高达6多多深石四泉。一古堰为横亘于朱家溪上的一条古堰坝。整个图景构成了刘家独特的村落风情与徽式建筑风貌。村中主要道路呈人字形分布,主要有2条,一条是贯穿全村的古驿道,其长达500米,从村前的下坟头到村后的上街路。村前以祖墓为始,村中以五棵古樟树、新塘(鲤鱼型塘)及宝训堂、进士牌坊为中轴线,向四周延伸。另一条是从新塘的鲤鱼型嘴巴开始向敬承堂方向,而后又与主道连通,形成一个环绕全村的古道。刘家古道全用鹅卵石砌成,在古代,刘家不论晴天,还是雨雪天,人们都可以穿着布鞋行走其间,而不至于使鞋子湿掉。其间巷道星罗棋布,主要有巷道有8条。具有“九宫八卦”之称。“九宫”为九个厅堂,“八卦”为主要的八条道路。历代以来刘家村百姓辛勤劳作,凭借天时、地利、人和之优势,在村内兴建了大量的厅、堂、民宅,与村中主要道路(至今保存非常完整),此时村落格局基本形成。
刘家村整个村落以一条暗藏的古河道(小溪流)作为中轴线,把村子分成两半。古代人利用村落的地势营建古溪、古民居、古厅堂,并利用风水原理,将村落环境布置得井井有条。
刘家村的古圆洞门,是古代用于防盗的寨墙。只要关闭洞门,外人就进不了。
全村铺满的鹅卵石,就是下雨天,也不湿鞋子。便于生活。民居中户户相连,楼上相接,既可以做到家家户户的联系,也可以在战争年代用于防火、防盗。
根据宗谱综合刘家村史,贞行人口兴盛,明朝崇祯年间挖掘筑起大厅前的大新塘,并种上了五棵樟树,塘占地面积七百多平方米,距今三百六十余年。新塘象形鲤鱼,小桥头走下来的踏步像鲤鱼张开的嘴巴,靠近水塘有一口人工挖掘的圆井,如鲤鱼的眼睛,在小溪道上又镶嵌着几块条石,如鲤鱼的鳍,在樟树下,又做成两边分开的台阶,似鲤鱼的尾巴,鲤鱼的头部朝向村中小桥头的小溪,如鲤鱼戏水。这项工程表示全村家家五谷丰登、年年有余。这是刘家古人的杰出创造。二零一零年开展村庄整治,面貌焕然一新。新塘上方是进士牌楼,牌楼里边是辉煌的宝训堂。
樟树下有吃水塘、石五塘,还有一口石四泉。新塘旁有一口塘叫五午塘,塘上是光裕堂。
卵石筑成的全村石子路,从隆庆年间开筑,延续到乾隆年间,全村大街小巷全是石子路,总计足有五百余米。二零一零年,开展村庄整治,石子路也进行了整治,面貌焕然一新。
刘家村共有五座桥梁横跨朱家溪上,有夏唐的夏唐桥、刘家的群乐桥、新唐的紫金桥、东坞的东坞桥、高丼的高丼桥。
新唐紫金桥建桥历史最久,为民国时期建筑。为石板桥。其余四桥皆为石拱桥,以刘家群乐桥最为美观。
群乐桥是刘家村通往余村及前畈的必经之路,横于朱家溪。因河流西移改道而原石板桥八定桥弃用改架木桥,因洪水冲击,几经损毁。一九七六年,上级出资一千元,由当时村为首者刘志丰、刘应棠、刘雪昆发起,建造近一年修竣。一九九五年,由台胞刘雪龙捐资,刘雪江、刘雪虎主持建于群乐桥正中,名为慈恩亭,为供村民、过往行人憩息、等车、避雨之用。
古河道(小溪流):刘家村整个村落以一条暗藏的古河道(小溪流)作为中轴线,把村子分成两半。古代人利用村落的地势营建古溪、古民居、古厅堂,并利用风水原理,将村落环境布置得井井有条。
刘家村有古井6口,刘家新塘的井眼是为人造的鲤鱼的眼珠子,是为造型而用。新唐古井等均为饮用水源。
刘家古墓形成于明代,主要安葬刘家祖先的坟墓,是刘家村村民祭祀祖先的重要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