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后工作的些许感悟与体会
清华大学优秀博士后
为表彰做出突出成绩的博士后研究人员,清华大学自1997年开始组织评选“清华大学优秀博士后”。“清华大学优秀博士后”奖每年评选一次,每次评选十名左右。评选对象为进入我校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满一年以上(含一年),中期考核结果优良,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科研道德、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并取得突出成绩和研究成果的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
杜艳君,能动系,2013年于北京理工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2013-2018年于清华大学能动系攻读博士学位,师从丁艳军教授;2018年获得博士学位后继续在能动系从事博士后工作,合作导师李政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TDLAS)测量理论及应用研究,建立了高精度、免标定WM-DAS气体参数测量理论和方法。在站期间获得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一等资助和特别资助,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一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一项。在Optical Express等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SCI论文5篇,申请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1项。在站期间作为访问学者与德国计量研究院和德国波鸿鲁尔大学开展TDLAS相关合作研究。
2018年9月,博士毕业的我加入了清华大学能动系热测研究所开始博士后研究工作,有幸得到了合作导师李政教授和丁艳军教授等各位老师的悉心指导,能够和勤奋、进取的同事和同学一起工作,对于我博士后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两年的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忙碌又充实,回想起来,确实有许多经验和教训值得总结,借此机会与大家分享共勉。
入站初期,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博士后研究课题的选择。对于我个人来讲,我在博士期间的课题是偏向于理论基础研究的“基于分子自吸收发射光谱的气体参数诊断”,经过五年的学习和研究,对于这一领域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和体会,博士后研究工作是否继续博士期间的课题方向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一方面,继续博士期间的课题可以让自己有一个较高的起点和研究基础,从而使博士后期间的工作更加顺利;另一方面,五年的研究学习也让自己对相关领域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给了自己一个重新审视和调整研究方向的机会。综合这两方面因素以及与合作导师的深入讨论,我最终选择了偏向于基础应用研究的“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TDLAS)气体参数测量理论及应用研究”作为我的博士后研究课题。该课题不仅和我博士课题具有一致的光谱学、光学理论基础,可以利用相似的实验设备和实验条件,也在我博士研究方向基础上作了一定的修正,在理论和应用价值上都有所提升。
在奥兰多参加OSA成像与应用光学会议
随后的博士后研究工作也证明了我选择的正确性,凭借着博士期间坚实的理论基础,以及激光吸收光谱这一新兴技术在工业应用中的巨大潜力,博士后在站期间,在TDLAS测量算法方面发表了多篇SCI论文及发明专利,并承担了多项企事业合作项目。
研究学习中的积极交流和拓展国际视野也是十分重要的。我有幸在博士期间受基金委资助,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Bruggeman教授课题组开展了为期一年的博士生联合培养学习,其间主要进行等离子体自吸收发射光谱实验研究,这对我掌握光谱学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技能有着很大的帮助,也让我对国际上光谱测量领域的研究现状有了更深入、更直接的了解和认识。博士后期间,我也有幸受邀作为访问学者,赴德国计量研究院和德国波鸿鲁尔大学合作开展了基于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技术的应用研究,这对我研究视野的开拓益处良多,让我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问题,听取不同研究机构、不同学者对研究工作的评价,也能够更好地发现问题,改进方法,发现测量方法的更大潜力。与此同时,和国际上优秀学者的交流也帮助我保持跟随科研前沿,保证自己的研究不落伍。
与合作导师赴德国亚琛工业大学交流访问
另外,博士后阶段是我们由博士生阶段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研究,到独立进行科研工作的过渡阶段。在这一阶段,国家和学校都非常鼓励我们独立申请科研项目和研究基金。基金申请书的撰写过程不仅是对研究课题的凝练与思考,也是对我们独立完成科研工作很好的锻炼机会。在站期间,我也充分利用这些机会,结合自身研究经历、课题组背景和国家战略需求,积极参与各种基金申请,成功获得了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等多项基金资助,这也进一步提高了我从事科研工作的信心。在准备申请材料的过程中,课题组的各位老师耐心指导,从选题到研究方法、内容的讨论,再到申请书的撰写,都给了我极大的指导和帮助。
以上就是我在博士后工作期间的一些经验和体会,让我们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共同努力,相互学习,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