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风起,一起看看2019年越南五大并购案
2019年,在越南发生了较多企业并购投资,有些并购金额高达数亿美元。一起来看看五大并购案。
01
韩国合作方向温纳集团注资10亿美元
2019年5月16日,越南温纳集团(Vingroup)与韩国SK Group集团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韩国SK集团将投资10亿美元购买温纳集团的股票,成为后者的战略合作伙伴。
收购股票完成后,温纳集团的注册资本将增至近342990亿越南盾,其中SK Group是最大的外资股东,持有6%的注册资本。
SK集团是韩国最大的多领域投资企业之一,业务领域包括电信,技术,电子,能源,物流和服务。2018年SK集团在全球40多个国家开展业务,营业额达1320亿美元,总资产达到1840亿美元。
去年,SK集团还投资了4.7亿美元,成为越南马山集团(Masan Group)的最大股东之一。同在2018年,温纳集团向另一位韩国投资者——韩华集团(Hanwha)提供了价值4亿美元的优先股。
随着韩国“南向政策”的鼓励指引,越来越多韩国企业进驻越南。
02
温纳集团和马山集团价值数亿美元的握手
2019年12月3日,温纳集团和马山集团达成合作。
温纳集团将其旗下的零售公司 VinCommerce和农业公司VinEco与马山集团的日用百货股份公司合并,成立一家充分利用两大集团优势,在越南具有出色竞争力和领先规模的零售商。
合并组建公司之后,温纳成为新公司股东,而马山集团掌管业务运营。
这起合并价值近10亿美元,旨在联合双方的优势,打造越南独一号的线下零售商,以对抗来自外资的竞争,建立越南自己的零售渠道和网络。
03
两大银行向外资战略合作伙伴出售股权
2019年初,越南外贸银行(Vietcombank)发布通告,说明将向新加坡的GIC Private Limited和日本最大的金融机构之一的瑞穗银行出售1.11亿支股票。
出售完成之后,GIC将持有该行2.55%的股份,而日本瑞穗在本次增购之后,共持有15%。
收购完成,外贸银行收回2.65亿美元。
GIC和瑞穗的投资,使越南外贸银行的注册资本增加到37.1万亿越南盾(约合16亿美元),并为满足巴塞尔国际协议关于资金安全标准奠定了资本基础。
大约6个月后,越南银行的另一巨无霸——越南投资与发展银行(BIDV)也宣布将接受韩国KEB Hana银行出资购买其15%的股份。
这项交易刚刚在11月完成,至此,KEB Hana斥资约203,000亿越南盾(相当于约1万亿韩元)持有BIDV银行6.033亿股股票,并承诺至少持有5年,支持BIDV在6个重要金融领域的业务。这项交易帮助BIDV成为越南注册资本最大的银行,达到402,200亿越南盾。
04
日本住友公司投资越南保险和物流业务
12月18日,住友集团旗下的住友人寿保险公司花费了超过4万亿越南盾(约合1.73亿美元)购买了越南保险巨头——保越公司的非公开发行股票,从而将其持股比例,从17.48%提高到22.09%。
收购完成后,住友公司成为越南保越保险的第二大股东,仅次于越南财政部(持股68%)。
早在2012年,住友人寿就出手3.4亿美元收购越南保越公司的股份,彼时被认为是越南保险行业的经典收购案。
另外,与上述并购相似,2019年7月5日至8月2日期间,住友通过其子公司SSJ Consulting Vietnam购买了越南最大物流企业Gemadept Corporation近2970万股股票,相当于10%的注册资本。
交易完成后,SSJ Consulting成为Gemadept的第二大股东。
值得注意的是,在交易时,SSJ Consulting Vietnam刚刚成立仅一个月左右,其股东结构包括住友(51%的资本),日本海外基础设施投资(46%的资本)和Suzuyo(3%的资本)。
这是住友首次投资越南最大的物流企业,根据当时股票的市价,这笔投资估计为8000亿越南盾。
05
牛奶行业的大鱼吃虾米
越南乳业集团(维纳妙公司-Vinamilk)在今年3月宣布,将收购木州牛奶品牌(Moc Chau Milk)。该品牌归GTN食品公司所有。
维纳妙公司计划以每股13,000越南盾的价格,收购GTN食品公司1.17亿支股票,将对后者的持股比例提高到49%。
尽管GTN食品的董事会不同意这一收购提议,但该公司的各大股东最终还是对收购开了绿灯。
维纳妙公司成功购进GTN食品公司的9000万股股份,将其所有权提高到38.54%。
经过多次收购,维纳妙公司现在将其在GTN食品公司中的所有权增加43.17%。不仅如此,维纳妙公司最近已通过董事会决议,决定购买更多GTN食品公司的股份,以达到75%的所有权,从而完全支配该公司。
12月18日消息,目前有一家公司针对GTN食品公司的收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坊间传闻,实施收购的背后正是维纳妙公司,如果情况属实,维纳妙公司将很快将持股比例提高至74.57%左右。
可能不久的将来,木州牛奶品牌将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