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越是有格局的人,越懂得这四重人生境界
中国古人最注重的就是人的内在修养,要求人们修身养性,做一个有德行的人。所谓“内圣”,就是自己的内在修养要达到一定的高度,而不是取决于外界对自己的承认。一个人的品德高不高,关键还是在于自己。
曾国藩晚年读书,感慨于古人的见解之高明,越读越觉得自己对古人的教诲理解不够深刻,即使理解了,能够认真去实践的也不多。曾国藩认为,古往今来的圣贤,心胸都非常宽广,之所以能够有大境界,是因为做到了这4点,一个人如能真诚对待,格局自然高了。
第一重:笃恭修己而生睿智
曾国藩说这是北宋理学家程颐程颢的学说,二程是宋朝著名的儒学大家,理学理论的奠基人。在自我修养上,他们注重一个人的态度问题,只要诚恳谦虚,认真修养自己,自然会变得聪明睿智。
曾国藩在诫子书中说:“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修己,就是自己追求自我上进,不扰乱他人。笃恭,则态度谦和,不骄不躁,则万事可成。真正聪明睿智的人,都会从这四个字上认真要求自己,既能避免惹祸,处世也会如鱼得水。
第二重:至诚感神而致前知
曾国藩说这是孔子的嫡孙子思的思想,子思上承孔子,下启孟子,是儒家五大圣人之一。子思认为一个人如果真在诚心诚意做事,自然会感动神灵,可以预知未来的事情。
我们学习了唯物主义以后,就知道这句话有些唯心主义,对现实没有太大意义。不过,这句话的重点是“至诚”,这是儒家最高的思想境界。《中庸》说:“唯天下至诚,方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只有正心诚意,才能做天下之大事,拥有立足于社会的本领。为人不可不诚实,做事也不可没有诚意。
第三重:安贫乐道而润身睟面
安贫乐道是孔孟思想的主要主张之一,中国读书人几千年来,无论才气有多大,职位有多高,都向往安贫乐道的生活。安贫乐道是读书人追求的生活方式、处世原则。
安贫乐道,不是安于贫穷、追求贫穷,是不见钱眼开,不慕权贵。安贫,是人生不得志时,坚守原则,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乐道,是人生低谷时,仍然追求真理,追求上进,积极进取的精神。
第四重:观物闲吟而意适神恬
曾国藩说这是陶渊明、白居易、苏轼、陆游的思想,这四位诗人,虽然处于不同的时代,但是一看到他们的名字,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归隐山居、山水田园。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白居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辟天下寒士俱欢颜”,都是豁达开朗、超凡脱俗的人生态度。
曾国藩认为人生在世,难免为红尘的俗事所累, 功名利禄、物质私欲,是人人都在追求的。不过,人生的乐趣不是只有钱财,把欲望看得太重,把自己逼得太紧,就失去了生活的意义。偶尔放慢脚步,学学陶渊明、白居易,放浪形骸,逍遥自在,也是人间一大美事。
知难行易,人生的修养是一辈子的事,能达到高的境界更是不容易。
古人的修养境界,我们如能略知一二,铭记于心,在生活中严格约束自己,时时精进自我,心胸自然宽广,格局自然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