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长津湖》:真实的长津湖战役比电影更惨烈

9月30日上映的《长津湖》彻底火了!

首日破两亿,两天破6亿,三天突破10亿!

电影《长津湖》讲述的长津湖战役,是抗美援朝最残酷惨烈的战斗之一。

战斗发生在71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赴朝作战的第一个冬天。

他们在零下30多度的酷寒环境下,凭借超乎寻常的战术设计与过人的意志,与武装到牙齿的美军展开殊死对决,最终挫败了敌人的嚣张气焰,扭转了战场态势,书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战争史奇迹。

现在,朝鲜战争虽然结束了60多年,战火硝烟已经渐行渐远。

但是,那些永远长眠在朝鲜白山黑水间的志愿军英灵,却是我们心中永存的丰碑。

今天分享《血战长津湖》一书与电影《长津湖》一样,都是为了让我们永远记住那些冰封的丰碑,记住长津湖的英雄,记住不该忘却的历史!

位于朝鲜半岛狼林山脉东侧的长津湖,长年冰封积雪、峭壁环绕、人迹罕至,几乎不为外人所知,但1950年11月发生在朝鲜战场东线的艰苦鏖战,让长津湖家喻户晓。

有史学家称,长津湖之战是中美双方王牌部队改变历史进程的一场决战。

但是也有一些人认为紧急入朝志愿军9兵团连过冬的服装都未换上,就在零下三四十度与装备精良的美军交战,犯了所谓兵家大忌。

然而,在历史的进程中可能会有无数个假设和如果,但最终结局只能有一个,历史终将成为历史。

其实,无论长津湖之战是不是拐点,有没有改变历史进程,这场在冰天雪地的长津湖展开的惨烈悲壮、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最残酷会战的长津湖之战,都将载入史册被我们铭记。

01

1950年7月8日,美国总统杜鲁门任命麦克阿瑟为联合国军总司令,出兵干涉朝鲜内政。

与此同时,我国于7月13日决定抽调兵力25万余人,组建东北边防军。

同时,将第9兵团调至津浦、陇海铁路沿线地区,随时准备策应东北边防军。

10月8日,毛主席正式发布命令:出兵朝鲜,抗美援朝

为保守志愿军入朝参战的秘密,志愿军着朝鲜人民军军服入朝,夜行昼伏、严密伪装、封锁消息。

入朝二十天,麦克阿瑟竟没有发现一点蛛丝马迹,甚至乐观的准备回美国过圣诞节了。

1950年10月25日,志愿军第118师首先在温井地区与韩国军队接触,仅6个小时,就全歼一个步兵营和一个炮兵中队,毙伤俘484人。

温井战斗俘虏的南韩士兵

后来,10月25日被定为抗美援朝纪念日

由于温井之战歼灭的是战斗力低下的南韩部队,并没有让美国佬有所警醒。

11月1日,39军发起的云山战斗,歼灭美军1800余人,才真正让美军对志愿军有所重视。

战斗中发生了极具戏剧性的一幕。

志愿军第39军116师346团4连到达云山城公路大桥时,面对守桥的美骑1师8团3营M连,直接排着纵队整齐地走向大桥。

警戒该桥的美军士兵可能认为他们是韩国军队,不仅没有查问,居然还和志愿军士兵握了一下手。

志愿军进城以后,直接吹着冲锋号把美军骑1师8团3营的营部连窝端了。

02

比起西线的战斗,东线要更为残酷,志愿军第42军的两个师艰苦鏖战,顽强地阻击美军和韩国军队的北进。

为了保障东线的安全,10月12日,毛泽东和中央军委给华东军区发电报,要求9兵团于11月15日前开赴东北。

然而10月底,朱德总司令专程赶赴山东曲阜孔庙,给9兵团团级以上干部召开了抗美援朝动员大会,要求即刻开拔却没有现场明确具体作战任务

由朱总司令这么高级的将领来做动员,让正在进行仓促备战的9兵团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和任务的艰巨性,甚至有了在美军敌后进行游击战的心理准备。

朱总司令与9兵团司令员宋时轮(右)

后来的事实证明,9兵团的预想是非常准确的。

第9兵团是前身是历经战火洗礼、作风顽强、战功赫赫的华东野战军精锐部队,曾经在孟良崮战役歼灭国民党军整编第74师,在淮海战役中围追堵截让杜聿明部队成为瓮中之鳖。

但是9兵团的作战对手美军陆战1师不是无名之辈,而是美国陆军中的常胜将军、王牌精锐

而且,这个师不仅参加了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还于1945年在天津、青岛等地登陆阻挠解放战争。

现在,又在朝鲜狭路相逢,可谓仇人见面分外眼红。

陆战1师师长史密斯更是一向小心谨慎、稳扎稳打,40公里的北进路程竟然走了十几天。

入朝作战前的陆战1师部分人员装备

11月中旬,东线“联合国军”已基本占领长津湖地区,逼近朝鲜临时首都江界,并计划于11月27日发动总攻。

此时刚刚入朝的志愿军9兵团,也在行进间完成了作战部署,居然巧合地把总攻时间定在了同一天。

这次冥冥之中的决战,9兵团责任重大。

因为江界是朝鲜政府在朝鲜半岛建立的最后一个政府所在地,后面就是鸭绿江。

朝鲜已无路可退,志愿军也无路可退。

03

与战事正酣的西线相比,而东线的长津湖地区却在平静之下酝酿着一场激战。

虽然战斗还未开始,志愿军却面临着生死考验。

一方面是吃,部队入朝大多只携带了七八斤炒面,到朝鲜不久就断粮了,后勤部门甚至搜集被炸死的骡马作为军粮。

173团团长李斌在战斗动员讲话时,战士们哭着说:“我们不怕死,也不怕冷,我们唯一的要求就是请求团长能够多给我们发几个土豆充饥……”

大家的话没说完,团长就蹲在地上掉下了眼泪,他也将近两天没吃东西了。

尽管如此,志愿军战士们饿着肚子义无反顾地走上了战场,他们甚至盼着战斗赶快打响,好缴获美军的食品。

另一方面是冷,由于战况紧急仓促入朝而导致作战准备不足,棉服供应严重匮乏,官兵甚至穿着薄棉衣、戴着单帽、穿着单鞋,到达零下30多度的战场。

很多官兵的鞋子跟脚冻在了一起,鞋子脱不下来,由于没有经验,就伸着脚在火边烤,冻硬的鞋烤化了,脚也一起烤烂了。

仅27军80师第239团2营6连140多人,近120个人脚被冻坏。

向长津湖行军的9兵团战士

战争大幕徐徐拉开,谁胜谁负,战争的铁血法则将给出答案。

11月27日16时30分,长津湖战役打响。

最早开始战斗的是新兴里。

长津湖地区如同巨大的“Y”字,Y字右端的节点是新兴里,左端节点是柳潭里下碣隅里位于三条线中央,最下方是水门桥

长津湖地区示意图

新兴里的战斗打响后,战士们都把连日来心里憋着的气,狠狠地撒在了美国兵身上。

在志愿军强大的进攻意志下,战斗很快由阵地战变成了歼灭战,随即又变成了追击战,甚至还全歼美军“北极熊团”并缴获了团旗。

战斗到后期,几乎所有人都参加了追击战,连驾驶员、通讯员、医务人员,所有能上前线追的人都参与了追击。

但是,志愿军付出了巨大代价,239团三个营打到最后合并成一个营,三千多人最后只剩下了几百人。

不少人不是被敌人打死,而是在追击中被累死,被饥饿导致的猝死,以及负伤后运送不及被冻死。

04

与新兴里几乎同时开打的,还有柳潭里战斗,但这里要血腥十倍。

柳潭里位于长津湖以西约10公里,东接狼林山,依山而下的溪流在此汇集成河,泻入长津湖。

但此时的柳潭里却没有小溪流淌和鸟语花香,饥饿和严寒无时不刻在考验着冰天雪地中奔袭的志愿军战士。

尽管在后勤补给和武器装备上严重落后,但是他们以不怕苦、不怕死、不怕疲劳的顽强精神,将一个个劣势转化成优势,又逐渐将优势转化成胜势

11月27日22时,总攻发起前,79师在战前就通过大范围的穿插迂回包抄,完成了对柳潭里之敌的割裂与包围。

幸存的美陆战队员这辈子都忘不了寒冷冬夜中,他们看到的犹如海潮般涌来的志愿军战士,以及他们冲锋时发自肺腑深处的呐喊声。

战斗中,双方都打红了眼,有一个连队指导员眼球都被打出来,又塞回眼眶继续指挥战斗。

一夜激战,很多高地都经过多轮反复争夺,志愿军通过巨大牺牲对美军形成合围态势,占据了战场绝对优势。

比如,236团的1营,从一个加强营的兵力,打成了一个加强排,营连级干部几乎全部牺牲。

战斗中,美军还使用了大批人类战争史上最残忍的武器——凝固汽油弹

美军飞机投掷凝固汽油弹爆炸后,会炸出很多火星子,四处飞溅的火星子沾到身上就会烧着,一会儿的工夫就能将一个大活人烧成灰,即使不死也是重伤。

由于志愿军补给和装备都处于劣势,尽管美军已经成为瓮中之鳖,但是志愿军却迟迟不能吞下。

至28日黄昏,美陆战1师被分割在柳潭里、德洞山口、下碣隅里、古土里和真兴里等五个孤立的地域。

05

美军被包围后的等待,仿佛是等死。

美军的高级指挥官,在生死的选择面前,决定开始撤退

擅长打歼灭战的志愿军官兵,绝不允许煮熟的鸭子就这样从嘴边飞了。

但美军却是轻易任人宰割的羔羊,主攻的58师的172团、173团近乎损失殆尽,也没有将敌人围歼。

172团2营由一千多人锐减到余百人,短短两天,营长已经记不清牺牲了几任。

172团1营3连连长杨根思,战斗到最后一刻,抱着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

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只有杨根思和黄继光被授予“特级战斗英雄”称号,杨根思所在的3连也被命名为“杨根思连”。

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

激烈的战斗场面刺激着每一个参战者的神经。

但是战争中最惨烈的场面,却是最安静的死鹰岭。

受命坚守在死鹰岭阻敌逃跑的172团2营6连,他们全部被冻死在阵地上,没有一个活下来。

美军的战斗素养非常之高,其撤退并不是毫无章法的溃散逃跑,而是一场有规有序的突围战斗。

加之9兵团司令员宋时轮迟迟不让26军预备队前出战斗,导致担负阻敌任务的59师、60师,既要阻止美军南退,又要堵住美军北援,战斗甚至比主战场还要激烈,也因此付出了惨烈的牺牲。

59师参谋长和一个团政委牺牲,60师最后剩下不到一个团的兵力。

尽管如此,志愿军也难以阻挡美军撤退的坦克装甲洪流。

06

在最后关头,志愿军9兵团找到了一个阻击敌人的绝佳地点,那就是水门桥

水门桥位于长津湖古土里以南的6公里处,桥下就是悬崖峭壁万丈深渊,美军的装甲部队必须经过这个大桥,才能够撤出长津湖地区。

只要炸掉这座大桥,美军将无法跨越万丈深渊的峡谷,水门桥成为了陆战第1师生死攸关的一道屏障。

尽管志愿军先后3次将桥炸毁,但还是严重低估了美军的战斗保障能力。

美军仅用1个昼夜就架起了一座载重50吨、可以通过所有型号的坦克和车辆的钢制桥梁。

美军修复后的水门桥

其实,志愿军不是没有发现美军架桥、也不是没有发现美军撤退,而是因为12月8日夜间气温骤降到零下38度,造成志愿军大量冻伤冻死。

水门桥旁边的高地上,58师172团的一个营几乎全部被冻僵,同时酷寒使所有武器都不能发射,部队完全丧失战斗力。

当志愿军的追击部队抵达水门桥的时候,他们目睹了自己战友悲壮的场面。

尽管9兵团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但取得的战果却是巨大的,不仅将不可一世的美陆战1师重创,而且将东线的联合国军全部击退。

长津湖战役,是一场双方都不愿意回忆的战役,因为这一场血战太过于残酷。

1952年9月,第9兵团从朝鲜回国,车行鸭绿江边,司令员宋时轮要司机停车,下车后向长津湖方向默立良久,然后脱帽弯腰,深深鞠躬。

当他抬起头来时,这位满头花白的将军已经泪流满面,不能自持。

这一颇具悲情色彩的场景,无疑是对这场战役惨烈程度的最好注解。

铭记历史,是为了铭记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和平。

愿先烈们安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