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溶血与血管外溶血摘录于丁香园lx123lx123
一、溶血性贫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分类
(一)红细胞内在缺陷 (遗传性缺陷) 所致的溶血性贫血
1.红细胞膜缺陷: 常见的有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HS)、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遗传口形细胞增多症。
2.红细胞酶缺陷:常见的有丙酮酸激(PK)缺陷症、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 PD) 缺陷症。
3.珠蛋白异常: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
(二)红细胞外来因素 (获得性缺陷) 所致的溶血性贫血
1.免疫因素: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 )、血型不合所致的溶血性贫血、药物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2.非免疫因素:
(1)生物因素:感染、生物毒素(如蛇毒)、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
(2)化学因素:化学物质和化学药物。
(3)物理因素: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心血管创伤性溶血性贫血、严重烧伤。
此外,尚有红细胞获得性膜缺陷,如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
二、按溶血的部位分类:
(一)血管内溶血(intravascular hemolysis):红细胞在血循环中以溶解方式破坏。
(二)血管外溶血(extravascular hemolysis) :红细胞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中被吞噬细胞吞噬而破坏,特别是通过脾 脏时被破坏。
(三)原位溶血(hemolysis in situ):幼红细胞未成熟就在骨 髓中被破坏。又称红细胞无效性生成(ineffective erythropoiesis)。
常见的血管内溶血:异型输血,PNH,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
常见的血管外溶血:自身免疫性HA温抗体型,红细胞膜、酶、血红蛋白异常。
阿尔法地中海贫血溶血发生在脾 脏,贝塔地中海贫血为骨 髓内溶血,属于原位溶血。
1.提示血管内溶血的检查
(1)游离血红蛋白 正常血浆中仅有微量的游离血红蛋白,约 10~40mg/L 。血管内溶血时可以增加。
(2)血清结合珠蛋白 正常为 0.5~ 1.5g/L, 血管内溶血时血清结合珠蛋白降低。急性血停止约 3~4 天后,血浆中结合珠蛋白才复原。
(3)血红蛋白尿 血红蛋白尿时尿常规示隐血阳性,尿蛋白阳性,红细胞阴性。
(4)含铁血黄素尿 指尿常规镜检时发现脱落上皮细胞内有含铁血黄素。主要见于慢性血管内溶血。
2、提示血管外溶血的检查
(1)胆红素 血管外溶血时常伴高胆红素血症,总胆红素增高。其中以血清游离胆红素增加为主,结合胆红素少于总胆红素的 15% 。慢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由于长期高胆红素血症导致肝功能损害,因此可合并肝细胞性黄疸。
(2)24 小时粪胆原和尿胆原排出量检查 临床上较少应用。
三、临床分类:按发病和病情可分为:
1.急性溶血:红细胞在血管内以溶解方式破坏。破坏数量多、速度快,临床症状常较为明显,并伴有高血红蛋白血症、血红蛋白尿或含铁血黄素尿。
2.慢性溶血:红细胞多在脾 脏被破坏,破坏数量较少、速度较慢,临床症状一般较轻,血中游离血红蛋白轻度增高,不伴有血红蛋白尿或含铁血黄素尿。
四.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及意义
1.溶血性贫血的筛查试验(F-HB、Hp、血浆高铁血红素清蛋白、Rous、红细胞寿命)
原理:血管内溶血时,大量血红蛋白游离至血浆中,使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增高。血浆中的游离血红蛋白需与结合珠蛋白(haptoglobin,Hp)结合后被输送至肝分解,故使血浆结合珠蛋白减低。通常每升血液中结合珠蛋白的含量可以结合1.3g 游离血红蛋白。当血浆中的游离血红蛋白量超过结合珠蛋白的结合能力时, 血浆中结合珠蛋白便被消耗殆尽。剩余的游离血红蛋白有一部分可转变为高铁血红蛋白,与血浆中清蛋白结合形成高铁血红素清蛋白(methemalbumin),在血浆中出现。大部分剩余的游离血红蛋白可通过shen(不知道为啥shen变成了敏感词汇)排出(血红蛋白shen阈为1.3g / L),出现血红蛋白尿(hemoglobinuria)。从shen小球 滤过的血红蛋白大部分随尿排出,少部分被shen小管 上皮细胞摄取,在小管 上皮细胞内转变为含铁血黄素。这种含有含铁血黄素的上皮细胞脱落随尿排出,即为含铁血黄素尿(hemosiderinuria)。
·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测定(F-HB)
参考值:<50mg/L
血管内溶血——明显增高;
血管外溶血——正常
·血清结合珠蛋白测定(Hp)
参考值:0.7-1.5g/L
各种溶血时均有减低,血管内溶血时减低最为显著
·血浆高铁血红素清蛋白测定
阳性说明有严重的血管内溶血
·含铁血黄素尿试验(Rous试验)
参考值:阴性
原理:铁离子在酸化的低铁qing化物溶液中生成蓝色的铁qing化物,即普鲁士蓝反应。如尿液中脱落的shen小管 上皮细胞中含有含铁血黄素,显微镜下可见尿沉渣中深蓝色物质出现,即阳性。
临床意义:慢性血管内溶血时可阳性,并持续数周,常见于PNH。溶血初期可阴性。
·红细胞寿命测定(CO呼气试验)
正常人 红细胞寿命为100~130天,平均125天左右。 缩短多见于红细胞溶血性贫血疾病正常红细胞半衰期25-32天,溶血性贫血时小于15天
2.红细胞膜缺陷检测(红细胞渗透脆性、AGLT50)
·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原理:测定红细胞对不同浓度的低渗氯化钠溶液的抵抗力(最小抵抗力---开始溶血时氯化钠溶液浓度; 最大抵抗力---完全溶血时氯化钠溶液浓度)
脆性增高:(开始溶血>0.5%, 完全溶血>0.38%)主要见于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也可见于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脆性减低:常见于海洋性贫血,也可见于缺铁性贫血。
·酸化甘油溶血试验(AGLT50)
参考值:AGLT50 >290s。
结果呈阳性,即AGLT50小于290s,常见于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25-150s)、shen功能衰竭、慢性白血病、自身免疫性溶贫和妊娠妇女
3.红细胞酶缺陷的检测:(G6PD、PK、P5N’、Heinz bodies)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测定(G6PD)
正常人荧光很强,G6PD缺陷者荧光很弱或几乎无荧光,杂合子可能中等荧光。
·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阳性或高铁血红蛋白还原率减低:见于G6PD缺陷症,可作为该病的筛选试验。
·丙酮酸激酶测定(PK)
正常PK荧光在20分钟内消失,PK严重缺乏的60分钟不消失,杂合子25-60分钟消失。
·嘧啶5核苷酸酶(P5N’)
红细胞5'-嘧啶核苷酸酶(5'-NT)是细胞溶酶体中的一种水解酶,红细胞5'-嘧啶核苷酸酶(Pyrimidine-5'-Nucleotiase)活性下降多见于溶血性贫血。
·变性珠蛋白小体生成试验(Heinz bodies)
参考值<30%
G6PD缺陷常高于45%
4.珠蛋白生成异常的检测(HbA2、HbF)
·血红蛋白电泳(HbA2) / 血红蛋白A2测定
HbA2增高——诊断β轻型地中海贫血的依据
HbA2减低——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贫血可有减低
·胎儿血红蛋白/抗碱血红蛋白测定(HbF)
参考值:成人<2%,新生儿55-85%
HbF增高——地中海贫血明显增高,重型可达80-90%,白血病、再障、淋巴瘤可有轻度增高。
5.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检测(Coombs试验、CAT试验)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试验)
红细胞表面包被不完全抗体,见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新生儿溶血病
·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说明患者血清中存在不完全抗体,不用于诊断,主要用于Rh或ABO妊娠免疫性新生儿溶血病母体血清中不完全抗体的检测
·冷凝集素试验(CAT试验)
某些AIHA患者冷凝集素效价很高
6.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检测(Ham试验、SHT试验、蛇毒因子)
·酸化溶血试验(Ham试验)
阳性见于PNH,PNH患者的红细胞对补体敏感性增高,也可见少数发作的AIHA。
·蔗糖溶血试验(SHT试验)
阳性见于PNH,可作为筛选试验,阴性排除PNH,阳性再做Hams。某些AA、巨幼贫可见轻度阳性。
·蛇毒因子溶血试验——PNH特异性试验
7.显示红细胞代偿增生的实验室依据
(一)网织红细胞计数 增高。
(二)红细胞形态改变 外周血涂片染色检查可见到提示gusui(这也敏感词汇??)中红细胞系代偿增生旺盛的红细胞形态改变。如红细胞大小不匀、出现嗜多色性红细胞、点彩红细胞、Howell-Jolly小体、Cabot环、有核红细胞等。有时见到某些特殊类型的异形红细胞,如球形细胞、椭圆形细胞、靶形细胞、裂细胞等。
(三)gusui:gusui幼红细胞显著增生,以中幼红和晚幼红为主,常有粒红比倒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