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亚兰丨母亲的布鞋(散文)

我在家的时候喜欢穿一双布鞋,那是母亲做的一双鞋。鞋面是草绿色的,鞋口边沿用黑布条滚边,鞋面下边用白布条滚边,鞋底是橡胶底的。虽不十分美观,但在我心里是喜爱的,不仅耐穿,而且吸汗透气性强,穿着舒适贴心。

我到山西后,母亲给我做了一双千层底的布鞋。鞋面是红色的,上面用彩色丝线绣了一枝梅花和两只蝴蝶,鞋口也是用黑色布条滚边。我穿在脚上,惹得街坊四邻啧啧称奇。按理说在山西除了极少数年龄大一点的穿自己做的布鞋外,年轻人嫌样式陈旧,几乎不穿,更别说是绣花的了。那是母亲一针一线纳的鞋底,辛勤做出来的一双鞋。从小到大,我穿过母亲做的鞋不计其数。我的眼前不由得晃动着母亲纳鞋底时的情景。

记得胡麻收割后,母亲把晒干的一捆捆胡麻抱到院子里,用木锤头敲打胡麻穗,目的是保留胡麻秸秆的完整,然后把胡麻秸秆浸泡在麦场旁边的水井里。浸泡一两个月后,从水中捞起摊开晾晒。晒干后一棵棵剥离胡麻秸秆薄如蝉翼的坚韧表皮,束成一把一把,用双手在腿上搓成两股的麻花绳,最后穿针引线密密地纳在洁白的鞋底上。鞋底太硬,先用针锥在鞋底上扎个窟窿,再把针穿到洞眼里去,就省力多了。即使这样,母亲的手常常用针扎得溢血,叫胡麻绳摩擦得伤痕累累。

母亲忙于农活,没有过多的时间做针线活,只好白天干活,晚上在油灯下纳鞋底。在一个上面印着花的小瓷盘里,斟上菜籽油,用棉花搓成一小股麻花绳,浸没在菜籽油里,用火柴棍拔拉出半截点燃,然后伴着跳跃的火苗飞针走线,经常到深夜。红红的火苗忽明忽暗,母亲的身影和跳动的火苗在土墙上映射出来。冬闲时,母亲每天坐在炕上纳鞋底,一纳就是一整天。

后来市场上出现了功不可没的白色和乳白色的塑料鞋底,从此母亲少纳鞋底。可是一家人穿的鞋照样母亲一个人做,最主要的是自己做的鞋耐穿舒适。

母亲做了一双乳白色塑料底的,给我捎回来。我说不要绣花的,她就用了格子布的鞋面。鞋内底是淡黄色的,里面垫着一双绣了花的刺绣鞋垫,我一直穿旧了还是舍不得扔。

一双鞋做起来委实不易。先剪不穿的旧衣,浆洗旧布,用白面打成糨糊,把结实的旧布用糨糊沾在一起贴在报纸上,糊成袼褙,在太阳下晾晒。晒干后,依照鞋样剪鞋底,鞋面,鞋内底,滚边的黑白布条,然后沾鞋面、鞋内底。把鞋口,鞋边用布条滚边缝一圈,最后绱鞋。这其间饱含着母亲多少的辛劳和对子女的款款深情。

现在时代发展变化很大,很多年轻人打工在外,喜欢穿布鞋,又不善于做。尽管市场上销售各种各样的布鞋,这时候好多鞋店应运而生,如雨后春笋般地在街上悄然兴起。用机器绱鞋,快捷方便,绱鞋的人络绎不绝,鞋店因此生意火暴。而鞋店销售的鞋底是黑色橡胶底的,耐磨,一双橡胶底鞋面穿破了,鞋底还完好无损,还可以在原来的鞋底上再纳一双。除了绱鞋外,其他的还得自己做。

母亲知道我的鞋码,有一双鞋样专门是我的,和父母弟妹的鞋样叠在一起夹在一本大书里,装在针线笸箩中。里面放着剪刀、顶针,针头线脑一类的。

母亲每天除了做一日三餐外,做针线活是必不可少的。即使住在县城,也不忘把针线笸箩搬到那里,好像这些已经成了她的宝物,丢弃了变得索然寡味,心中似乎缺少了什么。

作者简介:幽兰,原名宋亚兰,青海省民和县中川人,土族。现居山西运城。新媒体《行参菩提》2018年度十大金牌作家。



(0)

相关推荐

  • 散文《回忆过年做鞋的母亲》 陈久平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根据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体!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家里的人过年必须有一双新鞋.那个年代,村里的人是买不起鞋的.过年的鞋都是母亲们亲手做.母亲当年 ...

  • 《行摄生活》-90【千层底布鞋】

    布与线 手与情 你穿过布鞋吗?一针一线密密缝制的布鞋.大约70年代前出生的人应有这样的记忆,"已经睡了一觉醒来,妈妈还在昏暗的油灯下,纳着厚厚的鞋底或搓着长长的麻绳."我是有这样记 ...

  • 非遗之礼丨宝龙斋传统布鞋制作技艺

    平遥永庆斋(宝龙斋前身)鞋坊创建于清代同治五年(1866),坊间以手工制作千层底布鞋和绣花鞋而闻名,店铺设在古城明清街市楼南,其手工制鞋工艺历经百余年不衰,传承至今. 宝龙斋千层底布鞋一直沿用传统手工 ...

  • 俺娘纳的千层底

    前几日在一家布鞋店闲逛,一双人工做的"千层底儿"布鞋吸引了我.一问价格,吓了一跳.售货员说:"一双500元."虽然穿着非常舒服,但最终因为价格原因没舍得买. 商 ...

  • 【中州作家】乐悠悠:土布鞋(之二)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No.802] 土布鞋(之二) 河南南阳      乐悠悠 我从小看着母亲做土布鞋长大.沿着我的记忆,土布鞋带着我一路前行.我对土布鞋的款式.性能.用材,及工艺流程记忆犹新 ...

  • 宋亚兰丨落榜之后(散文)

    艳花长得像一朵含苞待欲放的莲花,不高不低的身材,高挺的鼻梁,小翘的嘴巴,说话柔声细语,走起路来带着细碎的步伐,仿若一个诗书里走出来的古典美人.高考以两分之差名落孙山,为此忧心忡忡. 她清楚地记得,那天 ...

  • 宋亚兰丨第一次冒险(散文)

    我们的村子北面是一座高山,也就是一排连绵起伏的高山,其中面对村子的是我们村里的佛山,隐隐约约地可以看到山顶上有一棵大树和几棵小树,以及山腰上几颗稀稀落落的树木,那里大多数是杏树,榆树,和杨树不等. 翻 ...

  • 宋亚兰丨端午记忆(散文)

    这些年忽视了家乡过端午的习俗,好像与之渐行渐远. 在山西过了端午节,不禁遥想起家乡过端午的情景来,那些尘封在记忆深处的浓浓故乡情. 村里的母亲们早早筹备好花线.每天支棱起耳际,时不时地聆听着货郎的拨浪 ...

  • 宋亚兰丨逛集(散文)

    回到家的第三天,有闲情雅致在内心涌动,想到集上去逛逛,也就是官厅镇.打了出租车司机的电话,车一会儿就来到了家门口. 一路上,熟悉的风景从车窗外一闪而过.一种亲切感从心底油然而生,仿佛见到了久别重逢的友 ...

  • 宋亚兰丨过清明(散文)

    四季更迭,节气周而复始,又是一年的清明节到了,不由吟诵起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句来.在杜牧的诗中清明仿佛是跟雨联系在一起的,而在我的记忆 ...

  • 宋亚兰丨下雪了(散文)

    半夜忽然醒来,隔着窗帘透过来一片白亮亮的光,心中猜想是不是天快明了.也懒得起来看时间,只觉得四周一片万籁俱寂,似乎没有黎明前的征兆.没有鸡鸣声,也听不到鸟啼声,还有楼上窸窸窣窣的脚步声.大概是月光吧, ...

  • 宋亚兰丨浆水(散文)

    山西人是不吃浆水的.我在山西想浆水,就想起故乡来.想起故乡,就想回一趟家,看看那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和家乡的父老乡亲们. 我不知道浆水的起源,发展和过程,只知道家乡人爱吃这一道特殊的食菜. 浆水, ...

  • 宋亚兰丨种土豆(散文)

    今天我从菜店买回来一袋土豆,像是刚从地里挖出来不久,带着一点新鲜的泥土.洗着带有泥土的土豆,小时候种土豆的情景渐渐映入脑海. 我们那儿家家都种土豆,简直就是土豆的世界. 春播的时候,我们把土豆从土豆窖 ...

  • 宋亚兰丨那些素不相识的人(散文)

    那天,下午四点多钟,寒风凛冽.我上班时路过学院西二门,看见门口有一个中年男子在卖水果,我递给他一张一百元的纸币,想买一个柚子.他问我能不能扫二维码,我说手机里没钱.这时他转身去询问旁边卖糖葫芦的那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