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保彰丨正月十六,敬宅神(散文)

正月十六,俗称宅神日,也有“十六夜,炸麻花,扛笆斗,舞火把,撩人骂,送牛桩。”的说法。在豫东地区则延续着正月十六太阳没出来之前敬奉宅神,以祈求家里的宅神能在新的一年里保护自己的家庭和全家人平平安安。

为感受敬宅神的氛围,当天我起了个大早,因为在头天的晚上与沈丘县槐店镇长安西路王美华老人有约,让他在“宅神生”的这天等着,亲历一下“宅神日”的过法。

当日零时30分,我从睡梦中醒来,是被附近劈里啪啦的爆竹声所震醒,看看与王美华约定的时间尚早,便夜间打开电视机看电视。凌晨4时许,接到了王美华的电话,说他起床了,马上就要敬宅神呢。我如约而至,在王美华家偌大的宅院内,王美华老人和老伴都早早地起了床,堂屋内的方桌上,两只蜡烛正闪烁着赤红的光芒。老两口摸摸索索地从柜子里拿出了香蜡纸炮,开始着敬奉宅神的祭祀物品:刀头(猪肋条肉)和五果(香蕉、橘子、梨、苹果与核桃)。

时至4时30分,伴随着远远近近的鞭炮声,王美华老两口颤颤巍巍地将堂屋当门的方桌搬到院子里。见我有点疑惑,王美华老人则解释说,在大年初一至正月十六,除了“破五”之外,所有的烧香敬神都是在自家的堂屋内进行的,正月十六的宅神爷生日,也跟“破五”的一样是在室外进行的。因为宅神是护卫着本家的宅院的,宅子里的所有角角落落都归宅神爷来管,所以不宜在自己家的堂屋里进行的。

王美华老人和老伴将家里的方桌抬到院子里的正中央后,照例摆放好刀头(猪肋条肉)和五果(香蕉、橘子、梨、苹果与核桃)。外加小麦、玉米粒、高粱等五谷,火纸、冥币和鞭炮。王美华老人告诉记者说,宅神就是自家宅院里的神,仅次于灶神,掌管着全家老少的幸福安康,若得罪到了宅神,少则家中失火、被盗或家中常有病人,让人防不胜防。为啥要在太阳不露面时敬宅神,因为宅神是小神,也就相当于小巫,在二月二日是土地爷生日,宅神属于财神爷管。所以当天家里厨房里烧火用草木灰在当天是不能倒出去的,只能等到二月二土地爷生日的时候才能到自己家的麦田里撒上一个麦穴用的圆形。

说话间,王美华老人用铁锨在附近的空地上掘了一铁锨湿润的泥土,然后用双手将泥土捧到了放在院中的放桌上,夫妻俩郑重地向宅神爷敬上香,磕了几个头。之后放了一大挂鞭炮,然后将放置在方桌上的新鲜泥土捧起来,在本家宅院上的东西南北说个方向各留下一点泥土。象征着宅神爷能再一年四季保佑宅院内平平安安,心想事成。

相传正月十六日,俗称宅神日,也有“十六夜,炸麻花,扛笆斗,舞火把,撩人骂,送牛桩。”的说法。在豫东地区则延续着正月十六太阳没出来之前敬奉宅神,在天未放亮之前,摆上6色礼,燃放鞭炮,将新掘的泥土撒在家里宅院的四个角,象征宅院里有吉祥的新土,以祈求家里的宅神能在新的一年里保护自己的家庭和全家人平平安安。

结束语/沐浴在浓郁的年味之中

过了正月十六,在豫东人的眼里,年味渐渐地淡去了。从除夕起步,一路走来,写除夕、写初一、写破五……一路写来,越写越让我难以释怀。因为不仅仅我在十年前被市县邀请为民俗的撰稿人,也不仅限于曾编辑撰写了大量的豫东民间习俗。写下这组民俗文章,让我沐浴在乡风旧习之中,与众多的读者真切的感受到“过了初一都是年,日日都是习俗日”的温暖的新年气息里。

我并非是民俗专家,以我这年纪,充其量也只能是民俗的爱好者。写这组浓郁色彩的年味的稿子,源于在农村土生土长,再次返乡回老家过年,虽然没有了儿时记忆里原汁原味的年味,但让我真切的感受到了老家就是留住乡愁的根,感知了什么是血浓于水,什么时候也改不了、忘不掉家乡的民俗。过年的旧风俗虽我不能改,却慢慢地体现到了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每一个过年习俗都寄寓了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愿景。所以我就一路写来,采写中,根据本人掌握的新春习俗、方位、人群,往往是在知道下一个过年习俗的第一时间,就像教师备课般的将习俗、人物等固定好。托熟人陪同采写,目的是能采写到原汁原味的新年习俗的本色。尽管有些习俗却被现代的物欲所遮掩,但老祖宗能延续下来对新生活的热望和追求,却丝毫没能够改变。有些是地域的民俗,有些是真真切切不可忽略的文化遗产。因此,我高兴,我参与,我体验,我采写。从除夕到正月初一再到正月十六的年尾巴,我总是带着好奇,带着梦想,带着发掘的希望,走进每一个信奉传统的家庭。在这里我欣喜地感触到,我付出,我收获,我高兴!

真心感谢为支持这组系列稿件的朋友们,再次感谢所有配合我工作的民间艺人们,以及为我采写提供帮助的仁人志士们,感谢为提供帮助而不留名的向导们,向你们真切地说声:亲爱的朋友们,所有的乡间民俗都是我永远写作的动力源泉,感谢你们为我搭建了探索民俗的平台,真心地谢谢你们,衷心地祝福,祝你们快乐生活每一天!

作者简介:


朱保彰,男,七〇后,《周口晚报》资深记者,致力民俗挖掘,打捞乡土记忆。



(0)

相关推荐

  • 新年正月初一到初七的吉凶运势查询

    李双林 / 文 为了让大家可以平安顺利的过好新年,李老师整理了从初一到初七的运势吉凶以及民俗讲究,春节是我们非常重视的一个节日,也是我们最隆重的节日之一.在今天我们就要忘掉去年的不愉快,整装迎接新的一 ...

  • 正月初五“迎财神”,牢记“忌1事做5事”,老传统别丢了

    春节前后是民间习俗最多的时期,尤其是进入正月以后,几乎每天都有相对应的习俗,这些都是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老传统",但无论哪一种,都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其中对" ...

  • 精品&龙神开光 涟源龙塘龙王信仰习俗调查与思考

    2011-10-24 09:00 作者:李晓容 来源:娄底新闻网 涟源龙塘古为梅山常安乡,素有春节舞龙的传统.在以井边为中心的十多个村里,到现在还保留着春节舞龙,正月初一出灯.十五圆灯化龙的习俗. 笔 ...

  • 朱保彰丨正月十二,敬天地风调雨顺(散文)

    农历正月十二,这天被称作"十二漏屎日",又叫"搭灯棚日",在豫东周口地区则称为"风神日",家家户户都用高粱秸扎"扫地娘娘" ...

  • 朱保彰丨正月十一请女婿(散文)

    正月十一,是传统的"子婿日",又称"请紫姑日",也叫"炮龙节".在沈丘.淮阳和郸城三县交界处的周边乡镇,上了年岁人的家里还延续着正月十一岳父 ...

  • 朱保彰丨正月初九,放许愿灯(散文)

    正月初九,这天是传统的大年俗,是玉皇大帝的生日,俗称"老天爷生".从一大早开始,沈丘县的大街小巷被浓重的硝烟味包裹着,鞭炮声此起彼伏,家家户户都在庆贺玉皇大帝的生日. 为真切感受为 ...

  • 朱保彰丨正月十四,纸扎走马灯(散文)

    农历正月十四,这天叫搭灯架日,也有"搭彩蒯","迎紫姑神"之说.豫东地区流传着这样的说法:正月十三试灯.十四搭灯台.十五正灯.十六碰灯和十七摔灯.也就是说从正月 ...

  • 朱保彰丨年初六,抢财神(散文)

    当日晚11时许,我来到做水果生意的邻居李老三家.虽然临近子夜,但李老三家里仍是灯火通明,两支朱红的蜡烛闪着彤红的火苗,把正墙上的财神画像照得活灵活现.李老三坐在沙发上,客厅里的方桌上,摆放着刀头(猪肋 ...

  • 朱保彰丨“破五”赶瘟神(散文)

    正月初五,是新年正月初一过后第一个习俗"破五".和着远远近近"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一大早我便来到沈丘与郸城交界处的白集镇王楼村,到村民王仲夷与他一起感受&quo ...

  • 朱保彰丨欢欢喜喜庆新年(散文)

    时值普天同庆的快乐时光,回到老家过新年,感受农村过节的纯年味. 初一零时二十分左右,堂哥燃放了3个开门炮之后,我们和大伯一家睡着的男女老少都起床了,每人都穿上了年前买的新衣服.大伯吩咐一家老少的分工和 ...

  • 朱保彰丨烧秋(散文)

    写下这个很俗的标题,我确实感到于心不甘--只缘与每天痴心攻于闪亮新闻标题的制作,讲究的是文章标题的艺术风格和吸引眼球,当然不是标题党之流.但一时又想不出更合适的题目,所以姑且就用它了.俗就俗吧,至少能 ...

  • 朱保彰丨笔墨印记(散文)

    时序更迭,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紧跟改革开放的步履行走了一万四千多个里程,每一步都见证了改革开放带来的沧桑巨变,蓦然回首都令人心潮澎湃.改革开放如春雷声声,沉寂的复苏了,麻木的灵光了,呈现出一派欣欣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