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ASCO第3天 | 乳癌HER2小分子靶药之争!来那替尼 吡咯替尼 拉帕替尼亮相ASCO

2019ASCO来到第三天,乳腺癌的数据也是精彩纷呈。今天为大家带来的主题是口服的HER2小分子靶向药怎么选。近几年,HER2的单抗突飞猛进的同时,口服靶向药物也纷至沓来,且多用于2线之后。今天借着ASCO,为大家展示一下小分子HER2靶药的精彩世界!

TBCRC022研究:来那替尼+卡培他滨治疗局部治疗失败的乳腺癌脑转移患者,颅内有效率最高44%!

来那替尼国外研发的口服小分子靶向药物,靶点包含HER1、HER2、HER4。去年作为乳癌延长巩固治疗获批。但近期研究显示,其在HER2进展后线挽救,甚至是脑转移的晚期乳癌患者中都有一定的治疗价值。相应的研究TBCRC022研究也在今年的ASCO大会上公布,同步上线JCO。一起来看一下数据结果。

研究纳入了her2阳性、进展的、具有可测性脑转移的晚期乳腺癌患者(92%接受过脑转移灶的手术或放疗)。所有患者接受来那替尼240毫克+卡培他滨每天两次750 mg / m2 14天,休息7天的治疗。按患者是否使用过拉帕替尼,分为拉帕替尼未治疗组(简称3A组)及拉帕替尼治疗组(简称3B组)。

患者既往治疗药物两组情况

结果显示:49例患者入组,3A组(37例)和3B组(12例)。在3A组中,脑转移灶的有效率ORR = 49% (95% CI, 32% ~ 66%), 3B组脑转移灶的有效率ORR = 33% (95% CI,10%至65%)。3A组和3B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5.5个月和3.1个月;中位数生存时间分别为13.3个月和15.1个月。腹泻是最常见的3级毒性(3A和3B组29%)。

未使用过拉帕替尼的3A组的患者接受来那替尼+卡培他滨治疗后的脑转移的疗效:

使用过拉帕替尼的3B组患者接受来那替尼+卡培他滨治疗后的脑转移疗效:

来那替尼+卡培他滨在晚期脑转的乳癌患者中展现出不错的临床疗效,这些患者基本均为接受过局部治疗而无法控制的患者,部分患者接受过多种HER2的靶向药物的治疗,具有较为严峻的治疗困境。来那替尼的研究为脑转移乳癌患者带来了切实可用的治疗方案,值得临床重视!

NALA研究:来那替尼+卡培他滨3线以上治疗乳癌,有效率32.8%,完胜拉帕替尼+卡培他滨!

NALA是一项III期随机对照研究,纳入621例已经接受过2种以上HER2靶向药物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所有患者按照1:1随机分组,分别给予来那替尼(240mg,每日1次)+卡培他滨(750mg/m2,每日2次)或拉帕替尼(1250mg,每日1次)+卡培他滨(1000mg/m2,每日2次)。

结果显示,来那替尼+卡培他滨和拉帕替尼+卡培他滨的6个月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47.2%和37.8%,12个月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28.8%和14.8%。6个月总生存率分别为90.2%和 87.5%,12个月总生存率分别为72.5%和66.7%。有效率ORR分别为32.8% vs 26.7%; p = 0.1201,疾病控制力率为44.5% vs 35.6%。安全性方面,两组治疗相关的紧急不良事件发生率相似,neratinib+卡培他滨组的3级以上腹泻发生率高于后者(24.4% vs 12.5%),因为治疗相关不良事件而终止治疗的患者比例低于后者(10.9% vs 14.5%)。

NALA研究为HER2多线耐药的患者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保底选择,为很多患者提供最后一丝希望!

吡咯替尼+卡培他滨二线治疗乳癌,有效率68.6%,成为新二线标准!

吡咯替尼国产研发的口服HER2靶向药物,靶点包含HER1、HER2、HER4。以二线治疗获批上市。此次,ASCO公布了吡咯替尼二线治疗Her2+乳腺癌患者的III期数据。

该III期研究纳入2016年7月-2017年11月国内279例既往接受过紫杉烷和曲妥珠单抗治疗的HER2+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患者按照2:1随机分组,分别给予每日1次吡咯替尼400mg或安慰剂(21天1个周期)联合卡培他滨(1000mg/m2每日2次,第1-14天),研究的主要终点是PFS。安慰剂+卡培他滨组疾病进展的患者则接受吡咯替尼的单药后续治疗。

结果显示,吡咯替尼+卡培他滨组患者(n=185)的PFS相比安慰剂+卡培他滨组(n=94)显著延长(11.1 vs 4.1个月),ORR显著提高(68.6% vs 16.0%)。安慰剂+卡培他滨组有71例患者在疾病进展后改用吡咯替尼单药继续治疗,这71例患者采用吡咯替尼单药治疗的ORR为38.0%,中位PFS为5.5个月。研究中最常见(≥5%)的3级以上不良事件为腹泻(30.8% vs 12.8%)、手足综合征(15.7% vs 5.3%)。

而在此之前吡咯替尼于2018年8月凭借II期临床研究的数据获批用于乳癌的二线治疗。该II期研究入组了128例经蒽环类和紫杉类药物治疗失败且复发/转移后化疗不超过 2 线的Her2+乳腺癌患者,比较吡咯替尼+卡培他滨与拉帕替尼+卡培他滨的疗效和安全性差异。结果显示,吡咯替尼+卡培他滨组相比拉帕替尼+卡培他滨组ORR显著提高(78.5% vs 57.1%),PFS显著延长(18.1 vs 7.0个月),疾病死亡风险降低63.7%。吡咯替尼的耐受性也好于拉帕替尼。两个二线的临床数据接近,也再次证实了吡咯替尼的二线治疗实力,拉帕替尼的地位不保。

总结

拉帕替尼、吡咯替尼、来那替尼三种小分子药物具有相似的治疗机理,拉帕替尼的国内二线治疗地位岌岌可危,即将被吡咯替尼取代。而来那替尼的3线以后的治疗数据及脑转移治疗数据更为后线增加武器,当然也期待其二线数据能否冲击吡咯替尼。HER2+的患者朋友在HER2单抗外用好三个小分子靶药,为自己的治疗获得更多的治疗机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