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证七型:血虚,血瘀,血热,血寒,血燥,血溢,血脱

血证在诊疗过程中,是常见病多发病,有时候也容易混淆,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

1、血虚:多是指人体血液不足,不能充分濡养脏腑、经络、形体,并且也不能维持人体正常的精神活动而出现一系列症状的一个病证。多表现为头晕眼花、毛发干枯、肌肤干燥、面色苍白,失眠、多梦、烦躁等。

常用方剂:当归补血汤,八珍汤,归脾汤等。

〔补充:血虚以女性多见,由于出现的原因或者兼症不同而应用的方剂也有所不同。〕

2、血瘀:中医认为凡是离开经脉之血不能及时消散和瘀滞于某一部位,或血流不畅,运行受阻,郁积于经脉或器官之内呈凝滞状态,都叫血瘀。常表现为疼痛如针刺刀割,痛有定处而拒按,常在夜间加剧等。

常用方剂:四物汤icon,桃红四物汤,桃仁红花煎等。

〔补充:血液淤积的部位不同,用的方剂也有所区别,还需要看病人的个体差异,一人一方。〕

3、血热:多认为是由于外感热邪入血中,血行加速而异常,表现为出血、发瘀等的病理状态,也可表现有发热、面赤、心烦意乱、口渴、失眠、烦躁、神昏谵语、斑疹icon等症状。

常用方剂:犀角地黄汤,清营汤等。

〔补充:病邪入血一般是疾病进展的情况,在用药方面除了用凉血解毒等中药还要兼顾病人的正气,并且积极纠正或者预防出血。〕

4、血寒:多是指寒邪入血,寒凝气滞,血行不畅机体表现为:手足冷痛,肤色紫暗,少腹冷痛,月经延期,经色紫暗,夹有瘀块,喜暖恶寒,得温痛减等症状。

常用方剂:温经汤,艾胶汤等。

5、血燥:中医认为是内伤的范畴,多是由于失血过多、温病icon后期,久病耗精血、瘀血内阻等原因导致,可出现风疹icon,湿疹,皮肤刺痒,雀斑粉刺,面红,疮疡肿毒,头目眩晕,大便燥结等症状。

常用方剂:皮肤血毒丸,复元汤等。

6、血溢:多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损伤,气虚不能摄血,又或者阴虚火旺icon,迫血妄行引起。主要表现的出血类病症。

常用方剂:云南白药,归脾汤等。

〔补充:出血类的疾病,多用西医西药治疗,可以配合一些补气补血,止血的中药饮片,综合治疗比较合理。〕

7、血脱:可以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或思虑、劳倦、房室、酒食所伤,也可由于慢性出血后,导致真阴亏损,血海空虚造成。多表现为面白,头晕目花,四肢清冷,脉空虚,又并发出血失血等症。

常用方剂:独参汤icon,参附汤,加减四物汤等。

〔补充:血脱是危重症,应积极控制原发病,纠正失血,早期干预休克的出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