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感情变坏,从这个错误行为开始
在我接过的咨询当中,几乎所有闹矛盾的情侣,都会犯过一个习惯性的错误。
就是当自己产生了焦虑,难过,不安的情绪时,都会习惯性地怪罪于对方,认为是对方的错。
比如对方总是打游戏,你很生气。于是你觉得是因为对方打游戏,害得你生气的;又比如对方回消息比较慢,你比较焦虑,于是你觉得是因为对方冷落了你,导致了你的焦虑。
其实事实上,真正让你难过的,是你自己,这一切跟别人无关。可能你会觉得很奇怪,难道不是因为他回微信太冷淡导致我不开心的吗?
抱歉,还真不是。
这些负面情绪其实一早就存在。造成负面情绪的原因,可能是早期的原生家庭问题,也有可能是以往的痛苦恋爱经历。
这些不好的经历让你产生了非常多的负面情绪,当时你没办法及时排解掉这些负面情绪,所以一直被隐藏起来,最后成为了你的潜意识。
人在面对潜意识的时候,所做出的应激反应是不需要经过大脑思考的,成为了一种本能行为。
就像你小时候被狗追过,那种害怕的情绪没有及时排解掉,就成为了你的潜意识,你长大了之后,只要看到狗,那种害怕的情绪就会自然流露出来了。
在亲密关系中也是一样的,当对方的行为和你曾经受过伤的经历比较相似时,他就会激活了这部分情绪,让你产生难过,焦虑不安等情绪。
这些情绪就像地雷一样,它一直都埋在那里,只是今天刚好有人踩到了它,炸了。
这不能怪罪于踩到它的人,因为这个人也是受害者。我们真正要做的是,排掉地雷。
为什么我们会产生这样的心理变化呢?
这一切都要从一个情绪ABC理论说起,情绪ABC理论的创始者埃利斯认为:正是由于人们常有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才使我们产生情绪困扰。如果这些不合理的信念存在久而久之,还会引起情绪障碍。
情绪 ABC理论中:A表示诱发性事件,B表示个体针对此诱发性事件产生的一些信念,即对这件事的一些看法、解释。C表示自己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
可以总结成一条公式:A(前因)+B(想法)=C(后果)
举个例子,对方不回复你的微信(A前因)+他不爱我,不在乎我了(B想法)=我要质问他是不是不爱我了(后果)。
你会发现,造成后果的不同,往往取决于你的想法,同样的前因,会因为不同的想法,而造成不同的后果。
你的男朋友上班不回你的微信,你很生气,觉得他不爱你。
突然你想起来,男朋友昨晚告诉你,他今天要给部门的人开会,然后你猜是因为这样才没办法看手机。然后你就释怀了,愤怒情绪都没了。
同样都是他不回你消息这个客观事实,但是两个想法却让你产生了不一样的情绪了。
这就是想法会给你带来的不良后果,除此以外,还会有一些不合理的想法,在影响着你的日常生活,比如:
绝对化要求
就是你会有一些想法是,我觉得自己必须要做到最好,我应该做到完美等等。基本都会有着“必须”“应该”这些绝对化要求。一旦现实与绝对化要求产生了冲突,就会非常痛苦。
以偏概全
这是一种习惯性将“个别案例”当成“常规事态”的想法,会习惯将生活中一些偶然发生的事情,当成了经常发生的事情。比如失恋了一次,就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遇到一次坏男人就觉得,男人没一个好东西。
放大负面结果
这种想法会让你将一些不好的结果无限放大,变成了一个非常严重的后果。比如考不上大学,这辈子就废了;我如果不好好表现,就没人会爱我了。
当你总是习惯性抱有以上的不合理想法时,你在生活中就会容易变得易怒,焦虑不安,遇事就容易生气,指责他人了。
说了那么多,我们应该怎么逃离这个怪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