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阳明病篇学习摘要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

人体内从胃一直到十二指肠、小肠、大肠、胃旁边的脾脏,脾脏有一个血管到胃的下方的甜肉,中医称「膵肉」,西医叫胰脏,中医观念胰脏是脾之大络,会在大包穴,就是极泉下六寸,渊液下三寸的地方,大包穴在管胰脏;脾包括脾脏和胰脏,统称为脾,脾脏血液很多,脏里都是藏血的,脾脏的血进入胃的下方,进入血管,让胃蠕动,食物进入十二指肠,胆的苦液、脾和胰的甜液、肝的酸液跑到肠胃里帮助消化,大承气汤、小承气汤,和煮药的方法,如果大便堵在大肠的地方,汤药吃下去,第一碗把燥屎打散、第二碗扫出去,因为打烂的地方很痛,所以第三碗让肠子蠕动,把痉挛缓和下来,小肠进入大肠交接的地方,就是盲肠,盲肠下面有段阑尾,很多人大便堵在阑尾这一段,就是急性盲肠炎,慢性盲肠炎就是堵在盲肠这段。如果脾脏的津液没有出来,肝汁没有办法分泌。胃里面津液丧失太多,胃里太燥热,任何东西一遇到热一定往上升,结果胆汁往上跑,第一个就是跑到嘴巴里,会吐苦水,第二逆回肝脏里,肝是全身的血脏、胆汁跑到血里面,造成全身发黄,诸如此类,在阳明篇里一一介绍,阳明就是腑,所以阳明篇都是讲消化系统所产生的病态。

内经灵枢中与阳明篇有关的章节有师傅第二十九、决气第三十、肠胃第三十一、平人绝谷第三十二、海论第三十三;可与阳明篇相互参照。

一百九十四、问曰: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谓也答曰:「太阳阳明」者发汗脾约是也「正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少阳阳明」者利小便胃中燥实大便难是也

阳明病是从太阳转过来的,太阳病津液发过了,肠胃里津液都没了,大便干在里面,叫太阳阳明。本来就大便堵在肠子里,经上面的少阳经,腑上面指三焦和胆,三焦是水道出焉,如果水利的太多,油网有问题,也会造成胃中燥实,利小便,胃中燥实,大便难是也,就叫少阳阳明。

药下去能把肠胃里的津液,顺着三焦油网到皮肤表面上变成汗出来,就是靠刺激脾脏,所以桂枝汤下去,生姜、甘草、大枣把肠胃的津液补足,如果药开的不对,津液伤的太多,脾脏运动功能就缓下来,脾脏的血就没办法正常跑到胃的下方,胃的蠕动就下降,食物就慢慢掉下去,食物掉下来不是因为消化磨碎下来的,食物若堵在肠子里,大便出来就像六味地黄丸一样,像羊大便一样,所以脾约就是脾脏因为发汗发太多,脾脏功能受到约束。

一百九十五、「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胃里实证:

①.舌苔黄燥:舌苔伸出来又黄又干燥;

②.大喝饮冷:猛灌冷水;

③.中脘痛而拒按:肚子痛,天枢穴压的很痛,代表大便堵住了;

④.阙上痛:因为肠子里面有干燥大便独到的话,燥气往上跑,燥气正好到头上就是印堂痛,正头顶痛也是阳明、侧边痛是少阳,后面顶痛是太阳。

如果大便堵在小肠出来到大肠头这一段,就是盲肠地方,会有一个特殊现象,右腿弓起方可入眠,右腿伸直筋会抽到,要弯起来才比较舒服。

一百九十六、问曰:何缘转「阳明病」答曰:「太阳」、「少阳病」若发汗若下若小便利与亡津液胃中干燥因转属「阳明」不更衣内实大便难者此名「阳明」也。

太阳或少阳病,如果发汗或攻下太过了,造成肠胃的津液没了。造成干燥才转成阳明,不更衣,就是不上厕所。

一百九十七、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

阳明病外证是身热,汗自出,身体发壮热,汗一直流出来,津液一直在丧失,不恶寒,反恶热,阳明无寒证,全是热证,有寒证的时候一定是在太阳和阳明之间,因为胃里太热了,胃的津液一直在丧失中。

一百九十八:问曰:病有得之一日不发热而恶寒者何也答曰:虽得之一日恶寒将自罢即自汗出而恶热也。

阳明证刚开始得到的时候,太阳阳明在转交的时候,还有怕冷的现象,等汗一流出来,表证都没了,全部变成里证了。

一百九十九、间曰:恶寒何故自罢答曰:「阳明」居中土也,万物所归无所复傅始虽恶寒二日自止此为「阳明病」也。

到阳明时,无所复传,当病邪进入肾脏或成肝癌时,其实里面都是推积来的,并不是传经进来的,里面推积了太多新陈代谢,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清出来,所以道家、修道的人观念断食,如果三天不吃东西光喝水,这三天还会有大便,三天以后就没大便了,因为没有吃东西,所以要保持肠胃里面不要有浊物,身上要清的干干净净的,身上会有东西堆积,都是肠胃有东西累积起来,再慢慢渗出来的。阳明居中土也,万物所归,无所复傅,所以在中医的观念,阳明是腑里面的最后一道系统。

二百:本「太阳病」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也。

发汗发过了会转阳明,汗没有发透也会转阳明,产生热是病毒与抵抗力相抗的现象,发汗掉一部分,还有一部分停在底下,热邪往里走,造成阳明证。所以麻黄汤、葛根汤要开的刚刚好,不伤到津液又能把滤过性病毒排掉,如果怕开不准,可以先开大剂的药,分三次喝,喝第一碗没好再喝第二碗,好了就不要再喝了,再喝当场就变成阳明证。从胃口是否恢复,判断是否好了。

二百零一、「伤寒」发热无汗呕不能食而反汗出濈濈然者是转属「阳明」也。

发热无汗是太阳症,呕不能食,是少阳证,太阳与少阳兼证,现在反而流汗多了,又感觉发热,伤寒症应该无汗,现在有汗就知道要传阳明,会进入阳明的病毒都很厉害,肠胃的津液会去抵抗,津液会一直流失,免疫系统也会下降,病毒又赶不走,伤到津液,汗一直往外流,就明确传阳明。

二百零二、「伤寒」三日「阳明」脉大。

三日指三候,差不多二十一天,摸到阳明的脉都是很大很扎实,脉大就是摸上去力量很强,弹起来很强,脉形比较大,痨脉也很大,但是中空的。

如果脉浮,代表是表,就是太阳;如果是弦,就是少阳;如果脉是大,就是阳明;如果脉是又浮又大又弦,代表太阳、阳明、少阳三阳并病。

二百零三、「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大便鞕者为「阳明」病也。

浮就是表,缓就是表里有点热而已,手足自温者,说明胃气非常足,所以当胃气没有的时候,四肢厥逆,手脚冰凉,就用四逆汤,用干姜、生附,让胃热起来,所以手脚有温度就是胃气很正常,就是阳明,就是肠胃的功能没问题,而脉浮而缓,如果食欲不振,就知道病在太阴。

太阴讲的是脾脏,太阴有问题会有腹满的现象,腹满是太阴病的主证,吃东西可以吃,但是不想吃,想吃就是脾脏的功能正常,想吃正常,不想吃就是不正常,所谓思能伤脾,所以如果舌头吃东西没有味道时,就代表脾脏有问题,如果脾脏功能缓下来,脾脏一肿大,蠕动就减少,中医称寒,脾脏一肿起来,就代表脾的血没有办法充分供应胃的下方,胃就不能正常的蠕动,所以肠胃受到脾脏的影响,就会腹满,肚子就会胀满,不想吃,想吃东西就是脾脏恢复了,想吃或不想吃都是脾脏在管。

太阴者,身当发黄,脾脏是脾土,主黄色,三焦里都是油,水走在油上很快,三焦油网的来源来自脾脏,如果三焦油网中的油质不够,用白术、茯苓来健脾,是让脾脏分泌黄油,让三焦很好,能够去湿,增加脾脏黄油,调理三焦;桂枝、芍药健脾是加强血液循环为主,胃口会开;病在三焦,代表脾脏的湿土太盛,脾脏的黄油会溢出,小便很顺,三焦油网里面的水能跟着小便走的话,脾的黄油也会跟着小便下来,所以小便会带一点黄;如果小便没有了,脾脏的黄油会跟着水散到皮肤表面上,脾脏的黄色会看到黄汗,虚的黄是血的颜色。反过来说治疗发黄证就是利小便,像后面去黄的药,茵陈蒿汤都是利尿,湿有地方宣泄,小便一出来,黄马上就退掉。所以小便很好,就不会发黄;小便不好,黄就起来。

至七八日,大便鞭者,为阳明也,从太阳证进入到阳明证,经过太阴的时候,如果太阴有湿土很盛的现象,是病传经过程。此条辩强调要明辨什么时机可以攻下,攻下时要小心,还没完全纯阳明证,就不要急攻,阳明还没有真正到结实,一攻,反而虚掉,就会产生很多后遗症。

二百零四、「伤寒」转系「阳明」者,其人濈然微汗出也。

汗的来源是肠胃,病进入阳明时,此病是里实证,胃里堵到了,这汗出来是实热,是全身性的出来,如果只有手脚有汗就是虚,手脚汗多大多以胃虚来治疗,胃虚之人,阳气比常人衰弱,脾主四肢,胃只有一点气,出来时一定到四肢上。

二百零五、「阳明中风」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寒,脉浮而紧若下之胃中空虚客气动隔。

风当成热来看,阳明如果很热,口苦、咽干、代表经热,属于少阳,太阴证主证是腹满,脾脏肿大,脾脏功能衰弱以后,脾主运化,造成肠子蠕动减缓,所以腹满。正常的气,阳气往上升,阴气往下走,如果堵住不动,上焦下焦不通利,就会有微喘。发热、恶寒有表证,脉浮而紧,浮有表热,紧代表实,就是表实,等于表寒里实的现象,如果有少阳证、太阴证,又有伤寒表证,兼有阳明证,只要是阳明证兼有太阳少阳热,绝对不可以用阳明证攻下,是因为阳明还没有结实。如果结实了就会全身出汗;如果还没有结实,有太阳证或少阳证,一定要先解表或先解少阳,若下之,人的免疫系统抵抗力都是靠肠胃,攻下后,免疫系统的来源都干掉了,往下陷,表邪入里,进入三焦、横隔,胃里空虚,客气动隔,一攻掉,肠胃都空了,一入里就进入隔间,此时绝对不可以直接解阳明,如果要表里一起解,太阳兼有阳明是桂枝汤加大黄,桂枝汤解表,大黄去实。少阳兼有阳明是用大柴胡汤。反过来说,要确定阳明证全部是实证时,且没有表证才可攻下。

二百零六、「阳明病」若能食名「中风」不能食名「中寒」。

阳明证如果能吃东西代表中热,胃的蠕动很快;如果不能食,就是胃寒。攻下的时候分寒实、热实,寒实就是有东西堵到,堵的原因是肠胃没有蠕动,舌苔白的;热实是东西堵在里面,津液干掉堵在里面,舌苔黄,严重舌苔都翻起来。

二百零七、「阳明病」若「中寒」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濈濈然汗出此欲作「固瘕」必大便初鞕后溏所以然者以胃中冷水谷不别故也。

胃里不能蠕动,食物堵在里面,不能吃东西,肠胃不蠕动,胃火太小,水喝下去都不能气化,水都停在里面,东西下不来,水下不去,运化的功能不好,小便也不能正常,手脚出汗代表胃虚掉了,固瘕就是顽固的下利,肠胃没蠕动,食物坏掉慢慢的流出来,肠胃很虚,胃气不足就会手脚有汗,其它没有汗,一定是初鞭后溏,开始大便很硬,后边溏就泻下来,没方法消化,就腐烂了,胃里太寒不蠕动。喝的水没办法气化,吃的食物没办法消化,水和谷就一起从大便出来。遇到常年下利,大便没什么味道就是胃寒。可以用甘草干姜汤或吴茱萸汤。

二百零八、「阳明病」欲食大便自调小便反不利其人骨节疼翕翕如有热状奄然发烦濈然汗出而解者此水不胜谷气与汗共并。脉紧则愈。

阳明证,想吃东西代表脾脏功能很好,吃东西大便正常,小便反不利,其人骨节疼,吃进去的食物没有办法供应营养,胃的蠕动不是很好,蠕动好的话会把营养消化给四肢。有时会感觉一阵一阵的热,吃了东西是冷的,也会马上觉得热起来,体温恢复就是胃的功能恢复,胃气要回来,水到胃里靠热力把它蒸发出来,食物吃到胃里磨碎是靠脾脏的功能,水道和谷道不一样,水不胜谷气就是脾脏功能很好,胃的热量不够,脉紧则愈,紧就是里实,代表胃热回头,开始消化东西,不需要治疗,此条辩就是体力很好,自然而然就恢复,小便不利是一时的。

临床上,病从太阳进入少阳或半阳明时,看体力,不吃药胃气自己恢复最好,阳明篇有时不需要处方,不管轻病或重病,一吃药胃口大开,病很快就好。

二百零九、「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

申时下午三点到五点,戌时七点到九点,从申至戌上,中医叫日晡,太阳病欲解时,巳至未,上午九点到下午一点。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下午三点到晚上九点。平常阳明有病的时候,也会在这段时间发热、中医叫做发潮热,到了傍晚的时候,就是日晡的时候发潮热,就是标准的阳明热,有一种发烧,每天下午的时候就发烧,烧到晚上七点就退了,这时候问病人大便好不好?大便好就是「白虎汤」,大便不好就是「承气汤」。

二百一十、「阳明病」不能食攻其热必哕所以然者胃中虚冷故也以其人本虚故攻其热必哕。

阳明是肠胃科的问题,阳明病不能吃东西,胃不蠕动虚寒,攻其热必隔气,攻热的药都是寒凉的,像石膏、知母、大黄、黄芩、黄连、茵陈、连翘、银花、薄荷、犀角等,本来胃就寒,再攻就更寒了,就会打嗝,胃的如果刚好跟着隔的蠕动,呼吸一下,横膈膜会上下,吸气时横膈膜下降正好顶到胃。若一吸气横膈膜就反弹回来,就会一直在隔,也就是寒凉的药把胃的蠕动减缓了。

胃完全虚掉,最重用茯苓四逆汤,快要挂掉了,五谷不受;再轻些用理中汤,比较危险;更轻些用吴茱萸汤,此方治疗胃下垂。

此条辩是讲千万不要把不吃东西就以为是阳明堵到东西,若不明辨寒热,一开寒凉的药造成打嗝;反过来说,吃到寒凉的药会打嗝,就知道胃本来就寒凉。

二百一十一、「阳明病」脉迟食难用饱饱则微烦头眩必小便难此欲作「谷疸」虽下之腹满如故所以然者脉迟故也。

阳明是肠胃问题,脉迟,胃虚掉,若脉数按说是里面发炎,或肠子里面堵到,如果脉数问问大便,有且下利,就是有虚热;肝、胆、胰脏分泌的消化液不够,肠胃消化不好,肠胃就虚寒掉了,吃一点就饱,饱则微烦,不消化撑在胃里,会感觉微烦;胃虚寒掉了,食物不消化,没有营养供应头部,就会缺血,会头昏。消化系统不正常,小便也会不正常,脾脏不好,湿会越来越盛,湿往下走停在下焦,造成腹满,湿多必堵,小便就难,次数少或尿几滴,湿堵在里面就全身发黄,就是谷疸,脾湿盛功能就不好就会肿起来,湿堵在里面,脉就变的很缓,会发黄,发黄的病人必是中湿之人。

二百一十二、「阳明病」法当多汗反无汗其身如虫行皮中状者此以久虚故也。

阳明应该汗汗很多,不是但头汗出,而是全身性的流汗,没事就全身性流汗就是阳明病,其它的病不会这样流汗,现在反无汗,是里面虚了,肠胃津液没了,胃里津液先到皮肤再到外面,但津液不足,汗出了汗腺但是并没有离开毛孔,汗就停在皮肤表面下很痒,让胃液一回来就没了,所以可以桂枝汤加黄耆。

二百一十三、「阳明病」反无汗而小便利二三日呕而咳手足厥者必苦头痛若不咳不呕手足不厥者头不痛。

汗和尿同源,例如冬天寒凉时,衣服少穿,小便量就会多,皮肤和外界的空气是相通的,皮肤毛孔受到冷空气就会收敛起来,水一定要发散,发散掉就会从小便出;如果夏天衣服穿得多,一定会流汗,小便就少,汗尿同源;阳明应该汗很多,现在反无汗,而小便利,二三日呕而咳,阳明不呕,呕是少阳,咳是太阳,手足厥者,必苦头痛,手脚四肢禀气于胃,手脚冰凉胃气就不足,胃气虚掉了。正常胃气是,食物残渣往下走,吸收营养往头部走,所以吃东西头会出汗,如果胃气不足就寒了,会头痛,不是热气不往上走,是寒气冲到头部痛;如果热气往上升是阙上痛,如果是寒的头痛,是整个头在痛;若不咳,不呕,手足不厥者,代表肠胃没问题。

二百一十四、「阳明病」但头眩不恶寒故能食若咳其人必咽痛若不咳者咽不痛。

阳明病是肠胃问题,不恶寒就是病在阳明,有恶寒病在太阳或少阳,阳明看不到怕冷现象,故能食,肠胃能蠕动。若咳,其人必咽痛,若不咳咽就不痛。人的胃气是上冲的,当胃气过热,肺在胃的上方,肺是燥金很燥,可以把水分布到四肢,胃热再往上冲,肺燥会增加,会咳嗽,热就是炎,冲到喉咙,喉咙就会发炎,热要先经过肺才能到喉咙,肺先咳嗽才会喉咙痛,咽痛完全是胃热引起的,胃蠕动太快就会出现这种现象。

此篇条辩很多,方子不多,肠胃蠕动分不同阶段,蠕动过快或太慢,临床上分虚、实、寒、热,先看里面有无堵到东西,有堵就是实,没有堵到就是虚,蠕动过快是热,蠕动慢就是寒。

二百一十五、「阳明病」无汗小便不利心中懊憹者身必发黄。

无汗是因为阳明热无法出来,应该汗很多的,湿太盛时会堵在腹腔下方,像浆糊一样,很浓稠挤压膀胱,没有汗热就排不出来,小便就不利湿热很盛,脉诊或舌诊上,里热很盛舌苔是黄的,舌苔很厚腻,腐质比较多,代表湿,舌苔很黄很厚,代表湿热在里面,中焦湿热很厉害的时候,心中懊恼,胃里糟糟的,吃不下东西,热也发散不出来,身必发黄,就是三焦运化系统不好,水道没有排出去,湿热在中间很闷,会逆行到肝胆里,一旦进入肝,顺着血液跑到全身造成黄,用栀子豆豉汤治疗。

二百一十六、「阳明病」被火额上微汗出小便不利者必发黄。

阳明病本来就中焦过热,津液不足,燥实,如果被火烤,可能被灸或遇到火灾,肠胃太热,遇到这种情形额上微出汗,小便不利,必发黄,本来燥热,再用火去竭汗,血里的水不足,隔着皮肤会看到血液的颜色,可利用竹叶石膏汤,把血里的津液补回去,热就退掉,小便也会正常,额头还有一点点微汗,就是胃里仅存的一点津液,都从头上跑掉了。

二百一十七、「阳明病」脉浮紧者必潮热发作有时;但浮者自汗出

脉浮紧,表实无汗,表太实了,毛孔闭锁汗发不出来,无法宣泄,如果阳明证能够流汗,热就发不起来,遇到此形,主证是阳明证,会发潮热,下午3点到5点会潮热,热一阵一阵像潮水一样的上来,如果是往来寒热是小柴胡汤,一下冷一下热;太阳症也会有忽冷忽热的现象,但浮者,必自汗出,热能出来,阳明的热就有地方宣泄。

阳明证自汗,代表胃实;如果阳明证盗汗,就是胃虚。

二百一十八、「阳明病」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者此必衄。

阳明热分两种,经热和腑热,经是热在血脉神经里面,腑热是肠子堵到的热,小肠、大肠、膀胱,消化系统堵到,不管是胆结石或大便堵到,腑热用承气汤,经热用白虎汤,阳明证只要这两个处方。

口燥,就是嘴巴很干燥,津液不足,但欲漱水,不欲咽者,想喝水,但是漱漱口又吐掉,不想吞下去,吞又吞不下去,嘴巴又干燥,代表热在不腑上面,热在经上面,所以白虎汤证,嘴巴都干裂了,舌苔却白白的,代表肠子里面没有堵到,热在血里面,发高热的时候,西医称脑膜炎,热会往上冲,会流鼻血,热就跟着鼻血出来,热会随衄就好了。有时不一定是流鼻血,也有可能是眼睛出血;例:外证是皮肤流脓,湿热在上面,口很渴,每天下午三点到五点就发高烧,喝白虎汤就好了,皮肤也好了,热在血脉上,经热往下走,肺主皮毛,整个烧伤了,如果皮肤没有溃烂,而是热在脑里面,早就晕倒了。

二百一十九、「阳明病」本自汗出医更重发汗病已瘥尚微烦不了了者此大便必鞕故也。以亡津液胃中干燥故令大便鞕。当问其小便日几行若本小便日三四行今日再行故知大便不久出。今为小便数少以津液当还入胃中故知不久必大便也。

阳明证本来就会流汗,见有表证,又给发重汗,表证好了心里面又些难过,情绪比较烦躁,就知道大便必鞭故也,津液伤到了,大便会硬,发表的药把肠胃津液伤掉,所以伤寒要在表剂中加生姜、大枣、甘草补足津液,严重的话加人参,遇到此形要先问小便几次,如果每天五六次,发汗后,小便还是正常,代表津液没有伤到,胃液会慢慢恢复回来;如果发汗后,小便次数少了,但还是有小便,让津液自己慢慢回来,不会伤到元气;最怕就是小便没了,代表水份发散光了;所以攻下之前要问小便,小便很好,自己慢慢会好;若大便堵在里面,而津液又极度丧失时,才用承气汤,怕误下造成身体受伤。

二百二、「伤寒」呕多虽有「阳明证」不可攻之。

阳明证本来就是攻下来治疗,从二百二十开始,有四种症状不能攻下。

常常恶心吐的人,恶心呕酸,酒客病的人不可以攻下,呕多病邪在少阳,在三焦,如果呕家再进入阳明证,用大柴胡汤,心下硬满是陷胸证,不可以用承气汤来攻下。

二百二十一、「阳明病」心下鞕满者不可攻之攻之利遂不止者死利止者愈。

心下鞭满就是心下痞,用泻心汤来治疗,一攻下肠胃会伤到,泻心汤是寒热并结,肠胃里发炎了,而不是燥屎堵到,不可以攻下,误攻下以后会把肠胃津液都攻出来,结果下利不止会死掉,应当尽力用四逆或理中来救逆。

二百二十二、「阳明病」发热面含赤色不可攻之。攻之小便不利者必发黄也。

面赤脸孔发红不可以攻下,脸色红代表胃气上冲,手掌红才是胃气好,如果手掌白,脸色红红的就不可以攻,全身红都可以攻的,不可以只有脸红;面含赤色,代表病在表,胃气快要没了,就是回光返照时,不可以攻;攻之,小便不利者,必发黄也,此津液不足,而见血之本色也。

阳明中风,就是阳明证兼有太阳或少阳,不可以攻。

二百二十三、「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可舆「调胃承气汤」。

调胃承气汤是阳明病最浅的第一方,不吐代表没有少阳证,不下是大便没有了,心烦代表胃里很难过,情绪不稳定,给与调胃承气汤,大便可能堵在小肠,就是十二指肠下来,接近小肠这一段,炙甘草让药停在肠胃里,大黄去实,清理出来,芒硝攻坚破瘀,把实打散掉,没有潮热、发汗、恶心、燥热,只是大便不下,就给调胃承气汤。

二百二十四、「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而汗出者此大便已鞕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不潮未可与「大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大泄下。

脉迟,病邪已经跑到里面,代表肠胃寒冷掉了,虽汗出,不恶寒,代表没有表证,其身必重,脉迟、身重都是病邪往里面走,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在攻里之前要确定没有表证,有汗但不恶寒,且有潮热;阳明证有潮热、不恶寒、燥渴、腹满,腹满是大便堵到的腹满,这四项就是阳明主证,为确定腹满要做复诊,实则拒按,喜按就是虚的,这虚症的腹满是腹满是脾脏的关系,属于太阴证。

如果手脚的汗已经出来了,就是胃的津液已经快完了,就剩下一点点津液,只看到四肢手脚出汗;阳明证如果全身都有汗,就没有关系。只看到手脚出汗,有潮热,没有恶心,肚子又胀满,大便已经干掉硬掉了,从症状可以判断,大肠里面被燥屎堵到了,就是打承气汤证。

阳明证本来应该全身有汗,到后来只有手脚有汗,这时候胃已经燥化了,肠胃里面极燥,要等到肠胃里面津液完全没了,造成大便干燥在里面,才会用到大承气汤,如果只是大便不通不会用到大承气汤,此药很峻很强,如果大承气汤还不大便,就是得到大肠癌,除非是寒实,否则不会下不来。

全身都有汗,微发热恶寒,代表有外证,并不是很潮热,代表大便并没有结实在里面,不可以给大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大承气汤一定是大便整个干燥;如果潮热不是很厉害,大便没有鞭,用小承气汤。

临床上看小承气汤的腹满,在肚脐下中极、关元一带胀气,专门通利堵在小肠里面的;如果进入大肠会在天枢有压痛点,就是大承气汤;如果堵在中脘、建里的地方,最常用到的就是调胃承气汤。例:小孩得到感冒,然后又吃了不好消化的东西,免疫系统跑到皮肤表面去跟滤过性病毒相抗,此时肠胃功能在应付皮肤表面的病毒,大部分的能量都在上面,而胃的力量就减弱了,没法正常消化,东西就卡在里面,蠕动不是很好,肠胃不吸收,大便出来时水,是漏出来的,从大肠跑出来,身体里面的温度很高,食物在里面待久了容易坏掉,嘴巴很臭,遇到这种情形,要去先解表不能攻下,用桂枝汤,里面有甘草解毒,加一点大黄,一点芒硝,表里可同时解掉。

77.大承气汤方(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四肢手脚汗出,有潮热,没有恶寒,肚子胀满,燥屎,无屁)

大黄四两酒洗 厚朴半斤炙去皮 枳实五枚炙 芒硝三合

右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二物,取五升,去滓,纳大黄,煮取二升,纳芒硝,更上火微

煮一两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

78.小承气汤方(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不潮,若腹大满不通者,微和胃气,勿令大泄下,堵在小肠,有屁)

大黄四两酒洗 厚朴二两炙去皮 枳实三枚大者炙

右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二服,当更衣;不尔者,尽饮之;若

更衣者,勿服之。

79.调胃承气汤方(堵在十二指肠,中脘、建里地方有压痛,实而不满)

大黄四两去皮,清酒洗  甘草二两炙 芒硝半斤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纳芒硝,更上火微煮令沸,少少温服之。

调胃承气汤症状是实而不满,里面有堵到但是没有胀满的感觉,消化不好,顺顺气就好了;小承气汤的症状是小腹胀满,没有结硬块的少腹胀满,是满而不实,但没有结到大便干燥,发热出汗但不是潮热;大承气汤的症状是胀满而实,整个堵在大肠里,芒硝善攻坚,大黄去实,只用大黄没有芒硝肚子会绞痛。厚朴、枳实大小承气汤中都有,枳实增加肠子津液,厚朴能够宽肠,把肠子打开,把肠壁与干燥的大便分开,肠胃的津液没有了造成大便干燥,互为关联,加厚朴、枳实大便会很顺利的下来,没什么感觉。

调胃承气汤和大承气汤的大黄用酒洗,都有芒硝,芒硝又咸又寒,怕芒硝伤到胃,所以大黄酒洗蒸过,来对付芒硝。小承气汤的大黄不用酒洗,直接用药。大承气汤的煮法,四味药,先煮取厚朴和枳实,取药的味重力缓,十碗水煮取五碗,去渣再加大黄煮取二碗,再入芒硝微火滚一下就好,几乎生用,会非常急速,跑在最前面就是芒硝,把大便打散掉,大黄去推它,一拉扯肠子会痛,枳实、厚朴就上来生津宽肠。芒硝煮烂边盐巴,药性就下降没那么强,大黄酒泡过再入药拉出来会很舒服,不然会出很多水,伤到肠胃津液。

得下,余无服,下了就不要再吃了,不要可惜它。

「类聚方广义」本方条曰:凡痼毒滞症,其人腹中坚实,或鞕满而大便难,胸腹动悸,或喜怒无常,或不寐警惕,健忘怔忡,或身体不仁,或战曳瘫痪,筋挛骨痛,或言语蹇濇,缄默如偶人,饮啖倍常,或数十日不食不饥,变态百出,不可名状,例如梅毒,外面的中医用「土茯苓汤」,病人的症状,每天下午燥热难忍,大便五六天不通,要靠甘油锭去通,嘴巴很臭,味道很浓,舌苔黑的,外病是梅毒,结果是大承气汤医好的,大便通之后,胃口大开,免疫系统恢复,病毒都被赶出去。

「伤寒蕴要」曰:大抵下药,必切脉沉实、沉滑、沉疾有力者,可下也。再以手按脐腹,

硬者或叫痛不可按者,则下之无疑也。沉代表病在里,疾代表里热结实到了,如果手按着而感觉很舒服,就是虚,不可以攻。

「小青囊」曰:「大承气汤」治舌四边微红,中央见灰黑色,此由失下所致,可用本方退之。又治舌现黄色而黑点乱生者,其证必渴而谵语。失下就是应该下而不攻,谵语就是胡言乱语了,有的女人发谵语,结果是小柴胡汤,因为她刚好热入血室,所以要注意辨症。

舌黄就代表热,舌黄且厚,病人是湿而且热,如果舌干且深黄就是壮热,如果是里黑且燥就是热极了,最热了,壮热就已经进入阳明了,舌黑掉的时候,再不攻就死了,粉剂没有汤剂厉害,吃了五六包粉剂没用,不如熬汤剂,如果连汤剂都不下,就是大肠癌了,大肠癌可以用巴豆、附子、吴茱萸,巴豆用在腹中结到,属寒结,用巴豆加附子和吴茱萸可以通结,如果光用巴豆,胃打穿了,小肠也打穿了,结到的还是结到。

平常最常用的是小承气汤,大承气汤是救急的时候在用,不大便的时候,舌苔黄的,问有没有放屁?大小承气汤最明显的区分就是,有放屁就是小承气汤,屁没有了就是大承气汤。但是服小承气汤后,放屁连连的则属大承气汤证。

「医学纲目」曰:顺利散(即本方),凡消谷而善饥,曰「中消」者,怎么吃都吃不饱,就是胃的蠕动太快了,中医讲的就是「中消」,治热在胃而能食,热在胃里面而能吃,小便赤黄,微利,稍微有点下利,至不欲食有效,多不可利。小承气汤用在这,是因为肠胃的东西消化太快了,热全部集中在小肠里面,所以下焦的热都会出来,所以小便都会黄,「渴饮千杯不能止渴」,则属上消症,用白虎汤,中消糖尿病不是都开小承气汤,必须要是大便便实才用小承气汤,张仲景于中消未出方,中消症状也是用白虎汤加减,下消糖尿病就是「桂附八味丸」,下消糖尿病就是不能行房事了。

二百二十五、「阳明病」潮热、大便已鞕者可与「大承气汤」不鞕者不可与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转矢气者此有燥屎乃可攻之若不转矢气者此但初头鞕后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胀满不能食也欲饮水者与水则哕。

阳明病,下午一定潮热,严重二十四小时都在热,大便已经结硬了,才给与大承气汤;大便并没有结硬不可以给之,承气汤一定是脉很数,发热,舌苔黄的,甚至到黑,大便不下六七天,知道里面燥屎了,可少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大便还未出来,但是放屁,代表里面有燥屎,再用小承气汤攻,如果吃了没有放屁,刚开始大便硬硬的,后面出来的大便会像泥浆一样,这时候不可以攻,如果大便先便后溏,就是大便不结条,整个散开的,就是里面湿很盛是脾脏来的,,食物吃进去消化然后排出来大便,排的力量都是靠脾脏,肠里面黏液的根源就是来自脾脏,脾脏运化不好大便就是溏的,攻下的药都是寒凉的,寒与湿一结就腹满,吃不下东西,一喝水就打嗝,因为水是寒的,这条辩要确定热实不通才可以攻,里面有湿不可以攻下。

二百二十六、夫实则谵语虚则郑声郑声重语也。

谵语就是胡说八道,但不只是胡说八道,属实证,有以下症状:

①.卧榻侧,如见鬼:在床边看到有鬼,别的地方看不到;

②. 骤见刀兵水火:有人拿刀要杀他;

③.途遇蛇虎:走在路上,忽然不要走了,说有老虎;

④.似梦似醉:看起来很清醒,又好像在做梦;

⑤.惊呼号叫。

郑声就是反复重复,属阳明虚证,肠子虚掉了,空无一物,在极虚的时候会有郑声,症状如下:

①. 忽在通衢:忽然感觉人在马路上;

②. 忽浮大海:忽然感觉前面荒凉一片;

③. 恍惚变迁:一直在交待事情;

④. 欲回不得:可以感觉病人想跟你沟通,但是病人都没有办法回神;

⑤. 口中呶呶不休:不是唠叨不休,是一直一直在讲话,又讲不清楚自己在讲什么。

所以中医用听的,也可以知道虚实。

二百二十七、谵语直视喘满者死;下利者亦死。

此条辩讲阳明证的两个死证,阳气是人的动能,就是心脏的力量、肠胃蠕动的力量、所以内脏的动能,阳气将脱的时候,阳往上走,会直视、谵语、喘满,眼睛瞪着不动,不能躺下,谵语等。临床上癌症、肝癌、大肠癌等,脸红红的,不能睡觉,人将死时阳气往上走,阳浮在表面,阴沉在下面,眼睛瞪大大的,直视连眨都不眨,人的所以精力都耗掉,死掉;阴液将亡的时候,水和津液,也直视,谵语,如下利,也是死证。本应是大便不通引起谵语,也直视,捻衣摸床,发狂,但不下利,应该堵到了,没有大便,结果下利,表示精液竭了,就很危险。

二百二十八、发汗多若重发汗者亡其阳;谵语脉短者死;脉自和者生。

平时没病的时候,汗很多,一直在流汗,属阳虚自汗多,如果重发汗的,开重发汗的药,结果亡其阳,轻者晕眩,汗伤的少;发的比较重会惊狂,所以不该吃麻黄汤却大剂的喝下去,会发狂奔走,属医之过。亡阳就是流汗、体能流失掉,谵语,脉短者,死,汗丧失太多,伤到津液,会有脱水的现象,如谵语,脉短促,代表津液不能回头,就不回来了,如果脉自和者,脉很正常,代表津液会慢慢回来,此条辩中医赞同打点滴,补充津液,但仍需配合大剂的独参汤。

如果看到讲话都不清楚了,又一直在下利,代表虚的肛门都收不回来,已经差不多了,肠子完全没有蠕动,所以平时多练提肛动作,小便完后把肛门提起来,用力再把最后一滴射出去,如果小便散开的大富大贵,小便排泄的力量靠肺气往下降。

二百二十九、「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濇者死。微者但发热谵语者「大承气汤」主之若一服利止后服。

本来伤寒是表证,被吃了下药或吃坏了肚子,结果里虚掉了,干掉了,不解,不大便五六天,黄昏的时候发潮热,不恶寒,阳明无寒证,热的要死,一个人讲话就好像看到鬼,严重的时候,发惊狂则不识人,两眼直视,就是阳明燥热,因为大肠里面整个干掉了,津液枯掉了,被发汗或吐下,大便的浊气顺着肠子进入血管,跑到心脏,跑到脑部去,所以发狂,不认识人,折衣服沿着床边摸着走,惕而不安,微喘,直视,就很危险了,如果脉弦者生,弦是实证,实代表东西堵到;濇者死,濇是虚证,虚就是血不足,很危险会死。微者,但发热,谵语者,大承气汤主之,比较轻微的,只看到发潮热、谵语的,赶快下大承气汤,到了循衣摸床,手足燥扰时,再大承气汤,就来不及了,最严重时用大承气汤。

例:照理说承气汤是走大肠的,临床上可见承气汤下去的时候,病人还没有上厕所,人就清醒过来了,烧就开始退了,精神就好起来了。

二百三、「阳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鞕鞕则谵语「小承气汤」主之。若一服谵语止更莫再服。

阳明本来汗就流的很多,津液外散,胃中燥,胃、肠子里面都没有津液,大便必鞭,很硬,大便硬一定有谵语,就是小承气汤,如果服了小承气汤,谵语没了就不要再服,攻下的药不要太过,大便攻出来就好。

二百三十一、「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虚者「小承气汤」主之因与「承气汤」一升汤入腹中转矢气者更服一升;若不转矢气勿更与之。明日不大便脉反微涩者裹虚者为难治不可更与「承气汤」也。

即使发谵语,发潮热,还没有循衣摸床,还用不到大承气汤,如果脉滑而虚者,小承气汤主之。脏有结则脉滑,脏即肠有东西堵到脉会滑;小孩有滑脉,代表肺有痰,痰很盛时会滑脉,肠胃里有宿食,也会摸到滑脉,滑脉就是血管里的血走的很急,不是上下走。

如果脉滑而虚者,小承气汤主之,应与承气汤一升,汤入转矢气者,小承气吃到肚里开始放屁,就对证了,再给小承气,没有放屁,就不要再给了,等一下看看,次日不大便,脉反微濇者,第二天还不大便,脉很微细,里虚,为难治,因肠中没有东西,最严重的里虚用四逆汤,再浅些理中汤。

二百三十二、三、「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宜「大承气汤」下之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鞕耳宜「小承气汤」。

如果有潮热,谵语,不能吃东西就给与大承气汤;如果能吃东西,大便不通就是小承气汤,用胃口来确定大小承气汤,只要问他能不能吃东西,只有胃口还在就用不到大承气汤。除了硬以外,大便如鞭也是小承气,肠子有燥屎堵到,大便经过时,变成细细长长,像鞭子一样;大承气是完全堵到,根本没有东西堵到。

二百三十四、「阳明病」下血谵语此为热入血室但头出汗者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濈然汗出而愈。

阳明证大小便带血,谵语,就是血入血室,热入血室就小柴胡汤证和阳明热的时候有谵语,最多就是女人月经时,刚好得到感冒,血往下走,滤过性病毒进来,顺着淋巴系统进入肠胃就转化成热,会出现谵语现象,月经期间得到感冒先给与小柴胡汤断后,不要等到有谵语的时候才吃,要先小柴胡汤,有表证再去解表,此条辩说月经来时,谵语,用小柴胡汤来不及了,要先下期门。可以小柴胡汤和桂枝汤并用,一起解掉。

二百三十五、汗出此为风也谵语者以有燥矢在胃中;此表虚里实故也须下之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过经乃可下之下之若早语言必乱。

流汗很多,风当做热,其体有热,有的人汗流的很少,就是体有寒,有谵语者,又流汗很多,就可以确定有干燥的大便在肠子里面,就是表虚里实,须下之,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在用大承气汤之前要确定没有表证,此药走的很快,大概喝下去十分钟,芒硝就到肛门了,它把血往下导,整个血往下降,高热会退下来。如果有表证喝了大承气,病毒跟着下来,会引起后遗症,变成谵语,本来实证变成虚证。

二百三十六、「伤寒」四五日脉沉而喘满沉为在裹反发其汗津液越出大便为难表虚里实久则谵语。

照理伤寒脉是浮紧,代表表寒,结果脉是沉而喘满,麻黄汤证也有喘满,呼吸不过来,胸口胀满,一点汗都没有,脉一定浮,浮在皮肤表面,但是脉沉而喘满,沉在里,就不是麻黄汤证,病在里攻下,用小承气汤,结果反发其汗,津液越出,大便为难,发了汗之后变成表虚里实,久则谵语,四到七日变谵语。要确定有表证才可以发汗,没有表证一发汗,本来没有承气汤证就变成承气汤证。

二百三十七、「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而面垢谵语发汗则谵语甚;下之则额上出汗手足厥冷遗尿;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

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就是湿很重,一是太阴肚子会胀满,肚子湿很重,二是阳明实证肚子会胀满,大便会堵在肠子里,嘴巴吃东西没有味道,面色很黑,好像几天没洗脸,灰尘一片,会有谵语现象,就代表是阳明证,一发汗,谵语就更严重,结果被攻下,额上出汗,手足厥冷,遗尿,都是津液伤到了,就是阴虚,阴就是肠液,手脚温度从肠子来的,冬天时手脚冰冷,食物吃不下,有遗尿的现象就很危险了;要确认有里实,才可以攻下,三阳合病并不代表里面结实,若是三阳合病和解要独取少阳,小柴胡汤就解掉了;自己会流汗,代表并没有完全虚掉,最好补津液回来的就是白虎汤,生完小孩汗流的很多,脸都黄了,水份不够,大多很热,喝白虎汤的汤剂,糯米把肠胃黏液补足,石膏知母把血里水补足,可以加人参,心下痞、肠胃科、救逆时会用到人参,药性阴柔;阳绝时不可以开阴药,要用炮附、干姜、炙甘草等热药,人参会阻碍药力,茯苓四逆汤是用在阴虚证,里面有人参。

二百三十八、「二阳并病」「太阳证」罢但发潮热手足漀漀汗出大便难而谵语者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

如果确定没有太阳证的时候,就可以攻下了,再攻下去就会潮热,手足漀漀汗出,大便难而谵语者,这就已经很危险了。

二百三十九、「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但恶热身重若发汗则燥愦愦及谵语若加烧针必怵惕烦燥不得眠若下之则腹如故小便难也。

脉浮而紧,有表证、表寒,咽燥口苦,肠胃里面太热,喉咙就干燥了,照理说明胆汁应该往下走,遇到肠胃太热,胆汁逆流上行,就会口苦,腹满而喘,有可能是太阴的湿证胀满,也有可能是大便堵到的胀满,发热汗出,有表证,但又不恶寒,但恶热,身重,只有湿很盛的时候,会身重,遇到这种情形,表示太阳、少阳、阳明都有病;若发汗,则燥如果发汗,只去太阳,就没管到少阳、阳明,发汗后会燥,里面有阳明证,这时候小柴胡汤最好;不但燥而且谵语,若加烧针,津液丧失会更多,血里会更热,会燥不得眠,若下之,则腹如故。小便难也,攻下时机一定要确定大便结实,现攻下后腹如故,就是攻太早了,并不是真正的大便结实,结果把津液都攻出来了,小便就没有了。如果临场上遇到不得已的情形,但又必须攻下时,可以在攻下时,加一些固阳的药。

二百四、「阳明病」心中懊憹舌上胎者宜「栀子豉汤」主之。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中焦燥热的时候用栀子豉汤,就是针对中焦火盛,所以心中懊侬,舌上胎者,宜栀子豉汤主之。

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嘴巴很口渴,喝水又不能止渴就知道津液伤到,所以白虎加人参汤能止渴,有些上消糖尿病人,喝了水就从小便跑掉了,进入不了血液里,血里面的水不够就燥渴,浓度越来越高,糖的浓度就会增加,所以白虎加人参汤下去,血糖就下来,伤在上焦,针对上焦的热;

若脉浮发热,热除了发高烧以外,还有发炎,身体里面发炎或伤口化脓也会摸到脉浮发热,以为是伤寒表证,结果不是,此时会渴欲饮水,小便不利的现象,就是喝了水小便又不下来,滴滴答答的,就是猪苓汤主之。

所以上焦热是白虎加人参汤,中焦热是栀子豉汤,下焦热是猪苓汤,把热当做炎症的话,里面有肾结石、膀胱结石,小便时石头把输尿管刮破了,里面发炎,还有性病,小便小不出来,会赤痛,尿道炎都是猪苓汤。五苓散里也有猪苓、泽泻、茯苓,但猪苓汤里重用猪苓,猪苓专门利下焦的水,三味药都是利尿的,肾结石不是只是一颗,结石里面有很多,像沙一样,只要比较大的一颗堵到了。所以小便不利,西医开刀只去大颗的,小的又没去掉,所以加滑石让石头跑的比较快,因为石头不是光滑的,会把管子刺破,所以加阿胶止血,小便出来,石头也出来了,血也止掉了,在复溜穴一带可以找到压痛点,就是痛点下针,扎下去会感觉到有东西在跑,刺下去就不痛了,再去熬猪苓汤。

脸部水肿,如果没有其它症状,精神还很好,五苓散就去掉了,五苓散用在水没有办法回到肠胃里,汗发过了如果水没有力量回头,就停在表面上,会口渴,津液都发到表面上去了,出现小便不利,皮肤表面的水没有办法流回来,用五苓散去收水,如果光是下焦肿,就是猪苓汤证,如果只是四肢肿或头肿,大多是五苓散证,五苓散有桂枝。

80.猪苓汤方(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下焦肿,肾结石、膀胱结石、小便赤痛、尿道炎)

猪苓一两去皮 茯苓二两 阿胶一两 滑石一两碎 泽泻一两

右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纳下阿胶烊消,温服七合,日三服。

胖子各三钱,普通人各二钱,先煮四味,阿胶都是后下的,一天吃三次,中药一律饭前吃。

「类聚方广义」本方条曰:治淋病点滴不通,阴头肿痛,少腹膨胀而痛者,若茎中痛,出脓血者,都可以用猪苓汤。

又:妊妇七八月后,有牝护焮热肿痛,不能起卧,小便淋沥者,以三棱针轻轻刺肿处,放出瘀水后,再用此方,则肿痛立消,小便快利。怀孕中间小便不通,要用到猪苓汤,还有若一身悉肿者,宜「越婢加朮汤」,怀孕的时候水肿,就是越婢加朮汤,越婢再加白朮,所以孕妇水肿是越婢加朮汤,小便不通是猪苓汤。

「尊水琐言」曰:满身洪肿,以手力按其肿,放手则按处忽复起胀,肿胀虽如是其甚,然未曾有碍呼吸,气息亦如平日,是「猪苓汤证」也。更有肿势如前,腰以下虽满肿,臂、肩、胸、背无恙,呼吸仍如寻常者,是亦可用「猪苓汤」,勿必问其渴之有无。所以下半肿也可以用猪苓汤,水肿的时候,有些水要用发汗发掉,不发汗则喘满,就要用越婢加朮汤。

二百四十一、「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与「猪苓汤」,以汗多胃中燥「猪苓汤」复利其小便故也。

渴就代表津液不够了,猪苓汤是利水的,水再利掉会燥渴、发烧,因为汗多胃中燥,所以汗的来源是肠胃的津液,猪苓汤再利小便会加速失水,本来口渴是缺水,猪苓汤一下去,就变成脱水了。

二百四十二、脉浮而迟表热裹寒下利清糓者「四逆汤」主之。若胃中虚冷不能食者饮水则哕。

脉浮而迟,表虚掉,结果是表热里寒,下利清谷,完全里虚掉了,吃什么拉什么,则四逆汤主之,如果若胃中虚冷,不能吃东西,喝水就会打嗝,水是寒凉的,一般打嗝都是寒凉的,平常治疗打嗝会有茯苓四逆汤,里面人参去心下痞,茯苓把寒水利掉,干姜、炙甘草等热药,能把胃、脾的功能恢复。

二百四十三、脉浮发热口干鼻燥能食者则衄。

登革热一发烧就死掉了,西医说是出血性的死亡,因为血太热,一热,热会往上跑,脑部里壮热,烧没有办法退掉时,血管会破裂,就死掉了;脑膜炎也是也是这样死掉的,热到达血管人血管破掉;还有一种情形身体本来很好,一流鼻血热就推掉了,流鼻血都来不及退掉就很危险,所以登革热高烧就是白虎汤,脉浮,发热,口干,鼻燥,能食者,则衄。口干代表津液干掉,能食就是肠胃还好,免疫系统很强,一流鼻血热就解掉了。

二百四十四、「阳明病」下之其外有热手足温不结胸心中懊憹饥不能食但头汗出者「栀子豉汤」主之。

热在中焦,所以用栀子豉汤,热在上焦白虎汤,热在下焦猪苓汤,结胸就是大小陷胸汤。

二百四十五、「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小柴胡汤」主之。

阳明病,发潮热,肯定胃实了,大便还是有,小便也可以,就知道还不是阳明燥实,胸胁满不去者,小柴胡汤主之。纯阳明证才能攻下,兼有少阳证,胸胁苦满,就要先和解少阳,不要随便攻下,胸胁苦满、往来寒热、口苦咽干、恶心都是少阳,滤过性病毒的病邪在三焦淋巴系统了,像腮腺炎就是小柴胡汤证。

二百四十六、「阳明病」胁下鞕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而汗出解也。

不大便而呕,阳明证没有呕的,有恶心的现象就是少阳证,舌上白苔者,可与小柴胡汤,阳明证的舌苔是焦黄的,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而汗出也,有的人便秘不是承气汤证,吃了承气汤没有用,结果是小柴胡汤证,不管不大便,只有有少阳的症状就要先和解少阳,所以有时候是大小柴胡汤把便秘治好的。

二百四十七、「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面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哕耳前后肿刺之稍瘥。病过十日外不解脉续弦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无余证者与「麻黄汤」。若不尿腹满加哕者不治。

阳明中风是热证,脉弦浮大,一般来说浮太阳是脉,弦是少阳的脉,大是阳明的脉,三证都有,呼吸比较急促,腹满,胁下及心痛,肚子胀满,胃又难过,久按之气不通,按下去又没有放屁,大便不通,鼻子是断生死的地方。鼻子上的油代表我们的生命,鼻子不得汗,没有油就很危险,嗜卧,一身面目悉黄,全身都发黄,小便难,有潮热,耳前后肿,刺之稍瘥,代表扁桃体发炎或淋巴系统肿大、腮腺炎,就刺它放一点血,病过十日,外不解,脉续弦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无余证者,与麻黄汤,就是解表;

小便没了,肚子又胀满,东西又吃不下,吃下去又打嗝,腹满就是腹水了,腹水加哕嗝就是肝癌的末期,很多癌症末期都如此,肚子肿大,东西又吃不下,压肚子又不会放屁,小便又没了,胃气没了,已经打嗝,都是死证,肝癌和肝硬化不一样,但是症状是一样的。

肝癌初期还可以治疗,中期就没办法了,在治疗如水进入肺的时候,可采隔日用十枣汤排水,如果每天排水会死在十枣汤,再开健脾整胃的药。为协助肠子能通润,开柏子仁,有没有力量承受承气汤,所以用仁剂,肝癌里面一定有热,所以加黄芩,所以癌症到末期都会血虚,加当归,健脾胃加白术、茯苓,虚寒打嗝,加炙甘草,基本上是用这方子,如果黄疸很高,如果热用茵陈蒿汤,热在上焦,痰很多,舌苔也是黄的加栀子,这些都是治疗肝癌的药,以上是主要的方子,临证再加减,如有表证,就加桂枝、白芍,如果胸满拿掉白芍,痰多的就加杏仁、桔梗

81.健胃整脾汤方(水进入肺时,配合十枣汤,协助保持脾胃通常)

柏子仁 黄芩 当归 白朮 茯苓 炙甘草

治疗的时候,用十枣汤把水攻出来,水再回来就没那么多了,如果小便通利,都没有腹水了,就救回来了,就回来以后,想要让他再快一点好,加蜈蚣、血蝎之类的药,会攻死的,因为血虚,不能破瘀,让病自己慢慢恢复比较好,因为血虚,不能死攻,会死在贫血上。

十枣汤在三个小时内就会把水排掉,排掉以后马上吃健脾的药,平常三餐饭前吃,然后正常的饮食,水来的时候,再用十枣汤攻,百分之九十九的肝硬化、腹水的病人都能就回来。

二百四十八、「阳明病」自汗出若发汗小便自利者此为津液内竭虽鞕不可攻之当须自欲大便宜蜜煎导而通之若「土瓜根」及「大猪胆汁」皆可为导。

阳明病的人必会自汗,却又给他发汗剂,津液就伤到了、小便又出的很多,水流干了,此时大便虽鞭不可攻,就是里虚,绝对不可以攻下,所以在临床上蜜煎导法大多用在很虚弱的时候,因为虚弱没有能力把大便排出去,蜜煎导法为协助大便用的,大猪胆汁很难弄,用甘油锭也可以,甘油锭和蜜煎导法一样。

*蜜煎导法

蜜七合,一味,纳铜器中,微火煎之,稍凝似饴状,搅之勿令焦着。欲可丸,并手捻作挺,令头锐,大如指,长二寸许。

当热时急作,冷则硬。以纳谷道中,以手急抱,欲大便时乃去之。

把蜂蜜熬到感觉黏的程度如麦芽糖一样就关火,等稍等温一点时,并手捻做挺,令头锐,大如指,长二寸许,用手搓成一条一头大头尖的,趁温的时候做好,等凉了以后插到肛门去,大头先进,肠子蠕动会让它往里跑,用手抱到,要有大便感觉的时候在放手。

*大猪胆汁汤

大猪胆汁一枚,泻汁,和醋少许,以灌谷道中,如一食顷,当大便出。

临床上,用猪胆汁最好,但是猪胆汁不好拿到,因为有醋酸的,所以渗透力量很强。人分泌胆汁帮助消化,所以用猪胆汁,猪胆汁先调一些醋,用西医的针管吸进,肛门涂点凡士林,把猪瞻汁打进去,约一顿饭的时间,大便就排出来了。

二百四十九、「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

如果不管表证,脉迟恶寒,一般来说会判断里虚掉了,脉迟就是虚,汗出乃表不固,现在阳明病本身再带有脉迟,汗多出,微恶寒者,就是表未解,可发汗,平常阳明病是不可以发汗的,本来就津液就少,造成高热、大便硬掉,现在阳明病在有表证的状况下,还是需要给他发汗,要先解表再攻里。

二百五、「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麻黄汤」。

如果阳明病,又兼有脉浮,无汗而喘者,喘就是伤寒,就需要发汗,发汗则愈,宜麻黄汤,二四九和二五0这两条辩,就是阳明病攻下去,如果有表证,一定要先解表后再攻下。

二百五十一、「阳明病」发热汗出此为越热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饮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

一定是肠子里热很盛才叫阳明病,如果有发热汗出,此为越热,就是热有地方宣泄流汗出来,就不会发黄,如果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就是只有头流汗,脖子以下都没有汗。小便不利,小便堵到,热没有地方渲泻,汗又流不透,只有头上有汗,所以渴饮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因为脾湿太盛了,阳明证的时候,胃、大肠就是属于阳明,一定阳明过热,热气一直往上冲,第一个受到的一定是头。如果有燥屎,就会阙上痛,胃气往上走,胃里一定空掉,脾湿就过来堵在中间,小便就不利,脾湿太过了,食物没有办法完全运化,大便又堵在里面,宿食没有去,湿又很盛梗在中焦,水就不好宣泻出来,整个湿和热和实都瘀在里面,结果就发黄,舌苔会很黄厚。

去湿靠茵陈蒿,去热靠栀子,去实靠大黄,如果湿在肌肉里靠白术,三焦上的湿靠茵陈蒿,肝胆的湿也是茵陈蒿,茵陈蒿入肝胆,只要肝胆的实热,也就是发炎或西医讲的溶血性黄疸,就要茵陈蒿。

病病分阴阳表里虚实寒热,分阴证和阳证,如果全是发黄,有阴黄和阳黄,茵陈蒿汤属于阳黄的药,汤药一下去,小便就有出路了,出来黑黑的很浓稠,茵陈蒿能去湿能利水,湿从小便出来,大黄把燥屎清出来,如果怕太苦加甘草,就完了,不可以随便加甘草。脾太燥就是麻子仁丸,脾太湿就是茵陈蒿汤,两服药是表里药。

82.茵陈蒿汤方(阳明发热汗出,此为越热,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饮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脾湿太盛,阳黄)

茵陈蒿六两 栀子十四枚 大黄二两去皮

右三味,以水一斗,先煮茵陈,减六升,纳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角汁,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也。

先煮茵陈蒿,再煮其它药两味。茵陈蒿再胖子或刚发病黄很盛的时候,可以开到五六钱,瘦子三钱,栀子与大黄等量,大黄约为茵陈蒿的三分之一即可。

「勿误药室方函口诀」本方条曰:此方为治发黄之圣剂;茵陈蒿专治发黄,盖有解湿热及利水之效。

二百五十二、「阳明证」其人善忘者必有蓄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之血故令善忘矢虽鞕大便反易其色必黑宜「抵当汤」下之。

平常阳明证会发狂奔走,全无意识,其人善忘,灵枢第八十篇大惑论:上气不足,下气过实,其人善忘。善忘之人必有蓄血,一定有瘀血在里面,舌苔上有青紫色,全红而且有青紫色的瘀点,代表体内有瘀,有些白苔才正常。三阴交压痛、舌苔齿痕明显、渴而不欲饮水,都可以用来判断是否有瘀血。

如果是太阳蓄血,血蓄在膀胱里面,就是桃核承气汤;如果是阳明蓄血,蓄在肠胃里面,就是抵挡汤;如果胃出血,西医灌流质入胃里面,一直洗胃,洗完后大都变成抵挡汤证,因为血干燥在里面,如果是大便干燥用芒硝打碎;如果是血块,芒硝打不出来,就要用虻虫、水蛭才打得出来。

「张隐庵」曰:「太阳」蓄血,验其小便;「阳明」蓄血,验其大便;不用「桃仁」而用「抵当」者,以久瘀故也。

二百五十三、「阳明病」下之心中懊憹而烦胃中有燥矢者可攻。腹微满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若有燥矢者宜「大承气汤」。

阳明病攻下以后,心中懊侬而烦,胃里很难过,还会有烦躁,病如果进入阴的时候,都不会有烦躁,胃中有燥矢者,可攻。攻了若没有清干净,可以再攻,若有燥矢者,宜大承气汤,腹微满,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如果刚开始大便比较硬,后面是比较稀时都软掉了,代表里湿很重,要确定阳明是燥的,才会用大承气汤,如果里面还有湿,就不要用大承气汤,大便溏就是里面有湿,湿还没有完全化燥,用小承气汤就可以了。

二百五十四、病人不大便五六日绕脐痛烦燥发作有时者此有燥矢故使不大便也。

肚子有硬块在里面,不大便五六日,第一绕脐痛,绕着肚脐一圈痛,第二烦燥,生气,想骂人。发作有时者,有的时候痛,有的时候不痛,此有燥矢,故使不大便也,这条辨就是说,有干燥大便堵在大肠里面的几个症状。

二百五十五、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

本来表热烦热,汗出后好了一点,又忽冷忽热,到了黄昏以后可以发热,承气汤和白虎汤都有潮热,必属阳明也;但热不寒,完全没有寒证,就是阳明证,阳明热分经热和腑热,热在肠子里面就是承气汤,热在血脉神经上就是白虎汤,如果脉实者,代表就是里实很盛,宜下之;脉浮虚者,脉浮虚代表还有表证,先发汗再去攻里。宜发汗,发汗还是可以用桂枝汤,下之与大承气汤,所以给大承气汤时,一定要确认没有表证才可以去攻。

二百五十六、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腹满者此有燥矢也所以然者又有宿食故也宜「大承气汤」。

有阳明证攻下以后,六七天又不大便,腹满者此有燥矢,又有宿食故也,宜大承气汤,大承气汤攻了以后,燥矢还在,就是药剂不足,出手太软,开的处方太轻,再开大承气汤。

没有用大承气汤攻掉,后遗症很多,到捻衣摸床、手足燥扰时,再下大承气汤就一翻两瞪眼了,如果死亡,家属会以为是吃大承气汤死的,所以要先讲清楚。

二百五十七、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不得卧者有燥屎也宜「大承气汤」。

小便不利,就知道津液已经没了,大便有时好有时不好,时有微热,没有寒,大肠与肺相表里,肺家实证时,舌苔黄、喘,开麻杏甘石汤,看起来很对证,可是没好,而且喘的不能躺下去,讲述五六天没有大便,才想到大承气汤,所以开处方前,一定先问大小便,饮食习惯,睡眠如何,是好医生的习惯动作。

二百五十八、食谷欲呕者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

胃下垂、酒客病、胃常常呕酸,最好的方子就是吴茱萸汤,不吃就不呕,吃了就会呕,就想吐,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

三个处方,一是里寒重,最重时用四逆汤,寒就是不动,肠胃都不蠕动;二是稍微的寒,用理中汤;三是更浅的就是吴茱萸汤,吐酸呕酸;胃寒的原因是肝太寒了,肝寒影响到胃,让胃变寒了,喝酒多的酒客病,肝硬化、慢性肝炎、胃下垂、呕酸吐酸,都是吴茱萸汤证,治疗肝病、肠胃病常常会用到,吴茱萸入足厥阴肝经,温中焦的,干姜是温脾胃,治疗胃要靠人参、甘草、大枣,吴茱萸温肝,但是不补中,加入人参来补中,中气虚掉了,胃的功能没了,治疗的起因是肝寒,酒喝到身体里感觉是热的,实际上到了里面是变冷的,酒到最后就停在肝里面,肝就变冷,喝酒的人常常半夜不能睡觉,胃里很难过呕酸,吴茱萸是止呕的圣药,实际上酸是从肝里来的,肝液进入胃里时是酸的,肝生酸,东方木,所以肠胃科,平常呕酸的很厉害服泻心汤都不会好,吴茱萸汤下去就好了。

胃下垂摸左手的寸脉没了,心脉胸阳的脉没了;右手的关脉特别壮,代表胃下垂,吴茱萸汤温中焦的,如果服了吴茱萸汤反剧者,病在上焦,如果三焦热吃下东西也会吐,结果吴茱萸汤下去中焦加热,上焦会更热,就会更严重,就知道热在上焦,上焦用栀子豆豉汤。

83.吴茱萸汤方(胃下垂,酒客病,肝硬化、慢性肝炎、胃下垂、呕酸吐酸)

吴茱萸一升洗 人参三两 生姜六两切 大枣十二枚劈

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吴茱萸用三钱,重证的时候可以用到五钱,人参、生姜、大枣酌量的用。

「肘后方」曰:一方(即本方)治人食毕噫醋及醋心(即食后吞酸嘈杂也)。

「张元素」曰:吴茱萸汤其用有三:去胸中之逆气满塞,止心腹寒感疼痛,及消宿酒。早上宿醉未醒,可以用吴茱萸汤,吴茱萸汤对酒客病非常的好。

二百五十九、「太阳病」寸缓关浮尺弱其人发热汗出复恶寒不渴但心下痞者此以医下故也。如其不下者病人不恶寒而渴者此转属「阳明」也。小便数者大便必鞕不更衣十日无所苦也;渴欲饮水;少少舆之;但以法救之。小便不利而渴者宜「五苓散」。

太阳病,寸缓,关浮,尺弱,寸关是脾胃的脉,固表的能力就是靠脾脏,关浮就代表病在表,其人发热汗出,复恶寒,有恶寒就不是阳明证,不渴,但心下痞,胃很难过,医生攻下了,应该解表结果攻下,一般来说没有表证时,汗出而渴,流汗很多又渴是五苓散证,如果恶寒的现象完全没有,全进入热的症状就转阳明,进来的是寒,由表一直通到半表半里进入肠胃,转化成热,整个燥热起来。小便多了,下焦津液就不足,大便就会干掉,十天不大便也不会难过,由此可见是属于寒实便秘,若是热实便秘,十几天早就发狂谵语了。渴欲饮水,少少与之,但以法救之,像前面讲的心下痞不恶寒就开泻心汤,小便不利而渴者五苓散,五苓散会看到水肿,渴的原因就是肠胃的水发到皮肤表面上,但是力量不够,没有办法回头,里面的水没了,外面的水又出不了汗,汗出来一点但又不多,舌头下没有津液可以生出来,所以会渴,因为五苓散有桂枝。

二百六、阳脉微而汗出少者为自和也;汗出多者为太过。阳脉实因发其汗出多者亦为太过。太过为阳绝于里亡津液大便因鞕也。

阳脉就是右手的脉,寸脉也是阳脉,阳脉微,阳脉缓下来,代表阳已经归根了,阴阳和了,而汗出少者,为自和也,汗出少者,代表自己好了,如果汗出太多为太过,津液发散太多,阳脉实,会阳绝于里,亡津液,大便因鞭也,水没有血热会增加,就是白虎汤证,如果发汗太多,把肠胃里的津液发干掉了,大便也会硬。

二百六十一、脉浮而。浮芤相搏胃气生热其阴则绝。

芤脉为中空,代表失血,开完刀或大量失血的脉会很大,再按下去中间是空的。浮代表有表证,脉又浮里面又是空的,浮是阳,芤为阴,就是血不足,一个是气,一个是血,浮芤相搏,血虚时阴阳就不和,正常的胃的热应该停留在胃里,胃才会蠕动,血不够时,胃热会上升,像热气球一样,会浮起来,热气停在下方没有浮起来,是因为血在中焦,就是我们的体能,血一少虚热就往上冲,胃气生热,其阴则绝,就知道大量失血,血不够了。代表有表病,血又不够,表还没有去掉,血又不够了。

二百六十二、「趺阳」脉浮而濇浮则胃气强濇则小便数浮濇相搏大便则难其脾为约「麻仁丸」主之。

趺阳脉是冲阳脚背的地方;食物进入胃,经过十二指肠到小肠,小肠很小,残渣一个一个堵在小肠转折的地方,因为脾太燥,思能伤脾,脾约束到。孟子曰:思而不学则怠,现代说:思而不学,大便会像羊大便。

人喝水,会在阳明发散,一部分水在胃里发散成津液,一部分的水到小便或大肠。当脾太燥,水进入胃里就会蒸发掉,脾脏把水拿走,脾本身是湿不要水,水就直接给了膀胱,从小便出来,小便会数,食物中的水应该到了大肠里面才会完全吸收,结果进入小肠被脾脏拿走了,大便干在小肠里像六味地黄丸,燥屎就堵在小肠里的九转回肠的地方。

知道结在小肠里,用芒硝就太快了。所以用麻子仁,仁就是油质,可以润肠,也有杏仁,健脾时用桂枝汤,脾太燥,桂枝很热,脾会更燥,拿掉桂枝用白芍,让静脉的血管活络起来,能生湿并止腹痛,小承气加麻子仁、杏仁、白芍,才能把小肠的燥屎通出来,光用小承气把黏在小肠壁转折处的小粒清不出来,要靠仁剂,靠丸剂的药缓力专,慢慢清干净。汤剂太快,清不干净,丸剂慢慢清,全部清出来。此证女性比较多,用丸剂有改善但还不通畅,可加少许芒硝冲服。

84.麻子仁丸方(羊大便,趺阳脉浮而濇,浮则胃气强,濇则小便数,浮濇相搏,大便则难,其脾为约,就是脾太燥,食物堵在小肠转折处)

麻子仁二升 芍药半斤 枳实半斤炙 大黄一斤去皮 厚朴一斤炙去皮 杏仁一斤去皮尖,研作脂

右六味,为末,炼蜜为丸,桐子大。每服十丸,旦三服,渐加,以和为度。

开处方的时候照比例开,麻子仁二,白芍六,枳实六,大黄十二,厚朴十二,杏仁十二。

「方函口诀」引闲斋曰:治老人之秘结最佳。然本方虽和缓,究属攻破之剂,尝见有误用致死者。老人血液枯燥而便秘者,得大剂「肉苁蓉」辄通利;若用本方,虽取快一时,不旋踵而秘结益甚,不可不知。常常看到老年人大便像羊大便一样,一颗一颗的,肉蓰蓉是补肾,是男人壮精的药,把精力壮起来,体能恢复以后,肠胃蠕动功能恢复,自然而然把大便排出来。年龄大的人身体很虚,没有体力承受承气汤的威力,所以紧急时可用猪胆汁导法和蜜煎导法,从肛门把大便清出来。

二百六十三、「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

表热进入阳明的主证,本来太阳病发汗就去掉了,在发汗的同时病进入阳明,发了汗烧却没退,一阵一阵的热上来,就知道在胃里面,在十二指肠的地方,用调胃承气汤,刚开始进入阳明证的时候用。

二百六十四、「伤寒」吐后腹胀满者与「调胃承气汤」和之则愈。

伤寒应该发汗解掉,刚好吃坏了肚子,吐出来黏液,把湿去掉了,燥还在,调胃承气汤主之。肚子腹满,代表大便堵到,大小承气肚子都会胀满,里面有堵到大便,要判断好位置,用对处方。

二百六十五、「太阳病」若吐若下若发汗微烦、小便数,大便因鞕者与「小承气汤」。

太阳病解表就好了,结果攻下,吐,发汗,津液会伤到,小承气汤的腹满一定在少腹,在关元一带。

二百六十六、得病二三日脉弱无「太阳柴胡证」烦躁心下轻至四五日虽能食以「小承气汤」少少与微和之令小安。至五六日舆「小承气汤」一升。若不大便小便少者。虽不能食但初头鞕后必溏未定成鞕攻之必溏。须小便利矢定鞕乃可攻之宜「大承气汤」。

脉弱代表虚,没有太阳证或少阳证,邪已入里,进入少阳就会往来寒热,烦躁,心下鞭,胃里胀满,烦躁时胃里生燥了,伤寒的时候是表寒,寒传到胃里会变成热,原来里面已经热了,再进来热会更热,津液就会丧失掉,就会烦躁,五六日再给他小承气汤,还是不大便,小便少者,初头鞭,后必溏,就是湿太盛,免疫系统、抵抗力、营养都来自中焦,伤害的时候,表热走到里面,胃就虚掉了,热就是发炎,热一下来,发炎的更厉害,炎就会往上走,后来就变成脑膜炎等,人是密闭的腔体,热力往上走,胃就缩小,脾湿就横逆过来,堵在中焦,只要大便有溏,里面一定有湿,不要再攻,小承气就好。确定小便利,湿有宣泄的地方,代表大肠里面全部化热了,小便利脾湿完全没有,才可以用大承气汤。临床上小便少、腹满便溏的症状,就是有湿在里面,可以五苓散与大承气汤合用。

舌头上口水津液很多,代表湿很盛,还有黄代表湿且热,如果苍白就是寒而湿;如果舌头干掉,表示肠里面也干掉了,大承气汤的舌头干干的,里面没有津液了,舌苔严重时都翻起来,湿在里面下利时一定抱着肚子,按压下去会腹痛,就是大便干在里面,按压不痛,就是湿在肠子里面,表示大便还没有干燥。

二百六十七、「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太阳表证传热时,已经变成没有寒证了,目中不了了,睛不和,眼神已经痴呆,高热了,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热在里面,此为实也,赶快攻下,再不攻下就危险了,这是脑膜炎先期的预兆,用承气汤或白虎汤,所以脑膜炎的病变在阳明篇也可以治。

二百六十八、「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这时候已经燥热了,汗流很多,就要速下,只要确定是大承气汤证,就要速攻,不要犹豫。这就是急下存阴的观念。

二百六十九、发汗不解腹满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整个腹部胀满已经大痛了,大承气汤证痛的时候,到不要按都会痛了,赶快攻,不攻的话,运气好转盲肠炎,运气不好的脑膜炎。

二百七、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减不足言,是肚子胀满,摸到燥屎了,大承气汤攻下后,会舒服些,但还是胀满,就是先前开的大承气汤太轻了,要开重一些,剂量不够,要再用大承气汤。

二百七十一、「阳明少阳合病」必下利;其脉不负者顺也;负者失也;互相克贼名为负也;脉滑而数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如果是单纯的阳明少阳合病是大柴胡汤,太阳少阳合病是小柴胡汤,阳明证脉一定大,少阳病脉一点弦,病进入少阳时候病随胆汁分泌出来,进入阳明腑病等于肠子发炎,如果单纯阳明热没有少阳证,热到最后变燥屎,津液没有了,胆汁是帮助消化的,胆汁因病而分泌太多,就一直下利,会看到青黄相间的浊物。

脉完全弦的时候,就是木盛,木会克到土,少阳脉大于阳明,就叫做克;如果脉大,阳明脉盛,土会反辱到少阳,反侮就叫贼。

阳明少阳合病应该是脉弦又大,是正常的,顺也,脉很弦而不大,或脉很大有一点点弦,都是不正常;阳明少阳合病只需大柴胡汤就可以去掉。滑脉代表实,数脉代表热,滑脉就像拉动的绳子一样,里面有实的东西,弦脉的滑长在淋巴系统里面,像腋下或腮下或甲状腺或胸;如果脉大而滑,就是肠子里面堵到。

二百七十二、病人无表里证脉浮数者虽发热六七日至七八日,勿下之。

假令已下,脉数,不解,不大便者,有瘀血,宜「抵当汤」。若脉数,不解,而下不止,必协热而便脓血也。

病人没有寒热,大便也正常,但脉又浮又数,浮是表,数是热,可是又没有症状。假如已经被攻下了,脉数,不解,不大便者,有瘀血,宜抵挡汤,若脉数不解,大便出来有血,有可能是痔疮,可能是内痔,不开刀生完娃的妇女,大多是内痔,临床上有痔疮的女人比男人多,压孔最或承山,会有压痛点的就是痔疮,另种造成大便脓血就是血里热太盛,血里津液太少,血一旦过热必叛离经道,造成血管破裂,血跑到腑里面,所有大便有血,大便有脓血时有白头翁汤可用。

二百七十三、「伤寒」发汗已身目为黄。所以然者以寒湿在里不解故也。以为不可下于寒湿中求之。

如果单纯伤寒,麻黄汤发汗就好了,可是有湿在里面,麻黄汤一发汗、汗发的只是表证,可是里湿还是没有去掉,湿是脾脏,脾是土黄,是阴黄的,发汗是从肠胃的津液来的,因为发汗带动了里湿,湿一上来,所以看到黄;寒湿的时候,方剂有「朮附汤」和「五苓散」,都是可以去寒湿。

二百七十四、「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

身黄如橘子色,就是阳黄代表热,小便不利,腹微满者,湿无法宣泄而紧于少腹,湿堵到,小便出不来,此热湿并结下焦,则用茵陈蒿汤主之。

二百七十五、「伤寒」瘀热在里身必发黄,「栀子蘗皮汤」主之。

黄柏能清下焦的热,中医的热就是西医的炎,如尿道炎常常会用到黄柏,栀子能去上焦的热,黄芩、黄连、甘草能去中焦的热,所以栀子蘗皮汤是另外一个去黄的药,和茵陈蒿汤不一样,茵陈蒿汤是大便湿堵在肠子里,里有大黄,栀子蘗皮汤的热是瘀在三焦里面,上焦、中焦、下焦的热瘀在三焦油网里面,是淋巴系统发炎了,栀子蘗皮汤是小便利,腹部胀满,茵陈蒿汤是瘀热在肠子里面,有小便不利。两个都是阳黄的方子,全身发黄,肚子很胀,大小便不利,就是茵陈蒿汤;大小便很正常,肚子也没有胀满,就是栀子蘗皮汤,药都比较寒凉,眼睛赤痛发炎,栀子蘗皮汤煮好滤过洗眼睛很好。

85.栀子蘗皮汤方(无表证无里实而身发黄)

栀子十五个劈 甘草一两炙 黄柏二两

右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再服

栀子用二、三钱,炙甘草一钱,黄柏二钱,胖子栀子四、五钱,甘草要炙过,药下去要同时停在上中下三焦,如果没有炙过,上焦还没清,栀子已经跑到下焦去了,所以用炙过甘草让栀子停在上焦,黄柏清利下焦。

「类聚方广义」本方条曰:眼球黄赤热痛甚者,洗之有效,栀子蘗皮汤可以用来洗眼睛。

*在伤寒里面一共三个方子,治疗全身发黄发高热者:

①.无汗,病人没有汗的时候,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②.病人有汗且实热在里,就是茵陈蒿汤。

③.无表证无里实而身发黄,栀子蘗皮汤。

二百七十六、「伤寒」身黄发热者「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主之。

表寒束到,热没有办法宣泻,湿热没有出口,造成全身发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除了身发黄以外,最常用在疥癣、皮肤科。经方另一个常用在皮肤病的药方是麻杏薏甘汤。

86.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方(表寒束到了,湿热无法宣泄,造成全身发黄)

麻黄二两 赤小豆一升 连翘二两炙 杏仁四十个去皮尖 大枣十二枚劈 生梓白皮一升去节 生姜二两 甘草二两炙

右八味,以潦水一升,先煮麻黄再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半日服尽。   按:无梓皮,以桑白皮代之。潦水即雨水所积于小池沼中之水。

麻黄解表,要加杏仁,赤小豆去湿去热,腹膜炎用赤小豆最好,连翘清上焦的热,入肺,生梓白皮现在找不到了,改用桑白皮。麻黄二钱,皮肤有化脓不用麻黄,发阳的,疮疡下陷会用到麻黄。赤小豆可以大剂的用一两,去湿,经方中的赤小豆当归散用来治痔疮化脓,遇到痔疮兼有便秘,加上一些仁剂,例柏子仁、麻子仁等把大便软化,来帮助痔疮收口。连翘二钱,杏仁与麻黄等量,桑白皮大剂的用;八味药,雨水沉淀后上面的水叫潦水,按悟性,天上的水无根,太阳出来容易干枯,没有根发散的很快,所以皮肤湿黏黏的,又痒,标准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证,自来水有水气,汤剂容易利于湿,湿会更盛,潦水不利于湿利于去热。

「类聚方广义」本方条曰:疥癣内陷,一身瘙痒,发热咳钦,肿满者,加「腹蛇」有奇效。「生梓白皮」采用不易,今权以「干梓药」或「桑白皮」代之。腹蛇过去是皮肤病很好的药,中药房买的时候,腹蛇是呈盘状的,因为药房把蛇腹卷起来干燥的。

以上讲的是阳明证。

所谓「阳明证」,发热,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治之。「茵陈蒿汤」为治发黄之圣药,「栀子」除胃热时候,通小便,「大黄」荡涤肠胃郁滞积热,古法配合之妙用如此。古代分黄疸为阴黄和阳黄,黄如橘色,亦如黄色鲜明者,为阳黄;黄如黯酱或黄色不明润者,为阴黄。

阳出血和阳阻塞,胃之神经痉挛或胃肌弱等,所以有「阳明病」之蓄血症。大便秘结不行,有黑色大便,古代早巳发明灌肠及润导,如「猪胆汁灌肠」及「蜜煎导法」,肠液枯之脾约「麻仁丸」,治瘀血毒之「抵当汤」或丸等。

(0)

相关推荐

  • 以案说医:寥寥三味中药组成之调胃承气汤,何能以一御万?

    天人合一六吉堂▲ 点击"六吉堂"关注公众号 以案说医 丨作者 / 莲花笙 这是六吉堂第58篇原创文章 调胃承气汤方 甘草二两,炙  芒硝半升  大黄四两,清酒洗 上三味,切,以水三 ...

  • 白发伤寒论|第三十二讲(148)

    第三十二讲 讲述:白发渔樵 编辑:达生    标蓝:原文    标红:药证    标绿:知识点 148.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 ...

  • 《伤寒论》少阳病篇学习摘要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法 少阳指"神经.血脉",凡是不列为脏腑的,沟通脏腑之间的油网络,都是少阳,包括西医讲的淋巴系统,如何从外证或摸脉知道病邪停在少阳,如何判断及检查,就是少阳篇要介绍 ...

  • 《伤寒论》太阴病篇学习摘要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法 太阴叫做始阴,少阴是阴之中,厥阴是阴之尽,阴的尽头,刚开始进到少阴,到了厥阴还没治好就危险了,中医就是想尽办法让三阴不受邪,刚开始都是太阴,开处方时,不管病进入少阴.厥阴,随时都顾 ...

  • 《伤寒论》少阴病篇学习摘要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法 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肾经为少阴二脏,心脏有一条大动脉出来,一条大静脉血管回到心脏,从心脏到肾脏血脉是相交的,心和肾要通要靠中间的脾胃,脾脏有问题,太阴先受病没好,让上下没有办法通利, ...

  • 《伤寒论》厥阴病篇学习摘要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法 厥阴主要谈论的是肝脏,附属的就是心包,手厥阴心包经.足厥阴肝经,所以看到厥阴证,手足四逆时,心脏一定衰弱了,因为心血不足,肝又不受血,病从太阴进入少阴,少阴没有好,病毒就会进入厥阴 ...

  • 《伤寒论》前言学习摘要

    伤寒来自难经的第五十八难,伤寒有五个病,第一中风,中于风,伤寒,伤于风,温病,湿热.冬天主收藏,气候是冷的,是正气,冬伤于寒,冬行春令,瘟疫会流行.张仲景把<黄帝内经>第三十一篇热论,归纳 ...

  • 卷四173,订正伤寒论注阳明病篇

        咎耶!若趺阳胃脉浮而鼻中燥者,此热据营分,营     热迫血妄行,必作衄也.世有以哕为呃逆者,不知     哕即干呕也,以其有哕哕之声,故又名哕也.观今     病呃逆之人,与饮冷水则气自脐下 ...

  • 卷四174,订正伤寒论注阳明病篇

        取实,言反以虚为实而攻取之也.血属阴而为内     守,故曰守空.迫血,言劫汗也. 寸口脉浮大,而医反下之,此为大逆.浮则无血,大则为 寒,寒气相搏,则为肠鸣.医乃不知,而反饮冷水,令汗大 出 ...

  • 卷四172,订正伤寒论注阳明病篇

        逆而亦为哕矣,法当大温. 趺阳脉浮,浮则为虚,浮虚相搏,故令气䭇,言胃气虚竭 也.脉滑则为哕,此为医咎,责虚取实,守空迫血.脉浮,鼻 中燥者,必衄血也.    注 误攻饮冷,皆可致䭇,固矣.今 ...

  • 卷四171,订正伤寒论注阳明病篇

       注 此承上条不攻亦哕之义也.若其人胃中虚冷,不     能食者,虽不攻其热,饮水则哕,盖以胃既虚冷,复     得水寒,故哕也,宜理中汤加丁香吴茱萸,温而降     之可也.    集注 喻昌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