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无名雕像之歌
无名雕像之歌
黎燕
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众志成城的人民战争,为中华民族抗击外敌入侵,取得最后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许许多多的无名英雄,抒写了感天动地的铿锵交响。
阅读老前辈谷正荣的回忆录《悠悠往事》,给了我刻骨铭心的教诲,让我感念如潮。
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悲怆岁月,也是一个气壮山河的淬火年代。日寇从东北长驱直入,大片国土沦陷,锦绣山河破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为拯救民族于危难,抗日的烽火遍地燃烧。
当年的谷正荣,是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学子,智勇双全的共产党员。为拯救民族于水火,纵马关山,激战沙场,转战敌占区,组织发动老百姓,前仆后继,英勇顽强地与日寇决战。
白描质朴的文字,所抒写的两段情节曲折的故事,十分传神。鲜活生动的画面,在我的眼前摇曳生辉;气壮山河的英雄壮歌,在书页里响起,在我耳边回旋。
那年那月,谷正荣被党组织从前线派到晋中文水县,任区长,在敌占区从事地下工作。那时,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环境异常险恶,我方5位区长相继牺牲了4位。谷正荣幸得当地老百姓的一次次机智掩护,才化险为夷。
一次,谷正荣与鬼子狭路相逢。一看不好,急中生智,连忙闪到身旁的苞米地去。正在地里干活的老汉,一看到谷的样子,心里就明白了六七分,待谷像亲人。情急之中,二话没说,立马带谷抄近路,直奔村里的小学校而去。心生疑惑的敌人在后面穷追不舍,老汉从容镇定地领着谷一路疾行。
到了学校,老汉很快地找来一件长衫,要谷马上换上。谷刚穿上长衫,他就将谷带进一个教室。告诉学生说,这是你们的老师,现在给你们上课。一会儿,敌人追到了这里,恶狠狠,凶煞煞地在教室里走过来走过去,如狼似虎地察看动静。无论他们如何气势汹汹,如何剑拔弩张,在场的老师和学生,都没有丝毫异样的神情,课堂秩序仍然井井有条。鬼子不甘罢休,要谷掏出良民证。谷正荣不卑不亢,从兜里掏出了组织上早已准备好的,掩护身份的良民证,自然毫无破绽。
抓不住任何把柄的敌人,只好悻悻而去。危急关头,一位憨实的种田老汉,怀揣仁义之心,既临危不惧,又从容机智,巧妙地帮助了萍水相逢的谷正荣平安脱险,怎不令人顿生敬意!
谷正荣还抒写了一位地下交通员的故事。
这位年近六十的乡下老汉,黧黑的面孔上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天冷时穿一件旧皮袄,天暖时穿一件旧布衫,腰间别着一管旱烟袋。这样的老汉在中原一带寻常可见。
他走南闯北,见多识广,肚子里装了不少奇闻轶事。每当他兴致勃勃地讲起来,全是大家百听不厌的故事。老汉经常赶着一头毛驴,驴背上驮着一袋子煤,往返于山区与平原之间,将重要的情报,一次次顺利传递给党组织。
敌人几次大扫荡都扑了空,这里面,都有他的心血和贡献。老汉还是个有情有义的人,对队伍里的同志如亲人,每次,都细心地捎带一些打牙祭的吃食。艰苦的岁月里,这是同志们期待的美妙时刻。老汉的身影一出现,队伍里便是一片欢声笑语。他是快乐的使者啊!
敌人屡战屡败,怀疑老汉从中作梗。便把老汉抓去,严刑拷打。老汉被打得血肉模糊,奄奄一息,一次次地死去活来。他铁骨铮铮,宁死不招。敌人枉费心机,却抓不住任何证据,也榨不出什么油水来。见老汉土里土气的,一个地道的乡下人,只好把他放了。这位不知姓名的老汉,让我由衷敬佩。
抗日战争中,人民大众舍生忘死,用尊严、气节、智慧,英勇机智与日寇展开顽强斗争,熔铸了可歌可泣的英雄雕像,恒久地矗立于神州大地。
无名雕像在岁月深处星光闪烁,光照人心。
那些普通百姓,不怕抛头颅洒热血,奋不顾身地与日寇决战,塑造了一座座令人敬仰的无名雕像。于是,我们民族的高贵之魂,有了生生不息的薪火传承;我们的祖国,凝聚了任何强敌都无法打倒的强大力量。
有了这种精神传承,和平的日子里,这片土地的人们将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品性,不断开创春暖花开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