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闽散文:文公格与盖头纱帕
话说朱熹公元1189~1190年在担任漳州知州事任上,对于漳州"俗未知礼"的教化,的确彼费心思…民间旧俗至今流传有"竹格子"与"文公衫"两个典故。
先说"竹格子",朱文公莅政漳州后,倡导百姓居家大门,吊挂一个竹格子为屏。这样家庭妇女在屋里,能利用内暗外明的日照光线和亮度差别,从屋内透过竹格子看到门外路面行人,而行人却看不见屋里的妇女闺秀…避免引起外人春潮澎湃,干出"潘金莲与西门庆"艳遇缘起的勾当。这个风俗在小石码老街道,或农村的老房子中,至今仍保留着,有时还可在竹格子上看到用朱红漆笔描图或用红纸贴字,上面写有"桃红又见一年春"或"格外春风"等字联。当年,就有一些"放荡过"的公子秀才对此不满不服,写有一首反诗曰"娇儿索乳袒酥胸,人面桃花掩映红。十二湘帘深护惜,如何格外有春风。"
如今,竹格子"文公格"作为于漳州旧俗早已被渐渐的"改革开放",现在走在厦门漳州或小石码新路老街上,或偶尔回旧乡村一游,尚若看见挂有"布帘子"的门道,那你可别探头窥望,这不是保守的"文公格"替代物,而是红灯明照暗娼招嫖的门庭,虽然生意可能暗淡,但你一窥探,却招徕屋外门内的妹子,以为另一个"金咀齿"大头仔又来了…嘿嘿。这可是与朱文公倡导挂"竹格子"相护惜妇女春光的原意完全相反,人的行为往往和传统风俗忤逆,恰以"反潮流"而制作乐趣!
朱文公另一改造漳州"俗未知礼"的举措在,当年漳州知府未设置"文明办",直接发劝俗公文规定,凡妇女外出访亲,须穿一种浅蓝色的阔衫外套,头上蒙盖一块格色或杂花的布帕纱巾,出行途中让外人见不到她的脸庞,以免春色荡漾外泄…这一风俗,梧闽小时的确看过一些"世家底"出生的农村老奶奶外出时候,仍坚守这一"礼教"遗风,也有一些中年妇人放下传统规矩,把"花帕"改盖在怀里或背上孩子身上,爱意无限…后来,古代漳州文人黄子寅为此风俗写有一首竹枝歌,其词曰"花卉千般错绣文,盖头纱帕白罗裙。海滨邹鲁今犹在,不见巫山一段云。"哎,这古代漳州姑婆奶奶年轻时不开放,男人真是没机会,写几首歪诗抱抱怨气,应可理解。而问题是,如今"蒙娜丽莎"式的盖头纱帕被丢弃了,世风日下变化惊人呀!当今开始"生二胎"的妇女,多为保身材护春色,需要"袒酥胸乳喂娇儿"的日期越来越缩減变短,记得我弟弟顺水老姆的奶水吃到5岁,把老姆的乳房吸成"菜瓜补"…如今一些"老姆"不以人乳喂娇儿,竟以牛妈马乳代之,怪不得养出不少的牛头马面的新人面世…这可能加重未来治安维稳的负荷,这牛头马面式的人类越多,社会不文明逾墙越舍的举动就越频繁了…人怎么也拉不住马发情牛蛮狠呀!
说实在的,有一传说,说的抗日女英雄李林,小的时候被遗弃的地方一一芗城区塔口庵,唐朝叫桂林里或桂林唐化里,开漳圣王陈元光父亲陈政叔父陈敏、奶奶魏太夫人带了二批,合计有58姓5600位祖籍河南光州固始县的将士,来闽南平定'嘯獠作乱',原住民男的叫'查埔',反叛的抓来就杀头;归顺的妇女的叫'查某',充作平叛将士的配偶繁衍下一代,从此'永做此方人'(丁儒的诗句);问题是原住民的生产是落后的刀耕火种,妇女仍然享受原始母系氏族的某些交配风俗,只要女的喜欢如杨建成表哥,就可以用结彩或抛绣等方式'约号头',晚上你就可以去她的闺房就寝交合……弄得一些婴孩,只知'舅舅'不知道有'父亲'……塔口社的归顺妇女,刚开始不知道汉人的礼义节操,虽然各自有所归属,但遇到中意的如杨建成表哥,仍然把持不住'春心荡漾',发了'人约黄昏后'的勾引信息……尔来,塔口社乱交淫乱的社会现象,一时仍然无法消停。朱文公蒞漳当知府时,有传说在塔口庵筹建一个舍利宝塔,以填住那口人字型古井,先从地理上堵塞漏洞,继而在任上,力倡儒学,'每五日二诣学',引导民众知书达礼,漫漫易风易俗,所以闽南流传一句俗话'浪鸟一条根,牵来牵去都是亲!'嘿嘿!
梧闽风采
郑亚水,笔名梧闽,自号"山石码'',毕业于厦门大学政治学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先后由漳州市图书馆出版《秋水白云》、《西方国际政治研究》、作家出版社出版《白云深处》、海风出版社出版《月泊龙江》等书籍,散文作品并入选《中国散文家大辞典》(作家出版社)。
2001年中国东欧经济研究会授其《企业文化一一现代企业的灵魂》''优秀社科论文一等奖'',并入选《中国改革发展论文集》(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9年11月,该论文被清华大学收录《n<1知网空间》智库咨文。
2009年9月《新文化泛思》入选中央党校全国思想政治工作科学专业委员会编审的《科学发展观学习与实践文集》;《<兰亭序>拾遗》一文于2010年9月入选《中国散文家代表作集》(作家出版社),并荣获2010年度中国散文学会“中国当代散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