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再禁“幼小衔接”班,且看国外“幼小衔接”是怎么做的!

依据规划,教育部将分四个步骤进行阶段化治理,并计划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于2018年12月底前完成对幼儿园、小学、培训机构的抽查和摸排;对有“小学化”倾向的行为要于2019年底4月前完成整改。

不过,受政策影响,正值暑假报名旺季的幼小衔接班纷纷进行调整。目前,北京市已有多家大型培训机构的幼小衔接班突击下线,不再公开招生。

“幼小衔接”班之所以被治理,在于幼儿园大班出现“空巢”现象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提前半年甚至一年离开幼儿园,转而进入各种“幼小衔接”班为上小学做准备早已成为一种常态。然而,从幼儿园“小朋友”到小学的“小学生”,确实存在“断层”,需要“衔接”。

德国的哈克教授通过调查研究总结了幼小衔接阶段儿童的六个断层关系:

1、主要关系人的断层

孩子升入小学后,必须离开“第二个母亲”角色的关系人——幼儿园教师,而去接受严格要求、学习期望高的小学教师,小学教师在生活照顾上的角色会逐渐减少,孩子在心理和生活上的依靠失去了,这使孩子感到有压力和负担。

2、学习方式的断层

小学中分科目、常规课堂的学习方式,与幼儿园的游戏为主、自由探索的学习方式有较大区别,课堂时间的延长、知识化程度的加深和游戏化程度的下降,孩子在行为、心理和学习上都需要转变和适应。

3、行为规范的断层

通常在幼儿园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个人要求,在小学不再会得到满足或被重视,孩子入小学后,是要求遵守学校章程的,不再似幼儿园的随意和自由,可能会让孩子束缚、限制的感觉。

4、社会结构的断层

孩子入小学后与幼儿园的小伙伴分离,进入一个新的人际圈,需要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结交新朋友,寻找自己在团体中的位置并为班级所认同。

5、期望水平的断层

家长和教师都会对上了学的孩子给予了新的期望和压力,在学业上的要求增加了,减少了孩子游戏、玩耍的时间,孩子需要在学习上付出更多努力,从而可能会感到压力。

6、学习环境的断层

幼儿园的自由、活泼、自发的学习环境转换成为分科学习、有作业、受教师支配的学习环境,孩子容易陷入不注意状态或产生学习障碍。

事实上,教育部的专项治理主要针对的是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问题,旨在严禁教授小学课程内容。“对于提前教授汉语拼音、识字、计算、英语等小学课程内容的,要坚决予以禁止。”

那么,如何科学、规范地做好“幼小衔接”的工作?其实,国外各个国家已经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政策体系。

美国:幼儿园与小学一、二年级形成K-2学制

美国的幼儿教育主要是指对0至8岁儿童进行的教育。年满5周岁的幼儿可以免费进入学区内小学附设的幼儿就读。幼儿园与小学一、二年级形成K-2学制,是美国幼教的一大特色。

同时,美国采用国家本位的课程设计或学校(幼儿园)本位的课程设计模式,以确立幼儿园与小学课程的连续性与一致性。部分州实施幼小衔接课程( Transition Program),为了让某些尚未具备小学一年级基本能力的幼儿得以顺利衔接小学课程,特别安排有关认知学习方面的课程训练。

美国的幼儿教师与小学低年级师资是合流培训的,在大学教育院系毕业后取得教师资格证书,其证照是涵盖幼儿园与小学低年级(K-2)阶段的。因此,幼儿园教师与小学低年级教师,对于两阶段儿重的身心发展与学习特质、教字内容与方法,都能彼此了解,甚至在衔接策略的协调沟通上,也能考虑儿童的差异需求,使幼儿园教师与小学低年级教师得以在课程设计、教学形式与环境创设上,更能考虑幼儿身心发展的共同特质,进行课程与教学设计。

法国:科学划分母育学校和小学的学习阶段

法国摒弃以年级为单位组织教学的形式,把学前儿童和小学儿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启蒙教育阶段”,包括母育学校的小班和中班;第二阶段为基础学习阶段”,包括母育学校的大班和小学前两年级的儿童;第三阶段为“深入教育阶段”,包括小学最后三个年级的儿童。

母育学校的大班既是启蒙教育的最后阶段,也是进入基础学习阶段的第一年。大班中已经达到第一阶段学习要求的学生,便可以开始第二阶段,即基础学习阶段的课程,和小学前两年级的学生一样主要学习法语和数学,并初步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

英国:幼儿教育与小学低年级合并教育

英国初等教育分为2至5岁儿童的保育学校、5至7岁儿童的幼儿学校和7至11岁儿重的初级学校,儿童从5岁开始实行义务教育,全部入幼儿学校,经过两年预备教育后再入初级学校。

英国的幼儿教师和小学教师在职前所受的师范教育是相同的,包括幼儿阶段和小学阶段,这种教育使得他们对各年龄儿童的特点都有一定的了解。教师必须通过四年学习并取得教育学士学位,工作对象是3至9岁的儿童;保育员的工作对象是0至8岁的儿童,在校所学课程也是相应的。教师在学习期间已经对学前和小学的儿童状况有所了解,这对于他们从事衔接工作大有帮助。

日本:幼小衔接被列入终身教育体系

日本把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置于终身教育的背景下来考虑,文部省明确指出幼小衔接不是要幼儿园培养与小学特定学科内容直接连续的东西,而是培养儿童上小学后成为其生活、学习基础的东西。

在小学教育方面,重要的是如何将幼儿园教育的成果进一步延伸、发展和深化。在幼儿园教育方面,新大纲对幼儿园课程内容作了重大改变,原来的六领域(体育、 语言、自然、社会、美工、音乐)改为五领域(体育、语言、人际关系、环境、表现)。

在小学教育方面,文部省在小学一至二年级的课程中增设一门新课——生活课。生活课包含了原来小学课程中理科(以自然、地理、理化基础知识等为内容的课程)和社会科(以社会常识和技能为内容的课程),取消理科、社会科。

但是,生活课又非二者简单的结合,而是一门新的具有科学教育特色的综合课。幼小课程目标、内容、教育方法等的改革为幼小衔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幼小改革后目标的一致性,使幼儿园教育能成为儿童在小学继续学习和发展的基础。

(0)

相关推荐

  • 什么是幼小衔接问题?

    主播:  尹祝梅 专 题 果雪儿 学前国学教育 "科学做好入学准备"问答指导系列六 什么是幼小衔接问题?       果雪儿学前国学教育首先要强调的是,幼小衔接问题和幼小衔接是两个 ...

  • “幼儿园小学化”顽疾能否化解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1-04-10 03:16 <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出台-- "幼儿园小学化"顽疾能否化解 光明日报记 ...

  • 热点|华爱华:幼儿园与小学“双向衔接”的意义和价值

    最近,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首次提出了幼儿园与小学的"双向衔接",这是深化基础教育改革,落实全 ...

  • 幼小衔接中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李 秀 陈宝华 摘 要: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目的就在于让幼儿在正式入学前提高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掌握一部分知识和技能,这将有利于减少幼小衔接的坡度,从而减轻他们进入小学后的负担.幼小衔接并不只是幼儿 ...

  • 幼小衔接阶段与家庭教育阶段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目的是让孩子在正式进入小学前让孩子的身心发展,掌握部分知识和技能,这将有利于减少幼小之间的坡度.然而,目前的调查显示,家庭教育对幼小衔接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最重要的问题是在实际 ...

  • 做好幼小衔接须双主体同向发力

    王凯 做好幼小衔接,促进幼儿教育成果的保持和提升,既是建立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应有之义,也是儿童终身发展的长远影响要素.近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以下简 ...

  • 解读上海教育“十四五” ⑩ | 聚焦质量:深化基于规律的幼小双向衔接

    近期,上海市政府印发了<上海市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详见:<一图读懂!<上海市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公布>.<你 ...

  • “幼小衔接”实施方案(小学部分)

    赣榆区"幼小衔接"实施方案 (教研室小学部分) 一.目标任务 提高广大一年级教师幼小衔接意识,采取有效教研,消除儿童从幼儿园到小学的畏难情绪,努力化解幼儿园和小学学习方式.教学内容 ...

  • 今年试点、明年全面铺开!

    "幼儿园大班最后一个学期,都要去上课外衔接班,就怕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跟不上."记者在日前的采访中发现,受家长"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心理等因素影响,许多幼儿被 ...

  • 教师大赛组委会祝贺李慧老师大赛特等奖作品发表啦!

    参加大赛即可获得免费发表刊登机会! 大赛组委会老师一直连续不断的将往届参赛作品向<幼儿教育><学前教育><早期教育><幼教园地><中国教育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