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六经辩证:六经各有表证,里证,凭脉可辫。

太阳经见证法

头项痛,腰脊强,发热恶寒,恶心,是足太阳膀胱经受证。假如先起恶寒者,本病。已后发热者,标病。若有一毫头痛,恶寒身热,不拘日数多少,便宜发散,自然热退身凉,有何变证?

辩证法

表虚自汗者,为风伤卫气,宜实表。表实无汗者,为寒伤荣血,宜发表。

诊脉法

脉浮紧有力,为伤寒。脉浮缓无力,为伤风。

用药法

冬月正伤寒,用升阳发表汤。(即加减麻黄汤。)冬月伤风,用疏邪实表汤。(即加减桂枝汤。)

春秋无汗,用羌活冲和汤发表;有汗,用加减冲和汤实表。夏月无汗,用神术汤;有汗,用前加减冲和汤。

阳明经见证法

目痛,鼻干不眠,微恶寒,是足阳明胃经受证。假如先起目痛,恶寒身热者,阳明经本病。已后潮热自汗,谵语发渴,大便实者,正阳明胃腑标病。本宜解肌,标宜急下,只看消息用之。

辩证法

目痛鼻干,微恶寒,身热,病在经。潮热自汗,谵语发渴,便实,不恶寒,病在腑。

诊脉法

脉见微洪,为经病。脉见沉数,为腑病。

用药法

微恶寒,自然目眶痛,鼻干不眠者,用柴葛解肌汤。(即加减葛根解肌汤。)渴而有汗不解者,如神白虎汤。(即加减白虎汤。)潮热自汗,谵语发渴,揭去衣被,扬手掷足,斑黄狂乱,不恶寒反恶热,大便实者,轻则大柴胡汤,重则三承气选用,俱在秘方六乙顺气汤内,加减治之。

少阳经见证法

耳聋胁痛,寒热,呕而口苦,是足少阳胆经受证。假如先起恶寒身热,耳聋胁痛者,本病。已后呕而舌干口苦者,标病。缘胆无出入,病在半表半里之间,只宜小柴胡一汤加减,和解表里治之,再无别汤。(本方自有加减法。)此经有三禁,不可汗、下、吐也。若治之得法,有何坏证?常须识此,宜当审焉。

辩证法

耳聋胁痛,寒热,呕而口苦舌干,便属半表半里证,不从标本从乎中治。

诊脉法

脉见弦数,本经证。

用药法

耳聋胁痛,寒热,呕而口苦舌干者,用柴胡双解饮。(即加减小柴胡汤。)

太阴经见证法

腹满自利,津不到咽,手足温者,是足太阴脾经受证。假如先起腹满咽干者,本病。已后身目黄,标病。内有寒热所分,不可混治,临病之际,用在得宜。

辩证法

腹满咽干,发黄者,属腑热。自利不渴,或呕吐者,属脏寒。

诊脉法

脉见沉而有力,宜当下。脉见沉而无力,宜当温。

用药法

腹满咽干,手足温,腹痛者,桂枝大黄汤。(即加减桂枝汤。)身目黄者,茵陈大黄汤。(即加减茵陈汤。)自利不渴,或呕吐者,加味理中饮。(即加减理中汤。)重则回阳救急汤。(即加减四逆汤。)

少阴经见证法

舌干口燥,是足少阴肾经受证。假如先起舌干口燥者,本病。已后谵语,大便实者,标病。至阴经则难拘定法,或可温而或可下。阴分直中者,寒证。传经者,热证。是其发前人之所未发也。

辩证法

大要口燥舌干,渴而谵语,大便实者,知其热。须详呕吐,泻利不渴,或恶寒腹痛者,别其寒。

诊脉法

脉见沉实有力,宜当下。脉见沉迟无力,宜当温。

用药法

口燥咽干,渴而谵语,大便实,或绕脐硬痛,或下利纯清水,心下硬痛者,俱是邪热燥屎使然,急用六乙顺气汤,分轻重下之。(即承气汤,有加减法。)无热恶寒,厥冷蜷卧,不渴,或腹痛呕吐,泻利沉重,或阴毒手指甲唇青,呕逆绞痛,身如被杖,面如刀刮,战栗者,俱是寒邪中里使然,急用回阳救急汤温之。(即四逆汤,有加减法。)

厥阴经见证法

烦满囊卷者,是足厥阴肝经受证。假如先起消渴烦满者,本病。已后舌卷囊缩者,标病。亦有寒热两端,不可概作热治。

辩证法

烦满囊卷,消渴者,属热。口吐涎沫,不渴,厥冷者,属寒。似疟不呕,清便,必自愈。

诊脉法

脉沉实者,宜当下。脉沉迟者,宜当温。脉浮缓者,病自愈。

用药法

消渴烦满,舌卷囊缩,大便实,手足乍冷乍温者,急用六乙顺气汤下之。(即承气汤,有加减法。)口吐涎沫,或四肢厥冷不温,过乎肘膝,不渴,小腹绞痛,呕逆者,急用茱萸四逆汤温之。

(即回阳救急汤,自有加减法。)

编者按:上文说到的经病,腑病,可以和教材说的表证和里证等同;经络在表,脏腑在里。所以六经各有表证和里证。这不是编者的自我发明或者博人眼球,古有陶节庵,今有刘渡舟,姚荷生以及我们未央中医学派,都认为六经各有表证;太阳表证散兼温,阳明表证辛凉兼散,少阳表证凉兼解,太阴表证温散兼化湿,太阴表证温散兼补,厥阴表证疏散兼温敛。这仅仅针对于伤寒的六经治法。还有风湿六经,气虚六经,阳虚六经等等的治法,限于篇幅,我们后边继续讲解。

(0)

相关推荐

  • 胡希恕六经体系辨证思路

    不学伤寒,难以成大家,纵观古往今来的中医大家,多是伤寒大家. 张仲景在序中说: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已.这只不过是仲景的谦虚之辞,其实伤寒论创建的六经辨证体系,可以涵盖所有疾病,这个理论体系搭建好,运用 ...

  • 理中丸与四逆汤

    理中丸--党参.苍术.干姜.炙甘草:四逆汤--附子.干姜.炙甘草. 理中丸证出现在两个条文: 一是霍乱病中,病家既有里证--呕吐.腹泻,同时有表证--发热.恶寒.头痛.身疼,先用理中丸治里证,再用桂枝 ...

  • 太少两感能用麻黄细辛附子汤吗?

    关于"太少两感"这个说法不知道从何时而起从何而来,不过这个说法却实实在在的在广泛流传,甚至很多人提起"太少两感"首先想到麻黄细辛附子汤,这个临床中不少师弟师妹在 ...

  • 说恶寒与六经

    恶寒是表证,恶热是里证,其言症状,亦言病机,此不可不知,恶寒需表解,只能用辛温向上.向外.趋表之药方,恶热需里除,只能用寒凉向下.向内.趋里之药方.表里识.阴阳(机能亢奋为阳,机能沉衰为阴)判,则六经 ...

  • 张仲景六经病诊断依据初探

    中医看病,就是一个辨证论治的过程,先辨证,才能论治.按照胡希恕老师的六经八纲辩证体系,就是要先辨六经,再辨方证. 辨方证,是我们临床辨证的尖端,辨六经,则是我们辨证的起点,起点正确,整个后面的治疗思路 ...

  • 【每天学伤寒】表证里证虚证实症的治疗先后原则

    三二:[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反与[桂枝汤]以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谵zhan语(胡言乱语),脚挛急,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 ...

  • 中医诊断学06主阳虚而寒凝血瘀的脉象,表证里证的鉴别等鉴别知识

    中医诊断学06主阳虚而寒凝血瘀的脉象,表证里证的鉴别等鉴别知识

  • 易记易懂:伤寒六经辩证歌诀

    一.<太阳病证> 伤寒经病 伤寒经病邪走经, 六经路径辩证清, 太阳头项强痛紧, 阳明面赤额痛行, 少阳暴聋目赤痛, 太阴腹满肢痛频, 少阴喉肿五方治, 厥阴吐涎痛颠顶. 六经合病, 并病 ...

  • 先背后悟:伤寒六经辩证歌诀和主方剂!

    一.<太阳病证> 伤寒经病 伤寒经病邪走经, 六经路径辩证清, 太阳头项强痛紧, 阳明面赤额痛行, 少阳暴聋目赤痛, 太阴腹满肢痛频, 少阴喉肿五方治, 厥阴吐涎痛颠顶. 六经合病, 并病 ...

  • 强大:图解伤寒六经辩证治疗系统

    伤寒六经辩证法,无论在辩证方面或治疗方面,都有着极完整的系统性和系列性.所谓系统性,就是数百个伤寒的具体证候,以病位的.病性的同一性组成六个病理阶段,即六经.六经又以同一的病因组成一个伤寒整体,即伤寒 ...

  • 易记易懂:伤寒六经辩证歌

    一.<太阳病证>  伤寒经病 伤寒经病邪走经, 六经路径辩证清, 太阳头项强痛紧, 阳明面赤额痛行, 少阳暴聋目赤痛, 太阴腹满肢痛频, 少阴喉肿五方治, 厥阴吐涎痛颠顶.   六经合病, ...

  • 六经辩证,调节人体气机升降出入的十大常用伤寒方剂

    伤寒论中100多个方子中,复杂方剂并不多.包括金匮五味药以下的占了大部分.甚至三味以下的方剂还不在少数.在这110多个方剂中,很多至今在临床中仍频繁应用.甚至妇幼皆知,比如小柴胡汤,大名鼎鼎,举世闻名 ...

  • 伤寒六经辩证,六经病症特点 太阳病 太阳...

    伤寒六经辩证,六经病症特点 太阳病 太阳伤寒 无汗(伤寒):伤寒无涕,脉浮紧(伤寒),恶寒(伤寒,发热重,伤寒郁而后热),手足微冷(伤寒),体痛(伤寒).方宜麻黄汤:发热轻恶寒重(太阳伤寒.少阴虚寒) ...

  • 先背后悟:伤寒六经辩证歌诀和主方剂

    传承岐黄薪火,一个有质地有温度的公众号 艾御享堂 一.<太阳病证> 伤寒经病 伤寒经病邪走经, 六经路径辩证清, 太阳头项强痛紧, 阳明面赤额痛行, 少阳暴聋目赤痛, 太阴腹满肢痛频, 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