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瓴资本又出手了!迪安诊断子公司获战投,目标直指上市,公司股价2020年以来翻番

天天财经独家,速关注

新年伊始,高瓴资本又出手了,这次瞄准了迪安诊断。

1月8日晚间,迪安诊断发布公告,子公司凯莱谱引入高瓴等战投,并制定了退出条款。

此前,高瓴资本还通过多种方式投资了国瓷材料、凯莱英和爱尔眼科等多家上市公司,获益颇丰。

凯莱谱拟引入高瓴等战投

已制定退出条款

迪安诊断8日晚间发布的公告显示,控股子公司凯莱谱拟增资1.5亿元引进3个财务投资人,其他股东放弃优先认购权。其中,珠海高瓴悠恒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高瓴悠恒”)、厦门德福悦安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厦门德福”)、深圳市松禾成长四号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松禾四号”)分别拟以现金形式向凯莱谱增资8000万元、5000万元、2000万元。本次增资完成后,高瓴悠恒、厦门德福、松禾四号分别持有凯莱谱7.6190%、4.7619%、1.9048%的股权。

来源:公告

公告显示,高瓴悠恒为2020年12月新设的企业,是一家由深圳高瓴天成三期投资有限公司担任执行事务合伙人,由深圳高瓴慕祺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担任有限合伙人并持有99.99%份额的有限合伙企业。

天眼查数据显示,深圳高瓴天成三期投资有限公司的大股东和实控人均为张海燕。市场普遍认为,在张海燕的背后,掌舵人其实是高瓴资本的张磊。

来源:天眼查

根据凯莱谱官网消息,凯莱谱是迪安诊断旗下聚焦新一代多组学生物标志物质谱检测技术研发、临床转化和应用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重点围绕体外诊断、临床研究、代谢组学、环境与临床毒理等多个应用方向,在贯穿多组学到临床应用的全产业链技术引领下,提供覆盖“产品+服务+管理”的临床质谱整体解决方案。

Choice数据显示,迪安诊断自2020年1月1日以来,公司股价累计上涨147.41%。

此次凯莱谱引入战投,已经制定了相应的退出条款。根据公告,协议主要内容第一条为合格上市:凯莱谱在中国境内证券交易所(含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不包括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且凯莱谱上市之时的发行前市值不少于20亿元人民币的估值。

公告显示,凯莱谱在本次增资交割完成后第56个月届满时仍未能合格上市,或提前明确表示或以其行为表示,不会或不能预期上市的,可能须以年化9%的利率回购本轮投资人的股权。发生回购、清算时,本轮投资人和前轮投资人之间均按后进先出原则执行,本轮投资人之间则为同一顺序。

迪安诊断称,凯莱谱本次增资旨在进一步引进投资人,增加公司营运资本,推动目标公司快速发展。本次增资完成后,迪安诊断持有凯莱谱的股权从47.8961%降至41.0538%,公司仍为其控股股东并继续将其纳入合并报表范围,不会对公司财务及经营状况产生重大影响。

已投资超10家上市药企

综合同花顺和天眼查数据,高瓴资本此前还通过多种方式投资了凯莱英、国瓷材料、健康元、华兰生物、爱尔眼科、泰格医药、君实生物、百济神州、微创医疗、京东健康等多家医药领域上市公司。

定增方面,健康元2020年7月12日晚间发布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高瓴资本拟以其管理的“高瓴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中国价值基金”,通过现金方式全额认购公司本次非公开发行的股份。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的发行价格为12.83 元/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21.73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额用于补充公司流动资金。发行完成后,高瓴资本将持有健康元8%股份。

除了定向增发,2020年3月,高瓴资本还出资12.42亿元受让了华兰生物旗下的华兰疫苗9%的股权。

高瓴资本投资的药企多是医药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高瓴资本的加入,也为上市公司的股价带来提振。以参与定增的药企为例,凯莱英、国瓷材料、爱尔眼科三只个股,股价自发布定增公告以来,累计上涨84.11%、53.01%和397.72%。

国信证券高级研究员张立超对中证君表示,从近期高瓴资本对医药生物板块的投资动向,不难看出其定位的正是其坚持的长期结构性价值投资逻辑,即寻找好的赛道,拥抱好的公司,并长期持有。

张立超表示,对医药生物板块而言,高瓴资本能够及时选择在适当的时机切入抗肿瘤等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医药外包CRO、医疗服务等优质赛道,且投资的大部分是其优选赛道中的龙头标的,这些标的企业往往具有强劲的科研创新实力、资本雄厚、人才密集。

张立超表示,以高瓴投资的微创医疗为例,微创医疗作为国内的冠脉支架领域的佼佼者之一,受国家集采政策驱动,虽然短期支架价格本身降幅高达90%,但长期来看,由于这些龙头企业本身创新研发能力强劲,企业销售费用减少,将带来市场份额的进一步扩大。

中邮证券首席研究官、董事总经理尚震宇对中证君表示,高瓴资本投资的公司主要是看公司质地优良、有巨大市场需求、业绩超预期或持续可实现预期。如果未来业绩不达预期,或行业竞争格局变化,公司失去竞争优势,可能会被机构投资者抛售。

编辑:郑雅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