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还是不抱?

这几天我一直被这个问题困扰。

早些年,老辈的说法是,孩子哭了不用抱,哭哭锻炼肺活量,促进消化。孩子哭够了就不哭了,不哭了就睡了。要是哭了就抱,容易把孩子惯坏了。惯坏了以后,孩子哭就得抱,还有的孩子只能抱睡。

但是呢,当年我也没听。栋哭了我会抱着。睡了就放下。看现在栋的成长,也没多大问题。有安全感,性格除了天生的内向,也没什么缺失。懂得爱,也会爱。

这几年我学到的理论是,孩子哭了要抱。因为孩子脱离母体,离开子宫的包裹。突然来到一个陌生的世界。这个空间太大,他们失去包裹的安全感。于是孩子在吃喝拉撒都被处理妥当后,还有一个情感需求。他们会哼哼唧唧地诉说,渴望妈妈的抚触,渴望妈妈的味道和抱抱。

如果这时候他们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被大人刻意训练,不去抚慰。让孩子哭,再去哭着睡。孩子容易失去安全感。在一次次求抱未果后,孩子变得绝望。从此变得沉默,不哭不闹,吃饱自己哄自己睡。看上去的独立,是很残酷的。这些漠视足以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幸福。这种养育长大的孩子,会用一生去寻求安全感和归属感。严重的,会影响到心理健康,容易抑郁或者焦虑。

在我家的小樱桃(我们不叫萱萱宝贝了)开始哼哼唧唧哭的时候,我就心疼了。摸摸后背,拍拍屁股。吃饱喝足,检查下是不是拉尿了以后,安慰不行我就抱了。宝贝在我怀里瞬间安静。有时眯着眼睛秒睡,有时睁开眼睛跟我深情对视。如果你到我这个时候,你会感觉世界如此美妙,你是人间最富有的那个。

可是问题来了。月嫂的理念是不让抱。她的理由跟前面第一个理由近似。抱了影响大脑发育,抱了容易养成抱睡的习惯。我也找了视频,个别人的观点也是,说孩子醒了扭动揉搓时,是在练习大脑。可人家并没有说练习完了也不让抱。于是,有些人就断章取义,只看前面几句,让孩子锻炼大脑,不看后面的锻炼完了需要抱抱就满足。

你一定明白我今天写这些的目的了。你猜对了,是我被孩子哭了抱不抱这个问题难住了。

实话说,我真体会到“隔辈亲”是怎么回事了。抱在怀里,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的感觉。小胳膊小腿,粉嫩粉嫩的,不舍得她受一点点委屈。特别是看到她笑,偶尔还笑出声,我的心啊,都融化了。她梦里的抽泣我都心疼,恨不得钻进她梦里,揪出那个让她伤心的人。

这几天,我咨询了几位心理咨询师,查了资料,也请教了做过金牌月嫂的好友,她们的观点都是孩子哭了要抱。以前的“哭泣免疫法”让几代人遭殃,早已经臭名昭著。新一代人的养育,在满足孩子基本生理需求外,更重视孩子的心理呵护和培育。

意见总有相左的时候。我坚持我的观点,阳也有自己的坚持。作为奶奶,我该坚持还是妥协?

我在查阅视频的时候,见过上千条留言吐槽的。大都是儿媳妇吐槽婆婆。孩子哭了,忍不住去抱。说婆婆不懂科学养育,还有的话说的极其难听。好像孩子是婆婆生的。说什么反正抱睡也是她抱睡,不嫌累就好。那句俗话“千年的媳妇熬成婆”,在这里成了悲催的结局。

好在我们是可以沟通的。阳懂得多,大多时候我都听她的。一家人现在关注的重点是她做好月子,我们一起养好宝宝。我的坚持也是建立在沟通好的基础上。我不会盲目坚持,也不会没有原则的袖手旁观。

这不嘛,在我的“监督和催促下”,阳用我家的秒睡妙招“毛巾眼罩”盖上眼睛,手机放一边,午睡了。

小樱桃睡得很好,我在一边写字,现在当然不抱。等会醒了,伸展揉搓完毕,如果再哭,那我肯定是要抱抱的。

感谢你在,陪我记录人间烟火。

感谢你的“在看”,爱你,我的每一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