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iPhone开始,未来手机摄影,已经离不开它
如今拍照越来越成为手机厂商发力的重点,每一个手机厂商都在硬件上发力,大底、一亿像素、大光圈,企图以优质的硬件占领拍照的高地。
但除了硬件之外,一场“计算”的革命正在席卷着手机圈,这场革命,影响的可能是我们所有普通用户的拍照体验。
这里黑马要说一个词:计算摄影。
所谓的计算摄影,我们可以简单理解成让算力优化拍照,其重点在于“计算”,通过各种算力,让照片被赋予我们的理解。
这话怎么讲呢?
本来拍照这事,只是相机客观地记录下细节的一个过程,不能主动地去理解照片里的人和物。
这也是我们传统卡片机的风格,更倾向于负责“记录”,这就很无聊了。
就像是写日记一般,如果只是把每天的生活记录下来而不加以修辞和润色,那么这日记就如流水账一般枯燥。
传统的拍照,会让照片不那么无聊,后期的PS就充当了润色的作用。
而计算摄影呢,就让拍照的过程能够实时“PS”。
现在我们手机上常见的AI拍照,也是属于计算摄影的一部分。
问题就来了,我们现在所体验的AI拍照好像也没有这么厉害?有时候还看着十分的假。
这计算摄影,真的有那么神奇吗?
黑马可以很肯定的先给你们一个答案:是的,计算摄影将会重构我们的拍照体验。
这里,黑马不得不提一下苹果。在这场拍照的革命中,苹果是引领这场革命的中流砥柱。
2019年,苹果举办了一场十分反常的秋季新品发布会。
苹果第一次在发布会上花了将近一半的篇幅去讲解了iPhone 11系列的拍照系统,带来了一个新的功能:深度融合。
会先进行四次长曝光、四次短曝光,再来一次长曝光,最终将这些表现最好的图像进行融合,从而得到一张好的照片。
本质上只是多帧合成,这个技术已经屡见不鲜,现在几乎所有的手机都具备这个功能。
你的手机拍照完后,会需要一点时间才能查看,在这期间就是系统在后期处理照片的过程。
iPhone 11系列则把这个过程更加细分,分成了三部分。
在光线充足之时,会将四张正常曝光和四张短曝光,以及一张长曝光合成,保留表现最好的图像。
在光线一般之时,在按下快门之前,就已经持续地采集四张正常曝光和四张中等程度曝光的照片,并把它们合为一张。
按下快门之后,再来一张长曝光照片,最后再进行多帧合成,填充细节。
而在光线偏暗,比如夜景的场景之下,就会加长单帧曝光时间进行多帧合成,这样一来可以避免长曝光所带来的模糊问题。
通过这种计算摄影的方式,让照片被赋予我们所希望看到的,这些本该是后期的工作,手机就能直接给你做好了,让照片该亮的地方亮,该暗的地方暗。
举个例子,在逆光环境下,我们想要拍人像。
一般而言,人可能就会乌漆嘛黑一片。
但计算摄影甚至可以识别出某一特定区域进行优化调整,脸部太暗?那就识别到脸部,局部调亮。
计算摄影基本上就是充当着这么一个角色,不只是简单地记录,而是把我们所看到的世界润色。
不是每一个人都懂得摄影,而计算摄影则让每个人都可以享受到摄影的魅力。
如果这个例子还不能够说服你,那么谷歌的Pixel手机则是一个更具说服力的样本。
一颗单摄完全足以比拼其他手机厂商的双摄、三摄组合。
这背后也是依靠多帧合成的计算摄影。
直到今天,融合了一部分计算摄影的谷歌相机依旧是拯救很多手机拍照的利器。
毫无疑问,计算摄影正在成为手机领域的趋势,最新发布的小米11也在大力宣传着计算摄影。
技术的发展,根本目的都是为了方便和简化我们的生活,计算摄影无疑也是如此,大大降低了普通用户的摄影门槛。
随着手机性能越来越强,手机算力越来越高,计算摄影所发挥出来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大。
或许有一天,随着计算摄影的发展,我们不需要那么强悍的硬件,不需要各种技巧,随随便便一拍,也能拍出自己所满意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