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哪个人都配得上“老师”这个称呼
突然回想起,几年前的一天中午,在一起工作的李老师突然说,小飞,我最喜欢的不是别人称呼我“李校长”,而是像你一样称呼我“李老师”。
我说,有区别吗?
他说,有区别。“校长”这个词是指向我的职位,是冷冰冰的,而称呼是针对我个人,叫“老师”是有感情的,我喜欢别人叫我“老师”。
是啊,不是每个人都配的上“老师”这个称呼。
李老师名叫李禄,我和他在一起工作两年半时间。
在他身上,我学到了四点:
一、做事要粗中有细。
不管你平时多么粗枝大叶,但一定要注意细节。填表,上报材料,公开场合讲话,都要注意分寸。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
细节容易出彩,细节决定成败。
不论做什么事情,要想清楚再说,搞明白再填写。不要太随意。在细节上,要反复斟酌。
二、干工作要有提前量。
李老师开学前就要求我把计划,值班安排,课表准备好了。他说,这叫做好提前量。
原本周五需要上交的材料,周三就要让我整理好。我很不解,为什么要这么早?
他说,同样是工作,你做在前面是先进,做在后面受批评。同样费时间费力气,为什么不能早点完成呢?早点做,你有主动权,等到上级催着要材料,你就被动了。
我仔细想了想,的确如此。
三、工资是你的水平决定的。
2017年,我的工资不过一千多。孩子要吃奶粉,每次发了工资,第一件事就是赶紧去买一箱奶粉,先把孩子的口粮准备充足。
闲的时候,我常抱怨工资太低,一个月只能买一平方米房子。估计狗年马月才能买得起房子。
那时,李老师已经有四处房产了。
他告诉我,要多学习,你的收入是由你的认知水平决定的。
我不以为然,也不想读书,小学那点知识,自己闭着眼也教不错,还用得了再去学习吗?的确也不知道该学习什么,有时候放学后还不回家,总是要打一会游戏,等到天黑了才回去。
其实,那时候就应该多读书。可是,自己还没有意识到,认为最重要的事儿就是上级布置的那些任务,做完后就万事大吉,殊不知最重要的是应该读书学习。不断完善自己,提升自己,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四、不要抱怨,学会支持和理解。
有时候,上级布置的任务,总感觉匪夷所思。难免要一边做一边抱怨。比如党报党刊征订,一个弹丸之地,某日报就订了三份,谁看啊?
李老师就提醒我,你这样的态度可要不得。上级也有上级,也要层层汇报,和尚有和尚的难处,道士有道士的苦衷,你整天抱怨没有用,也解决不了问题。与其抱怨,不如辩证看待问题。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上级的站位和境界,岂是你普通老百姓能明白的呢?
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就行了。想不通的事情不要硬去想,说不定哪天就自己想通了。
还真别说,有些事那时候没有想通,如今真的想通了。
从教二十多年,结识的教师不下二百人。结识朋友无数,但不是每一个人都配的上“老师”这一称呼,不是谁都能给你提一些人生建议。
一转眼,李老师去世已经七八年了。有时候,忽然就想起他说的一些话,仿佛又在那里教导我。
教师节即将来临,提前祝普天下的老师们:老师您好,祝您节日快乐!身体安康!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