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势的字了无生趣

汉代书家蔡邕在九势中说:

凡落笔结字,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势递相映带,无使势背。
势在汉语字典里的解释:一切事物力量表现出来的去向。
所谓书势,简单说,就是点画之间、字与字之间的动态关系。古人形容:高峰坠石、百钧弩发、崩浪雷奔等词语,都是对势的生动形容。
字要有势,没有势的字,就是古人所说“状若算子”,呆板机械,了无生趣。
如何才能使字有势?
简单说,有以下几个办法:一,让字倾斜,避免平正,二、加强点画的呼应,三、加快书写速度(点画飞动),四、增加线条的曲度。有此四点,势自然生矣。
从书体看,草书、行书的势能最强,小篆是静态的书体,势能最弱。楷书也是静态书体,但是楷书却可以写的飞动有势,并不呆板。
看图:
楷书一般人觉得难以写的飞动有势,但褚遂良不这样想。请看这个“道”字,行笔迅速,线条具有弹性,点画呼应紧密,极为生动、活泼,把楷书写出了行书的味道。

颜真卿的楷书从不呆板,主要是他善于将平正转化为奇崛。

请看这个“颜”字,采用了倾斜,弧线,速度,顾盼四种手法,使本来平正的字,变得生动而有气势。颜真卿善用弧线造势,这是颜体楷书的一大看点。

灵飞经的笔势呼应特别紧密,从“奉”字的横画呼应就可以看出来。行笔速度很快,发笔最为明显,笔画之间的承接连贯,行气畅达。

不仅灵飞经,晋唐写经都有这个特点,这与当时流行的单钩笔法有关。

王羲之孔侍中帖

王羲之为了让“书”字有动感,把横画都变得倾斜,而且角度越来越大,增强了倾斜的动能,让人感到一种高峰坠石般的势态。

同样是“书”字,赵孟頫写的就很端正,虽然漂亮,但少了动感。
王羲之兰亭序“春”

这里的“春”字,明显向左倾斜,横画也顺势向右上,整个字是斜的。

这个斜,就是取势,比平正的写法要险峻,更有气势,对于下面字的连带,具有重要作用。

王羲之孔侍中帖

这一行的处理,王羲之采用了字形倾斜和轴线摇摆的手法,每个字的轴线不是一条直线,摇摆幅度较大,字的倾角也由大变小,反映了字势由动荡转为平静。

王羲之特别善于制造变化,无论是字的倾斜,宽窄,粗细等,在丰富的变化中,最后回归到统一和谐,这是王羲之伟大之处。

董其昌是造势高手

请看他的方法,将每个字向右倾斜,形成左低右高之势,每个字倾角基本相同,这就是所谓的“一顺边”形态。这样的好处是连接流畅,气势畅达。但字势单一,变化不丰富是其主要问题。

除了董其昌,苏东坡、吴昌硕也都喜欢用此法。

王铎在造势方面堪称大师

请看他的办法:王铎很喜欢左右扭动,制造摇摆之势,产生强烈的动荡感。请看图中“王铎”二字,还有“亭寇惊”三字,字形摆动幅度之大,用东倒西歪形容毫不夸张。

在字与字上下连接上,王铎不采用单一一顺边手法,而是采用了更复杂的多种手法组合,既有一顺边连接,也有左右摆动连接,还有字形宽窄、长短、粗细等各种变化,极大丰富了字势的形态和变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