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明代思想家“苦难史”,思现代青年人“成长路”!(四)
点击蓝字关注灵哥哥
你关注的人,决定了你看到的世界!
作者 l 灵哥哥
来源 l 灵哥哥
大家好,我是灵哥哥。
今天我们接着读“王阳明”传记。上回是讲到王守仁的求学之路,从12岁到18岁。今天我们来谈一谈王守仁的科举之路,21岁到28岁!
在讲述之前,提醒一点:相信大家平时都很忙碌,为了帮助大家快速的读完每一个故事,所以我尽量采用简单、幽默、精练的语言,让大家生动且形象的了解主人公,同时能学到知识。
毕竟,每读一本书,学习一个人。我们至少要学到精华、积累人物的成长经历。我相信,大家只要持之以恒,一定对我们的学习、工作、为人、处事、家庭、事业等等有所启发和帮助!
01
一次落第
上回我们说到,王爸爸(王华)为儿子制定了严格的备考计划,这时间一晃3年过去了,眼看就到了会试的时间了。(之前讲过,古人考试分:童试-县府、乡试-省级、会试-礼部、殿试-皇帝)
大家都知道,我们中考是每年的6月中下旬,而高考就是固定的6月7-10日。古人每年8月9,8月12,8月15为乡试时间。会试时间便是2月9,2月12,2月15这3天。
上回我们说到,王守仁二十一岁初出茅庐,第一次参加乡试,就名列秋榜,这让年轻人很自豪。举人功名,对许多读书人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我们学过“范进中举”,大家就知道有多么不容易!
之所以要趁热打铁,是因为乡试(考举人)是考“四书五经”,会试(考进士)还是“五经四书”,只是换了地方,知识还是那些知识。
我们先说结果,第一次考进士考试,守仁失败了,败在身体。考试的时候身体有病,无缘进士,他还是意志坚强,为了不给状元老爸丢脸,为了不让泉下爷爷以及教过他的老师心寒,所以咬着牙,靠药劲撑着,把三场考试写完就了不得!
那到这里,很多人会有疑问,为什么突然考试的时候生病?怎么生病的?其实,这里就有个著名的历史典故:“守仁格竹”。什么叫守仁格竹?
在上篇文章写过,我们知道,王守仁立志要做圣贤。哪些人是圣贤?儒家的孔孟(孔孔子和孟子、子思),理学的程朱(程颢、程颐、朱熹)特别是朱熹,作为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主流思想,考试书本都是朱熹写的,你说重要不重要,影响深刻不深刻?
所以在考试前一段时间,王守仁为了实践朱熹的“格物致知”学说,曾格了七日七夜的竹子,希望格出圣人之理的典故。但换来的却是刻骨铭心的失败,自己更因此而病倒了。
七天来,他吃饭少了,他吃不下;他睡觉少了,他睡不着;他闷闷不乐的时候多,他少气无力的时候多,他摊开书,纸面上一个个黑字像一片片杂乱的枯黄的竹叶。
为什么会这样,我这里简单把其思想讲一下,大家简单了解:
首先,王守仁看到竹竿修直挺拔,自己也挺直,这一点是一致的!
竹竿一节一节,王守仁认为人也是这样。竹竿空心,人也应该谦虚。竹竿又不像在老家余姚那样绿,那样精神,想到来北京的自己,也是这样。想到这里,就开始伤害了!
其次,这竹子是从南方移栽过来,老家的竹子是地下扎根出来。然后就想到自己的爸爸、爷爷、太爷爷、然后一直往上推,直到黄帝。又想到星星、月亮、太阳从何来?讲到这里,王守仁越想越多,越想越乱,开始自卑,想到了生死病死,经历了:喜,怒,忧,思,悲,恐,惊。
最后,七个主角,每天在脑海徘徊,乱成一锅粥。按《黄帝内经》剧本的说法,他的五脏六腑七天内被闹坏了。
所以,跟之前写曾国藩一样,老话讲的,心病最难治。现代人之所以不开心,不快乐,一切来源自己。跟身边人,跟金钱,财富,地位无关。只有到达一定境界,只有自己足够知足,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爱父母,爱家人,少一些欲望,多一些控制,人的身体自然而然会顺其自然的好!
02
再次落第
其实写到这里,借用儒学智慧送大家一句话:不看成功,看成长!
话说,上次考试失败之后,王爸爸也没责怪儿子,毕竟多点经历,多点成长未尝不是好事,年轻人早年得志不见得好!
而王守仁呢?病好之后,回过头,把之前的考题看了一遍,说实话,还真难不倒他。他是有真才实学,多年的积淀,自己的天赋,家庭的熏陶,名师的指点,不在话下!
25岁,接受上次考场的狼狈教训,这次准备充分,带上赵继母和杨姨娘准备的热姜汤和暖手炉,兜里甚至装上了几棵止泻草。
王守仁二次进考场,没有了第一次的紧张和新奇,身体没病没灾,在打开试卷之前,静坐三分钟,闭目养神,平心静气。然后凝聚精气神,注目考题,上下浏览一遍,成竹在胸。
王守仁毕竟是王守仁,考试的时候,很快就答完题目,甚至是认真检查一遍,简直无懈可击。不像现代的高考,不允许提前交卷,必须等时间到方可。
这时无聊的王守仁在想:是交卷走人吗?这还不到中午时分。提前交卷又没有啥奖励。突然想起太祖(朱元璋)时,有这么个典故:
应天府乡试,黄文史答完“五经”所有的考题,被朱元章破格提拔,直接名列榜首,钦点解元(举人的第一名),相当现代考研第一名,直接保送博士,赐予进士出身,直接给了个刑部主事的官。
想到这里,王守仁就动了这个心思。他想的是把其他“四经”题全部答完,说不定皇帝会采用朱元璋(明朝开国帝)的案例,免去我殿试程序,直接赐予状元身份。反正时间来得及,就算不奖,至少也不会罚我吧。考试考试,不就是皇帝想选拔人才,如果我做完“五经”,那我自然会脱颖而出。想到这,说干就干。
后来,我们的主人公,王守仁,果然把全部题答完,就静等结果出来了!
这次的主考是谢迁和王鏊[ào]。在文学上谢迁比王鏊[ào]逊色,但谢迁是状元,也早早进入内阁。两个人的观点不一。王鏊认为,此人确实有才,但不能尽善尽美,违背儒家的敦伦尽分的本分,说白了就打算不录取。
谢迁单从王守仁的遣词造句,干净利索,逻辑思维,严谨清晰,来看确实认为他是一位才子。不过一个人做五个人的题,确实有些好高骛远。
这时,谢迁就讲了黄文史的案例,认为此人难得,王鏊又讲考试的规矩,又讲越界的问题。两人争论不定,所以就请来皇帝定夺。皇帝的意思是做人做事还是要讲规矩,但未下定论。
最后皇帝问了内阁首辅,徐溥,69岁的老先生想的是,一篇进士文章,对考生来说,可能是天大的事,对天下大政来说,纯属鸡毛蒜皮,对皇帝的引导和规劝机会,要留在大是大非时使用,否则就是浪费,于是他顺着弘治的思路说道:“圣上圣明圣裁!人守本分不出格,事守本分不非为。”
所以最后,就因为王守仁的聪明反被聪明误,再次落第!
03
人生成长
聪明不可使尽,要留一分,更不能像这个举子,滥用小聪明。为什么会这么做?肯定是心不归位,没有静下心来。
这就让我想到,现在互联网很多人,老想着走捷径,老想着耍一些小聪明。我之前讲过,就算现在给我1000万粉丝,但我自己没有成长起来,没有干货输出,没有运营能力,没有维护方法,没有足够的境界,也是德不配位。
工作,生活,职场,事业亦如此。所以开头讲的,做人要静心,要心归位,要德配位,多关注成长!!
04
大显其才
大家知道,王守仁绝对是有真才实学的,但我们经常讲的有了能力,有了见识,还要等待运气的到来,其实我认为这个运气便是自己的修行,便是自己的精神智慧。何况现如今的我们,时常我在反思,自己到底擅长什么,自己到底有什么能拿的出手的?
所以,亲爱的读者,从现在开始,我建议你找到一项自己喜欢的事件:画画,跳舞,下棋,摄影,PS,IT,或者跟我一样读书写作,都可以,长期坚持下去,不求成功,但求成长!(如果你愿意与我同行,也可关注我)
因为历朝历代甚至到近代史,都证明了一个道理:识时务者为俊杰。时代发展需要什么,你具备了这个发展所需要的才能,就会脱颖而出,抓住施展才能的机会,为社会发展做贡献,成就自己的圣贤事业。
那么像明朝一百多年来,社会精英基本上都要进士出身,不通过进士这个门槛,即便有一肚子学问,也只能沤烂在肚子里。要学习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对照国家当前的形势,射和御的需要最为紧迫,所以王守仁在2次落第后便开始研究起来!
从伏羲画卦到周文王、周公,到孔子、孟子、曾子、子思,一直到宋代的二程、朱熹,再到大明,这中间的元代不能断代,王守仁搜索资料,元代有大儒,一是中原的许衡,二是江西的吴澄。许衡曾经当过元代的国子监大学校长,专门教授鞑靼子弟“四书五经”。王守仁可谓是真正做到心归,心静,心明!
马上到了王守仁第三次会试的时间。
每次主考一般是皇帝在考试前十天亲自选定。这次有两位,一是内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李东阳,一是礼部侍郎兼詹事府少詹事程敏政。程敏政学问好,考题由他拟定。
《道德经》说“以正治国,以奇用兵”。程敏政他是本着军事家的原则,以奇、偏、怪为指导思想。王守仁喜欢军事,这几年研究兵法。军事智慧要靠综合各种复杂的、微不足道的信息,归纳、分析以得出一个最简单的结论。
今年的考题没有难住他。军事需用智慧,不需要耍聪明,他已经二十八岁了,不会像三年前那样,为了显摆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干画蛇添足的事了。
会试,王守仁被录取为第二名。
殿试前三名卷子由内阁确定,然后由弘治皇帝御笔圈点一二三。三位内阁成员中的两位是王守仁老爸的朋友谢迁和李东阳。但是这一年会试因为泄题风波,正在朝野议论的浪尖上,王守仁有这些关系,反而被故意压低了名次。殿试后,春榜上,王守仁列二甲第六名。
殿试结束,进士们被分成三甲。一甲三名,状元、榜眼和探花,分别是从六品和正七品;以下,二甲正七品,三甲正八品。一级分配到翰林院,二级分配到给事中和御史,三级分配到两京各部,以及各州县。王守仁被分配到工部营缮所,做见习官员。
这次,总算是大显才华,我们知道,读王守仁的故事,最终是要学其心学思想,用心学思想,给我们的工作,生活,事业等带来智慧。这里只是王守仁的年轻经历,后面的路还长着,所以各位读者也要有耐心去学习,毕竟一口吃不成一个大胖子,哪怕再没时间,书也要慢慢读,故事也要慢慢品。
后面的,心外无物,知行合一,事上练,致良知等心学核心思想,我会通过简单,通俗易懂的案例同大家讲解!(喜欢的朋友,记得关注我)
05
2、1909年,鲁迅28岁回国,他从日本归国,先后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今杭州高级中学)和绍兴府中学堂任教员。这是鲁迅思想极其苦闷的时期,靠埋头于研究古碑文打发时间。
3、马云第一次创业是28岁,创办海博翻译社。
5、段奕宏主演的韩信,抖音经常会放出来。从一个饭都吃不起的人,用了三年时间成为王侯。高智商让韩信在28岁成就国士无双。
6、27岁,诸葛亮出山,曾对刘备陈说三分天下之计, 即著名的“隆中对”。
……
最后的话:
学贵专——学习贵在于专注、专一。
学贵精——学习只有聚精会神还不够,你得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去深耕,去精、研、细、磨。
学贵正——学习的要对,方向不对,努力白费。
——王阳明
《周日》分享:什么是真正的细节?
《周日》分享:灵哥哥陪你读传记之《曾国藩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