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孩子弃园上学前衔接班,不是抢跑,是跳坑啊

【家教智慧 第775期】

据3月23日广东经济科教频道报道,春节过后,不少幼儿幼儿园大班变得空荡荡起来,不少孩子退学了,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啊,家长为了抢跑,把孩子都送去了“学前衔接班”……

按照培训机构的宣传,让孩子提前上“学前衔接班”好处多多:幼儿园以玩为主,小学以学为主,二者性质不同,教学的目的、内容和方法都不一样,如果孩子不上衔接班,从从幼儿园的“玩”直接“跳到”小学的“学”,便会有很多的不适应,稍不留心,便会输在了起跑线上。

让孩子提前上“衔接班”,一是可以让孩子熟悉小学的学习环境,教学和学习的流程、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是可以提前预学相关知识,给孩子提前“铺个底”,增强孩子学习的信心,让孩子一上小学就进入学习的快车道……

这听起来很有道理,但是有道理并不意味着就是真理。

什么是“衔接”?顾名思义,衔接就是两个事物相互连接,或者两个阶段相互连接。事物的链接诸如人的关节、火车各车厢之间的自动挂钩、两个楼屋之间的楼梯等,都有一个专有结构;但昼夜交替、四季变换等自然过程虽有过渡,却并无专有阶段,其衔接是一种自然过渡。

人的成长有婴儿、幼儿、儿童、少年、青年、成人等不同阶段,这些阶段也是自然过渡的,没有整出个“婴幼衔接”“中青衔接”等类似专门衔接的“扣”来,人的成长是自然的,在不知不觉中就长大了、成年了、老了。

孩子的学习过程也是这样。现代学制,从幼儿园到小学、到初中、高中和大学,都是经过多少代教育专家研究、论证和多少年实践验证了的,每个阶段的学习内容都是与孩子年龄和成长阶段相应的,包括寒暑假设置,都是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服务的。

按照国家课程计划,无论是哪个学段的孩子,在规定的时间里都是完全可以学得会、学得好的!而对于各个学段、年级的过渡,也应是早在国家研究考虑之列。如果每个学段、年级确需要一个“衔接级”的话,国家早就应该做出相应的安排了。就像春夏秋冬四季交替没有出现四个相应的“衔接季”一样,现在,国家没有对各个学段、年级的中间再安排一个“衔接级”,就绝不是一时的疏忽、疏漏,而是说明这个“衔接级”根本就不需要专门安排!现在培训班几个甚至连教师资格证都不一定具备的人,怎么就那么高明呢?

当然,衔接班的宣传之所以让人觉得有道理,是因为幼儿园和小学确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孩子上了小学确实需要一个适应过程,但这个过程是一个自然的无极变速过程,不是独立的,也是不可能单独提取出来的!如果说,孩子的这个“衔接”的确需要的话,也应是到小学里,在真实的小学环境里,由新学校、新老师来指导完成的。小小的衔接班,环境、师资一切都和小学相去甚远,在衔接班里培训得再好,到了新小学,一样重新开始。

况且,如果你到学校了解一下,不难发现,小学的教学工作计划中,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抓适应”,这个“适应”,主要是针对一年级新入学的小学生,从心理、方法、习惯等各方面帮孩子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生活的转变和适应。

而培训机构,虽然打着“衔接”的旗号,但其所提供的环境和小学是不一样的,其师资是否合格、教学水平如何,我们都不得而知,因此,让孩子到一个小既不是幼儿园、也非小学的“衔接班”里,无疑于让孩子到山上去捉鱼,能“衔到”什么呢?

再有,我们知道,“抢跑”是一种违规行为,违规了,就要受到惩罚,就要重新回到起点。孩子的学习也是这样,

大众网曾报道,青岛市北区的李女士对此有切身的感受。她说“孩子幼儿园毕业后,我给他报了幼小衔接班,想着提前学习一些小学知识,上了小学不发愁。没想到这种想法却差点害了孩子,因为在幼小衔接班学习了很多小学知识,且衔接班的进度和小学教学进度、标准都不同,导致孩子一开始上小学看似会的多,慢慢地反而不适应一年级的节奏,成绩反而在班里落后了。”

孩子“抢跑学习,反而落后”,是很正常的事,这是因为,让孩子提前学习有违他们的大脑发育和认知规律。

人的大脑和身体一样,有一个发育成熟的过程。幼小的孩子,大脑正处于发育阶段,记忆能力超强,但分析、概括等能力,特别是抽象能力还远远不足,因此,有些知识,即使记下来,也并不理解。比如1+1=2,让小孩子记住并不难,但他们并不一定理解。因此,幼小孩子算数时,3+2一会儿等5,一会儿等6,并非是粗心的缘故,而是他们根本没理解3+2的真正涵义。

国家为什么规定孩子六岁上学?那不是拍大腿决定的,而是有科学道理的。5岁到6岁,是孩子大脑的快速发育期,也是他们开始认识世界的重要时期。家长让孩子提前结束“幼儿玩”,“抢跑”让他们提前学,不要说“衔接班”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不一定能高,就算是专家教授来,孩子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都尚未达到,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是无法让孩子学好的,因此,让孩子提前退园上衔接班,不是让孩子“抢跑”,是在让孩子“跳坑”啊,一开始就输在起跑线上了!

分享教子心经

成就精彩人生

敬请扫码关注

作者,李玉柱,中学高级教师,中国教育新闻网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山东省教育技术装备专家委员会委员。 此为平湖一柱公众号原创首发作品,转载请务必标注来源,违者必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