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在几内亚犯下的恶,是几内亚政变不断,穷困潦倒的历史根源

9月5日,在遥远的非洲大陆西岸,一个叫做几内亚的小国家首都科纳克里,发生了一件震惊全球的大新闻:

陆军上校马马迪·敦布亚带着持枪的特种部队控制了几内亚国家电视台的广播,然后高调对外宣布将解散政府和国会、废除宪法,由他自任“全国团结和发展委员会”主席,代替总统孔戴管理国家。

伴随着这份声明的还有一段该国总统被他们俘虏的视频,在视频中,四名蒙面的士兵全副武装围在几内亚总统孔戴身边,其中一名士兵正在询问孔戴:“阁下,你被残酷对待了吗,你是否受到了任何伤害?”

画面中,孔戴穿着皱巴巴的衬衫和牛仔裤,以一副高傲的姿态看着眼前的叛军们,并没有做出回答。

马马迪·敦布亚如此高调的行事,让全世界的目光都聚集到了这个世界上出了名的贫穷国度上。

一、五分钟带你了解几内亚的前世今生

按照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公布的“人类发展指数”报告(综合寿命、教育和收入计算出的数据)来看,在该报告覆盖的全球189个国家和地区中,几内亚排在了第174名。可以说,这个拥有1300万人口,面积跟我们广西差不多的非洲国家,是全球最不发达国家的之一。

但和这个国家经济发展现状正相反的是,几内亚其实并不是那种资源贫瘠的国家,甚至于,几内亚的资源丰富程度,堪称非洲的一颗“夜明珠”。

据几内亚地跨部和中国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的《2018年几内亚矿业统计报告》统计,几内亚铝、铁矿、钻石、黄金、铀、铜、镍、锌、石墨等矿产资源储量十分丰富,有“地质奇迹”之称,其中,几内亚的铝土矿储量居世界首位,达到了400亿吨,铁矿石储量199亿吨,钻石储量4000万克拉,黄金储量637吨,不过他们主要以出口原矿石为主,几内亚是世界第二大铝土矿出产国。

在农业方面,几内亚也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它是西非三大河流发源地,有“西非水塔”之称,其可耕地更是达到了600万公顷,按理说凭借这些优势几内亚不说多富有,但至少也该衣食无忧了吧,可为何几内亚却沦为全世界最贫困的国家之一,连民众的温饱都没法保证呢?

几内亚的钱,哪里去了?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几内亚复杂的历史背景了。

今天的几内亚,其前身是由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的殖民地,这也是几内亚这个国家动乱不断的根源。

1884年11月15日,俾斯麦在德国首都柏林主持了一场由英、法、俄、美、意大利、西班牙等15个国家参与,以瓜分非洲为主题的柏林会议。

几内亚就是在这个时候被划分给了法国,1893年的时候,法国正式将其命名为法属几内亚。现在几内亚的首都科纳克里便是1890年由法国人创建的,科纳克里港是西非次区域最大的海港之一,最初的时候,这里主要用于香蕉出口,后逐步增加了矿产品运输。

在柏林会议之后,列强都开始在非洲大规模扩张,到了一战时期,法国在非洲的殖民地几乎占了非洲三分之一的面积。

法国在占领西非大部分区域后,法国政府为了将西非永久性变成自己的领地,他们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对非洲原住民实施“同化”殖民策略。

●政治上

法国人重组了非洲当地的穆斯林法庭,然后全部实行法国本土的法律。在法律上法国还规定,生活在殖民地上任何肤色的人,及殖民地上出生的孩童,都享有法国宪法赋予的权利。

法国人为了减少本地人的抵触情绪,还赋予了一些当地有声望、又肯配合的非洲酋长协助管理的资格,

为了维持法国人和原住民的平衡,法国政府还迁移过去了很多在本国生活不如意的法国人前去开发非洲殖民地,这种人口混居的方式对于宣扬法国的文化,同化原住民起到了非常直接的效果。

●经济上

法国对几内亚的经济实行严格打压、管制的方式,扼制非洲本土原住民的经济发展,对于法国人来讲,非洲就是他们材料产地。当时法国公司垄断了非洲法属殖民地上农、林、矿、渔等各行各业的经济命脉,然后强迫非洲人生产单一的农作物(主要是香蕉和咖啡等)来供应法国市场。

如此一来,非洲本土的经济发展体系就会相当畸形,难以独立生产满足国民生活所需的物资,以至于几内亚纵然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水资源,其矿石加工技术却相当落后,粮食生产也无法达到自给自足的程度。

在这种情况下,非洲法属殖民地的经济对法国本土就形成了严重的依赖性,一方面非洲需要法国收购他们的产品,另一方面他们又需要法国给他们提供生活必需品,法国就通过这种方式从非洲掠夺了大量的资源用来反哺法国本土。

更细思极恐的是,哪怕在几内亚独立后,法国通过资本投资在几内亚遗留下的这种依赖性直到现在依旧存在。

●文化上

文化方面,法国殖民者强制要求非洲求本土居民用法语做母语,接受法国的价值观,培养亲近法国的精英阶层。

文化同化,是消灭一个民族根基最有效的手段,它直接作用于人的认知层面,仅仅一两代人过后,仇恨就会随着老一辈人的老去而逐渐淡化,长此以往,新生代的人在接受法国文化的教育后还会忘记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这是真正的杀人诛心。

可以说在法国资本的控制下,几内亚本国居民时至今日也无法做到真正的独立,“几内亚乱不乱,法国说了算”,并不是一句空话,这就是几内亚的现状。

二、几内亚为何会内乱不断?

不过,对于推行精英治国的法国而言,几内亚从附庸变成听话的小弟,最大的变数就是“伊斯兰教”和“平民”。

法国这套团结精英的策略,只让极少数非洲人享受到了福利,在法国人看来,底层平民只是廉价劳动力罢了,他们的述求重要吗?

当工厂主在喝酒吃肉的时候,辛勤劳作的劳工却在为温饱而发愁,这种不公平的待遇彻底激化了几内亚平民对法国人的不满。

此时的几内亚,社会矛盾已经相当激烈,就差一个导火索,就能引爆民众的怒火。

1958年9月28日,这个导火索来了。

当时法国总统夏尔·戴高乐针对日益高涨的殖民地独立呼声,提出了把“法兰西联邦”改为“法兰西共同体”的折中方案,根据这道宪法,法国承认各在殖民地在内政、经济方面享有自主权,但外交、国防等仍由法国控制。

简而言之,法国这是要殖民地在放弃自由的前提下自治。

对此,几内亚总理艾哈迈德·塞古·杜尔呼吁人民:“宁要自由中的贫困,不要受奴役的富有”。

在他的领导下,几内亚成为了法国非洲领地中唯一拒绝参加法兰西共同体的国家。

值得一提的是,艾哈迈德·塞古·杜尔上台后不久,便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1959年10月4日,中国和几内亚“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几内亚共和国决定正式 建立外交关系,并且互派大使级外交代表的联合公报”。

这位亲近社会主义的非洲总统,认为想要摆脱法国殖民主义的影响,就必须要发展社会主义,“只有社会主义才是保护公众利益并使他们免受非正义的人剥削人的唯一道路。”

因而,从1960年开始,杜尔便宣布要退出法郎区,建立自己的金融体系。杜尔下令将法国控制的大部分工厂、企业和全部银行、保险公司、港口、码头、铁路等实行国有化,然后由国企控制几内亚的经融、农业、铁路、航空等经济命脉行业。

杜尔是个很有想法的人,他借鉴了中国和苏联的改革模式,试图在几内亚建立自己的工业体系,实现粮食的自给自足:“工业化是几内亚人民的迫切愿望,但是如不注意发展农业,就会面临着受帝国主义摆布或大量出售矿产和廉价出售自然资源的情况,因此工农业的关系应该是:'农业创造工业,工业引导农业'。”

杜尔初心很不错,但由于他缺乏改革经验,又过于求成,不顾几内亚国情,一味照搬我们中国和苏联的改革方法。二十年后,几内亚的农业、工业不进反退,农业上,他们每年需进口大米9万吨、面粉4万吨,来满足国内的消费,工业上,几内亚国企开工率不足20%,每年亏损约2000多万美元,其每年财政赤字约1亿美元,欠下外债18亿美元。

可以说,到了这一步,杜尔的改革已经彻底宣告失败了。

但现实不是游戏,失败是没法回档重来的,对于国家的统治者而言,改革失败的代价也就意味着国家的衰弱。

曾经想大展拳脚的杜尔,在屡屡失败后,声望跌倒了极点,雄心勃勃的他在看到几内亚被联合国列入最不发达国家之列的那一刻,他也不得不承认自己的能力并不足以带领国家走向强盛。

面对民众的质疑和不信任,杜尔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头:任人唯亲,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化身独裁统治者,任何反对自己的声音都要予以镇压和消灭。

当权力服从于个人,又缺乏制度笼子的监管威慑时,腐败是必然的现象。尤其是当国家大权都被杜尔派系的人掌控,大家都是利益共同体时,在这种背景下,更没人有积极性去冒着被排挤的风险反贪。

而腐败必然滋生出更多的问题,杜尔单纯依靠暴力镇压反对派的做法,只能起到一时的作用,长远来看,这种推崇强权统治的理念,只会加重派系的斗争,让国家陷入更持久的独裁统治中。

1984年3月26日,杜尔因心脏病在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的克利夫兰医院病逝,随着他的死,几内亚内部的矛盾一下子就爆发了出来。

杜尔死后,本来是由总理路易斯·兰萨纳·贝阿沃吉任代理总统,但他的威望并不足以镇压各个派系。

尤其是杜尔曾经用来威慑政敌的军队,更是觉得只有自己才是最适合统治这个国家的人。

于是,在1984年4月2日晚上,几内亚人民军三军总参谋部成员、陆军参谋长兰萨纳·孔戴上校发动了一场军事政变,推翻了路易斯·兰萨纳·贝阿沃吉的统治。

随后,1984年4月3日晚上,兰萨纳·孔戴宣布解散几内亚民主党和议会,中止宪法,关闭边界,成立“国家复兴军事委员会”,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很熟悉了?

没错,这正是陆军上校马马迪·敦布发动政变,挟持现任几内亚总统阿尔法·孔戴之后,所做的事。

从陆军上校马马迪·敦布的行为,就可以看出兰萨纳·孔戴通过军事政变成为总统的事迹,影响实在太深远了。

可以说,自兰萨纳·孔戴通过政变结束杜尔时代以来,几内亚每一次权力的交接,基本都会引发一次军事政变:

2008年12月22日下午6时45分兰萨纳·孔戴去世后,第二天兰萨纳·孔戴的女婿卡马拉就发动政变,以“国家民主与发展委员会”主席名义接管了政权;

2010年,阿尔法·孔戴赢得选举,成为了几内亚第一位民选总统,但一年后就有人拿着火箭弹轰开了他的府邸大门;

2020年,孔戴通过修改宪法,第三次当选几内亚总统,结果今年9月5日,阿尔法·孔戴直接被发动政变的军队俘虏了……

我们可以发现,在几内亚这个国家存在着十分复杂的派系关系,不论是杜尔的“总统集权制”,还是兰萨纳·孔戴的“军政权”,亦或者阿尔法·孔戴的“多党民主制”,每一个上台的派系都迫不及待地指责前一任是独裁者,但当他们自己上台后,别管嘴上说得多好听,行动上却都是在想方设法加强自己的权力,修改宪法延长自己的任期。

稳定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之一,但几内亚从1958年独立到现在,内部派系却始终争斗不断,甚至于每隔一段时间还发动一下政变,这对于几内亚的发展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阻碍。

三、资源强国几内亚,为何会如何沦落为全球最贫困国家之一?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几内亚,曾经是非洲独立运动中的先驱,杜尔、兰萨纳·孔戴他们都曾满怀期望,打算让几内亚摆脱法属殖民地时期的贫困面貌。

杜尔走上了“非洲社会主义道路”,兰萨纳·孔戴走上了“自由经济主义道路”,两名开道者都在尝试用各自的方式探索救国强国的方向。

但饭是要一口一口地吃,路是要一步一步地走,杜尔将企业全盘国有化,由政府统一经营商业活动的策略,忽视了基本的市场规律,严重降低了市场经济的活力。举个例子,杜尔规定百姓要获得商品就必须交纳一定额度的农产品,而这个交换的比例、分配商品的类型却全部由地方政府决定,在这种模式下,地方贪污腐败现象十分普遍,人民的物资供应得不到满足,底层民众生活水平反而低于法属殖民时期了。

脱离“生产力”谈发展,是一件很不现实的事情,按照杜尔的规划,几内亚国企只有矿石生产量达标了,其它农业、工业领域的国企都属于严重亏损中。

兰萨纳·孔戴亲眼见证过杜尔改革带来的弊端,他上台后实行了和杜尔“全盘国有化”完全相反的策略,即商业自由化政策。

商业自由化政策,简单来说,对内就是鼓励私企的发展,例如把以前杜尔时期办的123家国企私有化,让它们去带动市场的活力。对外就是吸引外资,借助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合作伙伴的援助,建设几内亚。无疑,法国总统密特朗挺满意孔戴搞的这个自由商业计划的。

军官出身的孔戴,只看到了西方援助的钱,却没想过资本世界的水很深,深到他压根把握不住:几内亚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公共投资都来自各国的援助,就连占据其外贸收入80~90%的矿业,从投资设备到技术也全部依靠国外,几内亚本国的制造业仅占他们国内生产总值的4%左右。

几内亚这种畸形的经济体系,使得他们在独立几十年后,又不得不依附于原来的宗主国法国。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单纯依靠初级原料产品,带动经济的方式,相当不靠谱,一方面初级原料产品带来的附加值太低,它又只能给极少数人带来就业机会,性价比太低了;另一方面发展单一的经济结构,会制约本国经济的发展,带来更高的风险。

这些年来,几内亚虽然一直在试图摆脱法国的控制,但却收效甚微,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法国对几内亚的影响已经融入了几内亚社会的方方面面。

从几内亚的过往历史来看,无论是谁上台,要想改变当下几内亚的困境,就必须先想办法缓和国内各个派系间的矛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起几内亚自己的工业体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