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家的儿女》揭示的这4个育儿道理,父母越早知道越好
精读妈说:父母是孩子行为的雕刻者,是孩子性格和三观的塑造者,是孩子成就的奠基者。
作者:素宁
来源:爸妈精读原创
最近热播剧《乔家的儿女》,是一部关于90年代的家庭成长剧,里面讲述了乔家几个儿女在没有父母的管教下,野蛮生长、自力更生的坎坷人生。
透过几个孩子的成长轨迹,窥视出的这4个育儿真相,父母越早知道越好。
父母的不负责任,会催化孩子的“早熟”
乔家共有6个孩子,妈妈在生下最小的儿子七七后,难产撒手人寰,留下一个单亲爸爸和几个嗷嗷待哺的孩子。
但这个爸爸仿若没有,他不仅不负责任,还自私自利。
在老婆难产时,他漫不经心的在牌桌上打牌,要不是小姨子去找他,他是真不打算去看老婆一眼。
到了医院之后,他也没有表现出对老婆的紧张,反而有闲情和邻居斗嘴吵架,把邻居气哭。
老婆去世后,他就把孩子寄养在小姨子家,每个月出7块钱,之后就不管不问,不曾做到一个做父亲的关怀。
而对于养在家里的孩子,他也并没有尽到做父亲的责任。
生活上,他没有做过一顿热饭给孩子吃,成天出去赌博,三餐都需要孩子给他准备好,有时候打牌回来心情不好,还发脾气。
学习上,他也从不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开家长会都是大儿子兼顾。
因为他没有责任心,所以儿子乔一成在这种情况下,不得不肩负起做“爸爸”和做“妈妈”的责任,放弃自己的任性、幼稚和天真。
他不仅要给弟弟妹妹做饭,还要兼顾父母的责任,去学校弟弟开家长会。
弟弟妹妹闯祸被欺负,是他去出头解决;
弟弟跑去别人家看电视,是他跑去揪回;
妹妹们看到隔壁阿姨家办酒,嘴馋去看,也都是他把他们领回家教训管教。
此外,最小的妹妹早恋,也是他去抓,为了不让妹妹和早恋的对象有瓜葛,他牺牲自己多余的学习时间,申请走读,每天放学带妹妹一起回家。
这些看起来原本是一个父亲母亲范围内的事,都让他一个人承担了。
根源在于,他摊上了一个只顾自己自私自利、缺乏责任心的父亲,让他不得不提前长大,承担这个年纪不该承担的责任和委屈。
即便如此,可他内心依然是一个孩子,依然渴望爸爸能够担起照顾这个家的责任,能够像姨父一样好好教育弟弟妹妹,做自己人生的导师。
但这终将会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遗憾,爸爸永远不可能像姨父一样做一个好父亲。
而父亲责任心的缺失,也成了他“早熟”的催化剂。
读书和自律,永远是孩子最好的出路
乔一成和妻子叶小郎,原生家庭都不好,但两人都非常的努力,通过读书和自律,考上了国内的好学校,自力更生。
乔一成从小学习一直都很努力,就算家庭条件不好,爸爸不负责任,他都没有怨天尤人,自暴自弃,成绩反而在学校一直都名列前茅。
每天放学回家安排好一切事宜之后,他就在一个小角落里安静地读书复习。
他二姨看到后都觉得心疼,询问他怎么在这样一个地方学习,可爸爸看到后,马上说:他喜欢在这里学习,乔一成则说,这里能专心。
这样艰苦自律的日子一直持续到他研究生毕业。
叶小郎也是如此,从小成绩好,就算父母阻止,也没有让她停下读书的脚步,反而靠着自己的自律,一步步挣扎向上,考上南京的高校,最终在南京成家扎根。
后来 ,她不满足于现状,工作后又通过复习雅思考试,拿到签证,最终通过美国高校的录取,顺利出国,摆脱了原生家庭的束缚。
这不禁让我想起前不久,因为一篇毕业论文的致谢而大火的中科院博士黄国平。
他的原生家庭甚至比乔一成叶一郎还糟糕,出生在一个小山坳里,家境贫寒,妈妈在他12岁时离家,爸爸在他上高中时去世。
这个世界上最亲的人只剩下从小照顾他的奶奶,算是他唯一的亲情慰藉,可天不假年,奶奶也在爸爸去世不久后离开,自此世间只留下他独身一人。
可以说,他处在了人生最绝望的低谷,起点也低得不能再低了。
亲人的离世让他孤苦无依,人情的冷暖让他尝尽了酸甜苦辣,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气馁。
他踏实奋发,一直自律,最终通过努力读书,一步步登上了曾经遥不可及山峰,体验了不一样的人生。
正如他在西南大学的毕业演讲上所说:“虽然起点被安排得明明白白,但是终点由我不由天。”
无论是乔一成叶小郎,还是中科院博士黄国平,都告诉我们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
读书和自律,永远是底层孩子改变命运的最好出路,也是最佳的捷径。
对孩子太过溺爱和包办,只会将孩子摧毁
乔家最小的孩子七七,从小被寄养在二姨家,并不是二姨家的所有人对他不好,而是太好了。
从小人人宠爱,事事包办,把他养成一个没有主见、性格唯唯诺诺的人。
以致小小年纪就和女同学做出格的事,两个什么都不懂的毛孩子,早早步入婚姻的殿堂,最后的婚姻当然也草草收场。
而这悲剧的背后,是表哥一家对他无止境的溺爱和包办,因为条件比较优越,吃饭有人做,放学有人接送,以致长大后的他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懂。
表哥一家对乔七七的包办,源自一种爱——摧毁孩子的溺爱,让孩子丧失独立的意识和能力。
有时候爱,可能也是一种害!
正如著名诗人汪国真所言:“怕只怕,爱也是一种伤害。”
家长的溺爱似一把残酷的剪刀,剪断孩子的翅膀,使他们无法腾飞。
最近,一位妈妈让失明儿子独自去上学的做法,引来不少网友的称赞。
陈平的儿子鹏鹏今年10岁,就读于四川自贡市特殊教育学校,因为先天失明,夫妻俩从乡下搬到城里,就为了给孩子提供好的教育条件。
在儿子10岁前,都是由大人亲自接送。
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她觉得这样一直接送下去不行,所以就告诉儿子,让他独自去上下学,自己不接送了。
因为自己有一天终将会离去,不可能永远陪着儿子,所以就让孩子从现在开始,独立地去上学,独立地生活,独立地尝试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不得不说,陈平是一位很有远见的妈妈,为了孩子将来能够生活自立,独自生存,即便心有不忍,但还是不得不狠心放手。
她今天“狠心”放手的背后,包含的是一个父母为了孩子将来更好自立的良苦用心。
不溺爱孩子的父母,会用自己的“狠心”去成就孩子;溺爱包办的父母,会用自己的“慈心”去摧毁孩子。
所以,与其将来后悔,不如从现在开始,给孩子适度的爱,放手给孩子成长的机会。
父母不拖后腿,就是给孩子最好的爱与支持
郭沫若曾说:“父母是子女最亲近的人,也是最值得信任的人,父母是唯一不图回报,而且对自己温暖的人。”
但乔一成和叶小郎这对夫妻的父母,却是一个让他们置身冰窖和爬在他们身上吸血的蚂蟥。
两人的父母都不支持他们读书,乔祖望不关心孩子的学习不说,他还希望儿子最好考不上大学,这样他就可以不供他读书。
乔一成高考前夕,原本还想挑灯温习一下,可乔祖望看到后,让儿子早点休息。
但这并不是出自一个父亲发自内心的关怀,而是他不想儿子太努力,因为考上会增加他的经济负担。
即便父亲不支持,乔一成还是争气考上了好的大学,可因为自己家庭条件不好,填了免费的师范大学,表哥因为有父母的支持,选择了南京大学。
父亲在这4年中,从没有对他掏出过一分钱,生活费和家里的一些费用都是靠自己在外兼职和写稿赚取。
毕业后,他打算考研,可乔祖望却不干了,死活不同意,但因为自己对儿子有亏欠,所以敢有什么,却时不时冷嘲热讽。
直到乔一成研究生毕业后进了电视台工作,这样的嘲讽才算完。
再说叶小郎,父母重男轻女,儿子不争气,成天闯祸,可他们依然把他当成一个宝。
女儿因为没有经济能力,需要他们的经济支持才能完成学业,可作为亲生父母的他们,竟然要求女儿写下保证书,让她以后负责弟弟的结婚彩礼和婚房。
不仅如此,在女儿结婚后,他们还想继续压榨女儿。
儿子闯了祸要赔钱,他们就直接到女婿乔一成的单位去候着,要他给拿钱解决。
可他们并不满足于此,觉得乔一成能够这么快凑出钱,一定很有钱,因此打算在城里住下去,赖上他们。
此外,叶小郎打算考托福出国,都要千方百计瞒着他们,丝毫不敢让他们知道,就怕他们一下子跑出来阻止她、讹上她。
每每看到这些父母的行为,都不免觉得心寒,做父母能够让亲生孩子避之不及,或许已经不是失败这么简单,因为相比不负责任,孩子更怕父母会拖自己的后腿。
毕竟没有人支持的路真的太难走,前进的道路上许许多多的阻碍,不是最难的,因为这可以通过意志力来克服。
最难的是父母的拖累,这会消耗他们坚持的热情和余力。
所以,如若父母不能够做到给孩子提供物质基础,那么不拖孩子的后腿,就是给孩子最好的爱与支持。
曾看到过这样一句话:
“父母是孩子行为的雕刻者,是孩子性格和三观的塑造者,是孩子成就的奠基者。”
愿每一个父母,都能肩负起做父母的责任和意识,让孩子有天真任性的勇气和资本;
能在孩子想要放弃的时候,督促孩子进步,踏实自律,用行动和努力去捍卫和实现梦想;
能在育儿的道路上做到放手不包办,爱而有度,用适度的爱和狠心去成就孩子,而不是用过度的爱和慈心去摧毁孩子;
能在孩子奋进的路上不拖后腿,做孩子最坚实的支持者,让他能够遨游于梦想的海域。
点个在看,这才不负父母子女一场,彼此修行,彼此成就。
▽
你和孩子的沟通健康吗?
沟通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
而不是树立父母的威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