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将每个学生花5000元买平板电脑之事“甩锅”家长,谁信呐

【平湖一柱 第1146期】

郭冬临、牛莉小品《一句话的事儿》,讲的是朋友间相互帮忙打圆场的事。

家人询问的时候,就说“在一起加班呢”,如果要求当事人接电话,就说“去厕所了”。

小品结尾,郭子说:“待会儿,咱们一块儿走,我去上趟厕所!“这时,郭子的手机响了。

牛莉说:“郭子电话!“郭子说:“帮我接一下,就说我去厕所了!”

台上人听了,异口同声说:“谁信呐!”

舞台上的“谎言”,惹人发笑,但现实中,有人却经常拿类似的谎言去蒙人,自以为自己有多么高明,大家都相信。

这不,近日有人反映称,“浙江宁波某中学变相强制学生购买5000元的平板电脑”。针对这一问题,当地教育局经调查核实后作出了说明——此事由年级家委会发起,自行与科技公司协商,以自愿为原则,参加“平板智慧试验班”,所用费用均由家长自主缴纳给科技公司,与学校无涉。(5月11日界面新闻)

这里有三个关键词,一是“家委会发起”,二是“自愿原则”,三是“费用与学校无涉”,也就是说,整件事情,都是家委会一手在操控,与学校没有半毛钱关系。可是,每个学生5000元可不是小数目啊,这么大的事情发生在学校里,和学校竟然没有丁点的关系,莫说大众信不信,调查者信不信,摸着胸口、拍着良心问一问,学校——相关负责人自己相信吗?

当下,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化已融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肩负孩子成长重任的教育当然不能站在局外,培养孩子的信息化素养,提升孩子的信息化能力,更是学校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各地政府下大气力,斥巨资给学校建设了高标准的现代化微机室,教室配备了最先进的班班通,接通了光纤宽带,保证了学校教学、学生学习的需要。

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信息化能力,拓宽教学的时空,更好体现分层教学,实现个性化辅导,甚至在家里也能实时实现师生互动,不少地方开始尝试翻转课堂,平板教学。这是完全可以的,甚至代表着教育发展的一个方向。

但是,现阶段,平板教学只是一种尝试,说得直白点就是试验,要进行这个试验,每个学生就要有人手一板。毫无疑问,这个试验是学校的要进行的,而非学生和家长要求学校进行的,也非我们当下教育所必须的。因此,其实验所带来的费用理所当然应由学校承担,而不能由学生和家长来分承。

宁波平板电脑事件中,学校自以为将责任“甩锅”给家委会,就万事大吉了。

可是,不知他们想过没有,对当下的学生来说,平板不仅可以用来上课,更可以用来上网打游戏,对于视手机、平板为洪水猛兽的家长来说,他们竟“主动”“自愿”花如此大代价为孩子买平板,如果不是疯了,就是被迫的无奈。

再说,用平板上课,当下并没有普及,其效率、效果当下也并没有得到科学的评估,没有证据表明,学生用上平板,学习效果就一定比般的课堂有多高。

如此情况下,家长理念果真那么先进,逼迫学校去建什么“实验班”,拿自己的孩子去“实验”?

退一步讲,即便此事果真是家委会所为,那么,学校岂不成了家委会附庸,像提线木偶一样,任其摆布。

对于家委会的职责和作用,教育部2012年出台的《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就明确指出:“家长委员会应在学校的指导下履行职责。参与学校管理、参与教育工作、沟通学校与家庭。”

这也就是说,家委会的工作是在学校指导下的,因此,其“收费”行为无论如何“独立”“自愿”,学校都是摆脱不了干系的。那些动辄把收取诸如补课费,代订校服、教辅资料等“甩锅”给家委会的障眼法,不过是在自欺欺人罢了!

教师使用平板进行教学,学生使用平板进行学习,这是互联网+时代发展的一种趋势。但当下,无论从平板教与学的平台建设上,还是平板本身的运行技术上,一直到教师和学生驾驭平板的能力、教与学的有效互动方式上等方面,都是学校正在实验探究的一个新课题。

多年以来,笔者一直“技术改变教学”的拥趸者,相信信息技术对教与学效能提升一定会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因此,不反对有条件的学校先行一步搞实验。

但是在实验结果“未明”的情况下,平板既然作为一种实验工具,是不应该有学生来配备,由此带来的一切费用也不应该由学生和家长来承担。

5000元的费用,对一般家庭也不是个小数目,我们不能让家长和孩子在承担实验“风险”的同时,还要让他们违心地“自愿”倒贴钱。在为“被实验”的孩子未来学习担心的同时,经济上受损失,还要面对相关部门的调查、公众的舆论,说着违心的话,倍受着心理上痛苦煎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