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发布丨《乐山市绿色社区创建行动实施方案》出炉
绿色社区创建行动,指以广大城市社区为创建对象,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社区设计、建设、管理和服务等活动的全过程,以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方式,推进社区人居环境建设和治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的向往。
近日,小编从乐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获悉,《乐山市绿色社区创建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已出炉,旨在进一步推进全市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
根据《方案》,到2022年,力争各县(市、区)60%以上的城市社区参与建设行动并达到要求,基本实现社区人居环境整洁、舒适、安全、美丽的目标;建设一批绿色社区创建行动示范教育基地,创建至少13个省级示范绿色社区。
合理设置海绵设施
解决社区内涝积水
根据《方案》,绿色社区创建以广大城市社区为对象,通过3年努力,使生态文明理念在社区进一步深入人心,推动社区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要改造社区市政基础设施,发展绿色交通,提高既有建筑绿色化水平和推进社区海绵化建设。
同时,以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维护等工作为抓手,积极改造提升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和供水、排水、供电、弱电、道路、供气、消防、环卫等市政基础设施,在改造中采用节能照明、节水器具等绿色产品、材料。
此外,大力发展绿色交通,综合治理社区道路,消除路面坑洼破损等安全隐患,畅通消防、救护等生命通道,完善人行安全设施及无障碍设施,提升出行安全性。优化街区路网结构,打通“断头路”,改造“卡口路”,提高路网密度,畅通道路微循环。
社区内下雨积水的问题将得到改善。结合地方实际,优化社区海绵设施与竖向设计,建设多级雨水调蓄设施。逐步减少硬质铺装场地,结合社区广场、道路、绿地、建筑合理设置绿色屋顶、透水铺装、雨水花园等多种海绵设施,避免和解决内涝积水问题。
补齐防疫等设施短板
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在提升社区环境品质上,《方案》提出,将整治小区及周边绿化、照明等环境,推动适老化改造和无障碍设施建设。推动社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完善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设施,积极探索设置地埋式果屑箱(桶)。进一步规范管线设置,实施架空线规整(入地)。开展背街小巷治理,加强噪音、油烟治理,鼓励有条件的社区打造精品街巷,提升社区宜居水平。
建设完整居住社区,完善15分钟生活圈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合理布局和建设各类社区绿地,增加荫下公共活动场所、小型运动场地和健身设施。推动拆墙并院、拆围透绿等公共空间微更新。补齐在卫生防疫、社区服务等方面的设施短板,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合理配件停车及充电设施,加快推动社区公厕新建、补建与改造工作。
推进社区智能化建设
探索“绿色+”的创建路径
在推进社区智能化建设上,《方案》提出,要加快推进交通、供水、供电、供气等市政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推动门禁管理、停车管理公共活动区域监测等领域智能化升级。加快推进大数据、5G网络、区块链、人脸识别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同时,深化社区基层数据共享,推进社区信息系统建设。整合不同部门各类业务信息,构建“市-县-街道(城关镇)-社区”四级联动的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
按照《方案》,还将构建社区绿色文化。因地制宜编制发布社区绿色生活行为公约,倡导居民选择绿色生活方式,节约资源、开展绿色消费和绿色出行。加强社区相关文物古迹、历史建筑、古树名木等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活化利用,挖掘区域内涵,彰显社区文化特色,延续历史文脉,形成富有特色的社区绿色文化,探索“绿色+”的创建路径。
《方案》还提出,各地在社区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中,应积极选用经济适用、绿色环保的技术、工艺、材料、产品。对绿色社区创建行动中涌现的先进单位个人,要通过多种方式予以表扬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