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云起: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猛男

上一篇穿越宋朝写得太长,写累了,还有许多值得说的都遗漏了,比如教育、体育、农民、城镇乡村自治等,特别是理学的出现,提升了中国古代哲学档次,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哲学体系,而不是伦理学,有些遗憾。以后有机会再和各位分享。

周末给各位分享一个古代文人建功立业的小故事吧。

受明清戏曲的影响,古代文人给现代人留下的形象是文弱、温和、纤细,甚至还有些迂腐有些穷酸,就像《西厢记》张生唱的那样:“你(指崔莺莺)就是那倾国倾城的貌,我就是那多愁多病的身”。这真的是一种误解。

西厢记

古代儒生不光学文,还得学艺,必须按《周礼》的要求学习“六艺”,就是礼、乐、射、御、书、数,也是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其中的射和御既是体育健身,也是军事技能的培训。不止是能射箭,会开车那么简单,有很高的技术要求。

射,就是射箭,必须掌握五种技术: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

白矢:箭穿靶子而箭头发白,表明发矢准确而有力;

参连:前发一箭,紧接着连发三箭,首尾相连,不能偏离;

剡注:开弓即射,射而能中。快速、准确;

襄尺:这是指与君王一起射击时,必须退后一尺;(这应该不算射击技术,是礼仪)

井仪:连发四支箭皆中目标。(这和参连有些重复)

御,就是驾驶战车的技术,也是五种:

鸣和鸾:保持队形,前后呼应;

逐水车:在河岸边疾驰而不坠水;

过君表:经过天子的表位有礼仪;(这也是礼仪)

舞交衢:在交叉路口也能驱驰自如;

逐禽左:行猎时追逐禽兽从左面射获。(这也应该是礼仪)

秦汉前主要战争方式是车战和步战,没有骑兵。车战成本太高,所以车战时代战争规模都不大。秦汉时骑兵逐渐成熟,儒生放弃学习战车的驾驶技术,改学骑射。

能学习和掌握这些骑射技能的儒生还会弱不禁风吗?

隋唐时期有个叫韦云起的文人,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可以颠覆对古代文人文弱的认知。

韦云起,京兆万年(今西安市)人。隋开皇中通过明经科考进入门下省做了一个管理符玺的低级官员直长(主官是奉御,直长是副官)。

韦云起

韦云起官职不高,但为人正直,不惧权贵。当时的兵部尚书柳述是隋文帝的驸马(娶兰陵公主),经常仗势欺人,连重臣杨素之辈都趋附于他。有次隋文帝在宫内对韦云起说:“在外面有不便直说的事情,在这里可以说。”当时柳述也在场,韦云起立即上奏说:“柳述为人骄傲强横,没有经过什么大事,兵权机要的重任不是他能担当的。只因为他是皇上的女婿才身居要职,我担心有人议论皇上任人唯亲,这是对朝廷不利的事情。”隋文帝听了扭头对柳述说:“云起的话是你的治病良药,你可以把他当作良师益友。”柳述也觉得韦云起刚直不阿,不久就推荐韦云起升职,隋文帝任命韦云起为通事谒者(通事,即翻译;谒者,即传达者,就是个管外事的翻译官,位六品)。从这个任职和以后的经历来看,韦云起精通突厥语。

隋文帝

隋大业元年(605年)8月,契丹十部三万人侵扰隋朝营州(今辽宁省朝阳市),这点兵力实在引不起如日中天的隋朝的重视,才刚继位的隋炀帝当年集结了数百万民夫修筑东都洛阳,开凿通济渠,营建西苑,没把契丹人入侵的事情放在眼里,但也不能放任不管,就派韦云起去找突厥启民可汗借兵抵抗。

契丹,一个顽强的族群,在匈奴、柔然、回鹘、鲜卑、乌桓、羌氐等周边族群不是被汉人赶跑,就是被汉人同化不知所踪的情况下,在几次遭到中原汉人和其他族群的打击下,仍然屹立不倒,一直坚持到建立大辽国。现在人知道的海外对中国的称呼是china,其实这只是英语国家使用的,中亚、东欧是称中国为契丹,俄语至今仍然称中国为契丹斯坦,中国人为契丹人。

契丹人

启民可汗在突厥内斗中失利,走投无路,命悬一线时被隋朝长孙晟(长孙无忌之父,一箭双雕成语就来自于他与突厥的交往中)设计降隋朝。601年,隋朝派尚书左仆射、行军元帅杨素武力协助启民可汗北征,使其成为东突厥大可汗。

突厥人

启民可汗感激隋朝的救助之恩,立即拨付两万骑兵给韦云起,并明确指令这两万骑兵完全听从韦云起的指挥。之所以将指挥权交给韦云起,是启民可汗为自己留了一手,害怕万一失败了,隋朝会来追究战败责任。

启民可汗

韦云起分两万突厥骑兵为二十营,四道进发。每营相距一里,不得交杂。听到鼓声才能前进,听到号角声必须停止,缓慢列队而行,没有公务不得驰马。

一个翻译官摇身一变为军队指挥官,突厥人中就有人不把韦云起放在眼里,一个小头目违令在军中打马狂奔,韦云起毫不犹豫地将其杀头示众。这招杀鸡给猴看的方法很奏效,从此以后,突厥将领拜见韦云起时都跪着前行,胆战心惊,不敢仰视。

进入契丹境内后,韦云起让突厥兵士去通知契丹人,说我们要去柳城(今辽宁省朝阳市南)和高丽人做买卖。下令全军不准泄露我在军营中,违令者立斩。

契丹经常依附突厥,对这支突厥骑兵并没有多少敌意。为了麻痹契丹人,韦云起在离契丹营地还有一百里的地方命令部队,转往南方,让契丹人真的以为他们是到高丽做买卖。

大乱之世,国与国之间做买卖有军队护送是很正常的事情,契丹人信以为真。最初还防备一下,看到突厥大军真往南边高丽所在地去了,就再无戒备。

到了晚上,韦云起杀了一个回马枪,率军折回,向契丹营地进发,在离契丹营地五十里的地方宿营休整。天刚亮时,毫无戒备的契丹人还在做梦,韦云起命令二万骑兵全体上马,全速前进,全力进攻。等契丹人睁开眼时,突厥骑兵的弯刀已经架在他们脖子上了。

韦云起大获全胜,将四万多契丹男女全部俘获。女人和财产、牲畜与突厥人对分,男人则全部杀掉一个不留。谁说文人不心狠手辣啊!

捷报传来,隋炀帝欣喜不已,兴奋地对百官说:“韦云起用突厥而平契丹,行师奇谲,才兼文武,又立朝謇谔(正直敢言),我今天要亲自推举他。”韦云起因此升任为治书侍御史。

隋炀帝

一个翻译官孤身一人借兵、率兵剿灭来犯之敌,这种事情在历史上绝无仅有,因此,韦云起借兵伐契丹一事被称为是历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壮举。

唐灭隋后,韦云起任益州道(今四川)行台尚书,顶头上司是行台仆射窦轨。窦轨想朝天多给自己一些兵马,以此扩充自己的势力,增强自己的威望,就经常谎报当地土著人造反,希图朝廷给自己增兵。韦云起是个正直官员,不屑于做这种事情,毫不留情地戳穿窦轨的谎言,二人因此不和,窦轨对韦云起怀恨在心,一直想找机会除掉韦云起。玄武门之变后,窦轨借韦云起的弟弟韦庆俭、韦庆嗣是太子李建成一党的机会,诬陷韦云起也是太子一党,将韦云起杀害。

一代猛男死于一个卑鄙小人之手,让人惋惜。

以夷制夷是中原汉人政权对付周边部落族群最常用的手法,有两种方式:不同部族之间,拉一族,打一族。同一部族之间,拉一派,打一派。屡试不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