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之本性的几个概念问题
我们常说“人人平等”!其实,是指对人之本性自足而言的。人与人之间还是有那么一些人为差别的,这些差别不仅仅指男女性别,还包括族性出身,学历高低,更主要的是指人与人之间在认知与思维方式的差距。说得更简单明了点,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是指人所获取宇宙能量多少和为社会奉献多少的差距。
所以,能够拯救我们人类自己的一定是自我觉醒。只有当自己觉醒之后,才能正确获取更多的宇宙能量,才会为社会奉献自己更多的力量,自性光明才会出现在眼前;也只有自性清净,才能够驱散阴霾黑暗。自性光明,是提升人类精神免疫力的本源。一个人有了强大的精神力,就拥有了积极向上和坚定不移的信仰来支撑一个人的不断成长进步。为了进一步理解认知人性的本质,我们首先应明白以下这些基本概念:
第一、关于意识
所谓的意识,是指人类(包括众生)通过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接触外缘境况,所产生出的色、声、香、味、触五种觉知方法而形成的。比如,学道修行的人刚开始打坐时,是很难关闭第六根(意根)的。但是,可以关闭前五根,并由此而逐渐渗透到第六根。通过这样的训练,人的自性之光就会渐渐的升腾起来。
如果一个人的六根通过训练,能完全关闭,那么,其自性之光就会完全显现。为什么修出大光明后,还要突破大光明呢?因为在修行的境界中,首先要突破的就是自己眼前的无明。如果自性的光明产生了,睁眼闭眼,其头顶上面就会有一片光亮呈现出来。如果继续修行下去,就能在这个光明里看清自己的每一个起心动念。修行者虽然处在光明藏里,但如果不知道如何用功,仍然看不清自己的每一个起心动念。也就是说,他还没有把“觉知”培养出来,对生死仍然做不了自己的主。所谓的“做自己的主”,就是能清清楚楚地看到自己的每一个念头。有的人眼前的无明虽然没有突破,但理上能明白一些。也有的人凭着自己的毅力,投入很多时间去修行,也能突破眼前的无明。但对修行的理论,仍不能通达其意境。
所谓破除心中的无明,就是能让自己内在的光芒,能时时处处闪亮起来。
第二、关于观想
所谓的观想,也是人们常说的冥想,这不是闭目妄想,而是闭目想无所想,念无所念,念念不离本性。比如老师说舌头要吐出一尺多长,你在心灵的画面上就要观想到自己的舌头伸出一尺多长;老师说两只眼睛像狮子,你就要观想出狮子眼这个画面,而且要锁定这个画面不动、不散乱;师父说头顶放光芒,你心里的画面上就要放出一米多高的光芒来。总之,老师父指导你什么,你马上就能在心灵的画面上画出什么,并能锁定这个画面不动摇、不散乱。之所以要这样去观想,就是因为六根经过系统的训练后,已经非常听话了,就如驯服了的野马一样。这种调服六根的过程,就是驯服野马的过程。
第三、关于观照
这里的观照,与前面讲的观想是不一样的。观照是内视,以内心的澄明来照亮自心的障碍。比如,在训练中,要先静下来净观你的身体,它在干什么就让它继续干,意识要清清楚楚地看着它干,而后再现你头脑里的每一个念头,有什么就让它出现什么,“我”只是一个旁观者,全然的旁观者,绝对不是一个参与者。“我”一参与,观照的功夫便没有了,那就干脆让它爱想什么就想什么,“我”只要保持一个观照的角色就行了,“我”自己就是旁观者,不要跳进去与它一起。如此久而久之地观照下去,“我”将与身体和头脑分开了。那么到了这一刻,即便这个肉身死亡,对“我”来说又有什么关系呢?“我”的观照只会成为一面镜子,周围的东西都被你照得清清楚楚,人来人往、花草树木、山河大地都在这块镜子中,万事万物之来来去去。也都不会在这块镜面上留下任何痕迹,来之不留,去之无痕……“我”只是一个百分百的旁观者、一面平静的镜子,上照天、下照地,到了此时,“我”就免除一切烦恼和痛苦了。
接下来就是要粉碎这面“镜子”。知者与被知者、照者与被照者,全部都打碎了,“我”就会融入广袤的本觉之中,它就是我,我就是它,在也不在,知也不知……这就是《心经》中的六个字:“观、行、照、度、空、无”。
修行人在训练中要尽量少说话,因为一说话,前面的气就会反弹上来。闭口才能使气沉到丹田;气往下一沉,丹田的气就会从后面的脊柱往上升。健康的身体会越在寒冷的时候手脚就越发热;而越在天热的时候手脚就越发凉。这表明身体的阴阳处于苏醒和工作状态,能和外面的空气保持平衡。如果阳气没有苏醒,冬天手脚就会冰凉。
第四、关于欲望
欲乃道之本,如何调服把握自身的欲望,是修行是否有成就的关键。如果欲望真的能满足,那就不妨去满足它。但问题是欲望根本不会得到满足的。因为欲望无止境,“我”现在满足了它,将来它又会有更高的需求……人都是如此。所以,安住本心,降服本欲,才是修行路上的重要关节!
既然欲望永远都满足不了,不如干脆不给它机会,那怕只满足一次,这样总没问题吧,但是,普通人能做到吗?答案显易而见!对修行人来讲,修的正是生生世世的习气,正的恰恰是贪嗔痴三毒,能将六根对六尘产生的六识统统归顺到自然本性上来,就步入了修行之道。我们的意识——心态才是根本,六根只是意识的工具而已。虽然外面有财、色、名、利来诱惑我们的身心,但如果我们能把握住根本,就不会被境转。
人生本是一场修行,但是我们多数人不一定知道这六道是怎么来的,他就是我们心中自己给自己设置的一道一道的坎,当“我们”突破了这些坎儿之后,会发现什么都没有,一切皆是现成的,一切皆是圆满的,一切都是生活中的妙用。回过头来一看,原来,一切都是如此的美好。
第五、关于功徳和福德
人们都说,福德从慈善中来,功德从清静中来;福德长养肉身,功徳长养法身。这话一点都不虚假,不执着于自身慈善的福德,心才无所住,那么,福德亦为功徳。
福德,是好人好事的善报;功德,是自觉觉他的果报。福德,不离人天福报;善恶因缘果报,最终会有尽头。
唯有心清净,一切顺天意,方能从容度人生。 (20201.01.04)